心理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论文_叶秋梅

(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消化内科 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目的 探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人民解放军第175医院收治的8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以及抑郁评分、住院时间、再次出血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再次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康复速度以及降低再次血率。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心理护理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近的消化道出血[1],是消化内科常见病症,临床表现多为呕血、黑粪或血便等,伴有贫血及血容量减少,甚至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由于起病急,[2],患者对因出血而引起的病理生理的改变缺乏心理准备,不论病情轻重及年龄大小,均表现出紧张、恐惧等焦虑情绪,而这些焦虑情绪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出血加重,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因此,通过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焦虑情绪进行干预,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疾病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上消化出血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22一74岁,平均(36士6)岁;其中呕血14例,黑便16例,便血13例;出血量500一1200 ml,平均(850士113)耐。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21一72岁,平均(36士8)岁;其中呕血巧例,黑便17例,便血11例;出血量520一1250ml,平均(851士112)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方法,如病情观察、配合治疗的护理。治疗期间应密切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末梢循环情况,并准确记录其呕血以及便血的颜色、性质、数量等。给予输血、补液、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状态;留置胃管,减低胃内压力,改善胃粘膜的循环,抽出积存在胃内的血液,及时给药;制酸、止血;预防感染注意水电酸碱平衡;出血期间需禁食,待止血后的2~3d可以给予患者进食少量的流食,少餐多量、细嚼慢咽的方法进食,减少胃肠道的反应,禁忌辛辣油腻等食物,应多食鸡蛋、牛奶等少渣类食物。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因上消化道出血起病急,患者常有恐惧、紧张、悲哀等不良情绪,迫切需要亲人和医务人员的关心、照顾和重视,希望平等的享受医疗资源。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创造良好的诊疗氛围,以此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以指导-合作或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心理护理。以诚恳的态度去关心、体贴、安慰、同情患者的病痛。除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外,还要重视病室的环境与患者周围的人和事的整体性,全面进行照顾。如主动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同病室的病友,促进患者间的交流,达到互相鼓励、互相安慰的目的,有利于早日康复,使患者感到如同家里一样温暖、亲切和放松,能很快安下心来接受治疗和护理。从农村来的患者,由于文化层次的差异,他们心里总有一种自卑感,想问的问题不敢提出来,对医生总有一种敬畏的感觉。对于这样的人群,要主动与他们多交流、沟通,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增强他们的信心,争取其积极配合,让他们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得到一种平等的尊重。一些对治疗缺乏信心而终日忧心忡忡的患者,可与性格开朗、对治疗充满信心的或治疗效果理想的患者安置在一起,以相互开导、启发和影响,可去忧解烦,增强其信心。绝大多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病情相对稳定时需要做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患者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而拒绝或犹豫不决,从而延误了疾病的最佳诊断和治疗。检查前要做好心理疏导,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患者进入胃镜室后,陌生的环境、人群以及仪器的光线、声音等都会使患者产生不良心理,甚至担心发生意外。医护人员应主动自我介绍,允许家属陪伴,热情关心和照顾患者,利用有限的时间做好健康教育,如向患者介绍检查医生已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经验,操作熟练,动作轻柔,使患者主动地配合检查。

1.3观察指标 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抑郁以及焦虑程度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明其抑郁、焦虑程越严重;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再次出血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焦虑及抑郁程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l。

2.2住院时间以及再次出血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再次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3 小结

由于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急、病情重,往往威胁患者的生命,患者心理上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实施有效心理护理能缓和其紧张、不安的心理,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患者心理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3]。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再次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护理人员要善于分析每个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既要重视调动患者自身积极性,又要重视调动家属的积极性,才能有利于患者的心理调整。

参考文献

[1]崔芙蓉,王玉香.护理计划评价标准的研制及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2):155.

[2]刘晓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67.

[3]江智霞.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1987,3(3):1.

[4]吴青竹.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12(1):1

论文作者:叶秋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论文_叶秋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