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集体经济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前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体经济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城镇论文,道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城镇集体经济与新中国一道走过了六十年不平凡的伟大历程。
六十年来,城镇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城乡劳动就业,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繁荣市场,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增加集体积累和国家税收,增加出口创汇,支援现代化建设,以及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集体经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确立和巩固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
建国初期,中国的经济形态,大约10%为现代性工业,其中国营经济仅占一半,90%为分散落后的个体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这种经济形态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要求极不相适应的状况,必须改变,亟待确立社会主义经济,手工业合作社经济成为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建国前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报告中强调指出:“占国民经济总量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合作社“可以组织,必须组织,必须推广和发展。单有国营经济而没有合作社经济,我们就不可能领导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逐步地走向集体化,就不可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不可能巩固无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权”,“谁要是忽视或轻视这一点,谁也就要犯绝大的错误”。
组织创建合作社经济,对于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确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刘少奇曾明确指出:“把90%的小生产者组织起来,加上国营经济,则95%为社会主义及半社会主义经济,力量就很大。如果没有合作社,就要与私人资本主义结合。因此,合作社办好,走上正轨,是我们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关键”。
根据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经济状况和历史经验,党中央高度重视合作社经济的组织和创建,着手制定了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文件,并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1953年8月,毛泽东作出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重要批示,指出:“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即“一化”、“三改”。1954年9月,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宪法第七条规定:合作社经济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或者是劳动群众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半社会主义经济。国家保护合作社的财产,鼓励、指导和帮助合作社经济的发展,并且以发展生产合作为改造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主要道路。
到1956年,90%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合作组织,基本上完成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合作化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总产值比改造前的1949年增长28.13倍;利税总额增长24倍多;劳动生产率1957年比1952年增长55.83%;社员平均工资增长83.73%;许多合作社企业的职工还实行了医疗补助,有的实行了公费医疗及病、产假工资补助。
邓小平充分肯定并高度赞扬了社会主义改造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指出:“我们最成功的是社会主义改造”,“我们长期允许手工业的个体经济存在,根据自愿的原则,其中大部分组织成合作社,实行集体所有。由于我们是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采用这些方式的,所以几乎没有发生曲折,生产没有下降还不断上升,没有失业,社会产品是丰富的。”
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之初,在整顿和改革热潮中,城镇集体企业借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在城镇率先进行了企业承包责任制的试点改革。1979年,辽宁省金县铸造厂大胆探索,在城镇较早试行承包责任制,取得显著成绩,打破了集体企业长期套用国营企业模式,经营机制和活力被压抑,平均主义、“大锅饭”盛行的局面,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经济效益大幅提高。集体企业承包责任制的探索试行取得的积极成效,为后来承包制的发展起到了先导和示范作用。
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提出:“为了发挥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无论在国营企业或集体企业,都必须认真实行经营管理的责任制”。国务院文件强调“集体企业可以放开,允许搞承包责任制”。到1984年,70%的集体企业实行了承包责任制,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集体企业从初步改革、全面改革到以明晰产权为重点的深化改革,改革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例如兼并、联合、重组、新建、承包、租赁、分块搞活、股份合作、公司制、出售等等。为了恢复和发展合作制原则,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地方的企业就开始大胆探索股份合作制试点,以后试点的面逐步扩大,不断完善,到90年代出现了多种形式股份合作制企业,普遍取得较好效果,企业获得较快的发展,使一大批穷亏企业起死回生,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包括一批小型国有企业也纷纷效仿,推行股份合作制,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3年6月,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适时组织了关于股份合作制问题的课题研究,研究报告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独到的论点,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上指出“股份合作制是在改革浪潮中出现的新事物,……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研究报告对于指导和促进改革实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广泛好评,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实际工作者和经济理论界的普遍关注。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股份合作制经济,明确指出:“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此前,江泽民在一次重要的讲话中就指出:“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新的公有性所有制”,“股份合作制不是私有制,是一种新出现的所有制形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公有性。要鼓励个别资本通过股份合作制实现投资社会化。这对整个生产力的发展是有利的。”
通过不断总结完善,目前城镇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经济取得进一步新的发展。
为扩大劳动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集体经济具有点多面广,行业众多,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群众基础广泛的特点。集体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少,见效快,容纳劳动力多,同样规模的固定资产,集体工业企业容纳的劳动力为重工业企业的8倍多,为整个轻纺工业平均数的3倍多。早在建国初期,手工业生产合作组织在安置社会劳动就业方面,就显示其巨大的优越性,使大量失业工人走上工作岗位,渡过难关,保持了新社会的平稳。
进入新时期以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工作重点转移,拨乱反正,调整对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出现了空前规模的知青“返城”潮,给城镇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1978年,我国城镇失业率为5.3%,是建国以来失业率最高的一年。据统计,当时全国支边知青有500万人,到1980年,知青中有350万人要返城就业。此时,我国国民经济受十年动乱的影响,百废待兴,正处于十分困难之际,安排劳动就业成为当时突出的社会、政治问题。针对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党中央高度重视,采取多项重要措施,积极帮助解决返城知青的就业问题。1979年10月,邓小平强调指出:“政治工作要落实到经济上面,政治问题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解决。比如落实政策问题,就业问题,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回城市问题,这些都是社会、政治问题,主要还是从经济角度来解决。……现在北京、天津、上海搞集体所有制,解决就业问题,还不是经济的办法?还是用经济政策来解决政治问题”,并强调要求“广开门路,多想办法,千方百计,解决问题”。此后出现了组织起来兴办集体经济的热潮,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城镇劳动就业的一个重要领域。至今,集体经济仍然是城镇劳动就业的主渠道之一。
集体企业历来具有以主业带动副业,组织农村、城镇街道副业队伍和外加工队伍的传统优势,以多种多样方式大量吸纳劳动力。上世纪七十年代,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专业职工32.5万人,而城乡副业队伍则多达474万人;广东省为集体手工业加工的副业队伍有100多万人,每年加工费约1亿元;山东省烟台地区从事农村副业工艺美术品生产的就达80多万人,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集体企业以及新经济组织,继承、发扬和创新了各行各业手工业的优良传统,积极发挥手工业的传统优势,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扩大城乡劳动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据统计,从1978年到1982年四年间,城镇集体企业总共安置了就业人员1200余万人,占同期城镇就业总人数的32.3%。到1978年底,全国城镇集体工业企业共有10.1万个,职工1215万人,年产值达838.5亿元。城镇集体经济骨干力量的轻工集体经济,就业人数最多时高达3600万人,2003年吸纳近200万职工就业,还有大量小型集体企业,职工近2000万人。集体经济为扩大城镇劳动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繁荣市场,满足人民需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集体企业主要承担着生产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必需品和日用工业品的生产任务。六十年来,集体企业为繁荣社会主义市场,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作出了重要贡献。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物资短缺,企业所需钢材、生铁、木材、煤炭、焦炭、塑料、能源等原材料都实行计划供应,而集体企业所需这些主要原材料大部分没有纳入计划,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原材料问题。即便如此,集体企业为市场提供的手工业品占整个工业品流通总额的20%以上。特别是在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这样特殊的年代里,受“左”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和挫折,关系到千百万人的日用工业品生产大幅下降,造成市场供应十分紧张局面,成为当时突出的社会、政治问题。
集体企业的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努力搞好生产,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
市场日用工业品供应紧张的状况得到缓解。到“六五”期间,全国集体工业向市场提供的日用消费品约占市场销售总额的60%,同时,集体企业还承担了许多为民修理服务业务,方便了群众,基本上适应了市场需求。
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城镇集体经济和新经济组织的发展,各种日用工业品和手工业品门类齐全,商品的数量和花色品种更加丰富多彩,应有尽有,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大量出口欧美等国,市场短缺已成为历史。以集体经济起家壮大的家电产业,是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到2007年,全国家电行业产值达6053亿元,电冰箱产量达到4250万台,空调器7500万台,洗衣机3300万台,还有大量小家电产品,形成了以海尔、美的和格力为龙头老大、驰名中外的家电制造集团,家电普及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集体企业为繁荣市场,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我国手工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技艺精湛,产品丰富多彩,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手工业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为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优质名牌传统产品北京王麻子、杭州张小泉刀剪、江苏扬州三把刀:厨刀、脚刀、匠作刀等。文房四宝中的湖笔、歙砚、徽墨、宣纸,苏杭丝绸、刺绣,福州的脱胎漆器,北京的景泰蓝等等,都具有特殊的制作工艺、上乘的产品质地、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有“纸寿千年”之称的宣纸,是我国历代书画名家和印刷界最受青睐的一种纸张,目前北京故宫中保存的唐、宋时代名家用宣纸画的一些名画,如韩混的“五牛图”、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等,虽经上千年的辗转存藏,仍完好平整。这些都是手工业中的好东西,是我们民族好的东西,也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毛泽东非常重视我国传统手工业品的保护、提高和发展问题,曾提醒我们“手工业中许多好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来一个恢复,而且要搞得更好一些”。
同时,我国手工业还有历史形成的传统产区、传统供销渠道、传统销售市场、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等都是手工业的优良传统。
建国以后的手工业合作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手工业集体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极为重视并且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手工业的优良传统,并且努力进行创新发展,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和创业精神。尤其是工艺美术行业,其传统技艺更具特殊性,艺人们运用巧妙的构思和高超的技艺,“巧夺天工”、“善用俏色”;创作出许多艺术珍品、国之瑰宝。原来数量不多的手工业传统产区,现在发展成为数众多的生产基地、专业产区等,如五金制品业,近年来建立了5个五金制品之都,9个生产基地,3个五金之乡。其它手工业产品也建立起专业化生产基地,如安徽宣城的“文房四宝”之乡,广东肇庆市的中国砚都,成都市的中国女鞋之都,广州狮岭镇的中国皮具之都,汕头市澄海区的中国玩具礼品城,广东四会市的中国玉器之乡,浙江义乌市的拉链产业基地,以及浙江萧山区党山镇的制镜专业区等等。
目前城镇集体经济继续深化改革,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爱社如家、爱岗敬业,勤俭节约、民主办社,互助合作、诚信经营,关心市场、服务群众,这些都已经成为新时期集体企业改革发展的伟大创业精神。
标签:股份合作制论文; 手工业论文; 集体经济论文; 农业合作社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组织发展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