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建设陈列博物馆、建设数字博物馆、建设文物遗址公园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让周至文物活起来有效策略。
关键词:周至文物 陈列博物馆 数字博物馆
文物是历史留下的印记,是过去写给今天和未来的书信,也是人类“生存于历史中”的见证。
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西安调研时就曾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周至县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尧舜时代,骆峪即为大禹祖父骆明的封国。夏属古雍州,商称郝国。周、秦、汉置之内史,地属京畿。汉武帝置县,得名盩厔。隋唐皆属京兆府。因此,这里是周、秦、汉、唐的京畿之地。周至历史悠久,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颇多,文化积淀深厚,地下地上遗存文物十分丰富。从远古到现代,从现代到当下。站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交汇点,周至文物事业正处在一个难得的机遇“叠加期”。
曾记得,大量的文物散落在民间,如今搬进了博物馆,周至文物有家了。一件件文物用它无声的姿态,展示着曾经的辉煌。这些都是周至文物战线上的捡拾者默默的付出,用累积的身影,映衬着文物特有的光芒。
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我们与每天朝夕相处的文物一样,文物虽然无语,但却感知着点点滴滴的变化,感受着丝丝缕缕的情怀,感动着真真切切的爱意。因为,我们爱一行,钻一行,更要懂一行,要让周至遗存文物活起来。
一、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是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渠道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然而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漫长的岁月剥蚀了文物原有的光彩,淡化了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记忆。我们文物工作者要学会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建设陈列博物馆,是文物活起来的历史见证
周至是陕西历史上最悠久的名县之一,建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山水擅关中第一,汉家离宫,唐家园林,星罗棋布。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价值突出,很多资源具有唯一性。如楼观台道教文化遗存世界唯一,大秦寺景教文化遗存国内唯一,仙游寺法王塔为国内唯一隋代砖塔,周至老县城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县城遗址,享誉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贤鼓乐等,无不诉说着一段历史,诠释着一个个金周至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伟大历史创造。
三、建设数字博物馆,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平台
建设数字博物馆,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平台,更是吸引游客的重要举措。我们将通过数字博物馆运用虚拟的现代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博物馆,这将成为宣传周至文化旅游的助推器。
四、建设文物遗址公园,是文物复活起来的历史环境
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根据我县文物遗存较多的实际,建议有关部门筹建考古公园、考古基地及陶文化博物馆,让宝贵的文物资源得到有效的发挥和利用。
“西峪遗址”是我县唯一一处遗址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周至县竹峪镇西裕村村东的台地上,时代为新石器时代至秦汉;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遗址范围内有多处断面,文化堆积层厚度约1.5米,散落有大量建筑残片;曾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石镰、石斧、石凿及龙山文化的灰坑、陶窑;西周时期的房址;秦汉时的五角水道、圆形水道接口;麻点纹筒瓦、绳纹板瓦、筒瓦;文字瓦当、云纹瓦当、葵纹瓦当、菊花纹瓦当;几何纹铺地砖及散水砖等。这些遗迹的发现,丰富了遗址的内涵,充分证明了遗址年代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西周、秦汉四个时期,为研究史前及西周时期的聚落形态、文化内涵、秦汉时期的离宫别馆增添了新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以为,可以在此建立遗址公园、考古基地。其次,也可以建造陶文化博物馆,陶文化博物馆建成后,将与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遥相呼应,展示仰韶文化至秦汉时期人们生活用陶和建筑用陶。再次,依据目前发现的大量新石器时代民居,发掘后可供游人参观,让更多人了解祖先的生活。
总之,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博物馆是文物的宝库,是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我希望周至建设好我心中的博物馆,让我们每个公民铭记: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论文作者:李兆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1月总第2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周至论文; 文物论文; 博物馆论文; 遗址论文; 周至县论文; 遗存论文; 瓦当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11月总第29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