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命”生物教学中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_科学论文

回归生活的生物学教学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厘清论文,生物学论文,几个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学校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缺失是对学生作为活的生命体的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关注[1],这一问题的直观表现,就是基础教育忘却、脱离了生活,教学中忘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主动者。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重视回归学生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课堂教学的生活化[2],也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要点之一。目前,基础教育领域已广泛开展了有关“教育(学)回归生活(生活世界)”的研究,但在中学生物学教学领域进行的研究则不多,尤其是在许多重要概念上没有统一的认识基准。本文拟对“回归生活的生物学教学”相关的认识偏颇或不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科学课程

中学生物学课程曾被分为理科课程,后又划入自然课程,新课程改革最终明确了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科学课程,无论哪种教学方式的变革都始终无法脱离“科学”这一性质来谈论。回归生活的生物学教学也必须以此为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和根基。

科学的四个基本特征就是知识性、过程性、开放性和社会性,回归生活的生物学教学要从学科的性质角度明确基本指导思想:从知识性上,要以落实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基础知识为落脚点;从过程性上,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过程和方法教育,培养学生作出科学假说与预测的能力,倡导探究性教学;从开放性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在强调基础性的同时,要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学科的时代性,如生殖克隆、体外受精、严重疾病(艾滋病、癌症等)治疗、脑科学研究进展等;从社会性上,要关注人类健康问题,体现科学、社会、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STS教育,如减肥瘦身、美容养颜、养生保健等生活问题,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等社会问题。

此外,回归生活的生物学教学要在教学方法、策略、组织形式等方面与“自然”课程和“人文”课程有所区别。以往的自然课程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与记忆,缺失了科学课程的探究性质,而目前对科学课程的人文教育的强调,又常常会使科学教学陷入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科学课被上成了语文课。回归生活的生物学教学所要解决的正是找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的平衡点,在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学校学习生活的质量、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 回归生活的生物学教学不同于STS教育

回归生活的基础教育强调把“学生作为人的完满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作为教育的目的和出发点,把学生的生活世界作为根本依据。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缩略语,其重心落在“社会”一词上,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针对美国科技教育危机和20世纪以来科技的迅猛变化及产生的环境、社会问题等负面影响而发起的一种运动。1987年8月第四届世界科学和技术教育倾向会议达成了STS教育的共识[3]:STS课程应向学生传授当代的重大问题的概貌,应指明学生肩负的社会责任,培养其有助于日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

2.1 教学目标不同 回归生活的教学目标突出以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一般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及其他各种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4]。就生物学教学而言,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具有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素质和探究能力;②发展查询、评估、加工和应用生物学新知识和信息的能力;③养成关心自然、他人、社会的思想意识,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④在生活和实践中积极综合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主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实际操作技能,发展动手能力;⑤主动地了解生物科技发展和人类生产的新动向,以及科技新发展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⑥具有较强的表达沟通与分享的能力;⑦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具有民主素养、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STS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去掌握科学技术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应用科学技术,要求学生在理解科学本质的同时,懂得地球上资源的有限性,形成合理使用资源的观念[5],其个人发展的目标旨在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后果并能参与科技决策讨论的合格的公民,培养了解科技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并能致力于社会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6];社会教育目标重在强调社会生活中的合作和每个人对他人无条件、积极的关心,即理解和学会对他人同情和爱,扩展个人对社会的理解;文化理解的目标则强调从不同文化的角度去批判性地把握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间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 回归生活的生物学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其归属点也是“人”,所面对的是如何关怀生命、促进生命生长的问题。因此,回归生活的生物学教学的源点是生物学知识、技能的学习,在认知的基础上,渗入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生活和生命价值意义的内容。在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上,联系社会和学生经验实施探究性教学,创设多样的情境让学生经历、亲历实施体验性教学,组织互动环节实施交往性教学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STS教育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展不断引起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的结果。在教学内容上,STS教育试图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科学内容和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其主要问题,主要讨论科学所带来或引起的社会问题[7],例如食物供应不足、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生态失去平衡和人类健康等。在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上,主要是设计专题或主题,如试管婴儿、癌症探索、艾滋病、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食品中含有什么等,通过讨论、参观、访问、做实验、现场调查、决策模拟等组织教学。

可见,回归生活的生物学教学和STS教育在社会性角度是一致的,但就个体培养目标看,前者注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为他们未来幸福生活作准备,后者仍侧重人的社会性功能。两者的关系如下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相同)。

3 “教学生活化”与“生活化教学”是不同内涵的两个概念

教育教学研究中,人们常常混用“教学生活化”和“生活化教学”两个概念,其实两者就如“教育即生活”和“生活即教育”两个教育命题的关系一样,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差异。“教学生活化”是从教学的生活意义角度探讨的一种教学方式,从这一层面出发,联系生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教学生活化重在沟通现实生活与理想生活、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处理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充实学生的经验。日常教学中所说的“考试生活化”、“作业生活化”等概念的含义就在于此。“生活化教学”是从生活的教育意义角度出发的一种教学方式,从教学手段上是通过生活组织教学,从教学目的上指教学最终是为了学生当下和未来的生活,学校生活的社会化是这一教学思想的基本要求。体验生活并重建生活是一种具有本体意义的教学策略,即强调实践和探究在教学中的价值,发挥“做”的作用,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回归生活的生物学教学有着不同的侧重。从课堂教学层面上,重在“教学生活化”含义,即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联系生活世界:①可以把生活世界的资源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工具。如“种群”的教学,沿海城市学校可通过海产品的资源问题引入课题,“新陈代谢”的教学则可通过让学生为自己或者运动员调配一天的饮食和饮水等实际的生活问题展开;②可以引入生活问题,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如家庭中的生物学知识、体育运动中的生物学知识、农业生产中的生物学原理等;③可以在新授课时,把生活世界的某些相关经验或疑难问题作为了解和掌握新知的“敲门砖”,如用敲击铁棒比喻刺激产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用电话和信件广告分别比喻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发信人向很多人投递广告信件,收信人依据对广告内容的兴趣决定是否办购买手续或把信件丢弃),理解两者的本质、特点。

在课堂教学之外,则重在“生活化教学”的含义,指的是通过生活组织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在一定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为配合课堂教学组织的学生课外社会调查等都是从这个意义上体现的,如生物学科的STS教育很多内容都要通过实践活动展开。

4 “回归”的目的不是“降到”而是“升到”

单从字面理解,“回归”只是回到原先的地方、起点等。“回归教育”是指完成义务教育之后,再回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重新学习,使工作(或闲暇)时期与受教育时期交替进行[8]。实际上,回归生活的教学内涵远不止于此,回归的目的不是“降到”而是“升到”。在教学论的范畴里,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旨在回归有德性的生活世界,即培育学生理智的德性和道德的德性,两者分别构成做事的能力和做人的能力[9]。

在生物学教学上,回归生活同样只是途径而已,其真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德性,可以从三个角度予以阐述:一是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包括生物学知识、生物学观点、生物学态度和精神、生物学研究方法、生物学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等;二是学生在包括探究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三是学生生物学道德感的提升。前两者构成学生做事的能力,后者构成学生做人的能力。生物学课程内容本身、科学史、生活中的事件等都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教学活动要积极引导学生拓宽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促进学生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充实,促进个人的社会化发展,最重要的是个人的健康和幸福,强调学生需要了解自我,保持独立的精神和责任感,从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中提升生活技能和生命价值。如在学完相关章节内容后,可组织学生讨论学习以下专题内容:“你和你的身体”(不当饮食;营养与成长;吸烟和饮酒;药物安全;叶绿素与抗氧化、抗癌、抗肿瘤及防老化)、“你和你的责任”(生命的衰老和老年关怀;毒品与吸毒;艾滋病与安全性行为)、“你和全球议题”(食物与水;环境污染与资源回收)等,在加深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促进社会道德的提升。

标签:;  ;  ;  ;  

“回归生命”生物教学中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