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医院冠心病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李凤鸾

(贵州省水城县龙场乡卫生院;贵州水城553018)

【摘要】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下乡镇医院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以来,于我院治疗的97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实验组(n=49)与对照组(n=48),对照组予冠心病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干预后SF-36(简明健康测量)量表评分中生活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个人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乡镇医院的冠心病患者在入院后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应结合医院条件及具体情况给予推广。

【关键词】乡镇医院;冠心病;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冠心病主要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血管阻塞、管腔狭窄、痉挛等,进而可导致心肌的缺血缺氧,严重者还可发生猝死。据相关文献报道,由于冠心病患者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心衰等表现,以致该病的复发率、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以往乡镇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但近年来临床治疗、护理水平已有明显提高。本文选取我院自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以来于我院治疗的97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旨在研究护理干预对乡镇医院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以来,于我院治疗的97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实验组(n=49)与对照组(n=48),实验组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57岁,平均年龄(64.17±6.23)岁,病程最长9年,最短10个月,平均病程(6.63±1.15)岁,21例心肌梗死,28例心绞痛。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52岁,平均年龄(63.37±5.86)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1年,平均病程(6.26±1.45)岁,23例心肌梗死,25例心绞痛。上述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冠心病类型方面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且本次试验已通过本院领导及上级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批准实施,所有患者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试验。

1.2 护理

对照组予冠心病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1.2.1 入院指导

依据患者病情的个人特点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特点、饮食及生活习惯等。向患者耐心细致的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房设施及环境,帮助完善、安排患者入院后的各项检查。

1.2.2 治疗依从性

护士耐心讲解冠心病治疗阶段药物的重要性,并通过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充分提高患者日常用药的依从性;通过整理分析得知,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患者年龄大、文化水平低、记忆力降低,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不明确,所以应予细致的用药指导。其次,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多、方案复杂记不清,并且担心不良反应,服药不规律。其三,乡镇医院患者经济条件普遍不高,对医药费顾虑较大,往往会因此停药。因而,乡镇医院的护理人员要对以上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干预,通过简明细致的讲解,使患者充分意识到坚持服药对长期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重复讲解服药的方法与剂量,使患者能加深记忆;同时,简明扼要的讲解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中的单项药物其目的及作用效果,嘱其切忌漏服情况的发生;此外,对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应进行告知,使其避免停止治疗,否则会使病情加重,以致更大的经济负担,从而切实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1.2.3 个人生活习惯干预

指导患者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习,详细讲解烟酒的危害、作息规律的重要性,维持平和的生活态度及情绪。在饮食方面,由于该病多数患者会有血脂异常及血管内皮的损伤,因此护理指导应注重合理膳食、营养摄入的讲解,并告知不合理饮食对疾病产生重大影响的可能。

1.2.4 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力量训练,选择胸大肌、腰背部肌肉、肱二头肌等肌群进行适量的抗阻力运动,时间以30min为宜,3-5次/日。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使患者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指导其调整呼吸方式与频率,旨在改善患者全身供氧状态。同时,可以配合适当的室内步行,但心率控制在120次/min内为宜。此外,也可指导患者进行一些放松训练,如穴位按摩等,以提高血供效率,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1.2.5 心理干预

多数冠心病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并且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通过有效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想法,对患者疑惑、顾虑积极给予解答,同时要求家属也进行积极配合,鼓励、支持患者面对疾病,树立信心,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及家属能更充分、积极的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采用SF-36(简明健康测量)量表进行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8个维度,包括生活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个人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9.0软件包作数据的统计及处理,其中±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作组间对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护理干预后SF-36量表评分中生活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个人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目前,冠心病已经成为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据相关文献报道,心血管疾病的总病死率中冠心病已经60.0%以上,并且2020年我国冠心病可能发展成为影响公共卫生和居民身心健康的最重要问题。而随着近年来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升 ,针对冠心病的临床护理逐渐受到人们关注。

研究显示,冠心病目前的临床治疗方案多数仍为长期用药、终生服药,而许多原因可以影响患者长期、规律的用药治疗,不仅增加了复发率,而且死亡的风险性也明显增加。在对冠心病发病因素的一项研究统计中指出,患者的血压、吸烟、饮食排便及生活习惯不规律、血糖血脂高等不良因素均是发病的关键性原因。所以,有效、及时的控制血压,维持正常的血糖、血脂水平,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不仅是有效控制冠心病发病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必要措施。同时,在护理阶段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及时纠正引发病程进展和不利于治疗错误观点。尤其在乡镇医院,冠心病治疗需要医患间、护患间互相配合,尤其护患间的有效沟通更有利于患者长期、稳定的治疗,通过加强院内治疗的护理指导,以及治疗期间及出院后的服药规律性指导、生活习惯指导、饮食指导等护理干预,能够切实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选取我院97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予冠心病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干预后SF-36量表评分中生活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个人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了乡镇医院的冠心病患者在入院后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应结合医院条件及具体情况给予推广。

论文作者:李凤鸾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下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  ;  ;  ;  ;  ;  ;  ;  

乡镇医院冠心病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李凤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