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对教学语言拥有较高的把握能力,因为它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欲善其“教”,首先需要“优其言”。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语言的艺术性以及对于学生的感染性,一方面要牵动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也要能够显著激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以保障高效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师 教学语言
所谓语言艺术,实际上就是依托于语言这一基础,借助各种手段创造审美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虽然所采用的教学流程以及教学方式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由于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所得到的教学效果具有明显差距。由此可见,教师对于教学语言的把握能力应当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而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本身具有非常典型的枯燥性,更需要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以及恰当智慧的教学语言,才能为学生带来美的感受和熏陶,才能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习得相应的知识。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语言的艺术性以及对学生的感染性,既要能够驱动学生思维,关键还要能够激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这样才能真正保障高效的教学。
一、生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教师所采用的是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必然枯燥乏味,难以保障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学情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充满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在悬念的引导下,全面激活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画图软件时,会涉及软件的剪切功能,就此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是否喜欢科幻电影呢?有没有学生了解如何在科幻电影中实现“瞬间转移”呢?学生们一听到这一话题,立刻生发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一话题的引导下,教师顺势切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借助计算机如何实现图形的瞬间转移。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引导,学生必然能够快速且高效地掌握剪切图形的相关方法,保证了高效的教学效果。在科幻电影中,大都会基于充满离奇感的悬念作为贯穿电影的主要线索。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其实也可以借助各种充满悬念的问题。以《计算机的安全与防护》的教学为例,可首先为学生设计提问:当前如何才能保证自己计算机中相关资料的安全性?是不是只能随身携带电脑或者背着主机箱?我们应当采用怎样的方式面对?这些问题一经提出,立刻引发了学生的疑惑,其中充满悬念,通过学生的眼神,教师可以感受到他们非常渴望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这些悬念的引导下,教师可顺势展开教学:电脑病毒的传播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法。在Flash的帮助下,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脑病毒及其所造成的危害,之后带领学生体验杀毒软件的重要功能,并学会安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材中所呈现的这部分知识枯燥乏味,但是通过教师所提出的悬念,便能够有效激活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课堂必然能够提升高效性和趣味性。
二、幽默性——调动学习激情
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学生了解知识、掌握知识。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和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决定这一过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情感的交流。除此之外,新课标中也明确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其首要任务在于如何通过自己的情感充分激活学生的情感,并借助充满趣味性的语言塑造“以情感人”的良好课堂氛围。
特鲁·赫伯认为幽默才是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而且具有非常突出的传递性特点,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借助幽默的力量,强劲并振奋人心,也能够获得无穷的活力。所以我认为幽默才是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
三、设疑性——激发学习思维
思之始、学之端的关键在于疑。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个体具备怀疑精神,才能够展开真正的思考,才能学会学习。因为思维的展开大都源自于疑问,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启迪学生思维的最直接、最高效的方法就是为其设疑。设疑的方式既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也能够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查找文件”一课时,一位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如下提问:“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你最喜欢利用它做什么?如果我们不小心删除了桌面或者菜单中的快捷方式,此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两个问题立刻聚焦了学生的思维,于是教师顺势引入本课教学话题:“实际上,即使我们不小心删除了某个快捷键或者电脑中的某个文件,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将它们找出来。那么如何才能够准确找到被误删的文件呢?”通过逐步设疑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教学内容中,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有效地锻炼了思维能力。
总之,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具有非常典型的抽象特质,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基于语言着手,通过提升语言的艺术性,赋予教材内容具体化以及形象化的特点,既有助于激活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探究,聚焦学生思维,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发亮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语言艺术.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24)。
[2]周晓娟 把“错误”变成学生“乐学”的动力.群文天地,2013,(02)。
论文作者:徐剑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语言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高效论文; 思维论文; 悬念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