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缩微工作的出路何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缩微论文,出路论文,图书馆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本文针对抢救珍贵文献的缩微工作结束后,图书馆的缩微工作如何开展,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主题词]文献复制 图书馆工作
1 出路问题是否存在
缩微技术从二十年代末开始应用于图书馆,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虽经受曲折和坎坷,然而,由于缩微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断被图书馆所认识所接受。从七十年代开始,缩微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已进入成熟期。到八十年代初,迭经考验的缩微媒体在图书馆才真正确立了稳定的地位。
1985年“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的成立,使我国公共图书馆系统,在缩微技术的应用方面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使缩微技术在我国图书馆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随着缩微设备的不断完善、技术队伍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仅几年时间,使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却缩短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
近十年的抢救珍贵文献的缩微工作,成绩巨大不容否认。然而这种国家拨款所进行的抢救工作,只是一个临时性的补救措施,抢救工作终归要有结束的一天,每一个缩微工作者都应对“出路”问题给予慎重考虑和认真对待。
“出路”问题的提出似乎小题大作,可能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兴趣,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关系到今后缩微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与发展的战略问题。作为“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在抢救馆藏珍贵文献资料中,充分发挥了组织领导和协调的职能作用,立下了赫赫战功。如果在抢救任务结束前,能对“出路”问题承担起研究探讨的义务,找出一条具有我国图书馆特色的缩微发展之路,“功德无量”就当之无愧了。否则一旦抢救工作结束后,很可能会出现设备闲置、人才流失、或各自为战各行其事等混乱局面,缩微技术在图书馆的发展就有误入歧途的可能。
有许多馆虽对今后缩微工作的发展有了一个粗浅的想法,如利用现有设备创收、把技术部变为公司等。这些想法带有很大程度的片面性和盲目性,一旦运作,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目前我国的缩微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缩微品的制作和生产还远没有达到社会化的程度。许多资料收藏单位宁愿花更多的钱购进设备自己拍摄,也不愿花少量的钱委托代拍。由于盲目的对缩微设备的引进,造成缩微设备的社会拥有量过剩,致使许多单位的设备利用率不高,或长期闲置。
多年来,国家为抢救珍贵文化遗产已拨款2000多万元,先后为各馆购进各种缩微设备400多台,随着缩微设备的不断配套, 十几个成员馆都已具备了一定的缩微制作能力,为今后缩微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么多的设备,众多的技术人才,今后如何开发利用,如何在建设现代化图书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的确是一个既迫切又现实的问题。
2 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现状分析
出路问题的解决,首先应从分析图书馆缩微工作的现状入手。目前图书馆缩微工作的现状如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几句话:认识陈旧、视野狭窄、渠道单一、徘徊不前。
全国性的抢救珍贵文献工作大大推动了我国图书馆系统缩微技术的发展,但是,由于这项工作从设备到消耗材料都是国家拨款统一购置的,整个抢救工作都是在统一安排,统一指令下进行的。这种抢救工作的单一性和局限性,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对缩微技术利用与发展的整体性建设。如同计划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一样,这种有组织有计划的缩微抢救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和束缚了缩微技术的发展。
2.2 问题所在
通过九年多的工作实践,一方面锻炼了队伍取得了经验,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首先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缩微优势在许多图书馆得不到充分体现,从而挫伤了利用缩微技术的积极性。其主要原因是:阅读缩微品必须借助阅读器,而阅读器占用空间较大,如果同时为二十位读者服务,就必须配备二十台阅读器。一个图书馆同时藏有多种缩微品,那么还要配备多型号的阅读设备,所占空间和花费的资金都是十分可观的。最主要的是图书馆的文献资料缩拍后原件仍继续保存,而制成的缩微品还需占用库房单独存放。尤其是期刊和报纸缩拍时,必须将合订本拆成单本或单页,缩拍完毕的报、刊原件,必须装订复原或装在特制的纸盒内才可归库。这样,每年还要支付可观的装订费和制做纸盒的费用,无形中提高了缩微品的成本,使缩微品价格低廉的优点也不能得以体现。如果装盒保存,还要多占用约三分之一的库房面积。
其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绝大部分图书馆所开展的缩微工作,还仅仅停留在以抢救和保护珍贵文献资料为主要目的上,把缩微品作为出版物发行流通,使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没能实现。近几年虽有小批量的拷贝发行,也只限于回溯性出版物。缩微型文献的出版发行,如不注重新信息的纳入,就难以求得更大范围的认可。所以不仅要利用缩微的优越性来促进积累文献的传播,更要使之有益于现代文献资源的开发。我们必须使缩微的利用宗旨从保护、存贮扩展到开发应用这样一个更为宏观的认识上来,方能形成缩微技术的整体效益优化。
光盘技术给缩微技术带来的负效应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由于光盘技术的应用及其表现出来的巨大优势,使人们对缩微技术在图书馆的发展前景产生了怀疑。有些同志认为,今后图书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应以光盘取代缩微。
馆藏缩微资料利用率低也是阻碍缩微技术发展的大问题。仅以北京图书馆为例,目前共有缩微阅读室三个,各种阅读设备46台,每天平均接待读者只有30人次。有的缩微阅览室经常出现工作人员比读者多的现象。一些省、市图书馆利用缩微资料的读者更是寥寥无几。因此,许多图书馆对开展缩微资料的读者服务工作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如果再采取不当的服务方式,其结果可能造成读者反感与厌弃缩微资料的恶性循环。
3 前景展望
尽管缩微技术在我国图书馆的应用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发展趋势不能令人满意,但是,纵观世界发展的总趋势还是十分乐观的。
美国国会图书馆是应用缩微技术最早的图书馆,从1927年对馆藏的外国文献资料进行缩微拍照开始,至今缩微技术在该馆的应用仍然不衰。其它如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尽管计算机和电子影像技术的应用已形成规模,而对缩微技术的发展依然十分重视。以日本国会图书馆为例:该馆从五十年代初对馆藏1945年前的报纸进行缩微化开始,以后每年都进行有计划的文献缩微化工作,从未间断。尤其近几年以来,其馆藏缩微化工作,不论从资料范围还是组织规模,都是罕见的。该馆除对馆藏期刊、报纸、古籍进行缩微化之外,还对法律议会资料、众议院会议录、日本宪政资料、日本近代政治资料等几乎包罗万像无所不拍。日本许多地方文书馆、文库及一些专业性图书馆,也在近几年对缩微技术发生了极大兴趣,纷纷对馆藏资料实施缩微化计划。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正当我们一部分同志对缩微技术的发展前景产生怀疑的时候,在日本图书馆界却掀起了“缩微热”,他们为什么至今热恋于缩微技术弃而不舍呢?其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真正懂得了缩微技术在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是其它任何技术所不能替代的。
此外,由于这些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应用缩微技术较早,缩微资料已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在馆藏资料中已占有相当的比重,而大部分都采用自动化检索,读者使用非常方便。加之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使缩微资料的利用率很高。这在缩微资料的利用上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优势,而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图书馆对缩微资料的制作、采集和收藏的积极性。这种积累与利用之间的相互促进,形成了缩微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的一个良性循环过程。
由此可见,缩微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如果目标明确,措施得当,缩微技术在我国图书馆系统的应用与发展同样大有可为。
4 解决出路问题的措施与对策
4.1 扫除思想认识上的障碍
由于缩微技术在我国图书馆的应用历史不长,绝大多数图书馆也只是近几年才开始,且都是出于保护文献资料的目的。多年的缩微抢救工作,各馆的缩微抢救意识虽然提高了,而对缩微资料的利用意识却普遍较差。因此尚不能体现缩微技术的应用优势,从而造成一部分同志认识上的模糊、信任的动摇。
近几年来,在图书馆建设中,一个共同特点是对缩微技术部门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从用房面积到设备的添置及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的改善,都达到了尽善尽美,给今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有了这么好的“硬件”条件,今后如何做好缩微技术的开发应用和缩微资料的读者服务等“软件”工作,就更加显得重要了。这一点在许多图书馆的建设中却恰恰被忽略了。如果只满足于“硬件”建设,不重视或根本不考虑“软件”建设,那么这种“硬件”最终只能流于形式,或徒有虚名而成为现代化图书馆的装饰品。
4.2 理顺光盘技术与缩微技术的关系
根据国外对光盘系统和缩微系统需求情况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的结果,证明缩微技术仍然具备独特的优势,仍然是信息管理的支柱之一。事实上无论是纸张、缩微片、磁盘还是光盘,均有其特定范围内的实用性。在图书馆这种特定范围内,收集和保存资料是它的一项重要职能,而所收藏的大部分资料都需要长期保存乃至永久保存。在这样的特定范围内,只有缩微技术才能达到长期和永久保存的目的,这是其它技术所不能比拟的。
目前,图书馆缩微品的累积社会保存量之大,已无法被任何其它媒介所替代。所以,缩微技术和光盘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仍应长期共存,两者的关系不应是相互取代、相互排斥,而是一种互相补充、相互结合的关系。今后的发展方向,应是光盘技术、缩微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综合系统,这种综合系统应尽可能结合各自的长处,使其功能更多,更完善。
当前缩微与光盘两种技术相结合的典型实例,是国外许多图书馆正在普遍进行的缩微资料转换成光盘的载体转换工作。这种载体的转换,是两种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中,相互取长补短的很好结合,特别适用于图书、档案资料的使用与保存。
对于具有长期保存价值或法律证据能力的图书资料缩微化后,其缩微品可以达到长期保存和法律证据能力的目的。但是,缩微资料的检索速度慢,即使使用缩微品计算机辅助检索系统(CAR), 其速度仍然比光盘慢。如果将缩微资料转换为光盘,就可以弥补检索中的不足,使之达到快速检索的目的。利用光盘技术直接对图书资料进行扫描,特别是对具有保存价值的珍贵资料进行扫描,又暴露出光盘技术的许多缺点与不足。光盘扫描纪录速度慢,操作十分不便,对珍贵文献资料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光盘资料的保存寿命、法律证据能力及标准化等各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有的光盘扫描器只能对单页资料进行扫描,要求书本资料拆为单页,这对资料原件会造成更大的损坏。所以,对缩微资料进行扫描的载体转换方法同样可以弥补上述的不足。
4.3 扩大缩微资料的馆藏量 拓宽缩微服务的渠道
把缩微资料作为馆藏,是缩微技术在图书馆发展最早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应用方式。目前,我国一些省、市图书馆的缩微资料与图书资料相比,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大部分缩微资料都是各馆自己拍摄的,各馆的采书渠道基本上是单一的印刷型文献,对缩微资料的采购一直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至今还没有一家图书馆把缩微资料的采购纳入年度采访计划,从而成为有计划的补充馆藏的渠道之一。
现代文献已突破了传统的印刷型单一结构,早已形成了包括缩微型文献在内的载体系列。读者对文献的需求意识也日益增强,作为直接为读者服务的图书馆,如不拓宽采访渠道,就难于实现文献增长与需求增长的协调。为了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促进信息、知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必须转变旧有观念,不断扩大视野,把缩微型文献尽快纳入各馆采访计划,保证每年能有一定数量的缩微文献资料入藏,在馆藏中逐步达到一定比重。这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藏书空间紧张的压力,还可以节省一定的购书经费。随着各馆缩微资料的不断丰富,利用缩微资料的读者会越来越多。
开展缩微资料的馆际合作,也是国外许多图书馆普遍实行的一种流通方式。是促进缩微资料在更广泛的领域中流通使用的很好渠道,是为读者提供最佳服务达到缩微资料共享的途径之一。馆际合作的原则,应是互惠互利,力求简单迅速、准确,同时应尊重缩微拷贝或出版的所有权。
缩微资料的馆际合作在我国尚少有开展,如果说缩微资料在国际交换、国际互借方面的条件还不具备,那么开展国内图书馆间的馆际合作已是势在必行。缩微资料具有存贮量大、体积小、便于邮寄的特点,用于开展交换和互借工作,比起书刊资料既经济又方便。尤其是缩微平片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一本期刊的全部内容一张平片就可容纳,将几十张平片装在一个信封内就可邮寄。这样,不但省时省工省经费,还起到保护文献资料的作用。因为直接利用书本资料开展互借工作,往复邮寄、打包拆包、对文献资料的损害非常大,有时还有丢失的可能,一些珍贵的书刊资料更无法开展互借工作。
4.4 努力搞好缩微资料的读者服务工作
制作和采集缩微资料的最终目的是资料的利用,无人利用的资料也就失去了资料的价值。所以图书馆所摄制、收集的所有缩微资料应千方百计提供给读者利用。由此可以看出,缩微资料的读者服务工作是何等重要,这一点又恰恰是各馆所忽略的,也是当前缩微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不景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搞好缩微资料的读者服务工作,首先以方便读者增加利用价值为最高原则。在缩微资料的采购中,要以读者的需要为优先条件,依据读者的利用情况排定先后次序。将缩微资料提供给读者使用,应力求增加资料的利用机会,扩大资料的利用价值,积极开展阅读复印、馆际合作及特定对象服务等多种服务活动,使缩微资料在利用上的价值达到最佳效果。
缩微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潜力是非常大的,前景是乐观的。尽管在发展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在广大缩微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找出一条适应我国图书馆缩微工作的发展之路。坚信目前存在的缩微资料利用率不高、信任危机等恶性循环的现象,必须很快转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收稿日期:199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