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孩子的心弦_亲子成长论文

触摸孩子的心弦_亲子成长论文

拨动孩子的心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弦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热爱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用教师的爱、教师对孩子的了解和尊重,拨动孩子的心弦,叩开孩子的心扉,温暖孩子的心房。北京市劳动模范、特级教师琚贻桐就是这么做的。本刊将分期刊发琚贻桐老师有关这方面的文章。

没有爱就没有正确的教育。只有爱孩子,才能把自己的心灵献给孩子;只有爱孩子,才能理解他们、体谅他们,把他们的欢乐与苦恼装在自己心中;只有爱孩子,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孩子。

爱的获得是幼儿健康发展的要素,是幼儿精神需要中最珍贵的部分。幼儿如果没有食物、阳光、空气等物质需要的满足,就无法生存;而如果没有爱的满足,就难以健康地成长。因为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能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

一、爱是滋润孩子心灵的甘露

师生关系不同于亲子关系,没有天然的血缘联系。老师只有付出自己真诚的爱,才能与孩子心灵相通。所以我每天都高高兴兴、面带笑容地接待每一个孩子,热情主动地与家长和孩子们打招呼。有的家长说:“琚老师,从来没见您有发愁的事。”有的家长说:“做您这工作可真不容易,谁能没有个发愁生气的事?我们在车间不高兴时可以少说话、不说话,可您天天都得乐呵呵的。”真的,我一上起班来,就把其他事都忘了。平时我都用温和、亲切的语气对孩子们说话。即使孩子们做错了事,也不大声责备、训斥,更不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因为那样只能使孩子害怕或产生对抗情绪,不能使孩子明理。我总是给他们讲清道理,所以有的孩子给家长提意见:“您干吗那么厉害,我们老师有事都是好好讲的。”

从孩子入园的第一天起,老师就要给他们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由于他们刚来到陌生的环境,由于对自己亲人的依恋,孩子们会产生分离焦虑。老师要用爱尽快改变他们不安的心理状态,用爱使他们依恋老师,从而尽快地适应新环境。入园前,我们带着玩具到每个幼儿家里做客,或邀请家长带孩子到幼儿园玩玩具,使孩子向往幼儿园的生活。入园后,我们要用爱使他们愿意上幼儿园。对个别哭闹的孩子不能嫌弃,而要体谅他们的心情,耐心地哄他们,并组织有趣的活动吸引他们。如给他们表演故事《小兔乖乖》,老师一会儿装和蔼可亲的兔妈妈,一会儿装活泼可爱的小兔子,一会儿又装凶狠的大灰狼,孩子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听入迷了。我还给他们演木偶、放幻灯。当听到徐佳说第二天不来幼儿园时,我就把幻灯机搬来,试演了一个漂亮的镜头,告诉大家明天接着演,这时当我再问徐佳明天来不来时,他说:“明天我要来的。”

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得到成人的爱抚。爱抚会使他们感到温暖,产生幸福感,所以,我平时采用各种巧妙的办法亲近他们、抚摸他们。如玩“开火车”的游戏时,我通过数数有几节车厢(摸摸每个孩子的头),检查车厢有没有毛病(轻拍每个孩子的肩膀),拧紧螺丝(用手指在每个孩子的耳朵眼转转)等方法接近他们、抚摸他们。孩子们边玩边甜甜地笑着。我还通过“骑大马”的游戏,请他们轮流骑在我的腿上,一边颠,一边与他们进行简短的对话。这样,孩子们很快就跟老师建立了感情,他们说,“老师跟妈妈一样”、“幼儿园比家里好玩”。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注意观察孩子们的需要,碰到孩子有难处就及时给予帮助,尽量像慈母一样地关心他们。冬天孩子的小手冻得通红,我赶紧用双手给他们焐,或让他们把小手放在我的棉袄里暖和暖和。有时孩子们围着我轮流在我怀里把手焐一圈,尽情享受着老师的爱。

有一次午睡时,园里开短会,我突然听见小淳的哭声,赶快跑出去,一看,只见他穿着棉毛衫裤在找我,说憋不住大便了。这时裤子上已经沾满了大便,我心疼得不得了,连忙脱下我的棉袄将他裹上抱了起来。事后他对妈妈说:“妈妈就是妈妈,琚老师又是老师又是妈妈。”

二、爱是灌入孩子心田的清泉

在工作中,我体会到老师的爱能使孩子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转化成他们接受教育的内在力量。尤其是对那些“病苗”,老师更应该倾注全部的爱,用自己的心去温暖他们的心。

小刚中班时转到我园。当时他任性、执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撒泼打滚。他最不喜欢上课,一上课就想法儿溜,溜不掉就钻到桌子底下捣乱;老师叫他出来,他就干脆躺在地上;一拉他,他就拳打脚踢。对小朋友更是蛮不讲理,搅得全班不得安宁。

在中班末期,有一次,他狠狠地咬了一个小朋友,老师给他讲道理他不听,还梗着脖子把头扭向一边。当时我正在场,就试着对他说:“如果别人咬了你,你爸爸该多心疼啊!”他却狠狠地说:“我爸爸死了。”我说:“早上我还看见你爸爸送你来幼儿园呢。”他说:“他说我,说完我,他就死了。”原来早上有一个小朋友向他爸爸告状,他爸爸说了他几句,他就耿耿于怀,可见他对任何批评他的人都抱着敌视、反抗的情绪。

到他升大班时,园领导让我接这个班。面对这个较为特殊的孩子,怎么办呢?该如何转变他呢?我想只有以爱为基础的教育,才能感化他,转变他对人的态度。我要求自己不仅做严师,还要做慈母,更重要的是要做孩子的伙伴和知心朋友。

我和配班老师首先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到小刚发展成这样是成人溺爱、偏爱的结果。他出生10个月后就被送到爸爸工厂的托儿所。因为他长得虎头虎脑,一股憨厚样儿,很讨人喜欢,所以托儿所阿姨从小就特殊对待他,任他自由自在地满地爬,要什么给什么。家长对他也十分娇惯,事事满足他,由着他的性子。一次他得了气管炎,家长为了哄他不出屋,竟买来5只鸟,让他在屋里追着玩,直至把鸟全部玩死。这样逐渐使他养成了残忍、任性的毛病,谁不依他,他就发脾气。常常打老师、咬老师,打骂家长,对小朋友就更别提了。

当小刚的不良行为成为习惯时,大家开始讨厌他、嫌弃他了,从此他每天生活在犯错误——挨批评——对抗——再犯错误——再挨批评的恶性循环中。我们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难道他生活得愉快吗?难道他愿意这样生活吗?所以,作为老师要正确对待这样的孩子,从情感上同情他,不嫌弃他,因为他是不正确教育方法的受害者。为了及早帮助他从困境中解脱出来,老师应该将个人的面子置之度外,并且多注意观察、了解他的个性特点,及时发现他的优点和特长,寻找消除不良心理的突破口。

有的孩子,由于经常受到成人的训斥、惩罚,同伴的嘲笑和指责,往往存在着对抗情绪,对别人经常产生不信任感,甚至敌意。开学第一天,小刚对我也抱着对抗情绪,总用陌生、不信任的眼光窥视着我,并时时试探我。一会儿在地上滚爬,一会儿又满院子疯跑着招惹小朋友,以引起我对他的注意。当时真让我有点招架不住,但我要求自己保持冷静,绝不能用不尊重孩子的语言去伤害他,而是要求自己多观察、多了解、多亲近他。

我发现他活动量很大,但由于他玩时只顾自己,而且动不动就挥拳头,所以户外活动时跟谁也玩不长。我观察到他很爱玩“马缰绳”的游戏,就走过去亲切地说:“小刚,你当我的小马好吗?”当时他愣住了。我又说了一遍,他看着我点点头,便当了我的小马。我当起了赶车人,跟在他后面跑着。玩了会儿,我怕他累了,就吆喝一声“吁”,让小马“休息”、“吃草”、“饮水”或“装卸货物”。当我一喊“得儿驾”,他又撒着欢儿跑起来。他高兴得不得了,驯服地按我的口令行动着。活动结束时,他拉着我的手羞涩地说:“老师,下次我还想当你的小马。”我说:“好!我一定还跟你玩。以后你要能跟更多的小朋友一起友好地玩,就更有意思了。”我觉得他开始愿意与我亲近了。

转变这样的孩子不是一朝一就夕能见效的。尽管小刚已有一点小小的进步,也很愿意与老师接近,但他还是经常影响集体。尤其是上课,他什么也不会,什么也学不进去,没事干就招惹别人。但我从不考虑个人的面子,而是冷静地处理发生的各种问题,并利用不带班的时间和他一起看书、讲战事,教给一些本领,使他逐步对学习产生兴趣,让他有事可做,这样影响集体的事也就逐渐减少了。

透过他淘气、放纵、不听话的表面,我看到了他精力旺盛、热情的一面。从他专爱拿虫子吓唬小朋友的情形中,我看出他很喜爱昆虫,胆子也大。我发现了他的“闪光点”之后,就决定从挖掘他蕴含的聪颖和智慧入手,激发他的自信心,让他健康地成长。

一次,寝室里有个土鳖,小朋友怕得不得了。我请小刚帮助除掉,并夸奖他能干、胆大。以后每次发现虫子,他都不等老师提醒,就主动去除掉。胆小的小朋友从心底里感激他,大家夸奖他勇敢、爱帮助人,并说要向他学习。他也觉得自己是个强者,应该保护弱者,从此也就不再拿虫子唬人了。

一次,小刚带来了许多小蝌蚪,小朋友高兴极了,都主动谢他,我也夸奖他关心集体,他很高兴。后来他又为大家带来了蚕、天牛、小鸟等,孩子们由衷地感谢他,说小刚真好。我又趁势引导他继续为集体做好事,培养他的坚持性。因为他出勤率很高,又爱昆虫,所以我就让他当蚕的“粮食官”,专管提醒老师采桑叶,并将采来的桑叶整理好,用湿布包好。他做事很认真,一直坚持到蚕吐丝,没让蚕饿过一次。小朋友们都说蚕吐丝了,小刚的功劳最大。由于他为集体做了不少好事,所以,他与小朋友之间的关系逐渐得到改善。

当他与老师建立了一定的情感基础,得到了大家的关心和鼓励,自尊心受到激发之后,我就逐步地向他提出一些要求。有一次,我发现他和几个小朋友超越了规定的活动范围。我想虽然昨天提出过要求,但今天没提醒,孩子们还没养成习惯,所以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走过去说:“都怪琚老师今天没跟你们说清楚,咱们班应该在槐树的那边玩。这儿离老师远,还拐弯,出了事老师不容易看见。这次老师提醒了,以后别再来玩了。”大家都答应着走了。想不到原来老师一批评就扭脸,并故意出怪声的小刚,走过来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是我不好,我不应该到这儿来玩。”这时感动得我不由自主地用脸贴了贴他的小脸。对小刚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正是由于我们千方百计地爱护小刚、关心小刚,重视他的点滴进步,最终把他从情绪障碍中解脱了出来,并逐渐使他融入群体之中。

三、爱是洒向孩子心房的阳光

老师对孩子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老师的爱是深沉的、真挚的、理智的、面向全体幼儿的爱。因为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老师对他们都负有同样的责任和义务。尽管孩子们的相貌、个性、家庭环境各不相同,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各自的缺点。作为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既发扬每个孩子的优点,又耐心地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一般来说,长得漂亮的,聪明的,听话的,打扮得俏丽、整齐的孩子常常招人喜爱,但他们也容易因此形成骄傲自大等不良性格。而缺点较多的孩子,当他不受人喜爱、不被尊重时,他们那原本脆弱的心灵就会受到伤害,因而变得胆怯、孤僻或者变得粗暴、反抗性强。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关键是老师是否能细心地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凡响”之处,是否重视挖掘孩子潜在的优势。

小婕是一个厉害的小姑娘,经常掐人。小朋友都不喜欢和她玩。她在集体活动时注意力不集中,老是玩手、玩手绢,从不发言,在小朋友中没威信,与人关系紧张,但她爱清洁,衣服总是穿得那么干净、整齐、折纸也折得很细心。就因为我表扬了她的优点,使她在小朋友中间有了威信,因而与小朋友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各方面都随之有了进步。

小池是一个比较散漫的孩子,注意很不集中,不是玩衣角,就是玩手指。叫他回答问题。他总是低头不吭声。再加上他父母工作忙,对他生活上照顾得不够细致,他总是穿得很邋遢,袜子经常是一样一只。可是,我从他经常主动去收拾玩具的表现中发现他做事比较有条理。一次班上来了个新朋友,我请小池带着他。小池不言不语的,但时刻不忘自己的任务,一会儿给新朋友搬椅子,一会儿带着他拿杯子,吃完饭等着带他去送碗、漱口、擦嘴、拿玩具,还陪他一起玩……照顾得很周到。不巧,那天小池离园早。我又请小薇接替小池带新朋友。小薇漂亮、聪明伶俐,演节目时表现突出。但让她照顾新朋友却远远不如小池,她常常忘记自己的任务,什么事都是自己第一个去做,而把新朋友忘在一边。

所以说,谁都有可爱之处,也都有弱点。作为老师,不应该因为某个孩子有比较突出的长处就偏爱他,更不能因为某个孩子有比较显眼的弱点就歧视他;应该细心观察,发现每个孩子的长处和短处,扬其长,去其短,使每个孩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我在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爱是滋润孩子心灵的甘露,是哺育孩子健康成长的阳光和清泉。教师应该用爱来拨动孩子的心弦,把爱无私地倾注给每一个孩子。

标签:;  ;  ;  ;  

触摸孩子的心弦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