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组织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践的研究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组织论文,研究报告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机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对机关党组织来讲,如何从自身特点出发,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按照机关党组织的基本职能开展工作,在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中积极发挥作用,是现阶段机关党的工作需要认真思考、研究、实践的重大课题。
一、在指导思想上,围绕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开展工作,明确机关党组织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定位
(一)从党政机关地位作用看,机关党组织要在体现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提供政治、思想、组织保证上充分发挥作用
各级党政机关是党执政活动的主体,是宏观管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职能部门,是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着发展国计民生、引导主流意识、建设和谐文化、加强民主法治、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服务人民群众等重要职责,对促进社会和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机关党组织是党在机关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机关党的建设和机关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担负着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协助行政负责人改进工作,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的重要职责。党政机关所处的特定地位及作用和机关党组织的特点及职能决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机关党组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机关党组织要带头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正确把握和谐社会建设与机关党建工作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战略任务谋划部署工作,自觉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协助党政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从现实社会存在的突出矛盾看,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要求机关党组织在协助行政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上充分发挥作用
提供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有些地方出现房价高、看病贵、教育乱收费、社会保障不足、就业不充分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归结到一点,实质上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公共产品需求与供给不足和服务效率低下之间的矛盾。分析这一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关,另一方面则反映出政府部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还不到位,造成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和不足。这与党政机关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关联。机关党组织要协助行政在改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谋划和思考,教育引导党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深入研究和把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科学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办法,制定符合中国国情、上海特点的方针政策,努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使机关党员干部成为推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骨干力量,使机关党组织成为团结带领群众为率先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的中坚。
(三)从政府职能转变要求看,机关党组织要强化协助职能,在协助行政履行公共职能、完成《决定》对党政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提出的新任务上充分发挥作用
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的要求。不同的历史时期,政府职能定位有着不同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正逐步向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转变,要求政府直接抓经济工作的手往后缩一缩,抓社会事务的手向前伸一伸,这实际上是政府职能的回归,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转变职能面临着执政理念的转变,以及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这是今后一个时期行政工作的热点问题,也是机关党组织配合开展工作的重点问题。机关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明确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新的工作重点,教育引导党员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树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教育引导党员在各自岗位上自觉把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思考谋划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改进工作作风,为群众和基层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协助行政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形成公共服务的基本网络,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以机关党组织创新、务实、高效的工作保证政府职能的顺利转变,完成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党政机关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目标,这是机关党组织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也是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工作重点。
二、在工作重点上,突出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基层组织、服务社区建设,明确机关党组织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内容
(一)突出服务人民群众,以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对执政党来说,稳固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上海市不少机关党组织从化解执政风险和巩固执政之基的高度,把服务人民群众、改进机关作风作为密切党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工作,在拓展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等方面下功夫,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争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表率。一是深入开展“双结对”活动,以帮困的方式服务人民群众。在工作对象上从服务机关党员干部扩展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包含各个阶层和各个利益群体;在范围上从体制内的传统领域,拓展到体制外的所有领域,延伸到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增强机关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深化“双结对”活动,建立和坚持帮助困难群众的工作制度,定期与困难群众联系,定期上门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最盼”、“最愁”、“最忧”和“最怨”,尽力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和精神痛苦,送去对他们的关爱,点燃他们对生活的希望,赢得他们对社会、对党的认同。据统计,近年来,上海市市级机关系统共开展“双结对”主题实践活动6307次,结对困难户(学生)6935户,结对基层党组织1456家,帮助群众和基层解决实际困难4539个,提供帮扶钱物价值达2718.33万元,建立帮困基金163个,援建希望小学 (工程)等实事项目143个,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二是建立社情民意迅速反馈机制,以畅通利益表达渠道服务人民群众。组织党员深入社区,走人群众家庭,了解社情民意,形成科学、高效的信息传递和处理机制,使党员干部了解群众个体信息、掌握群体动态,为分析、研究和解决社会矛盾提供依据。上海市宝山区党政机关以“问百家事、解千人忧,我与群众心连心——绘制《为民地图》”等活动为主要载体,组织机关党员走人群众家庭,了解社情民意,并将信息归类和电子化,形成一口上下的信息传递和处理机制,使政府对群众的利益诉求了解更充分,解决问题更有针对性。三是重视和维护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以政策惠及人民群众。对党政机关来讲,服务人民群众,更大程度上靠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制订和实施各项决策,维护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不少机关党组织注重在配合行政和引导党员用科学的决策、完善的政策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一段时间以来,有关部门推出的社会保障措施,受到了广大人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欢迎。动拆迁和征地引发的矛盾曾是上海老百姓关切的突出问题。相关部门不断探索新办法,在拆迁基地中全面实行以公示、承诺、举报、信访、监督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工作制度。通过形成依法办事、规范操作的制度流程,规范开发商、动迁公司等各利益方,不仅大大缓解了矛盾,也有效地维护了动迁居民利益。
(二)突出服务基层组织,以拓展组织活动空间凝聚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撑力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工作空间在社会的基层。我们党主要通过基层社会的组织体系,巩固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基层组织活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才有稳固的社会基础。上海不少机关党组织广泛开展与社会上其他基层组织结对活动,以“双向服务、资源共享、联手共建”为原则,依托并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联合基层组织地域优势和联系群众优势,开展形式多样、党员广泛参与的共建活动,从机关党组织“自转”向联手其他基层组织“共转”发展,拓展了机关党组织的工作领域和活动空间,延伸了机关党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手臂,促进了机关党建工作和其他领域党建工作的互动共进,扩大了机关党组织在社会各类组织中的影响力。一是共商经济发展。不少机关党组织注重帮助结对组织努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市级机关党组织启动了与经济薄弱村结对活动。上海市金山区机关在开展“百个机关党支部与百个农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中,各党支部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普遍开展了送科技、送文化、送新风下乡活动,通过修路、引资、参与环境整治,助学、助业、助医、帮困等多种形式,推进结对村的发展,受到党支部和农民的欢迎。上海市委宣传部机关16个党支部与16个农村党支部结对,帮助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二是共创精神文明。不少机关党组织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从过去的自建为主,向结对共建、提高社会贡献率转变,主动与所在街道、区文明办、交警支队联系,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文明在我脚下”交通安全宣传和协助交警开展路口执法、创建文明小区、推进百万家庭学礼仪等工作,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三是共建政治文明。上海市人大等一些单位通过定期组织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到结对的基层组织进行调研和视察活动,听取对机关工作的建议,收集社情民意等信息,邀请结对基层组织派员参加相关立法、监督等工作的市民旁听,引导人民群众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四是共保社会稳定。一些机关通过建立互派干部挂职锻炼的机制,让机关干部能深入第一线,了解基层工作和社会现实情况,更好地倾听群众呼声,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中,解决在爆发前,确保一方平安。五是共抓党建工作。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机关党委等机关党组织在开展与居民区党支部、“两新”组织党支部、楼宇党支部结对活动中,建立党建工作共同研究的机制,以党建优势资源的互补为抓手,推动机关党建和其他领域党建工作的共同提高。六是共谋社会公平。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教育的公平是最大的公平。上海市教委督导室党支部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均衡发展,主动与地处远郊的金山区吕巷中学党支部结对,多次深入该校调研,具体指导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对该校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培训辅导,帮助吕巷中学与徐汇区田林三中建立起两校共同发展的姐妹学校,并由此总结农村与城市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共同和谐发展的模式,促进城乡教育和谐发展。总之,通过与基层组织结对,机关党组织在为基层服务和解难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基层,转变作风,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机关党组织的务实工作也受到基层和群众的欢迎,增进了基层和群众对机关工作和机关党员的了解和认同。
(三)突出服务社区建设,以参加公益活动开辟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空间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广大机关党员既是组织人,又是社会人,他们能否在社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建设和谐社区至关重要。上海机关党组织通过组织党员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参与社区党建工作,发挥协调党与社会关系的纽带作用,倡导公正互助的文化氛围,为社区群众提供经常性、针对性、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以服务社区建设为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开辟新空间。一是组织党员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一方面,组织党员主动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参加社区治安巡逻值班、环境卫生整治、绿化植树、为民服务、结对帮困等志愿者活动,模范遵守社区公德,带头处理好家庭、邻里关系,积极奉献社会,塑造公仆形象。另一方面,组织筹建党员社区志愿服务团,成立公务员义工队伍,建立机关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点,开展义务宣讲、政策咨询、法律咨询、医疗咨询、就业指导等活动,把党员自觉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与履行岗位职责结合起来,把解决党员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与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先进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发挥示范作用。二是为社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持。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上海市委党校党员发挥自身理论优势,组建成立党员社区宣讲志愿服务团,68名党员积极提供包括政策理论宣讲、社区文化活动策划、青少年心理辅导、社区公益事业服务等多项志愿服务,为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实现了广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与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双赢目标。三是探索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对机关党员实行“双重管理”。一些区机关要求在职党员向居住地党组织报到,参加居民区党支部活动,参与居委会议事和民主管理,与社区基层组织共同探讨工作,发挥参事、议事的智囊作用,帮助协调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调解邻里纠纷,为小区的文明创建出谋划策,增强党员“家在社区,参与建设,接受监督”的意识,形成“双向联动、双重管理”的工作网络,使社区成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服务和谐社会的新舞台。
三、在工作方法上,用党内和谐促进机关和谐、带动社会和谐,明确机关党组织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
(一)促进党内和谐,以建设和谐机关带动社会和谐
建设和谐机关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促进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党员干部是机关活动的主体,党内和谐是机关和谐的前提和保证。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机关党组织要履行教育管理党员的职能,使机关党组织总是以教育者、管理者的身份出现,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随着现代政党理论的发展,党组织的服务职能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这种管理理念的深刻变化给机关党组织的传统工作方式带来了冲击。机关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管理理念,从党内的思想和谐、组织和谐、行动和谐着手,建设和谐机关。一要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机关党建的各个方面,以和谐文化促进党内和谐,推动机关和谐。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是机关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的关键。各级机关党组织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融入机关党的各项工作,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干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激发活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行为,引领风尚,夯实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二要把扩大党内民主作为实现党内关系和谐的根本途径,促进机关和谐。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逐步推进党务公开,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积极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实现党内生活制度化、民主化,以增强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促和谐。三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党员促进党内和谐、推动机关和谐。尊重党员干部的主体地位,把满足党员个人发展需求和推进党的事业需要相结合,协助行政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用人环境,彻底改变官本位、权本位的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激发创造活力,推进各项工作,以增强机关党组织的创造力促和谐。
(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各级党政机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策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各级机关党组织要从加强自身建设着手,把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与提高党建工作的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推进党建工作中促进社会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提高党建工作的水平。一要提高增强党员干部执政能力的本领。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以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创造活力,以增强创造活力促进工作创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依法行政的观念,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工作中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二要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把做人的工作放在首位。建立了解掌握分析党员干部思想动态的制度,深入研究党员干部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使思想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共同的思想基础。三要提高谋划运作参与构建和谐社会载体的本领。广泛深入开展“双结对”、志愿者活动、社区义工、志愿宣讲团、机关与社区双重管理党员等活动,引领党员干部走向社会、深入群众,运用多种方式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基层组织,服务社区建设,在服务中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提高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贡献度。四要提高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主动搭建和群众直接交流沟通的平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对机关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领导,支持他们发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教育党员干部加强调查研究,深入探索新形势下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和规律,学会引导群众用正确途径解决各类矛盾冲突,提高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五要提高引领社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本领。机关党组织要创新工作手段和载体,激发内在活力,强化组织职能,拓宽工作领域,适应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的新特点,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强团结统一,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表率,在“大党建”格局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各级基层党组织真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三)正确处理利益关系,教育引导党员在制定公共政策时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党政机关是制定公共政策的主导力量。机关党组织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就必须围绕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公共服务主动思考,开展以“科学发展、共创和谐”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实践,实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一要教育党员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公平正义,维护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好地发挥公共政策统筹协调各方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二要引导党员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制定公共政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民主决策机制,更好地引导各个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在现行制度框架和法律轨道上调解纷争、共享成果。三要塑造党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不断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得到传递和解决,并在公共政策中得到反映。
(四)做好协助工作,在创新政府管理、促进“三个转变”中充分发挥作用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府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和谐社会是一个宏观的社会体系,其中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政府重塑执政理念,转变职能,推进社会管理的机制创新。对机关党组织而言,就要把推动职能转变作为机关党的工作融入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党员充分认识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围绕建设服务政府、法制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来思考和谋划机关党建工作,在更新管理理念、创新运作机制、改善服务态度、强化服务职能等方面充分发挥好协助保证作用,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教育党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政府职能从经济建设型向社会服务型转变。从注重GDP,转向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把政府主要职责放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与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方面,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同步进行。二是教育党员坚持依法行政,使政府职能从提供经济物品向提供制度环境转变。协助行政改变过去直接配置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主要为社会提供经济物品的做法,转向由市场发挥自组织功能和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制定规则、执行规则和充当裁判上多下功夫,切实搞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是教育党员树立人民至上的观念,使政府职能从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强调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公共服务质量的标准,改变过去事事需审批的管理形式以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转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将服务寓于监督管理之中,协助行政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创新管理制度,为群众和基层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推动建设服务政府、法制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
(五)履行监督职能,发挥公共权力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中的最大效益
没有监督的公共权力就会造成腐败,危害社会和谐。机关党组织要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监督职能,抓住党风和政风建设这个关键,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一要切实加强政风建设,定期进行政风测评,邀请工作对象、办事群众对机关工作进行评议,加强明察暗访,严肃查处群众对政风问题的来信来访投诉,把测评情况列为干部考核的一项基础内容,增强执政为民的意识。二要推进机关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开展党风党纪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党员筑牢思想防线,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道德规范。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确保权为民所用。三要协助行政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增强公共权力运作的透明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拓展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的渠道和对政务信息的了解,不断增强公共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四要协助行政加强效能建设。引入现代科学管理理念和方法,探索提高机关工作效率、改善行政效能的途径和措施,坚持依法行政,实行政务公开,推出服务承诺,实施流程再造,落实首问责任制,提高机关党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推动机关执行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机关党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是党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要边实践、边总结,建立机关党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评估工作体系,通过被服务对象测评和机关党组织、机关党员自评相结合,测评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基层组织、服务社区建设的情况,及时改进不足,制定新的目标和要求,不断提高机关党组织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绩效。
标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政府职能转变论文; 政治论文; 组织职能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党组织论文; 社区功能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党政机关论文; 时政论文; 行政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