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探讨
伍平 龙汝进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七二六台 云南宣威 655414)
摘 要: 随着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我国广播电视媒体产业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不仅给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同时也促进传统媒体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要打造新的一体化媒体产业链,实现产业机制创新,以提升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广播电视不断信息化变革标志着数字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在数字信息化的背景下,广播电视的传统模式已经不满足人们的基本数据传递需求。因此,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本文对数字信息化广播电平台的建设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模式
1 引言
信息化平台技术是依托计算机网络及智能移动终端形成的数据传输技术,主要是面向智能网络和虚拟空间传输信息数据,以满足用户视频、娱乐、新闻信息浏览的需要。事实上,从信息技术产生的那一刻起,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就已发生了变革,虽然借助传统的移动信息终端,依旧可以发送无线电广播和数字电视信号,但是在互联网情景中,传统广电设备已不具备信息传播优势,在数据分发和一体化信息数据信号共享方面已表现出明显的不足[1]。因此,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逐步加快实施三网合一战略,改变传统的数据信号分发模式,优化信息管理机制已成为促进传统广电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信号的区域范围已经形成基于无线数据传递网络、有线数据传递网络及卫星数据传递网络一体化模式。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于广播电视信号的传播更丰富,更快,对于我国广播电视信号技术而言,其部分在中短波广播过程中采用的基本模式都是基于数据管理、应用平台、数据定址,同时在应用过程中在引入数字信息电路技术。因此广播电视信号技术随着数据信息传递模式改变而发生巨大变更,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广播电视信号技术已经从早期的质量差、耗能高、问题多的技术逐渐转变为数字信息化技术,这也是搭建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的意义所在[2]。
2 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分析
2.1 有效的对资源进行利用
严格地说,广播电视是一种信息产业,具有一定的信息生成和传播功能。因此,在广播电视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在实际开发阶段,通过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合理利用资源,可以有效地整合信息资源。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广播和电视及时传输信息,使人们能够快速准确地接收到实时信息,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在网络时代,信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在广播和电视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效地应用信息平台的资源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快广播和电视的生产周期,从而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信息传播,促进广播电视的发展过程[3]。
2.2 先进技术的实施
广播电视信号技术主要是通过自动化检测技术对内部包含的有效数据信息进行有力监测,与此同时在对有用数据信息进行发送、传递和接收的过程中,广播电视信号发射技术能够针对内部包含到的全部数据信息资料的基本运行状态进行记载,这样的话能够加强数据信息的监管力度。若一旦发现数据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存在问题,那么能够直接快速的找到事故的位置,进而快速修复故障,为正常运行提供有利的保障。广播电视信号发射技术能够在较短的周期内实现对不同类型数据信息的高效准确运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应用者提供满意服务[4]。广播电视信号发射技术在数据信号传递层面上具有防攻击优势,在数据信息传递过程中可以确保传输内容不被窃取,从而使数据信息内容在传递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2.3 相关政策的体系制定
在建设广播电视信息平台的过程中,管理者应不断完善和更新信息政策体系,确保广播电视信息平台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一方面,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对信息进行聚合,最终达到资源整合的效果和目的。另一方面,相关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广播电视专用模块,从而减少生产中人为失误的情况。广播和电视在开发过程中,一个良好的信息政策体系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平台管理的水平和效果,使公平和开放的信息平台,确保广播电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效果可以进一步改善[5]。
2.4 加大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对于数字信息化广播电视领域而言,需要更加专业的技术人才和更高综合素质水平人才进行该项工作。同时需要定期对在职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发射技术方面的培训,增强技术人员的基本技能水平,且在培训过程中注意吸纳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的人员。
在现在的广播和电视节目中,我们必须确保这些信息内容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在广播和电视广播平台中,这种广播的基础是无线电和电视信息平台的支持,因此,加强信息资源数据的收集和综合利用是迫切需要的和必不可少的。首先,最重要和最宝贵的是信息和数据,通过无线电和电视信息系统,已有的理论和程序已成功编入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人们意识到网络和数字广播和电视节目的演变广播电视节目应该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让观众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亲切感、娱乐化、趣味性。
3 如何有效推动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3.1 加强广播电视数据信息资源整理归纳
以软件技术某教学班30人为例,分为5个开发小组。 组员分工合作,每个成员完成实习内容的部分工作,最终将全部内容整合。每组选出组长3名,每个组长任期1周,负责协调每日分工和任务展示。5个小组开发项目分别为:吉林大学在线考试系统、MMall便利店电子商务、吉大外卖订餐系统、教师档案管理系统和金碧辉煌酒店管理系统。每个项目的开发包括策划书制定、前台设计与实现、数据库设计、后台管理功能实现、系统测试等阶段。组员提交工作日报,组长每周进行一次工作汇报与成果展示。
企业财会部门是企业财会内部审计部门直接管理的部门之一,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是企业的财会部门的良好发展,如若企业的财会管理独立性较差,就会对企业内部的审计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进而导致企业监管职责出现漏洞。另外,若企业的审计人员对其工作技术水平缺少专业性,没有较为全面的专业性相关知识,那么也会对企业财会内部监督管理的职能发挥造成影响。
3.2 强调信息平台的自主选择
分析了如何有效地促进广播电视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除了加强收音机、电视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整理和归纳外,还应重视信息平台的自主选择,表明这种性能适用于实际操作。在现代电视信息操作系统中,最大的影响和变化不是通过广播信息的传播速度,而是通过信息传送的质量和一系列的信息操作提高便利性,但是,观众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兴趣,关注某种程度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这是对信息平台建设的肯定。另外,视听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节目,对于收看是很方便的。观众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广播和电视的信息平台又将收集到的内容和信号转换为数字形式,自动传送数据和信息,以这个数字形式向公共提供节目信息。
3.3 通过信息平台,积极建立庞大的受众数据库系统
总而言之,在中国使用的新型广播电视信息平台中,我们积极地构建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系统,不断完善。不同地区的所有观众都可以看历史节目,根据一定数据的合理性,系统推荐给你喜好的节目,然后在操作系统中进行标记和保存,从而形成巨大的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是[8]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式。在信息化运营平台上,中国的广播电视相关部门进行大规模的节目调整和一部分精密化的调整是非常方便的。另外,每天的广播电视新闻也可以随着观众数据库的全面发展和变化而发生变化,这对用户体验提升极大。充分运用网络技术载体随着当前网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变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网络本身的快捷性以及关注领域的广泛性,使广播电视机构制作节目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传统的广播电视传媒阶段,人们自由选择的余地比较小,人们只能观看电视节目播出的内容,被动地收取这些信息和内容。如今,网络信息的播出速度很快,类型很多,数量巨大,人们选择广播电视节目的空间更大。人们能够依据自己的具体需求,改进和丰富节目的种类,在制作电视节目时有了更广泛的题材。在此过程中,人们日益频繁地使用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广播电视台应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促进节目的更新和发展,以获得各种意外之喜。而且,广播电视机构能够通过网络技术,直接下载所需要的各种材料,进行加工利用和二次创作,让这些电视节目更好地满足观众们的观赏需求。
众所周知,1994年,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约翰·海萨尼、莱因哈德·泽尔腾因在非合作博弈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从而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当今科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奖项颁发,充分说明了数学对经济的重要性。财经与数学息息相关,现在经济学大多是要求有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的,计量经济学的支持就是数学;博弈论的也是依靠数学思维分析,……。这也就不难理解,许多财经类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在招聘时甚至会直接录用数学专业或有数学专业背景的学生。可见,一方面是数学是财经类行业的重要的工具;另一方面,数学思维对财经类行业有重要指导意义。
4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下的广播电视发展是媒体领域进行数字化转型及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是媒体平台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广播电视需要加紧准备,紧紧抓住信息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改变自身的管理思想和创作机制,结合信息技术进行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制作出更多原创性的电视节目获得用户关注,促进自身获得持续向上的发展动力。在建设数字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信号平台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发生变革的同时也显露出传统广播电视信号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于相关技术层面的技术人员而言,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来分析问题的所在,从而有效的增强广播电视信号的传递时效性和质量,为使用者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师红伟.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J].科技传播,2018,10(06):117-118.
[2]杨静.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6,2(24):110-111+172.
[3]张志国.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浅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2):170.
[4]吕雅萤.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6(05):197-198.
[5]李吉孟.对新时期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思考[J].电子世界,2014(18):211.
[6]熊玮.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J].科技风,2012(17):88.
[7]俞蓉.浅议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J].科技资讯,2011(07):250.
[8]薛建华.谈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J].广播电视信息,2010(09):49-52.
中图分类号: G2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344(2019)23-0220-02
收稿日期: 2019-5-12
作者简介: 伍平(1993-),男,汉族,云南曲靖人,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节目传输、广播传输转播工作及信息化相关工作。
标签:广播电视论文; 信息化平台论文; 建设论文; 模式论文;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七二六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