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分析论文_崔鹤

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分析论文_崔鹤

辽宁省抚顺市雷锋高级中学 113000

摘 要:新时期在素质教育进程的日渐推进下,高中文言文课程教学中,教师更加看重学生听课效率,对于复杂枯燥的文言文内容理解得是否透彻、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在学习中是否提升了探究兴趣等成为语文教师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就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策略

文言文是浓缩了历史的精华,将历史传奇人物及经久不衰的过往故事书写成章,记录下来供人们所研读,因此文言文课程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及难点环节。在以往教学课堂上,教师逐句、逐段的讲解缺乏生动性,学生自身的探究欲望及兴趣难以被激发出来,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为此,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手段改进阅读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一、感知文本内容,朗读与思考同行

古代文化的精髓内涵都在文言文这一文章形式的记录中得以呈现,在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需要带领学生去感知文章字里行间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及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而不要让文言文本身复杂且难懂的词句成为阻碍学生去感知文言文这一语言格式所传递出的文化内涵。古代人们思想的载体是文言文,同时也是作者所创作的情感载体,只有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真正读懂了文言文知识内容,才会激发学生想要去探究其文中的奥妙,在学习中汲取更多的文化营养,切实体会到文言文形式所带来的别样风格。基于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反复诵读的习惯,在不断的诵读中慢慢地感受及理解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以及词句间表达出的潜在含义,这正是诠释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但是单凭着朗诵就做到对文章通透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同思考相联合,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例如:在学习《劝学》这篇文言文时,针对文章中一些重点句式,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学生进行反复朗读,并结合文章中的词义注解,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逐句翻译中,学生知道了“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不能到达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水流,则无法汇成江河大海”。此句若想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引申: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脚踏实地,要积累更多的经验,不畏艰难,不怕困难。只有坚持下去,才会收获胜利的果实。

二、增强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深度

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若想让课堂教学更加的充满深度,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感受到字里行间渗透着耐人寻味的乐趣,就不要局限于对文章词义进行表面的解释,而是要从词义本身的思想认识及思维方法上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启迪。例如: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就文言文及所学习到的古诗词中所出现的“西楼”一词进行询问时,教师可以站在作者及诗人的角度告诉学生,古往今来,西字总是带给人一种向尽头走去,正所谓日月东升西落,带给人结束、落寞的意境及愁绪。如果在文中出现有西楼、西山一词,可以联想到作者身处异地思念遥远的故乡、亲人及友人等,意指伤心地。通过对词句解释中适当的增加深度,既可以让学生不单单只掌握到一个词义,还能丰富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增长学生的知识阅历,提升阅读探究欲望。

三、开创拓展式文言文阅读教学,设置有层次性、有深度问题

良好的文言文阅读教学环境一定是要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教材的学习中来,在阅读之余就问题能够自主地进行思考并予以解答。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课上文言文阅读效率,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情况,设计具有层次性且有思考深度的问题,从而达到既锻炼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对文章全意的深度理解,继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最佳教学目的。

例如:在学习《归去来兮辞》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完第一段内容后,就文中作者对辞官归隐的原因做出了交代,让学生自行在文中找出归隐的词句。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多个小组,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研讨。学生们在共同讨论中总结出一共有四处,分别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在通过接下来对全文内容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奔程氏妹丧只是表层辞官原因,其余三点才真正是陶渊明辞去的原因。在逐段进行讲解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理解文言文词语的内涵,可以提出:哪些词句体现出作者归家心切?学生在深入的查找中,得出“舟遥遥”、“恨晨光”等,并就“恨”一词要做出详细说明,告知学生这一词着重表达出作者迫切回家的心情,溢于言表。当学习到“归去来兮”、“息交以绝游”等词语时,可以试着询问学生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探讨后来回答。学生会结合全文内容说出如厌恶官场、再一次表明自己固穷守节的坚定志气、充分彰显出隐士情怀等。通过在教学课上设计出带有深度且具有一定层次性的问题,可以将学生的思路一直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思考、去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继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铁刚 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思考[J].南北桥,2013,(11)。

[2]李朗平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思考[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7),134。

[3]吕月理 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学时代,2013,(6),171。

论文作者:崔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  ;  ;  ;  ;  ;  ;  ;  

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分析论文_崔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