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MIS中现车管理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论文文献综述)
徐剑[1](2020)在《铁路物流基地综合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及集装箱场站智能化管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技术在我国铁路客货运运输生产中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至上世纪90年代开始,铁路领域相继实施了TMIS车站系统、客票系统、调度系统、货运管理系统、集装箱管理系统、货票系统、电商平台等信息系统,实现了铁路运输生产的信息化。但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一般是业务主管部门牵头,缺乏总体设计,各业务系统自成体系,没有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接口标准、数据标准等,导致存在不同的系统间数据共享困难,数据衔接不畅,而且大部分信息系统都是管理系统,生产作业系统较少。此外,在本论文研究的铁路物流基地领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涉及货运生产作业全过程的信息系统,只有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业务管理系统,在生产作业环节没有实现信息化,更没有实现智能化、自动化。随着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进步,铁路货运智能化、自动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从探讨目前铁路货运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开始,对铁路物流基地全流程的生产作业过程进行分解,提出建设物流基地综合信息系统的概念,最后论文通过信息共享、智能化作业、提升客户服务、全流程管理等多个方面构建了物流基地综合信息系统,并在集装箱场站智能化管理上进行了技术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物流基地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研究。本论文通过分析铁路物流基地信息系统的问题,发现存在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系统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各业务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2)物流基地货物运输流程分析。从铁路物流基地货运业务预约、受理、装卸车、出发、达到等业务角度分析了货运业务的作业流程及信息流,并结合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构建物流基地货运业务流程。(3)铁路物流基地综合信息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详细描述了建设物流基地综合信息系统需要的各个模块功能和信息流程,提出了建设物流基地综合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4)集装箱场站智能化管理关键技术研究。详细描述了建设集装箱场站智能化管理涉及的关键技术研究。
蔡超[2](2015)在《铁路编组站CIPS自动统计分析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统计分析工作作为铁路编组站口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定时间内编组站运输生产情况的直观展现,又是分析运输生产问题、辅助各类生产计划编制与执行,最终为车站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的重要手段,其信息系统也是编组站综合管理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以CIPS为代表的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在全路的逐步推广使用,标志着我国的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也对编组站统计分析工作的信息化与智能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由于各种原因,CIPS现有统计报表系统在各编组站的使用过程中,存在难以适应用户在运用过程中不断提出的新需求、总体架构与系统实现技术不够合理等问题,出现了运用效果不佳、故障率较高、系统运行稳定性较差等现象,用户满意度不高,没有充分发挥CIPS的技术优势。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与编组站统计分析工作相关的国内外应用及研究现状,在介绍CIPS及其现有统计报表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现有统计报表系统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结合用户功能需求,利用结构化分析方法对CIPS自动统计分析系统进行需求建模。提出新系统的总体架构,划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并对各功能模块处理流程、数据库以及系统接口进行详细设计。对统计基础数据的数据抽取核心算法进行了论述,针对编组站统计分析工作多维度的特性,通过面向各运输生产主题的数据仓库模型设计与多维数据建模,实现了用户对编组站各运输生产专题历史数据的掌握与分析。分析了编组站统计报表灵活定制的特点,提出报表灵活定制的功能设计与技术解决方案。以沈阳铁路局苏家屯编组站为实际应用背景,进行新版CIPS自动统计分析系统的实现与单元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新系统针对分析提到的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有明显改善,具备了在车站进一步集成测试并完善后投入实际工程应用的条件。
胡承[3](2013)在《炼化企业铁路运输自备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路公路运输管理炼油和化工企业一个强大的工具。它以实现经济效率,直接影响了炼油业务的情况及带来的好处。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是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铁路运输组织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基本措施。发展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铁路CTC建设步伐的加快是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竞争的增加,建设信息知名企业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虽然已经基本实现了在各个领域的计算机管理。但运行各种信息系统不能共享数据,数据无法实现及时沟通,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导致信息缺乏和滞后。炼油公司现有的货运管理系统也存在上述现象。为了更好地安排和指导生产和提高石油运输生产,管理,营销,流程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需要基于Windows平台上的开发,炼油企业自备车运输管理系统。该系统炼油厂油品储运车间办公室,铁道部运输,完成了输入开关单元,原油码头部分和某地货运站的建设和其他信息共享。与此同时,升级当前货运管理子系统,燃料计量管理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自备车,新车正在开发管理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原油和其他应用程序,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该系统实施装货、备车、现车、装载计划、燃油计量、航运和运输业务汇总查询统计管理,通过建立民营汽车管理,货运管理,管理的原油装卸,燃料测量和管理的现车管理模块应用的储油厂部铁路运输管理的业务内容,查询,修改和分析,使铁路运输管理工作者从目前的铁路运输管理,使用手工记录,查询,分析,统计和等繁琐工作解脱出来。重点解决石油储运石化公司厂各部门,手动记录,查询,分析,统计等繁琐工作之间的信息传输。该系统采用微软的。 NET开发工具,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发展结构。
龚晓曼[4](2013)在《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自备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铁路自备车(本文所写的铁路自备车即为企业自备货车)的投入使用缓和了铁路运输企业通货车种不足的困境,但由于有关铁路自备车应用管理过程中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和管理部门管理观念及手段的落后,使得铁路自备车在现阶段的应用管理中存在了一些问题,并缺乏生产经营企业与铁路运输企业进行沟通的数据共享平台。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物联网基本知识;接着对铁路自备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给出我国现有与自备车管理有关的信息系统,分析提高铁路运输企业对生产经营企业服务水平的必要性,并对建立铁路自备乍管理信息系统的利弊进行阐述。通过对生产经营企业与铁路运输企业两者之间不同的管理需求进行分析,结合现有的物联网技术建立了物联网技术应用下的铁路自备车管理系统;并阐述了系统中铁路运输企业和生产经营企业的功能模型及系统的层次模型,编程实现了数据共享平台即铁路自备车服务中心。在数据共享平台,生产经营企业可以上传空车信息,结合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上注册企业提供的需求车预约和现车申请功能,铁路运输企业就可以定位全路货源的位置信息与发送站段信息:再与生产经营企业协商并达成运输协议,就可以充分利用铁路自备空车,为双方带来共同利益。文章最后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特有的双向测距工作原理及短报文功能,提出在完善心用于铁路车辆的智能北斗车载终端的基础上,使基最终可以通过北斗星网直接与铁道部调度中心进行双向通信;通过手机绑定,还可以解决用户对运行基间车辆位置的定位追踪。
高见[5](2013)在《铁路车站货运信息一体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技术在我国铁路运输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我国相继建成了调度指挥管理系统、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系统,实现了铁路生产的信息化与自动化,有效地提高了铁路运输生产效率。但由于各系统之间的开发没有统一规划,造成系统间的技术标准不统一,软硬件接口不统一现象,导致货运信息数据无法准确有效的传输。此外,由于在铁路现使用的货运信息系统之中没有一个能全面覆盖货运运输生产全过程的系统,这使得货运生产过程被生产信息系统割裂开,导致信息化的货运生产作业过程中出现“局部高度信息化,整体信息程度不足”怪像,不利于我国铁路货运电子商务的开展。本文从解析铁路货运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开始,对车站货物运输信息流程进行分析,提出车站货运信息一体化的关键问题,最后论文给出针对车站货运岗位、信息系统、货运作业三个环节相结合的信息流程优化,并从整个铁路运输生产角度构建了货运信息一体化共享模型。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铁路货运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研究。论文从四个方面深入分析铁路货运信息系统难以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不够准确的原因。(2)车站货物运输流程分析。从铁路车站货运业务的受理、技术作业、到达业务三个角度分析货运业务流程及其信息流程,并结合电子商务分析电子商务模式下车站货运业务流程。(3)车站货运信息一体化关键问题研究。论文论述了货运信息一体化的相关技术,构建基于货运业务的信息系统关系,并给出相应信息系统的接口方案,建立铁路货运信息标准化体系。(4)车站信息一体化共享研究。结合信息共享的目标和原则,论文构建了车站货运信息系统数据结构,优化车站货运岗位信息功能及信息流程,最后提出货运信息一体化共享模型。
柏青[6](2013)在《基于区域联锁的地方铁路调度指挥信息管理系统》文中提出为了提高地方铁路运输能力与运输效率,研究采用一种基于区域联锁的"指挥—联锁一体化"地方铁路调度指挥信息管理系统方案。该系统利用区域联锁技术,以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与列车调度指挥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在调度中心直接实现列车进路操作控制,以及车站相关作业功能。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说明,该系统能有效提高地方铁路运输调度指挥整体水平,提高劳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范红军[7](2012)在《小站调车计划图形化自动编制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铁路货运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车站对保证运输工作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已具备了加快货运车站信息化建设的条件。TMIS工程的建立提高了整个铁路的信息化水平。自其建立以来,对铁路运输生产、信息化管理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小站的管理信息系统是TMIS网络的一部分,它将车站的现车管理、货运管理和集装箱管理融为一体,并为TMIS中央系统和其他系统提供车站信息。旧的小站系统已不能满足铁路信息集中和上报等新的要求。因此,设计新的小站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迫切的需要。在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工程师的指导下,根据小站作业的实际情况,采用Flex和J2EE技术设计了新型的小站管理信息系统。在新的系统中,对于用户来说最佳的体验就是站场车辆图形化的设计。作为现车管理核心部分的调车作业,也与传统的调车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本文根据钩计划编制的实际要求,通过对站场图,股道,车辆的图形化设计,完成了拖动车辆来实现调车。通过调车的信息,实现了钩计划的自动编制,并对钩计划编制做了全面的功能设计。考虑新的调车方式的推广与适应过程,结合图形化调车设计了传统的手动输入调车方式,在此方面也做了优化与提高。图形化的调车作业与钩计划的自动编制是本系统最大的特点,它大大提高了钩计划编制的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图形化的设计也为以后系统的改进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
袁毅[8](2012)在《大型编组站管理信息系统框架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通常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而且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管理需求,如果针对业务部门的每一项需求,按照软件开发的传统方法去定制开发,远远不能满足业务的快速性和及时性要求。因此,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案快速实现满足不同业务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用开发平台,就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新的需要。该平台定位于一套随需而变的信息系统实现工具,降低信息管理的复杂度,实现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数据审核、处理和发布的全过程管理。论文工作针对大型编组站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具体实现问题展开研究。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是整个铁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建成的成都北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CIPS系统)和建设中的新丰镇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AM系统)代表了我国铁路编组站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它们整合并集成我国目前编组站各种成熟的过程控制分系统,统一信息管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有机地构建成管控一体化的整体系统。编组站CIPS系统和SAM系统实际上包括作业控制自动化、数据处理自动化和调度指挥智能化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实际上形成按功能划分的三个子系统,它们紧密相联,互相依托,共同构成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包括:(1)采用通用架构技术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方案,创建了通用架构技术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型,建立了通用架构开发平台,该平台定位于一套随需而变的信息系统实现工具,解决了业务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的通用性问题,降低了信息管理的复杂度,实现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数据审核、处理和发布的全过程管理。(2)该通用架构平台采用B/S结构,为系统部署、运行维护和升级提供便利;采用.Net作为系统开发平台进行了系统实现,保证系统的先进性、适用性,同时降低了开发成本与开发风险。(3)对数据采集与存储方面,运用了创新的理念与尝试,稳定可靠的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与汇总、分析,存储方面选择通用性能较好的数据库,使得系统具有较好的可移值性和稳定性。(4)以SMIS2.0系统应用于哈尔滨南站实际运输工作组织管理应用为例,验证了以业务对象模型为中心,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与审批、系统界面呈现和组合开发等实现方法的有效性。该平台以业务对象模型为中心,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与审批、系统界面呈现和组合开发等实现方法的技术手段。对于论文涉及课题用具体业务进行了测试,证明了系统作为通用开发平台的可靠性和高效性。最后是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简要的总结,SMIS2.0环境下编组站管理信息系统若干主要功能界面,也提出了进一步工作目标。
王一文[9](2012)在《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大了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资,一系列主流的IT技术也应用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铁路事业快速发展,一系列适应我国铁路发展的信息化系统快速应用到铁路行业中,逐步实现了我国铁路的信息化建设。企业铁路信息化建设不能照搬国铁的模式,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设计出适合自身发展运营的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本文结合某石化公司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的实际需求,对其铁路调度运输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以及具体流程和系统实现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系统软件采用规范化的软件开发设计方案与新兴的主流软件技术相结合。在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中,为了与具体业务功能相适应,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与工作量,充分分析了B/S与C/S结构模式的优缺点,整个系统采用了B/S与C/S相结合的结构。同时为了便于系统的开发和不同数据库之间的连接和移植方便,采用“抽象工厂”模式,使系统的扩展性大大增强,大量使用Oracle数据库的存储过程和游标来完成具体业务的数据处理,大大加快了系统的运行速度。利用WCF技术,在B/S客户端实现其领导层的查询功能,查询信息能够实时准确的反应现场生产作业情况,为其做出合理决策提供依据。按照系统的需求计划,系统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交通运输理论知识建立起一套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企业运输调度管理现代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企业运输生产效率、改善运输作业的条件,使生产作业从计划的制定、下达、执行到反馈、监督、评估、分析等环节做到了无缝链接,实现企业铁路运输过程中的管理控制一体化。
陈静[10](2012)在《兰州石化公司油品运输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是集炼油、化工、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检维修及矿区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炼化企业,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炼化生产基地,能源战略地位非常突出,累计加工原油1.82亿吨、生产乙烯545万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企业都把信息建设作为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目前兰州石化公司有较好的网络基础,但是作为兰州石化公司第一道关卡的油品储运厂虽然部分已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但彼此没有联网,无法共享数据信息,无法实现出厂数据及时传达,从而造成大量数据重复录入,增大了工作量和数据差错率,造成出厂信息闭塞和滞后。为了实现兰州石化公司“做好做强,做大做精,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的总体目标,信息及时共享就显得更加重要。信息作为企业的“眼睛”,如果不及时完善和开发,信息化共享则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为了更好地安排和指挥生产,提高油品运输在生产、管理、营销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实效性,特设计开发了本系统。本系统采用Microsoft公司的VS.NET开发工具,基于B(Browser浏览)/S(Server服务器)模式结构体系,为快速开发出动态、交互、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油品运输管理系统实现了装车货源、自备车、现车、装车计划、油料计量、发运以及汇总查询统计等运输业务的管理,系统着重解决该公司油品储运厂各部门间的信息传递、人工进行的记录、查询、分析、统计等繁琐的工作。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系统现状、用户需求和实现意义,然后重点叙述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设计部分从系统实现目标、实现思路和系统分析着手,提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对系统的功能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做了详细说明,实现部分介绍了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各模块的实现方法,对各类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给出了系统设计的关键点和关键技术的使用方法。最后,论文对系统实现的优点,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并对系统的最终结果进行了客观的评估。
二、TMIS中现车管理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MIS中现车管理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铁路物流基地综合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及集装箱场站智能化管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铁路货运信息化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目标 |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论文主要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铁路货运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
2.1 铁路货运信息化现状 |
2.1.1 TMIS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
2.1.2 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TDCS) |
2.1.3 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SMIS) |
2.1.4 FMOS货运营销与生产管理系统 |
2.2 铁路货运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
2.2.1 信息系统多,功能重复 |
2.2.2 信息系统标准多样,相互独立 |
2.2.3 自动化程度不高,数据失真 |
2.2.4 系统缺乏统一协调 |
2.2.5 铁路集装箱管理存在的问题 |
2.3 本章小结 |
3 车站货物运输流程分析 |
3.1 货运业务受理流程分析 |
3.1.1 货物发送作业流程 |
3.1.2 货物发送作业信息处理流程 |
3.2 车站货运技术作业流程分析 |
3.2.1 货运作业岗位 |
3.2.2 货运作业信息流程 |
3.3 车站货运到达流程分析 |
3.3.1 车站货物到达流程 |
3.3.2 车站货物到达作业信息流程分析 |
3.4 货运电子商务流程分析 |
3.4.1 网上订单受理流程 |
3.4.2 车站订单受理流程 |
3.4.3 车站货物到达交付流程 |
3.5 集装箱作业流程分析 |
3.5.1 到达集装箱作业流程 |
3.5.2 发送集装箱作业流程 |
3.6 本章小结 |
4 铁路物流基地综合信息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4.1 铁路物流基地综合信息系统的功能研究 |
4.1.1 业务功能研究 |
4.1.2 系统需求研究 |
4.1.3 数据共享研究 |
4.1.4 软件需求研究 |
4.1.5 网络需求研究 |
4.1.6 物联网技术研究 |
4.1.7 安全需求 |
4.2 铁路物流基地综合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 |
4.2.1 部署架构 |
4.2.2 逻辑架构 |
4.2.3 技术路线 |
4.3 铁路物流基地综合信息系统的应用功能设计 |
4.3.1 集装箱业务管理 |
4.3.2 智能闸口管理 |
4.3.3 数字化箱场管理 |
4.3.4 客户预约管理 |
4.4 本章小结 |
5 集装箱场站智能化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
5.1 集装箱箱号识别技术应用 |
5.2 跨区域联合RTK定位技术应用 |
5.3 无线数传自组网技术应用 |
5.4 其他技术应用 |
5.4.1 GIS地理技术 |
5.4.2 图形化处理技术 |
5.4.3 多主数据同步技术 |
5.4.4 信息采集技术 |
5.4.5 低功耗技术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6.2 存在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2)铁路编组站CIPS自动统计分析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应用与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应用现状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总结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3.3 论文结构 |
2 CIPS现有统计报表系统概述及问题分析 |
2.1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及CIPS概述 |
2.1.1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概述 |
2.1.2 CIPS技术特点与实施效果 |
2.2 CIPS现有统计报表系统概述 |
2.2.1 统计报表系统与其他系统关系 |
2.2.2 系统总体架构 |
2.2.3 系统主要功能 |
2.3 现有系统主要问题分析 |
2.4 现有问题解决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3 CIPS自动统计分析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功能需求 |
3.1.1 统计报表查询 |
3.1.2 输生产专题分析 |
3.1.3 统计台账留存 |
3.1.4 灵活定制统计报表 |
3.1.5 报表管理 |
3.1.6 后台程序管理 |
3.1.7 系统管理 |
3.2 系统接口需求与性能需求 |
3.2.1 系统接口需求 |
3.2.2 系统性能需求 |
3.3 系统需求建模 |
3.3.1 数据流分析 |
3.3.2 数据字典 |
3.4 本章小结 |
4 CIPS自动统计分析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架构 |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3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
4.4 各模块处理流程设计 |
4.4.1 统计基础数据生成模块 |
4.4.2 统计报表数据生成模块 |
4.4.3 数据仓库数据ETL模块 |
4.4.4 统计分析客户端 |
4.5 数据库设计 |
4.5.1 概念设计 |
4.5.2 表结构设计 |
4.5.3 数据库其他方面设计 |
4.6 接口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5 系统关键技术 |
5.1 统计基础数据抽取技术 |
5.1.1 算法总体思路 |
5.1.2 数据抽取择机算法 |
5.1.3 整点结存车数据抽取算法 |
5.1.4 车辆状态变化数据抽取算法 |
5.2 面向统计分析主题的数据仓库模型设计 |
5.2.1 编组站统计分析工作的多维度特性 |
5.2.2 题确定与设计模式选择 |
5.2.3 事实表与维度表的设计 |
5.2.4 粒度设计 |
5.2.5 ETL方案的设计 |
5.3 报表灵活定制技术 |
5.3.1 编组站统计报表灵活定制的特点 |
5.3.2 统计报表灵活定制功能的设计 |
5.3.3 统计报表模型库的设计 |
5.3.4 统计报表数据的生成与前台显示 |
5.4 本章小结 |
6 CIPS自动统计分析系统的实现 |
6.1 系统开发工具与实施环境 |
6.1.1 系统开发工具 |
6.1.2 系统实施环境 |
6.2 后台模块的实现 |
6.2.1 统计基础数据生成模块 |
6.2.2 数据仓库与多维数据集的建立 |
6.3 统计分析客户端的实现 |
6.3.1 客户端主界面 |
6.3.2 统计报表查询 |
6.3.3 运输生产专题分析 |
6.3.4 定制统计报表 |
6.3.5 报表管理 |
6.3.6 后台程序管理 |
6.3.7 系统管理 |
6.4 系统测试及新版系统与原有系统的比较 |
6.4.1 新系统对现有业务流程的影响 |
6.4.2 总体对比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炼化企业铁路运输自备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炼化企业铁路运输自备车管理系统项目背景 |
1.2 术语定义 |
第二章 炼化企业铁路运输自备车管理系统设计 |
2.1 概述 |
2.1.1 目标 |
2.1.2 需求 |
2.1.3 条件与限制 |
2.2 硬件设计 |
2.2.1 选型 |
2.2.2 网络 |
2.3 概要设计 |
2.3.1 运行环境 |
2.3.2 设备 |
2.3.3 支持软件 |
2.3.4 控制 |
2.3.5 业务处理流程设计 |
2.4 总体结构设计 |
2.4.1 系统逻辑架构设计 |
2.4.2 浏览器/服务器结构设计 |
2.4.3 网络结构设计 |
2.5 基本信息管理流程设计 |
2.6 货运管理流程设计 |
2.7 原油信息管理流程设计 |
2.8 自备车管理流程设计 |
第三章 炼化企业铁路运输自备车管理系统系统实现 |
3.1 基本信息管理 |
3.1.1 用户登录 |
3.1.2 信息提示 |
3.1.3 退出系统 |
3.2 货运管理 |
3.2.1 系统设置 |
3.2.2 用户管理 |
3.2.3 信息发布 |
3.3 原油信息管理 |
3.3.1 信息维护 |
3.3.2 信息查询 |
3.3.3 统计台帐 |
3.4 自备车管理 |
3.4.1 信息维护 |
3.4.2 信息查询 |
3.4.3 报表打印 |
第四章 系统测试 |
4.1 测试目的 |
4.2 测试计划 |
4.3 测试条件 |
4.4 测试结果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自备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物联网 |
2.1 物联网的概念 |
2.2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
2.3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
2.4 物联网的主要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铁路自备车的管理概述 |
3.1 铁路自备车管理的规章制度 |
3.2 铁路自备车的管理现状 |
3.2.1 现有与铁路自备车管理有关的信息系统 |
3.2.2 生产经营企业对运用自备车的管理现状 |
3.3 构建铁路自备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及技术需求 |
3.3.1 建立铁路自备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3.3.2 物联网在铁路自备车管理中应用到的关键技术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铁路自备车管理系统 |
4.1 铁路自备车各管理部门的需求分析 |
4.1.1 铁路部门管理者的需求 |
4.1.2 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需求 |
4.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铁路自备车管理系统功能模型 |
4.2.1 总体功能结构 |
4.2.2 系统中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功能 |
4.2.3 系统中生产经营企业对自备车的管理功能 |
4.3 基于物联网的铁路自备车管理系统层次模型 |
4.3.1 感知层 |
4.3.2 网络层 |
4.3.3 应用层 |
4.4 数据共享平台 |
4.4.1 用户主要功能设计 |
4.4.2 平台主要界面设计 |
4.4.3 利用平台解决铁路自备空车问题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物联网技术在自备罐车定位追踪中的应用分析 |
5.1 基于北斗卫星的铁路自备罐车的定位追踪 |
5.1.1 实行自备罐车定位追踪的可行性分析 |
5.1.2 自备罐车定位追踪的解决方案 |
5.2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5)铁路车站货运信息一体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铁路货运信息化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目标 |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铁路货运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
2.1 铁路货运信息化的建设现状 |
2.1.1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 |
2.1.2 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TDCS) |
2.1.3 货运营销与生产管理系统(FMOS) |
2.2 铁路货运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
2.2.1 信息系统种类多,功能重复 |
2.2.2 信息系统标准多样,相互独立 |
2.2.3 自动化程度不足,数据失真 |
2.2.4 信息系统缺乏统一协调性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车站货物运输流程分析 |
3.1 车站货运业务受理流程分析 |
3.1.1 货物发送作业流程 |
3.1.2 货物发送作业信息处理流程 |
3.2 车站货运技术作业流程分析 |
3.2.1 货运作业主要岗位 |
3.2.2 货运作业信息流程 |
3.3 车站货运到达业务流程分析 |
3.3.1 车站货物到达业务流程 |
3.3.2 车站货物到达作业信息流程分析 |
3.4 货运电子商务模式下车站业务流程分析 |
3.4.1 网上托运订单受理流程 |
3.4.2 车站订单受理流程 |
3.4.3 车站货物到达交付流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车站货运信息一体化关键问题研究 |
4.1 货运信息一体化相关技术研究 |
4.1.1 货运数据采集方法 |
4.1.2 货运数据一体化技术 |
4.1.3 元数据 |
4.1.4 基于ETL的数据仓库技术 |
4.1.5 数据异构解决方法 |
4.2 货运信息系统接口一体化 |
4.2.1 基于货运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关系 |
4.2.2 车站信息系统接口方案 |
4.3 货运信息标准化体系 |
4.3.1 信息标准化体系空间模型 |
4.3.2 铁路货运信息标准化体系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车站货运信息一体化共享研究 |
5.1 车站货运信息一体化共享目标及其原则 |
5.1.1 货运信息一体化共享目标 |
5.1.2 货运信息一体化共享原则 |
5.2 车站货运系统数据结构 |
5.2.1 公用字典 |
5.2.2 专用字典 |
5.2.3 基础数据 |
5.2.4 调度数据 |
5.2.5 货运数据 |
5.3 车站货运信息流程优化及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
5.3.1 货运岗位信息功能 |
5.3.2 技术作业信息流程优化 |
5.3.3 岗位业务关系优化 |
5.3.4 车站货运信息需求 |
5.3.5 车站货运管理信息系统 |
5.4 货运信息一体化共享模型 |
5.4.1 纵向共享模型 |
5.4.2 横向分布模型 |
5.4.3 一体化共享模型 |
5.4.4 车站货运信息一体化共享内容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6)基于区域联锁的地方铁路调度指挥信息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联锁与传统地方铁路调度指挥方式 |
1.1 区域联锁的优势 |
1.2 区域联锁的结构 |
1.3 区域联锁的行车指挥方式 |
2 基于区域联锁的地方铁路调度指挥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
2.1 系统功能目标 |
2.2 地方铁路调度指挥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 |
2.3 系统技术创新 |
3 系统应用分析 |
3.1 系统应用情况 |
3.2 系统应用效果 |
4 结束语 |
(7)小站调车计划图形化自动编制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章 铁路运输调车作业概述 |
2.1 车站概述 |
2.1.1 编组站概述 |
2.1.2 小站概述 |
2.2 调车作业概述 |
2.2.1 调车工作意义 |
2.2.2 调车工作基本要求 |
2.2.3 调车作业分类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小站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3.1 系统概述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2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3.3 系统的总体设计 |
3.3.1 系统硬件设计介绍 |
3.3.2 系统软件设计介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调车作业详细设计 |
4.1 调车作业模块设计概述 |
4.2 图形化拖动调车 |
4.2.1 调车图形化设计 |
4.2.2 图形化调车操作 |
4.2.3 钩计划自动编制 |
4.2.4 调车过程条件限制 |
4.3 调车中规则检测 |
4.4 钩计划操作功能 |
4.4.1 撤销功能 |
4.4.2 保存与执行功能 |
4.4.3 打印功能 |
4.4.4 查询功能 |
4.5 手动输入调车 |
4.6 设计中的思考 |
4.6.1 虚拟场思考 |
4.6.2 编组站思考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调车作业的实现 |
5.1 建立调车作业相关模型 |
5.2 建立与数据库相关值对象 |
5.3 调车作业实现 |
5.3.1 图形化调车实现 |
5.3.2 钩计划自动编制实现 |
5.3.3 钩计划编制操作功能实现 |
5.3.4 手动输入钩计划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大型编组站管理信息系统框架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外研究发展状况 |
1.2.2 国内研究发展状况 |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
1.4 论文研究框架 |
1.5 本章小结 |
2 基于通用框架技术的管理系统开发平台技术方案 |
2.1 系统框架方案设计 |
2.1.1 B/S 结构的优越性 |
2.1.2 B/S 结构实现技术与工具 |
2.1.3 数据库应用的三层结构设计 |
2.1.4 通用框架思想 |
2.2 数据存储设计 |
2.2.1 SQLServer2005 数据库 |
2.2.2 SQLServer2005 的管理工具 |
2.3 性能优化方式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3 大型编组站管理信息系统通用结构及业务需求分析 |
3.1 大型编组站通用框架平台的整体结构 |
3.2 业务需求分析 |
3.3 基于通用框架的业务构件模型 |
3.3.1 管理系统共性分析 |
3.3.2 管理信息系统一般模型 |
3.3.3 数据模型 |
3.3.4 用户账户模型 |
3.3.5 系统功能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通用框架开发的 SMIS2.0 系统设计 |
4.1 大型编组站作业流程 |
4.1.1 编组站基本作业流程 |
4.1.2 调车作业计划详细流程 |
4.1.3 车站计划作业信息流程 |
4.2 系统的需求分析 |
4.2.1 实现全面信息共享实现车站和路局一体化 |
4.2.2 实现编组站集中控制指挥,作业过程全面自动化 |
4.2.3 机车/车辆自动实时跟踪与现车管理 |
4.2.4 全站资源管理与运用决策 |
4.2.5 基于工作流的编组站管理信息系统 |
4.3 大型编组站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
4.3.1 系统结构 |
4.3.2 系统功能设计 |
4.3.3 数据库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通用框架下 SMIS2.0 系统的实践应用 |
5.1 系统开发背景 |
5.2 系统实现功能简介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全文回顾 |
6.2 全文结论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件 |
(9)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项目背景 |
1.2 项目来源及意义 |
1.3 国内现状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 |
2 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2.1 铁路运输部组织结构 |
2.2 公司生产作业现存问题 |
2.3 各车间工作任务及流程 |
2.3.1 调度楼 |
2.3.2 运输车间 |
2.3.3 槽洗车间 |
2.3.4 轻油车间 |
2.3.5 重油车间 |
2.3.6 设备科 |
2.4 本章小结 |
3 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3.1 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 |
3.2 系统的设计原则 |
3.2.1 实现各部门间数据共享 |
3.2.2 实现工作流程的闭环处理 |
3.2.3 利用新技术和遵循软件工程理论 |
3.3 系统架构 |
3.3.1 系统网络结构 |
3.3.2 软件技术设计方案 |
3.4 系统配置原则 |
3.4.1 信号机械室配置 |
3.4.2 调度室配置 |
3.4.3 网络配置 |
3.4.4 其它设备配置 |
3.5 系统实施 |
3.5.1 完整需求调研 |
3.5.2 系统研发 |
3.5.3 历史数据迁移及新系统实施 |
3.6 系统开发过程 |
3.7 本章小结 |
4 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中运用技术分析 |
4.1 “抽象工厂模式” |
4.1.1 “抽象工厂模式”介绍 |
4.1.2 工厂模式的简单实现 |
4.2 B/S与C/S模式 |
4.3 “域”用户管理 |
4.4 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 |
4.5 .NET |
4.6 Ajax |
4.7 WCF |
4.8 本章小结 |
5 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 行车调度指挥信息管理子系统 |
5.1.1 功能描述 |
5.1.2 部分作业流程分析 |
5.2 货运信息管理子系统 |
5.2.1 功能描述 |
5.2.2 作业流程分析 |
5.3 综合统计分析信息管理子系统 |
5.4 车号自动录入子系统 |
5.5 自备车管理子系统 |
5.6 基础数据维护管理子系统 |
5.7 数据库子系统 |
5.7.1 企业数据库 |
5.7.2 系统数据库表的设计 |
5.7.3 数据库的连接 |
5.7.4 系统数据库的安全 |
5.7.5 存储过程、触发器和游标的应用 |
5.7.6 系统出错处理 |
5.8 WCF领导层查询功能的实现 |
5.8.1 服务器端实现 |
5.8.2 服务的引用(发现、发布) |
5.8.3 Web页面调用WCF服务(订阅) |
5.8.4 优点 |
5.9 本章小结 |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部分存储过程、触发器、游标代码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兰州石化公司油品运输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选题背景 |
1.3 国外铁路运输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
1.3.1 俄罗斯快速简洁的运输系统 |
1.3.2 法国货物运输集中管理系统 |
1.4 现状分析 |
1.4.1 网络现状 |
1.4.2 系统现状 |
1.5 研究的意义 |
1.6 研究内容及采用的主要技术 |
1.6.1 系统建模技术: |
1.6.2 分析设计技术 |
1.6.3 软件集成技术 |
1.6.4 数据采集技术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油品运输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2.1 设计目标 |
2.2 设计原则 |
2.3 业务流程 |
2.4 需求分析 |
2.4.1 铁路运输部 |
2.4.2 成品输转部 |
2.4.3 原油输转部 |
2.4.4 综合管理部 |
2.4.5 油品调和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逻辑架构 |
3.2 系统结构 |
3.3 网络结构 |
3.4 系统特点 |
3.5 系统功能 |
3.6 子系统设计 |
3.6.1 系统维护 |
3.6.2 基础信息管理 |
3.6.3 货运管理 |
3.6.4 原油卸车管理 |
3.6.5 自备车管理 |
3.6.6 油料计量管理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模块设计 |
4.1 系统维护子系统 |
4.1.1 子集管理 |
4.1.2 代码管理 |
4.1.3 模块管理 |
4.1.4 用户组管理 |
4.1.5 用户维护 |
4.1.6 修改用户密码 |
4.1.7 日志管理 |
4.1.8 收藏夹管理 |
4.1.9 消息发布 |
4.2 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 |
4.2.1 单位信息管理 |
4.2.2 人员信息管理 |
4.3 货运管理子系统 |
4.3.1 计划管理 |
4.3.2 新建通知单 |
4.3.3 出厂表单处理 |
4.3.4 槽车装车信息维护 |
4.3.5 清洗槽信息维护 |
4.3.6 货运信息查询 |
4.3.7 货运信息统计 |
4.3.8 报表处理 |
4.4 原油信息管理子系统信息维护 |
4.4.1 信息查询 |
4.4.2 统计台帐 |
4.5 自备车管理子系统 |
4.5.1 基础资料维护 |
4.5.2 出租槽车信息维护 |
4.5.3 检修槽车信息维护 |
4.5.4 信息查询 |
4.5.5 报表管理 |
4.6 油品计量管理子系统 |
4.6.1 油料计量 |
4.6.2 信息查询 |
4.6.3 统计报表 |
4.7 现在车管理子系统 |
4.7.1 信息查询 |
4.7.2 到发处理 |
4.7.3 系统维护 |
4.7.4 钩计划 |
4.8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8.1 系统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
4.8.2 数据表设计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维护子系统 |
5.1.1 子集管理 |
5.1.2 代码管理 |
5.1.3 模块管理 |
5.1.4 用户组管理 |
5.1.5 用户维护 |
5.1.6 系统日志 |
5.1.7 收藏夹管理 |
5.1.8 消息发布 |
5.2 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 |
5.2.1 单位信息管理 |
5.2.2 人员信息管理 |
5.3 货运管理子系统 |
5.3.1 要车计划管理 |
5.3.2 新建通知单 |
5.3.3 出厂报表处理 |
5.3.4 槽车状态维护 |
5.3.5 槽车洗车信息维护 |
5.3.6 货运信息查询 |
5.3.7 货运信息统计 |
5.3.8 报表处理 |
5.4 原油信息管理子系统 |
5.4.1 信息查询 |
5.4.2 统计台帐 |
5.5 自备车管理子系统 |
5.5.1 基础资料维护 |
5.5.2 出租槽车信息维护 |
5.5.3 检修槽车信息维护 |
5.5.4 信息查询 |
5.5.5 报表管理 |
5.6 油品计量管理子系统 |
5.6.1 油料计量 |
5.6.2 信息查询 |
5.6.3 统计报表 |
5.7 现在车管理子系统 |
5.7.1 信息查询 |
5.7.2 到发处理 |
5.7.3 系统维护 |
5.7.4 钩计划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本章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TMIS中现车管理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论文参考文献)
- [1]铁路物流基地综合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及集装箱场站智能化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 徐剑.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2]铁路编组站CIPS自动统计分析系统研究[D]. 蔡超. 北京交通大学, 2015(09)
- [3]炼化企业铁路运输自备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胡承.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5)
- [4]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自备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龚晓曼. 西南交通大学, 2013(S2)
- [5]铁路车站货运信息一体化问题研究[D]. 高见.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1)
- [6]基于区域联锁的地方铁路调度指挥信息管理系统[J]. 柏青.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3(01)
- [7]小站调车计划图形化自动编制的研究与实现[D]. 范红军. 西南交通大学, 2012(03)
- [8]大型编组站管理信息系统框架研究与应用[D]. 袁毅.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5)
- [9]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一文. 兰州交通大学, 2012(01)
- [10]兰州石化公司油品运输设计与实现[D]. 陈静.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