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建设论文,语文教学论文,物质论文,关系论文,校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校园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社会亚文化,特指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通常包括观念文化形态、制度文化形态、物质文化形态和行为文化形态。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明显的促进、导向、约束、规范、教育功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生活方式、知识技能等,是学校管理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校创办于1965年,1981年被评为湖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经过三十多年努力,校园文化已初具特色。但若仔细分析,则可见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颇有特色,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一是教育观念尚未彻底转变,“应试教育”倾向明显;二是地方经济比较落后,无力投资进行大规模的物质文化建设;三是管理观念相对滞后,不愿承认物质文化在建树学校形象、提升学校品位方面的重要价值;四是师生参与率较低,未能发挥应有的主体作用。这种状况,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
语文与校园物质文化有着天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需要丰富的物质文化作支撑;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多彩的文化载体做保证;帮助学生挣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学会积极、主动、健康的发展,更需要特定的文化情境熏陶、浸润、哺育。研究语文与校园物质文化之间的关系,探索二者间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途径,可以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学科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整合;可以加快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步伐,改变我校目前文化系统各子系统间的不平衡状况,实现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神”的和谐统一。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新基础教育的教学价值观。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新人,应把形成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核心价值,在教育的一切活动中充分体现这一价值。研究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就是要构建新的语文教学价值观,改革师生的语文学习行为,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二)情境教育的操作要义。情境教育理论认为,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美”为突破口,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学生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和创造的乐趣。完善校园物质文化形态,为学生提供更优的学习情境,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创造和谐的校园行为文化,建树更加纯净的校风。
(三)校本管理的组织观念和决策风格。校本管理理论认为,学校不仅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准备的地方,也是学生、教师共同生活、成长和追求发展的地方,必须建设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激励其成员积极进取,共同奋斗。理想的学校管理策略是鼓励其成员积极参与,共同克服学校发展中的障碍。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鼓励正直热情、博学多才、富有探究精神和进取勇气的语文教师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校本管理策略的必然选择。
三、研究行为概述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变革师生语文学习行为的物质环境。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中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形态,如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各种设施等,是校园文化的典型代表。校园物质文化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感染或暗示。由于受到经济环境和管理者审美水平的限制,我校的物质文化建设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不尽人意者多,耐人寻味处少。今年元月,经过对校园规划和发展趋向的反复研究,我们决定利用紧邻三峡、坐拥关庙山文化遗址的独特优势,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修建一处集花木、景石、雕塑、文化柱等为一体的景观小区,改造现有的两处花园,维修主体建筑,用天桥连接校园南北两区,并逐步完善其它文化,使学校的自然环境能成为启迪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知识、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成为学生认识美、鉴赏美,认识科学、追求科学的重要途径。
(二)变革师生的语文学习行为,追求人与环境“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不仅是学生与形形色色的“人”交流的工具,也是他们与自然、社会对话的工具。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树影婆娑、花木扶疏处学习语文,在石上、亭间、路畔运用语文,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效率。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1.开展“命名”活动,引导学生鉴赏物象,细察物态,提高审美水平。
(1)给“路”命名。“路”是学校的经络,最易被人关注,我校占地6万多平方米,六条道路把校园分成功能分明的四个小区,道旁绿树成荫,花木繁茂。过去,由于道路里程不长,都没有取名。我在参观扬州中学时受到启发,引导学生给路取名,抓住路的特点,在用字、音韵、色彩、韵味上悉心推敲,提高观察、思维能力。同学兴趣浓厚,或翻词典、或查类书,或驻足凝思,或浅诵低吟,写出了100多个形象生动的路名。经过比较,我们将六条主道定名为“香樟路”“玉兰路”“绿槐路”“丹桂路”“翠柏路”和“紫薇路”,用不锈钢做成路牌,上用中、英两种文字书写路名和格言,爽心悦目,耐人玩味。
(2)给“园”命名。“园”是学校的“眼睛”。我校已经建成的毅园、蓝园和畅园,构思巧,创意新。由于受习惯影响,起初我们也用“植物园”“小花园”“休闲区”“广场”等提法,时间一长,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能不能让这些仪态万方的校园景观多一点文化气息呢?我要求学生给“园”取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题目一出,同学们眉飞色舞,“畅春园”“秋怡园”“翠园”“沁香园”“留漪园”……,无数富有诗意的名字迅速见诸纸端。但细推敲,总觉得少了点儿理趣。同学们又结合所学课文,适当用典,取《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句意,写出了“毅园”;取“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意,写出了“蓝园”;取“约文申义,敷畅厥旨”句意,写出了“畅园”,形与神契,理伴景生,堪称佳作。现在,书于园中大石之上的园名,端庄典雅,与石、树、花木融为一体,成了校内别有韵味的风景。
(3)为“景”命名。我校的物质景观,有的以雕塑为中心,用广场砖铺装,辅以花坛、景石和成片玉兰;有的以文化柱为中心,用花岗岩铺装,辅以文竹、桂花或冷杉;有的以喷泉为中心,辅以花架、凉亭和文化长廊;有的以天桥为中心,辅以高大、苍翠的香樟、冬青。一景一画,亦画亦诗,可以为文,可以养心,是培养观察、概括和再创能力的极好对象。我们利用这些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观景、写景活动,要求文题用字精当,文章用语洗炼,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流传。一年来,同学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里观察提炼,发现了无数赏心悦目的盛景,“湖光桥影”“鸟语书香”“玉兰书香”“疏梅柱影”“飞珠吐翠”“桂影书踪”“波光亭影”……,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了为石题字、为亭题名、为楼配诗、为文化柱配说明等活动,引导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创造点染,激活了学生的创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
2.办好广播站、电视台、校报和校刊,让语文成为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中坚。
报纸是学校对外宣传自己的窗口,也是学生展现才华的窗口。我们改革了校报编辑办法,增加学生习作、学生新闻、学生数化作品等的登载比例,给学生更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这一改革,激活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了校报质量。
我校的小帆文化社和《小帆》杂志在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中有较大影响。我们改变过去简单、朴实的办刊风格,让《小帆》的装帧、印刷日趋精美,内容更加丰富,更受学生喜爱。
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台是活跃校园文化气氛的重要阵地。今年春,我们添置新设备,改造演播厅,成立了播音组和电视台工作组,组建了学生记者团。现在,每周3次的中文广播和2次英文广播广受欢迎,“播音员”成了一种荣誉。校园电视台自办的“校园新闻”“名师访谈”“校园焦点”“校园佳作欣赏”等栏目成了周末的最大看点。
四、效果与结论
语文教学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之间关系的专题研究,收到了多方面效果。
具体表现在:
(一)提高了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增强了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把办学行为真正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轨道上来,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建设时应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首先,要优化学校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形态,赋环境予文化色彩和育人功能。其次,要着力塑造校园文化的灵魂,树立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第三,要努力创设开放、灵活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学生个性,陶冶道德情操,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存在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形成的保证,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丰富多彩的行为文化则是保持校园生机与活力的重要载体。仅有物质,校园文化会成为一具没有生机的僵尸;仅有精神,校园文化会变成没有血肉的孤魂。一所学校,要真正成为“成人者的炼狱、成才者的摇篮”,就必须增强文化意识,弘扬人文精神,努力构建既合时代要求,又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构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抓住其基本属性,突出育人功能,切不可喜新厌旧,华而不实。人类学家告诉我们,组织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并反映着一定的文化观念,组织的活动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活动。作为文化范畴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为其成员选择、创造并认同和遵循的各种文化形态的集合。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必须首先继承传统,尊重现实,然后革故鼎新,兴利除弊。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环境力量,只有当其注入每个学校成员的心理结构之中,使其积淀为深层的心理基础,才会影响其行为,促进其发展。因此,从自身特点出发,遵循导向性、开放性和个性化原则,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无疑成为必然。
另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忌照猫画虎,生搬硬套。经济形势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文化亦不同。北京的中学可以建现代化的游泳馆,陕西的某些学校立不起一根像样的旗杆,两地的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对美的追求绝难一致;上海的中学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讲究信息的筛选、提炼与合成,西部贫困山区的孩子还在为没有教科书而发愁,两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肯定迥异。我校是影响广泛的重点中学,左牵三峡,右引荆襄,所处之地奇石无数,异树难穷,尤其是我校语文组名师多,力量强,治学严,视野广,有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这一现实,决定了我们不能学上海延安中学的富丽,不能学江苏扬州中学的精巧,只能从实际出发,打楚人牌,做三峡文章。现在,看到学校路有名,石有意,景可入画,园可为文,人与景合,物与意通,没有人不心旷神怡、意兴盎然。
(二)增强了研究者对语文学科的认识,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转变,提高了学习效益。
语文是人们学习、生活的工具,更是学生未来生存、发展、创造的工具。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没有语文作基础,没有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不可能达到目的。不变革人们的语文学习行为,不把人们的思维从“课堂——书本”的定势中拉出来,不把人们的观念从“考试——分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不用鲜活的素材去丰富学习内容,不用多彩的物象去撞击学习方式,语文仍要受到世人的嘲弄和专家学者的批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是迄今为止关于语文最精辟的论述。
语文是学生获取知识、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工具,也是学生审美、创造的工具。为石题字,为园命名,看似简单,实则是学生思维品质的集中反映。我校畅园中有一块硕大的灵璧石,形似雏鹰栖于危崖,又若灵鹫振翅欲飞,有透有漏,形神俱佳。初题字时,学生多用“雏鹰展翅”“鹰”“欲翔”“奋飞”等司空见惯的词语。经过推敲,一学生建议题写“向往”二字,既状雏鹰欲飞之形,又传向往苍穹之意,客观之物与主观感情和谐统一,表达了青年学生独特的审美感受。没有良好的观察习惯,没有丰富的语言知识,没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学生是不会舍弃“雏鹰展翅”等千百人说过的话,透过事物的外在形态,去发现内在的“向往”之情的。没有特定的学习情境,没有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学生也不会发现石头的审美价值,产生创造的激情。
五、问题讨论
研究语文与校园物质文化之间的关系,有许多需要讨论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下面略举一二,以引起有志于此项研究的同仁关注。
(一)关于校园文化的界定。在浩如烟海的文化类书籍中检索,可见人们对“校园文化”的界定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社会亚文化,特指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有人认为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内部形成的,为其成员所共同遵循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的思想作风的总和”;还有人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狭义的文化,是一定学校中反映其教育关系和教学关系的观念形态的总和”。比较这些提法,可见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校园文化外延的界定上。笔者认为,从学校建设的实际出发,校园文化应该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统一,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将校园文化狭隘地理解为“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思想作风的总和”,不利于学校从精神到物质、从制度规范到思想行为的整体规划,不利于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更不利于师生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观,增强文明素养和人文精神。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良好的校风,鲜明的精神,独具特色的校容校貌,意蕴丰富的校园建筑,对师生有着强烈的约束、熏陶、浸润作用,对社会有明显的辐射、影响作用。在主张“科教兴国”、知识的价值表现得异常充分的今天,窄化校园文化的外延,只会抑制人们的创造力,削弱学校这一特定社会组织的功能。
(二)关于校园物质文化的建构与解读。学校有没有必要修建华美的建筑和别具一格的园林?有没有必要为路命名,为亭题联?为石题字,为园命名,是否是对校园内具有审美价值的物质形态的成功点染?学养不同,答案不同;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文化是人的创造,但这种创造始终受制于特定的自然条件和规律。离开特定的自然条件,抛弃特定的社会背景,校园物质文化就会失去特色,成为呆板拙劣的模仿。江苏扬州中学的校园雕塑玲珑精致,深圳平冈中学的校门富丽堂皇;北国冰城的人们酷爱冰雕,南方海岛上的青年钟爱珊瑚。区域不同,背景不同,人们的审美观就不同,对校园物质文化构建模式的认识就会有异,对既存文化形态的解读必然有别。我校是一所仅有三十多年历史的重点中学,位居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西有三峡风光,东有楚国故城,学生整体素质较高,教师综合实力较强,利用三峡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营建富有特色的校园景观,符合学校的发展需要,符合师生的审美要求。我校是饮誉全省的“最佳文明单位”,是展示枝江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窗口,必须有与其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相一致的物质文化。这种物质文化,不能照搬他人,只能独立创造。这种创造,必须追求特色,必须能被生活在其中的师生所认同。校园文化若不能被置身其中的人群所认同,就不可能发挥其教育、导向、激励功能,纵使能发挥,也非短时期所能办到。解读校园物质文化的建构,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不拘一格地鉴赏、评价。强调文化解读的同一,只会扼杀人们的创造精神,重蹈万马齐喑的覆辙。
(三)关于其它学科与校园文化建设。勿庸置疑,任何学科都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语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校园行为文化形态,数学、物理、化学同样可以;配置精巧的建筑小品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思考、抒情、评论的对象,也提供了绘其形、描其色、测其量、验其质的基础。学科不同,努力的方向可能不同;角度不同,追求的价值可能有异。但只要有追求,就会有发展,有创新。
必须承认,校长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每一个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学校校长提供了空前难得的机遇。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是新时期学校校长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