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杭州都市圈的有机发展论文

从“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杭州都市圈的有机发展

文|金立山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以“强核”城市为中心的、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2018年10月,杭州都市圈扩容,黄山、衢州成为新成员,这是杭州都市圈十一年来首次扩容。

记 者:请问您是如何理解这次扩容的?黄山为什么钟情杭州都市圈?

任泽锋: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入钱塘。杭黄两地山水相连、人缘相亲。近年来,双方在经济、生态、文化、交通、民生等领域合作交流进一步增多,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的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就是上下游合作的典范。尤其是随着杭黄高铁的开通,黄山与杭州时空距离实现革命性重塑,两地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两地合作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恰逢其时。“扩容”也好,“融入”也罢,这是双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实践,是相向而行、互利共赢的战略选择,既承载了杭州都市圈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时代梦想,也寄托了黄山扩大开放、富民强市的美好夙愿。具体来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黄山市风光 方莉/摄

这是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上海工作期间,就高度重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去年在上海进博会上明确提出,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杭州与黄山地处长三角西南部,区域条件、生态资源十分优越,在长三角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去年列入杭州都市圈后,我们出台《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的实施意见》,并与杭州市签订“1+9”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首要目标就是服务国家战略,打造跨区域合作新典范,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标兵。

这是贯彻两省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从上世纪90年代的“开发皖江、呼应浦东”,到2005年提出“东向发展”战略,再到2008年正式加入长三角“三省一市”合作机制,融入长三角一直是安徽开放发展的战略考量。安徽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和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安徽与沪苏浙联动发展,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深化长三角区域合作。近年来,两省高层互访交流不断,就深化皖浙交流合作、携手推进共赢发展达成重要共识。无论是杭州都市圈的扩容,还是黄山的积极融入,都是对两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这是杭黄两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共同抉择。从黄山看,我们拥有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和文化资源,黄山的绿水青山不仅可以为都市圈乃至长三角提供重要生态屏障,而且日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各路资本竞相追逐的目标。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五大都市圈之一,杭州都市圈实力强劲,在人才、技术、资本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些一旦与黄山的好山好水相结合,必将爆发出强大的发展动能,成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增长极。从这个意义上讲,杭黄合作确实是珠联璧合、天作之合。

记 者:请问您是如何理解这次扩容的?为什么是衢州?

徐文光:从国家层面上来看,杭州都市圈的扩容,是顺应全球发展大势、推动国家战略落地的内在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意味着,继“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成为又一个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的国家战略。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都市圈的扩容,有利于更好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落地见效。

我一边扯下枕套一边摇头,心里默念道,“别生气,别生气”。他想激怒我,不能让他得逞。但每次他拍枕头,我都想冲他的肚子打一拳。

从全省发展大局来看,浙江要继续保持走在前列的优势,需要打造一个面向长三角一体化有分量的超大平台。有人说,杭州都市圈的长度,决定了浙江的高度。杭州都市圈是浙江省四大都市区的龙头,也是“一体两翼”空间格局的重中之重。浙江省委、省政府把大都市区建设作为“四大”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大都市区是浙江区域经济和城市化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高级功能形态,是大湾区的主引擎、大花园的主支撑、大通道的主枢纽。因此,此次扩容是浙江都市区战略推进到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就杭州都市圈本身而言,2018年首次扩容,成为拥有六个成员城市、地跨浙皖两省的超级都市圈。按照规划,今后还要辐射江西的上饶、景德镇和安徽的宣城。如此,既打通了长三角都市圈金南翼的通道,也拓展了杭州都市圈向中部内陆城市发展的腹地。从四城抱团到六城抱团,从省内合作到跨省联动,区域发展统筹力更加强化,平台辐射带动半径更加延长,产业互融互补更加密切。

(1)规范性原则。在电网“三集五大”重要战略要求下,运营在线监测系统架构设计各部分内容,应该按照电力企业相关技术规范、架构设计规范等要求进行设计。

衢州成功跻身为杭州都市圈成员,在我看来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大势所趋、水到渠成。

▲ 衢州江郎山风景区

天时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亲自点题、亲自谋划了山海协作工程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并对衢州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殷切嘱托。10多年来,随着山海协作工程不断向纵深推进,衢州与杭州、绍兴已经积累了深厚的合作基础。

地利方面,衢州6个县(市、区),除江山外,柯城、衢江、龙游、常山、开化5个县(区)均与杭州接壤。另外,衢州和杭州分别处于钱塘江中上游,水源相通,同饮一江水。今年1月2日,断航60年的钱塘江中上游航道已全面恢复通航,“一江清水送下游,一艘游轮往上游”即将成为现实。

眼前的东西忽然飕飕地转起来,而且抖,我一阵眩晕,差点从椅子上栽下去。我赶紧摘下眼镜擦了擦,借机稳了稳心神。我听见自己说,别晃,别晃。很管用,果然就不晃了。不晃之后我端起酒杯敬了李老黑两杯酒,我说李书记,谢谢谢谢谢谢李书记,我太激动了,激动的心情非非常。我说话已经乱了。

▲ 衢州城

人和方面,这些年通过杭衢山海协作,不仅给衢州带来资金、项目、产业,更深层次的是推动了杭衢两地政府、民间的大交流、大融合,推动了整个衢州在思想、观念、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变革,这真正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记 者:此次黄山、衢州加入杭州都市圈,请问背后的深意是什么?

吴晓波:除了刚才两位书记谈到的,扩容还有以下深意:

以互联网、ABC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等新科技革命驱动的新时代已经到来。这一轮新科技革命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抹去物理距离和复杂地形所导致的经济活动成本。显然,没有这种“把世界推平”的巨大新科技力量,地处群山之中的黄山和衢州是无法与杭州相融的。

作为新兴一线城市的杭州已经呈现出正在加速的“增长极”效应,表明了杭州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呈指数型加速增长态势已然形成。新动能驱动着新经济的发展,杭州的新经济更吸引着更多周边相邻区域的资源和创新要素的集聚发展。

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许多质疑高校思政课正当性和必要性的杂音和谬论,比如“思政课取消论”、“思政课非意识形态化”、“思政课无用论”等。一些人认为,把思政课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是没有必要的。一些人认为,高校开设思政课无可厚非,但应该摒弃以灌输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为主流的思政课,代之以介绍世界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还有一些人主张,思政课没有多大的用处,不如把思政课的时间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这些观点对思政课的误解、歪曲甚至抹黑,在当代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也是思政课建设面临的问题之一。

思想的深度融入。“融杭”被誉为新时代的“天仙配”,各方面都很看好,但就像情侣的结合一样,后续的磨合还要一个过程。由于区位条件、历史积淀、经济发展等诸多差异,双方在解放思想、发展理念等方面还有距离。目前,我们正在开展“融杭”解放思想大讨论,目的就是学习都市圈、借鉴沪苏浙,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真正成为比肩都市圈的“灵魂伴侣”。同时,我们也希望得到都市圈城市更高水平的认同,进一步打破皖浙之间的行政分界线,像关心支持黔东南一样关心黄山,真正把黄山当作都市圈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

这次扩容也标志着我国新时代的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和经济发展模式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即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让经济规律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效能,让不同地区的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流动、互补,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这样一个高度创新的跨城市甚至跨省区协同的都市圈增长模式,正在走向成熟高效,不仅对杭州,对全国都会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

清华大学近期发布的《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指出,目前除港澳台之外,全国共有34个中心城市都市圈,占到全国总面积的24%,总人口的59%,GDP的77.8%。其中长三角和珠三角范围内的7个都市圈属于成熟型都市圈,长三角内跨省都市圈聚集。

记 者: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跨省都市圈”成员之一,您觉得黄山的兴奋点在哪里?如何以加入杭州都市圈为契机,实现协作发展、联动发展?

任泽锋:黄山是民族象征、国家名片,在美丽中国、美好安徽建设中具有重大责任。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跨省都市圈”成员之一,我们看重“融杭”带来的发展机遇,更看重“为数不多”者应当肩负的探路责任。比如对协调发展的探索,无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还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很重要的就是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树立“一盘棋”思想,更好地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如何在市县层面落细落小,形成若干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这是我们必须扛起的责任。再比如对绿色发展的探索,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1年对千岛湖及上游新安江保护作出重要批示,亲自倡导和推动了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的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如何结合融入杭州都市圈,推深做实试点工作,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有效转化之路,这也是我们“为数不多”者必须扛起的责任。所以,如果说兴奋点,我想除了黄山本身发展外,更重要的就是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新路,更好地呼应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

至于如何以融入?年初,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同志率市党政代表团来黄山考察时,双方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目前我们正在推进五个方面工作:

只有在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之上,方可有的放矢,制定相关对策.专家学者们在各自居住、了解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深入调研,对其数学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建言献策,推动少数民族数学教育发展.

共绘新蓝图。主动对接杭州都市圈新一轮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开展杭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从乐视网股票价格的历史走势看,投资风险非常大,但是运用GARCH-VaR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前预测股票价格的波动范围、评估可能的投资损失,从而控制和降低创业板股票的投资风险,提高利润回报。

西江,珠江水系最大干流,全长2129公里,发源于云南,如一条经济长飘带穿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区,通达港澳,年进出港船舶高达百万艘次,是云贵等内陆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大动脉。其中,广东段全长约347公里,经6个口门流入南海,沿江有44座取水口,是沿江千万住户的饮用水源;有码头230座,二类及以上口岸24个,桥梁33座,渡口54道,水上加油站23个,水上安全监管及防污染的压力都非常大。

共建大交通。在杭黄高铁开通运营基础上,加快黄千高速、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新安江航道综合开发利用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推进杭临黄高铁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跑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加速度。

共兴大产业。抢抓中央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机遇,突出做好旅游合作这篇大文章,以杭黄高铁为纽带,将沿途7个5A级景区串珠成链,打造“名城—名山—名江—名湖—名村”为特色的最具竞争力的世界级黄金旅游通道,使之成为两地合作和协同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共促大民生。围绕富民、惠民、安民,大力发展以新安医学为特色的大健康产业,积极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优质资源共享,加快两地公共服务一体化。

记 者:作为成熟型都市圈成员之一,您觉得衢州的兴奋点在哪里?

共抓大保护。以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三轮试点为抓手,扎实做好完善、推广、发展“三篇文章”,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联防共治,携手建设新安江—千岛湖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示范区。

徐文光:对衢州来说,加入杭州都市圈,标志着衢州站在又一个历史的新起点。“金衢”变“杭衢”,一字之差,不仅是时空格局的转换,更是思维格局、观念格局的转变,战略的重构,定位的再塑;不仅对现在衢州的发展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更是事关衢州的命脉和未来。

▲ 徽州人家

▲ 衢州市景

现在,杭州都市圈正向“美丽生态圈”战略目标迈进,衢州将抢抓机遇、找准定位,全力做好“融杭接沪”这篇大文章,全方位、多层次、零距离融入杭州都市圈,进而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东融西进、开放开发,借势借力、借智借力,加快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真正把衢州打造成大湾区的战略节点、大花园的核心景区、大通道的浙西门户、大都市区的绿色卫城。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快交通设施互联互通。“两山”通道不打开,“两山”转化不可能。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交通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公、铁、水、航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打开衢州连接杭州都市圈各个城市的大通道,构建内联外畅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今后的衢州,乘高铁41分钟到杭州、一个半小时到上海,走水路可以连长江、通大海,坐飞机可以直达国内越来越多的大城市。

徐文光:我经常引用一句话,你能看多远,关键看你站多高;你能走多远,关键看你与谁同行。因此,对衢州而言,区域开放是最大的改革。我们只有以大开放才能推动高质量,只有以高起点才能弥补晚起步。目前,我们正唱好核心圈层·城市阳台、高铁新城·未来社区、南孔古城·历史街区和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中国基层治理最优城市、“一座最有礼的城市”有形无形的两个“三城记”,既是为城市赋能、营造一个整体最优的发展环境,也是为衢州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创新生态圈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

▲ 夏荷飘香 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 刘惠震/摄

▲ 浙江大学校友创业大赛

▲ 阿里巴巴集团数字展厅

三是加快社会事业共建共享。首要的是文旅融合发展。4月27日,浙皖闽赣四省已正式签署《关于加快推进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合作协议》。这个协作区范围涉及四省19个市123个区县,生态条件优良、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的景区9个,国家5A级景区21家,将成为杭州都市圈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后花园。

3.2 化学防治措施 苹果树发芽前喷3波美度石硫合剂,开花前喷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硫黄胶悬剂150倍液。

记 者:区别于国内其他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的特色和优势在哪里?如何发挥?

吴晓波:杭州都市圈的特色表现在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杭州都市圈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有非常强烈的创新创业氛围。杭州有着与众不同的创业“新四军”——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和浙商“创二代”系。独拥这特殊的“新四军”,使得杭州在发展模式和新经济转换动能上,跑在全国的前列。特别是我们称之为“基于创新的创业”所带动的区域发展聚焦于新的产业革命所带来的“风口”,对下一轮站在“新动能”上的增长会产生极其重大的战略性正向作用。这是建立在新动能之上的推动力,将带来指数型成长的巨大空间。

合作的久久为功。“融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钉钉子”的重要指示,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画到底。通过人大立法、规划衔接、对口协作等形式,完善两地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持续在抓常抓长上发力,确保“融杭”不间断、人走政不息。我们相信,苦干实干十几年,一幅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画卷必将铺展在长三角金南翼!

其次,以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为特色的新经济增长模式,特别是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杭州都市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以阿里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体的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明生态体系”。其强大的跨边界发展能力,不仅产生了许多“新业态”,亦跨越式地带动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只依赖于实体交通设施改善所带来的经济流通上的便利,它通过虚拟平台的发展,带动落后地区特殊资源与发达地区的对接,与中心城市形成非常强烈的互补。

再次,“山海协作”的增长模式早在十多年前就由习总书记在浙江省担任省委书记期间提出并付诸实施。在山海联动当中可以看到,123产业的互动互补创新。杭州都市圈既有以杭州为中心的先进制造,有高端装备制造、物联网制造业等,也有重化工业、轻纺等等产业,还有农林业,还有美丽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文化资源交融的旅游服务业等等丰富的资源和产业发展生态,迭加上数字平台的赋能,都市圈的发展与以往的发展形式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此外,在 “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推进下,杭州都市圈的发展不仅仅有在传统意义上通过高速公路、高铁等一小时都市圈所形成的供应链整合等“物理反应”,更有通过ABC技术驱动的创新创业互动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构成新的商业生态,诸如新零售、新制造、新服务、新金融、新能源,等等。它们将从更高的高度、从更广的广度上去拓展市场空间,形成新的增长极,带动更大区域范围的发展。显然,杭州都市圈的成功发展今后还有可能再往西南扩,将带动更多地区的健康发展。

▲ 黄山市城市全貌 钱新庭/摄

记 者:从单打独斗进入协同发展,您认为“抱团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在哪里?

当今中国城镇化正逐步形成“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统筹发展的总体战略格局和全尺度空间组合链条。未来,中国将从一个个城市单打独斗的阶段进入一个区域协同发展的时代。

任泽锋: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单打独斗没有希望,开放发展才有出路。说到开放,很重要的就是协同发展、抱团发展,在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中做大做强。就“融杭”而言,机遇很大、挑战不少,所谓痛点和难点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概括起来,有这么几个方面:

要加强沟通,重视情感的交流,形成和谐团结的人际关系,定期进行岗位流动,做到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通过建立健全企业民主管理机制,使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实现感情、事业、待遇留人。

政策的等高对接。政策是党委政府工作的生命线,也是促进地方发展的助推器。在深化杭黄合作的实践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杭州都市圈的实力、活力和魅力,更看到了学习政策的敏锐性、运用政策的灵活性、落实政策的创造性。从“店小二”式服务到最多跑一次改革,从实施“千万工程”到建设特色小镇,从跨境电商综试区到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些无不是敢为人先、善于创新的结果。相较而言,我们在研究政策、创新机制上还有不足,“融杭”关键要学习都市圈的好政策、好机制、好经验,这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下功夫。

工作的抓实抓细。“融杭”大框架已经确立,但更艰巨繁重的任务还在后面。应以“1+9”战略合作协议为统领,聚焦旅游、环保、交通、农业、社会事业等重点,在每个专项领域形成执行层面的定期互动机制,确保每个框架协议都有干货、有支撑、可操作、能落地,真正把“想明白”的事情“干明白”。要像推进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一样,力争每年抓几个重点、干几件大事,让合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习近平在不同场合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进行了阐述。学术界主要从本质、历史、现实、未来这几个维度来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记 者:从单打独斗进入协同发展,您认为各城市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拥抱这个时代?

二是加快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我们在加快融入杭州都市圈的同时,还在积极融入杭州创新生态圈。杭州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我们相对应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副中心城市”和“四省边际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并成功举办了数字经济发展大会,成立了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和数字经济专家委员会,引进了阿里、网易、安恒、智网、金瑞泓等一大批高端项目。通过跨地域的创新平台合作,再叠加杭衢高铁等有形通道的利好,完全可以真正把高端人才招引进来,让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有六位家长伴随成长(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这样的家庭结构催生出新一代“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特点,导致他们在行为表现中体现出超前性和不满足性,造成情感上的随意性和情绪化。他们渴望得到学校的尊重,渴望被关注和重视。因此,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与自下而上的学生诉求产生错位,也为未来一段时间大学生管理信息化完善指明了方向。

区域协同发展,是时代潮流,不可逆转。当前,杭州都市圈协同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各个城市需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襟和气魄,在合作中创新、在合作中发展。

共同营造开放高效的一流营商环境。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为都市圈内企业、群众跨区域办事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推动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共同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带动整个经济高质量发展。

共同建设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坚持交通先行,研究制定跨区域的交通发展规划,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打通不同行政区之间的“断头路”,大力发展城际轨道交通,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将“食品添加剂”的最后一节课设置为复习总结课。区别于传统最后一课的“划重点”,以教师提问和学生相互提问的方式将课程主要章节的知识点和可能的应用情况进行梳理。在问答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主动回忆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更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深化“食品添加剂”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经过实践,学生反馈认为这样的“最后一课”复习效果很好,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在回顾知识而不是简单地应付考试。

共同打造相得益彰的产业互动体系。充分发挥杭州在都市圈的龙头作用特别是数字经济、现代金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其他成员城市各展所长,进一步优化都市圈生产力布局,加强产业对接协作,促进各城市分工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与功能融合,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共同构建打通融合的公共服务系统。围绕生态保护、运动健康、教育医疗、创新创业等领域,推进区域内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全面打通、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同城化、一体化,让都市圈建设更多更好地惠及各地人民。

① 衢州市景

② 第二届“2050大会”在杭州开幕

记 者:您认为都市圈各城市应该用怎样的“都市圈思维”去共推城市群发展?

吴晓波:我认为都市圈各市在抱着开放心态的同时,还应更自信地立足当地各自的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优势互补的互动创新,在提升存量资产的利用率的同时,更大胆而积极主动地推进增量创新,找到新的增长点,建立新的增长动能。

用新的城乡一体化、山海协同的生态体系思维去看待下一轮的发展。这是一种有机的发展心态,与过去的只看重“物理反应”的发展心态不同,基于资源和要素深度互动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新发展模式以新产业形态、新组织形态、新商业模式为支撑的发展将为未来更大发展空间的争取打下重要的基础。

浙江走在全国发展的前列,杭州更是站在浙江省发展的前列。站在前列,就意味着不仅仅循着过去的道路前进,而且要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换道超车”。它要求我们站在第三次、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基础上,站在新的平台上,特别致力于发展基于大数据 、人工智能、云计算、云服务等新的支撑技术赋能下的产业发展。这是一种新的跨越,是一种脱离了传统一二三产业划分的融合型生态系统的发展,需要我们跳出原有的产业和产品,甚至原有的区域去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和形成新的发展理念。

③ 观众在“2050大会”的“探索空间”展览区观看电动方程式赛车

杭州都市圈的发展要率先实现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的转变。抓住这一重大“机会窗口”,就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对政府部门来说,要有一种打破原有行政区划的胸怀和理念去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企业的互动,推动新业态的成长和发展。企业家们更要突破原有的产业边界,运用好新的产业技术革命的机会赢得新的发展,特别关注互补性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以形成“1+1大于2”的效应,甚至产生“1+1大于11”的乘数效应。

老福签了字,端起了那个软塌塌的纸茶杯,他发现这种杯子的功能很适合这个地方,它能装烧开了的水,但没让人喝茶,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把茶泡开,客人也无法用手指头捏着那滚烫的开水真喝,这杯茶只是表示应有的客气,不是让人喝的。他明白,陈律师在等着他告辞,可是他没打算马上走。

杭州都市圈还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有杭湖嘉绍的吴越文化,也有衢州的南孔文化,还有黄山的古徽州文化,他们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此基础上站在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上实现深度融合,必将形成崭新的创新文化。

标签:;  ;  ;  ;  ;  ;  ;  ;  ;  ;  ;  

从“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杭州都市圈的有机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