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双季稻论文,综合治理论文,有害生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几年来,衡山县白果镇涓水村推广双季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成效显著,一年节约农药、化肥成本达5.2万元,增收5.6万元,增加经济效益10.8万余元。该村组建了专业化防治队伍,统一施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杜绝了施药者农药中毒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现象,害虫发生数量减少40%以上,农田有益生物增加。全村推广秸秆还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建立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收集池,杜绝了秸秆焚烧、粪便污染、农药包装袋(瓶)满地乱扔等现象,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遵循生态学基本原理,利用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方法,通过改进耕作措施,激活植物自身抗害性,集成与组装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一批先进的防治技术,全面系统地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与发展、传播与危害,创造一个不利于有害生物繁殖而利于天敌和农作物生长的农田生态环境,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从而提高双季稻产量,减少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控制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最大化。
1.选用抗病良种。宜选用株两优02、株两优819、湘早籼45号、中嘉早17号等抗性强的丰产优良品种。
2.种子消毒。采用种子消毒与药剂拌种,可降低稻瘟病、恶苗病等种传病害的发生,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流行。
3.打捞田角浪渣,降低纹枯病菌核基数。可有效减少初次侵染源,延迟水稻纹枯病发生与流行时间.降低纹枯病的发病程度。
4.实施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逆性。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科学施肥;根据早晚稻品种分蘖力与地力情况,灵活掌握,合理密植;遵循“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有水打苞、干湿壮籽、防止后期脱水过早”的原则,科学合理管水;水旱轮作,降低病虫发生基数;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实行物理机械防治;开展稻田养鸭,实施病虫生物防控;推广低毒、低残留、高效、环境友好型农药;组建专业化队伍,实施有害生物统防统治。
本技术适用于所有双季水稻种植区域,特别是水稻多年连作的区域,对蔬菜—水稻轮作地区也适用。
1.经济效益。每亩/年可平均增产55公斤,增加收入130余元,每亩稻田全年合计可增收节支249元。
2.生态效益。有利于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供肥能力与水稻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减少肥料流失,减缓水体富氧化进程。可以提高农作物自身的抗害性,同时控制了滥用、过量使用农药现象的发生,节约了资源,保护了农田环境,减少了污染,维护了自然界生物链的完整。
3.社会效益。增加了粮食产量,同时,降低了农产品农药残留,提升了农产品质量,确保了消费者消费安全。
联系电话:0731-4586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