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TAP模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综合开发评价_新丝绸之路论文

基于GTAP模型的我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一体化发展评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心区论文,丝绸之路论文,模型论文,我国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1;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298(2015)03-0094-14

      [DOI]10.14007/j.cnki.cjpl.2015.03.007

      一 引言

      “丝绸之路”曾是连接亚欧大陆的纽带,为沿线的国家与人民带来富庶与繁荣,对促进国家间文明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先前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及“新亚欧大陆桥”中开通的基础上,我国政府积极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已成为我国新时期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正式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并得到中亚各国积极响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新丝绸之路由概念转向实践的标志性事件,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议期间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专门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对复兴“丝绸之路”与实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在定性分析方面,崔林涛(2001)[1]在“新亚欧大陆桥”开通后较早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朱显平和邹向阳(2006)[2]基于中国与中亚“交通走廊”的形成,提出进一步发展“新经济发展带”,发挥其“增长极”功能;胡鞍钢等(2014)[3]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划分出核心区(中亚经济带)、重要区(环中亚经济带)和拓展区(亚欧经济带),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分析了三大区的特征,并提出战略实施路径;程云洁(2014)[4]研究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机遇与挑战。在定量分析方面,沈正平等(2002)[5]从中国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53处旅游景区作为研究样本,分析经济带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空间结构等;李忠民等(2011)[6]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新丝绸之路”交通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沿线最重要的17个城市进行研究,分析多维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总的看来,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集中在新丝绸之路的背景、内涵、战略意义以及区域合作等方面,还缺乏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沿线国家经济影响的量化评估。有鉴于此,本文采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即中国和中亚五国,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用定量手段模拟分析新丝绸之路战略对沿线国家经济拉动和福利改善效果。这些分析有益于中国同中亚国家增进合作共识和政治互信,所得结果对促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互联互通发展有启示作用和参考价值。

      二 模型介绍与数据处理

      (一)GTAP模型简介

      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GTAP)是美国普渡大学开发的多区域、多部门、比较静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其建模基础来源于瓦尔拉斯可计算一般均衡理论,是CGE模型家族中的重要一员。GTAP模型首先对单个经济系统进行数量建模,刻画其中政府、居民和企业等主要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从而构建出一套能够反映封闭经济体经济运行规律的方程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引入区域间的投资机制和国际间的贸易联系,将各子系统连接成一个全球性系统。世界经济是一个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复杂网络,而GTAP模型对国家间经贸往来有着详细的刻画,成为分析国际经济贸易政策的有力工具(Walmsley等,2006[7];McDonald等,2008[8];Verburg等,2009[9];Anderson和Strutt,2012[10];Engelbert等,2014[11];Cheong,2014[12])。

      

      图1 GTAP模型的结构

      数据来源:张光南等(2012)[13]。

      图1展示了GTAP模型主要架构。由图1可知,每个国家都假设存在一个代表性区域家庭统计单位、一个收入账户,汇集了该地区所有收入来源。区域家庭统计单位会在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资金,三者满足Cobb-Douglas效用函数形式,即支出份额保持不变。在封闭系统中,区域家庭统计单位的收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要素报酬;二是政府所得的各种税收收入。厂商的收入来自于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包括该厂商出售给其他厂商作为中间投入的销售收入,所有厂商均会追求利润最大化。所有行为主体均满足支出与收入相等约束,由此诱导出产品或要素的均衡价格。在开放体系下,由于国外部门的加入,政府消费与私人消费均细分为国内产品消费与进口产品消费两部分。与其他CGE模型类似,在GTAP模型中,来自不同地区的产品满足Armington假设,因此它们不能完全相互替代。模型假设各国储蓄进入一个虚拟全球银行(global bank),由此银行根据特定的投资机制决定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去向。在最终需求方面,GTAP模型将政府与居民部门的消费分离。政府效用函数假设为Cobb-Douglas形式,私人家庭统计部门的消费则用非齐序(non-homothetic)的固定差异弹性(constant difference of elasticity,CDE)效用函数来刻画。

      国内学者运用GTAP模型模拟中国对外经贸发展及能源环境政策变化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发展迅速,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周曙东等,2006[14];仇焕广等,2007[15];李众敏和吴凌燕,2007[16];刘宇和张亚雄,2010[17];张光南等,2012[13];蒋含明和李非,2012[18];刘冰和陈淑梅,2014[19])和能源环境研究热点(黄凌云和李星,2010[20];帅传敏等,2013[21];崔连标等,2013[22];袁嫣,2013[23];栾昊和杨军,2014[24])等两个方面。如周曙东等(2006)[14]基于GTAP模型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农产品关税的削减对贸易区内农产品贸易量、进出口价格和产业结构的长期影响,而栾昊和杨军(2014)[24]采用GTAP模型就美国碳关税政策实施对中国经济碳排放的影响进行了评估。总的看来,GTAP模型已被学术界广为使用,其在中国情景下的适用性也得到相关研究的佐证。

      (二)行业和区域合成

      笔者将基于GTAP 8.0版数据库进行模拟分析,该数据库是当前最新版本。模型运行选择RunG-TAP 3.53操作平台软件,采取Euler求解算法。GTAP8.0版数据库将全球划分为129个地区,每个地区内含57个产业部门。数据库以2007年世界各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是对2007年全球能源消费、经济运行及国际经贸往来的一个重现。学术界利用GTAP模型进行政策评估时,大都根据特定研究对象,在原始数据库基础上进行区域合并和行业加总,构建所需要的评估模型进行仿真分析(Lee等,2004[25];Yoon等,2009[26];赵金龙等,2013[27])。例如,Yoon等(2009)[26]在GTAP6.0版数据库构建了一个6区域12部门的多区域CGE模型,研究了中日韩三国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本研究首先对GTAP模型的区域行业进行整合。具体而言,将原有129个地区合并为5个区域,依次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其他中亚三国及世界其他地区。需要说明的是,在GTAP8.0版数据库中,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个国家并没有单独分开,而是被归并为一个总的地区XSU中(其他前苏联地区),而XSU除了包含上述三个国家外,还包括摩尔多瓦,由于摩尔多瓦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因此用XSU代替其他中亚三国并不会带来太大误差。以2013年为例,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摩尔多瓦实际GDP约为79亿美元,而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总GDP约为1071亿美元,后者为前者的14倍左右。对于分行业处理,参考张光南等(2012)[13]的设置,保留GTAP8.0原有57个行业部门不变。这样处理有利于分析新丝绸之路推进对有关行业或产业的影响,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应对措施。

      

      

      表1展示了中国与中亚五国间贸易壁垒情况。由表1可知,中国与中亚国家间贸易壁垒主要集中在农业和工业,服务业已实现贸易自由化。中国从中亚各国进口的纤维作物、纺织、羊毛、蔬菜及水果均会被课征较高关税。例如,中国对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纤维作物、纺织和羊毛的进口关税分别为38.11%、36.15%和15.39%。对于哈萨克斯坦,其贸易壁垒主要体现在农业和食品制造业。例如,哈萨克斯坦对来自中国的制糖业(30.00%)、饮料及烟酒(28.45%)、米及制粉(20.00%)进口税率设置较高。此外,哈萨克斯坦对农业也采取一定贸易保护措施,主要表现在稻谷、蔬菜及水果这两个农业部门上。与哈萨克斯坦不同,吉尔吉斯斯坦贸易壁垒主要面向中国,其对其他中亚四国的进口商品基本实现了零关税。表1显示,吉尔吉斯斯坦对中国成衣(11.14%)和稻谷(10.00%)实施关税壁垒较高。与吉尔吉斯斯坦类似,其他中亚三国的贸易壁垒也主要针对中国。例如,中国出口的蔬菜及水果、成衣、非金属矿物制品被其他中亚三国分别课征21.75%、19.45%和17.52%的高额关税。总的来看,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贸易壁垒,且部分行业关税水平较高。

      三 结果分析

      (一)总体指标

      1.居民福利变化

      贸易自由化能够消除或减少贸易壁垒及贸易限制措施,提高区域内资源使用效率并增强产品竞争力,这有利于繁荣一国经济并带来区域收入的增加,进而引起居民福利水平的改变。图2展示了新丝绸之路推进对各参与国居民福利的影响。居民福利表征为希克斯等价变动(Hicks Equivalent Variation,HEV)和该变动相对区域收入水平变化百分比两种形式。由图2可知,受益于贸易壁垒的消失,新丝绸之路各参与国居民福利会有不同程度改善。从变化量来看,中国居民福利增加355.19百万美元,改善幅度最大。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居民福利分别增加94.52百万美元和36.79百万美元,增加幅度小于其他中亚三国的134.58百万美元。从变化比例来看,吉尔吉斯斯坦居民福利增加1.09%,是增幅最为明显的地区。紧随之后的是其他中亚三国和哈萨克斯坦,它们福利水平分别上升0.39%和0.10%。尽管中国居民福利改变量最大,但若换算成变化比例则只有0.01%。总的看来,通过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实施经济一体化,该地区总居民福利增加621.08百万美元,增幅接近0.02%。与之不同,经济带外围国家居民福利会有所恶化,如世界其他地区福利水平下降648.50百万美元,但由于该地区收入水平较高,居民福利降幅趋近于0。

      

      图2 各地区居民福利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GTAP模拟结果整理。

      2.实际GDP变化

      贸易自由化往往能促进参与国家经济增长和福利提高(张光南等,2012)[13]。图3展示了新丝绸之路推进对各地区实际GDP的影响。由图3可知,与居民福利变化类似,新丝绸之路推进对各参与国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拉动作用。从变化量来看,中国实际GDP增加167.25百万美元,是增长最为明显的国家。对于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实际GDP增加58.12百万美元,吉尔吉斯斯坦增加6.13百万美元,与其他中亚三国增加5.14百万美元差距不大。从变化比例来看,吉尔吉斯斯坦实际GDP增幅约为0.16%,是增幅最高的国家。紧随其后的是哈萨克斯坦和其他中亚三国,二者实际GDP增幅分别为0.06%和0.01%。中国GDP虽然增长量最大,但若换算成比例仅约0.01%,变化幅度不明显。总的看来,受益于贸易壁垒消失,中国与中亚五国总GDP增加236.64百万美元,增幅接近0.01%。与居民福利类似,世界其他地区实际GDP将减少264.00百万美元,但降幅接近零。

      

      图3 各地区实际GDP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GTAP模拟结果整理。

      3.进出口贸易变化

      贸易壁垒的消除会改变商品的市场准入条件,增强区域内国家贸易联系,因而各参与国家进出口贸易均会有所增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对各地区进出口贸易影响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受益于关税减免,中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贸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中国进口贸易增加0.06%,出口贸易增加0.04%。与之不同,由于贸易水平较低,中亚五国进出口贸易变化幅度较大,但出口贸易增幅始终低于进口贸易增幅。具体来看,哈萨克斯坦进口和出口增幅均为最高,其中进口贸易增加2.28%,出口贸易增加1.48%。紧随其后的是吉尔吉斯斯坦,该国进口贸易增加2.19%,远高于出口贸易增幅0.25%。与之类似,其他中亚三国进口贸易增加1.80%,而出口贸易仅增加0.13%。与中国和中亚五国不同,世界其他地区进出口贸易均有所下降,但是变化比例较为有限,均趋近零。

      4.地区间贸易往来的变化

      由于贸易创造效应的存在,中国与中亚五国相互取消关税壁垒后,商品的市场准入条件下降,彼此间贸易规模随之扩大。新丝绸之路核心区推进对地区间贸易往来影响如图5所示。由图可知,受益于关税减免,中国与中亚五国间贸易水平出现明显增长。具体而看,中国向哈萨克斯坦出口增加24.44%,进口增加7.12%;中国向吉尔吉斯斯坦出口增加20.31%,进口增加16.68%;中国向其他中亚三国出口增加39.72%,进口增加63.10%。总的看来,中国向中亚五国出口增长27.48%,中国来自中亚五国进口增加11.50%。这表明,通过实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联系得到极大加强。与区域内国家间贸易联系增强不同,经济带内国家与经济带外国家贸易联系将可能弱化。例如,世界其他国家向中国出口下降0.02%,向哈萨克斯坦出口下降2.82%,向吉尔吉斯斯坦出口下降0.34%,向其他中亚三国出口下降4.40%。

      

      图4 各地区进出口贸易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GTAP模拟结果整理。

      

      图5 新丝绸之路对区域间贸易联系的影响(实线代表增长,虚线代表下降)

      数据来源:根据GTAP模拟结果整理。

      (二)行业层面分析

      1.行业产出变化

      表2展示了新丝绸之路建设对各地区各行业的冲击效果。实际上,中国与中亚五国实施贸易自由化以后,关税削减会导致双边贸易商品价格和数量的变动,这种变动最终体现在消费者的需求上。需求的变动会改变成员厂商的生产行为,厂商转而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长期来看是产业结构变化。由表2可知,由于各国行业间竞争优势的不同,在进口贸易壁垒消除后,同一个行业在不同国家间产出变化也表现为较大不同。对于中国,产出增幅最大的为纺织业,增幅约为0.15%,受损较为严重的是纤维作物,产出下降0.90%。由表1可知,中国对来自中亚五国纤维作物实施较高的贸易壁垒,关税消除将使得中国纤维作物商品在国内市场处于极为不利的竞争地位,表现为该行业产出大幅下降。对于哈萨克斯坦,受益最大的是皮革及其制品,产出增幅达6.30%,受冲击最为明显的是纺织业,产出大幅下降7.86%。吉尔吉斯斯坦受益最大的是木材制品和制糖业,产出增幅均超过50%,而受冲击较大的则是稻谷生产业,产出降幅高达22.58%。对于其他中亚三国,新丝绸之路推进也会带来显著的行业分布差异。其他中亚三国受益最大的为食用油脂行业,其产出增幅达19.36%,受损最大的为小麦生产,其产出降幅高达17.60%。

      

      

      表2显示,中国和中亚五国能源类行业产出并没有大幅度增加,尤其是中亚五国,其能源类行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例如,哈萨克斯坦的煤炭、原油和天然气产出分别下降0.10%、0.17%和0.33%;吉尔吉斯斯坦的煤炭、原油和天然气产出分别下降0.13%、0.70%和0.65%;其他中亚三国的煤炭、原油和天然气产出分别下降0.36%、0.16%和0.17%。其背后原因主要包括两点:首先,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类行业进口关税税率本就很低(见表1),贸易壁垒消除并不会给能源类产业带来太大的冲击效应;其次,进口关税消除使得各国生产要素在本国不同行业间出现新一轮动态调整,一些生产要素可能会从那些竞争力不强的行业中解放出来转而流向扩张行业,这或将增加能源类行业的生产成本。需要注意,在一国经济体内,当市场均衡时一种要素仅会对应一个均衡价格,故该要素对所有行业的影响也是一致的。但由于不同行业要素密集度不同,多种生产要素带来的复合效应对不同行业生产成本的冲击将会不同。

      2.能源贸易与地区能源消费的变化

      尽管一些学者认为能源合作是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重要内容(李琪,2007)[28]。但分析结果显示,仅仅依靠建立自贸区并不能显著提高中亚五国对中国的能源出口水平。表3展示了中国和中亚五国一体化进程对区域间能源贸易的影响,这里的能源包括煤炭、原油和天然气,括号内表示变化量。由表3可知,中亚五国向中国出口能源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2007年哈萨克斯坦向中国出口能源约7.91百万吨油当量,占中亚五国出口总和的99%。一体化进程非但未能增加中亚国家向中国的能源输出,反而弱化了双方的能源贸易。例如,哈萨克斯坦出口至中国的能源下降0.02百万吨油当量。此时,中国能源消费增加主要依靠两个来源:加大本国能源资源开发力度,如表2显示,中国天然气产出增加0.02%;增加来自世界其他地区能源进口,如表3显示,中国从世界其他地区能源进口增加0.06百万吨油当量。这些结果表明,单纯依靠消除贸易壁垒对增加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贸易潜力有限,一个可供考虑的选择是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降低运输成本进而扩大中亚国家向中国能源资源出口水平。

      

      在贸易自由化策略下,受总产出扩张的影响,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消费均会增加,但增幅不同。如表4所示,中国能源消费水平将增加0.02百万吨油当量,其中国产能源消费减少0.02百万吨油当量,进口能源消费增加0.04百万吨油当量。与中国类似,哈萨克斯坦能源消费增加0.21百万吨油当量,其中国产能源消费下降1.01百万吨油当量,进口能源消费增加1.24百万吨油当量;吉尔吉斯斯坦能源消费增加0.02百万吨油当量,主要来源于进口增加,国产能源消费几乎没有变化;其他中亚三国能源消费增加0.01百万吨油当量,其中进口能源消费增加0.02百万吨油当量。与中国和中亚五国不同,由于总产出下降,世界其他地区总能源消费下降0.02百万吨油当量。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作为一项重要对外经济战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我国及周边国家的影响亟待评估。本文采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量化评估了中国与中亚五国消除贸易壁垒后对各参与国实际GDP、居民福利、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的潜在影响。通过实证模拟,得到如下结论:

      1.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能为沿线国家带来不同的经济增长和福利改善效果。分析发现,通过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一体化,该地区总居民福利增加621.08百万美元,增幅接近0.02%,实际GDP增加236.64百万美元,增幅接近0.01%。从变化量来看,中国福利水平和实际GDP分别增加355.19和167.25百万美元,是增量最大的国家;从变化比例来看,吉尔吉斯斯坦居民福利和实际GDP分别增加1.09%和0.16%,是增幅最大的国家。

      2.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能显著促进参与国之间贸易往来。结果显示,受益于贸易壁垒消失,中国向中亚五国出口大幅增长27.48%,而中亚五国向中国出口大幅增加11.50%。因此,通过实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联系得到极大加强。

      3.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各参与国行业冲击效果不尽相同。对于中国,产出增幅最大的为纺织业,增幅约为0.15%,受损较为严重的是纤维作物,产出下降0.90%;对于哈萨克斯坦,受益最大的为皮革及其制品,产出增幅达6.30%,受损最大的为纺织业,产出大幅下降7.86%;吉尔吉斯斯坦受益最大的为木材制品和制糖业,产出增幅均超过50%,但稻谷生产业受到冲击较大,产出降幅高达22.58%。

      以上量化评估结果有益于我国新丝绸之路对外战略的实施和发展。实际上,如前所述,我国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有利于本国经济增长,对中亚五国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拉动作用和福利改善效果,因此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能够带来多方共赢。这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对新丝绸之路建设和快速扩张具有一定的作用。

      4.仅仅依靠关税减免,并不能提高中国与中亚五国间的能源贸易水平。这是因为,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壁垒主要集中在农业和非能源工业,而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贸易壁垒本来就较低。实际上,能源贸易对运输工具要求相对较高,例如天然气大都通过管道运输。因此,未来中国与中亚五国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降低运输成本进而扩大中亚国家向中国能源资源出口水平。

      本文不足之处:采用数据库相对较老(GTAP8.0是当前最新版本),下一步拟将GTAP模型动态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丝绸之路对外战略实施的动态效果。此外,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还包括部分欧洲和南亚国家,而本文仅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进行了讨论。今后还需进一步对经济带重要区、拓展区的一体化发展进行评估与实证研究,设置不同模拟情景,比较不同区域覆盖范围背景下新丝绸之路推进的效果。

      [引用方式]刘小伟.基于GTAP模型的我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一体化发展评估[J].产经评论,2015,6(3):94-107.

标签:;  ;  ;  ;  ;  ;  ;  

基于GTAP模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综合开发评价_新丝绸之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