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视域下的《共产党宣言》再探析论文

价值观视域下的《共产党宣言》再探析论文

价值观视域下的《共产党宣言》再探析

刘文佳

(天津商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北辰300134)

内容提要: 《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其中“大力发展生产力、争取民主、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共同富裕、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等科学论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探析《共产党宣言》中的价值观思想并分析其特点,对我们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它虽然篇幅短小,但其内容博大精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从中我们可以挖掘到许多有用的思想。同时,它也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目的和意图的科学社会主义经典文献,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精神武器,其中蕴含的共产主义价值观思想,犹如高高飘扬的旗帜,指引着人们为实现全人类最终解放的伟大事业而奋斗。

一、《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价值观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就是为无产阶级以及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价值观的创立过程。《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其中很多思想从多方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一)消灭私有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消灭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首要特征。“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1]P45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提出这种观点在于他们认识到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各种弊病的根源,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无法适应日益发展的生产力需要,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即“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1]P52

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直至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之一,只有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有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一些、更高一些也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所在。《宣言》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在生产力发展方面曾经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P36但《宣言》同时也强调,正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无法解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1]P37,资产阶级曾经凭借先进的生产关系和发达的生产力推翻了封建制度却又无法容纳和促进生产力的更大发展。这就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创造了条件。无产阶级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共产主义,并不是要否定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恰恰相反,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无产者只有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1]P42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后,发展生产力仍是其重要任务,“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P52

(二)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夺取政权,争得民主

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组织保证,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前提条件。《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1]P44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其先进性决定了它在无产阶级斗争中始终代表着整个无产阶级运动的利益,可以领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政权。

《宣言》是一部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著作,是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追求彻底解放的精神武器,凝聚了人们崇高的价值理想和精神追求。从《宣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我们可以探寻到“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共产党领导、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争得民主”、“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追求共同富裕及自由、平等和公正”等共产主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内容都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性质、特征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它们既是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主体、价值原则、价值目标、价值追求,又是价值观的实现路径,它们符合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是共产主义价值观的理论之源。总之,共产主义价值观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进步阶级的利益,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具有科学性。

《宣言》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体现了一系列的基本价值原则,如公有制、共同富裕、民主法治、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自由、平等和公正等,这些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是概括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探析、理解《宣言》中的价值观思想对我们今天培育和践行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学前专业师范生很多课程能完美契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如手工、学前儿童玩教具制作、幼儿舞蹈创编、幼儿歌曲创编、儿童剧创编与表演、幼儿园环境创设、化妆艺术、婴幼儿营养配餐等。教师在相关课堂上有计划性地渗透创新创业意识,结合最新、最热、最前沿的市场动态、政策导向、消费者需求、调研结果、成功案例等,让学生在热门的资讯中潜移默化的激发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自信,把高师院校的特色和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此外,还可以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手工艺品义卖活动、化妆评比、歌舞创造大赛等,在实践中提高学前师范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四)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建立自由平等和公正的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党在运动实践中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并始终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宣言》中指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1]P41代表先进阶级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P44这表明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利益的忠实代表。《宣言》中还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P42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共产党与其他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历史使命。无产阶级政党坚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取向和宗旨决定了其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革命运动,绝不是仅以夺取自己的阶级统治为最终目标,而是要彻底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差别和两极分化,并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和建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努力奋斗。

毛泽东早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指出,我们要建立一个“政治上自由、经济上繁荣、文化上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新中国,后来在《论联合政府》中又提出:“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3]P10531964 年,在《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中,周恩来又代表中共中央指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4]P439,形成了“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目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继续坚持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指出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5]P163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又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 年到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 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指导下,我们党又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6]P151的奋斗目标。2011 年,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本世纪上半叶,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两个宏伟目标,这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7]P30,这就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8]P15从“建设”到“建成”再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表明了我们党对实现目标的信心和决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它既承接了《宣言》关于共产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二者的有机结合体。

二、《共产党宣言》中价值观思想的特点

(一)层次性:基本价值观、一般价值观、核心价值观

任何社会的价值观体系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复杂的体系中,有些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有些价值观处于从属地位,因此价值观是有层次性的,一般来讲可以分为基本价值观、一般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处于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结构中的基础层次,它是厘清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形态价值差异的主要标志;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处于中间层次,它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基本价值观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于最高层次,它是人类社会走向未来的最终和永恒追求的目标。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一般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联系且相对独立的整体。[2]

《宣言》中所蕴含的价值观思想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主要特征的基本价值观。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以及后人对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及其内在本质的认识和揭示,我们可以把“公有制”、“按劳分配”、“共产党领导”等观念视为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二是反映社会主义各领域以及各方面具体判断和取向的一般价值观。马克思、恩格斯所生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他们没有直接面对社会主义实践,因此还无法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特征做详尽的细节描述,而只是在批判资本主义以及同各种流派学说论争的过程中,对未来社会的大致图景做了一些粗线条的描述,对于社会主义实践中一般价值选择的论述也不多。如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可以看做社会主义经济领域的一般价值观;三是反映社会主义和人类最高追求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社会最高追求和愿望的价值观念,《宣言》中阐述的民主、自由、平等和公正等思想就反映了人类的最高价值追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共产主义社会倡导确立集体主义价值观,这与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主义观念及“物本位”价值取向是相违背的。正如《宣言》中指出的:“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1]P50,“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旧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生活条件的瓦解步调一致的。”[1]P51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要求经济上实行公有制、政治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就决定了共产主义文化观念“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1]P52,要求确立无产阶级思想文化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二)科学性:以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

争取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保证。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无产阶级革命就是要使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要想获得政治上的发言权,按照自己的愿望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就必须首先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政权。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里,只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承担起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使命。《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P52显然,这里所强调的民主已不是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无产阶级民主或社会主义民主。无产阶级只有争得了民主,才能获得政治上的发言权,才能利用民主作为手段实行政治统治。

(三)导向性:确立符合时代潮流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任何社会的价值观都具有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基本价值观与一般价值观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本质属性及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和一般价值观也不例外。《宣言》中阐述的共产主义价值观是在批判资本主义以及与空想社会主义等学说论战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它本质上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因而与资本主义社会倡导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是根本对立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与个人主义价值观及其他社会的价值观相比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能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更能体现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更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尤其是当前,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呈现出多元性多样性特点,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多变,我们面临着多种价值选择,这更就需要引导社会确立符合时代潮流和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表现为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引导和规范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的旗帜和标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线,有助于人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国家的软实力。

三、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启示

第二,马克思最基本的理论之一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同样适用于死刑制度的废除。在社会意识当中囊括了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包括需要和利益两个层面。就需要而言,包括民众的安全需求与公正需求;就利益而言,利益是满足人民需要的主客观条件的概括。当死刑制度废除时,也会深层次改变民众的观念。民众反对死刑制度的废除,无非是畏惧自己的安全需求与公正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自己的利益无法得以实现。当死刑制度的废除能够满足需求和利益的条件时,民众的观念自然也就发生了改变,这就需要在制度上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措施,比如建立社会安全机制,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等。

高中数学是一门难度较大,知识点相对多的课程,它在学生的高考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因此,为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也为了学生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在今天这篇文章中,针对高中生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来进行详细的论述.在下文中,将从三个方面:创设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课前预习,明确课堂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来进行论述.

4ZXRKS-4型食用向日葵收获机,集摘盘、脱粒、分选、葵盘籽粒分类收集、自动卸料为一体,主要适用于食葵的机械化收获。

(一)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源远流长且一脉相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历经了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的艰辛探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过程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它既源于《宣言》中提出的一系列价值观思想,又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提出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和价值原则的艰辛探索。

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源于人们对自由平等和公正的不懈追求和向往,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是所有社会成员共享社会资源,人人享有平等权利和机会,并各尽所能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中发挥其自身特点和优势,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平等公正思想,但是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不平等、不公正现象时已经暗含了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在自由、平等、公正等方面的构想。他们指出:资产阶级“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1]P36资本的集聚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不平等甚至是社会的两极分化,经济上的不平等也带来了政治上的不平等,民主和权力也都相应地掌握在了少数人手里,而绝大多数普通民众却无法享有平等权利。同时,资产阶级“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1]P35虽然资产阶级在当时占有先进的生产方式,客观上使一些落后的民族和乡村地区摆脱了愚昧的生活状态,但是他们的目的是带有侵略性和掠夺性的。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不仅社会内部不平等不公正,而且带来了整个世界的不公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P53这是对无数代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的最好诠释。

(二)《宣言》中的价值观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P23这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它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与实践中概括出来的。而《宣言》所体现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着眼于整个无产阶级运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些价值观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理论,不仅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也为当今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倡导和凝聚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理论依据。

3)该小区建筑年代较远,从分析结果看,小区内建筑物超过一半以上不符合建筑日照规范,说明小区在设计阶段并没有充分考虑建筑日照标准。

在当今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中,除中国外,朝鲜、越南、老挝、古巴也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们的核心价值观既有共性的东西,又有自身特色。共性主要表现在这些国家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坚持社会公正,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努力。在此基础上,越南提出了“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奋斗目标;古巴提出了“国家独立和为民造福”的价值观等。这些价值目标反映了各国的实际情况,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与《宣言》中蕴含的价值观思想相一致的。

系统根据模型预测结果,每天自动定时生成高风险配变设备清单,经运检工作早会讨论形成重点排查任务,以主运检修工单形式分派到人,检修人员依据工单指示进行警情现场勘验,反馈处理结果,需要调控、营销部门协办的,现场发起协同工单,并对每一工单的处理情况进行反馈、登记,实现了从警情预测-协同处置-效果评价的闭环管理,有效防范了配网运行风险。

(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整体推进,不可偏废其一

《宣言》中阐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观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等各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应该各方面整体推进,不可偏废其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各个领域,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目标的集中体现,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

培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实现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和民族复兴奠定经济基础;其次,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坚持依法治国,为实现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提供政治保障;再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集体主义,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统一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最后,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实现人民幸福安康和社会和谐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只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协力推进,才能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杨永志,董丽娇.论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特征、结构和形成[J].学习与实践,2013(9).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刘文佳,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童亚军〕

标签:;  ;  ;  ;  

价值观视域下的《共产党宣言》再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