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唯物论与无神论任重而道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唯物论论文,任重而道远论文,无神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唯心主义是李洪志“法轮功”的哲学本质。这一本质在他杜撰的“神秘主义宇宙论”和关于物质和精神二者关系上的“物质和精神一性说”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当前开展唯物论同唯心论的斗争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坚持和发展唯物论和无神论,任重而道远。这是因为:
第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讲竞争,重机遇,必然性通过偶然性的形式来表征和实现,容易产生以偶然取代必然的错误倾向。
必然寓于偶然之中,激烈的市场竞争遵循着优胜劣汰的规则,生活实践中的众多事物及其发展趋势还是可以准确地预见的。然而一旦某些偶然事件的发生导致竞争主体受挫或自身处于某方面的劣势时,常常使不少人无视自己在整体意义上的存在状态,忽视自身生存发展态势上依然是循着“必然”的状态演进的,而一时受挫或某方面的劣势是无伤大局或大势所趋的。因此,必须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对待自己在一时一地的受挫和某个方面的竞争劣势,“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泉源上”(《列宁选集》第2卷第712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悉心检索自身的心理“底气”和智能“元气”,从发动自身生理机能和精神机能的角度,开掘“自己”运动的泉源,开发自身素质的潜能。
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所谓有幸的或不幸人们来说,其区别主要是由于“‘自己’运动的泉源”挖掘的程度如何而导致的。生存发展的社会大环境既不会为所谓有幸的人专门提供没有挫折和困难的幸福摇篮,也不会专门为所谓不幸的人制造挫折、设置危难和囚牢。对于一个善于挖掘自身“泉源”的智者来说,即使一时受挫,也不自暴自弃,而仍竭尽全力,以更出色的“自我”开掘的功力,赢得转机,从而迸发出经由痛苦磨砺而释放出来的巨大潜能和无穷幸福。
第二,坚持和发展唯物论和无神论,必须加强新时期自然科学家与哲学家的联盟,坚持科学知识的创造力与人文精神的终极关怀的有机统一。
要用更科学的方式和手段来宣传唯物论,特别是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宣传马克思主义。
与此同时,自然科学知识及其创造力本身也不是万能的,不能取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能替代价值观、人的解放和人文精神的特殊社会功能。
创造,无疑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单靠科学上的创造力是不能解决人类一切领域里的不幸和苦恼的,甚至可能给世界上的生活增添潜在的危险。而在伦理、政治学、社会学……等方面创新能够回答……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以及互相帮助而提出来的问题。一个人还可以认识到,要使生活达到一种很少可能发生不和与仇恨的那种崇高的水平,艺术、文学和音乐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美〕S·阿瑞提著、钱岗译:《创造的秘密》第530—531页,辽宁人民出版社)这表明,创造力要真正地成为人类的福音、进化的动力和文明的基因,还需要以人类的求新、求美、求和谐、求公正、求高尚、求正义的诸多的社会伦理意识、时代使命意识、历史进步意识和崇高审美意识为桥梁,才能转化为利他向上、有助于自我挖潜和造福人类的巨大动力。
最不该受冷落的是人的创造力的开发。正因为如此,最容易受冷落和忽视的也就是人的创造力的开发。“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机会,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社会没有让杰出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效能,那就是对它的成员的失职,并将会给它自身带来只能责怪自己的那种惩罚。”(〔美〕阿诺德·托因比语)可见,人的创造力不仅不容忽视或怠慢,而且也不容任其“放任自流”、横冲直撞。创造力可以促进文明,也可以制造罪恶。因此,需要追求更全面的相关理念,包括人文精神的终极关怀。
第三,全面推进新时期的民族文化创新,努力提高公民抵御迷信邪说的素质和能力。
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伴随着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而呈现着旺盛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利益格局和利益群体多样化,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劳动就业和分配收入的多样化,必然产生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的复杂化和多样性。在众彩纷呈、粉墨登场和昙花一现的种种社会思潮中,也潜伏着或正在初露端倪的危机倒是人类社会未老先衰式的种种征兆或表现。“法轮功”宣扬的歪理邪说是当今世界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粗糙揉杂和集中体现,如形形色色的发展顶点论的出笼,妆扮各异的“世纪末情绪”的流行,正在从各个侧面,为人类制造行将谢世前的恩怨情怀和必将自葬的绝望和悲壮。他们似乎不再愿意认真估量人类的潜能,特别是人类整体的机智抗御种种巨大威胁或灾变的力量。事实上,人类所面临的种种威胁,诸如哲学的贫困、精神的僵化、局部生理机能的衰退、自我增殖的失控、能源的危机、生态的失衡,等等,既然是人类自身“制造”的,当然也不会完全没有办法解决它。可惜的是,当今世界表现人类未老先衰式的种种社会思潮却在无情地加深着上述种种威胁或危机,助长着急功近利者的不问后果的及时行乐的情绪,衍生着装潢美丽而内涵丑陋的鼠目寸光和短期行为,吞噬着人类整体生存智慧和根本利益的良知。实际上,人类的思维活力和实践创新,将有助于人类同自身赖以生存的地球建立水乳交融的共存共荣的关系,有助于人类学会悉心爱护地球,并从中采撷美化人类社会的丰富营养。这是激励人类创造活力的基石,也是抵御人类未老先衰式的生存姿态的前提。
面对各种错误思想倾向和活动,听之任之不行,软弱无力不行,老一套方式方法也不行,我们的思想文化必须有所创新才能有所作为。首先必须超越浅薄的实用主义知识论哲学,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增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根本性,使之面向实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历史上,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文化,注重实际和效益,注重科学技术、知识理性和工具理性。与之相对应的哲学形态就是浅薄的实用主义知识论哲学,即近现代西方自然主义、经验实在论哲学。它是物的哲学,是物的知识或经验实在的哲学。它所追求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可操作的工具理性、科学理性、技术理性或知识理性等。它虽然也研究社会和人,却没有把人当成充满生命精神和自由的主体性存在。至于那些不可逻辑、不可统计分析的情感合理性或价值合理性,因其不可经验实证而被排除在这种知识论哲学之外。
事实上,超越具体事物看问题,运用哲学本体论进行抽象思维,是人类智慧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表现。不论是哲学家还是普通人,一刻也不能离开哲学本体论思维。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哲学本体论思维,而在于需要什么样的哲学本体论思维;坚持什么样的哲学本体论思维,才能真正有利于人文科学的发展,有利于寻求和弘扬人文精神。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就人的实际生活说,哲学中一组一组的对于实际无所肯定的概念,看着似乎无用,但可能是有大用。哲学不能增进对于实际的知识,但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我在《新原人》中指出,人的精神境界有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最高,但达到这种境界,非经过哲学这条路不可。”(《读书》1993年第6期, 第8页)天地境界就是“天人合一”,是哲学中的最高存在。的确,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哲学本体论思维,真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就像是一座庙,其它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可见,哲学的存在,既是国家民族精神的大厦,又是其最高知识的殿堂。尤其在当前,外部世界变得很精彩,愈来愈富有刺激性,因而也就更需要哲学本体论思维为人培植价值源头,建立精神家园,以“寂然不动”的最高标准,建立起人的信仰和信念。这种信仰信念既不能建立在“乌托邦”一类理想上,也不能建立在上帝存在一类善良意志或虚假理论上,而是建立在无形实有的最高存在上。
可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弘扬人文精神,不是不要知识论,而是不要停留在浅薄的知识论上,应追求最高的知识论——与哲学本体论相统一的知识论体系。惟有如此,中华民族的“两个文明”才能建立起来。
第四,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关键在领导干部。
科学与迷信的斗争,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当前形势下,尤其对于党政干部和知识分子中存在的迷信思想和活动,不能等闲视之,因为这两个群体分别担负着从政治上和思想文化上引导人民和社会的特殊历史责任。现在,这两类人群中的相当一些人混淆科学的实证精神与实用主义价值观的界限,给伪科学以可乘之机,助长了社会上的迷信活动,如果听之任之,就会造成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党中央要求全党抓住这个问题不放,首先在共产党员中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共产党人的根本信仰问题,涉及到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根本思想基础问题,涉及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