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对策论文,经济责任审计论文,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计划性差,风险评估不足
1.商业银行为满足战略发展的需要,分支机构设立多、管理层系庞密,任期审计项目数量居高不下,大部分内部审计机构未能与驻地分行及监管部门就任期审计数量计划、被审对象范围等内容完全达成一致,造成审计计划不周密,审计资源配置不充分。
2.风险评估不充分。由于时间要求紧、项目集中,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突击性、无计划性和时间安排滞后等缺陷。一些审计机构审前准备仓促、随意,风险分析、评估不足。如对宏观政策环境与经济金融环境,以及被审行的经营目标与执行情况、风险管理策略等方面调查不深入;对重点领域、重点业务、重点地域的研究少,关注不够;对内控风险、操作流程风险评估少,分析不够。由于风险评估不足,导致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二)审计分析、评价实力不足,审计报告质量有待提高
1.对以往审计成果利用不足,缺乏系统管理。审计部门或机构对以往形成的审计成果(包括监管部门的检查监督结果)未能事先做好加工、筛选,缺乏对这些重要信息的系统管理。当大量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同一时间排压下来,难以在短时间内搜集到大量的可用信息,对有价值的成果、经验借鉴不够,遮挡了审计人员的眼界和视野,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受到影响。
2.审计所需的数据信息缺乏获取的正规渠道,不能对同业信息数据共享,而且对主要指标数据未能做到与同业、系统内的横纵向多角度分析对比,评价不全面、不客观,倾向于说好不说坏、就高不就低,对问题缺乏深入分析和提炼,反映的问题仅停留在表面。
3.有些审计报告漏洞频出,履职评价部分多是将被审计人《述职报告》业绩表述的内容直接“粘贴”,问题部分则是审计发现的简单累加,更有甚者,审计结论与分类评价大相径庭,前后矛盾,整篇审计报告不但未能体现由辛勤工作铸就的审计价值所在,而且会令报告的阅读者对审计工作产生质疑,造成不良影响。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滞后性
商业银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大多是因为届满、调动、免职、辞职、离退休等情况离任时进行的,这种滞后的审计现象是我国体制及组织人事制度所决定的,给经济责任审计造成相对难度,开展工作被动。一是由于经验和审计力量等方面的限制,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选择在干部离任期间,这种方式存在审计的预警功能差,时效性差等弱点,不能及时了解被审计人的情况,阻碍了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二是对查出的问题不好处理,因为被审计人已调离原单位,有的已升任更高职位,只能对被审行进行处理;三是当组织部门顾虑到被审计人已经调离、升迁时,再作重新处理难度较大,往往对审计部门查出的问题采取不置可否的态度,致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走过场,审与不审差别不大,难以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削弱了审计监督职能,使经济责任审计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四)审计资源短缺与审计要求较高的矛盾
目前,领导干部的一届任期一般三至四年,任职时间少则一至两任,多则几任,跨度十几年,经营管理资料数量多,集中审查,审计工作量极大;同时,内部审计正处于探索与发展时期,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复合型人才偏少。若逢审计任务繁重、项目安排紧凑,审计人员对一些新领域、新知识都是现学现用,仅通过“短、平、快”的项目培训,审计人员对新的审计技术方法掌握和应用不够灵活,尚不具备透彻理解和精准评价的水平,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不能在短期内达到业务要求,极易因能力问题,在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判断上出现失误,增大审计风险。
二、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开展必要的审计测试及追踪
审计人员应搜集被审计行大量的经营管理资料,包括调阅高级领导层的决策记录、风险损失认定等重要资料;采取召开座谈会、重点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深入调查了解、广泛听取领导班子成员及群众的意见;客观分析、评价被审计人审批、决策各类经济事项的合规性、内控管理的有效性和健全性,对被审计人在个人述职报告中列述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其他经济事项的执行情况,进行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审查。审计人员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可将审查以往审计项目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高级管理层长期关注、高度重视的业务领域(属被审计人分管范围内的),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灵活应用风险导向原则,利用非现场审计系统筛选样本,确定审计抽样范围,进行重点测试、重点评价。
(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与相关审计工作相辅相成
内部审计机构就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在与内控评价审计、管理咨询审计等项目同时实施的情况下,尽可能合并开展,并在立项环节、测试环节覆盖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内容,有利于合理配置审计资源,节约审计成本。另外,从当前建设银行设立的审计机构及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发展水平来看,还不可能完全满足先审后离的要求。因此,要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积极倡导并推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即在被审计人任职期间,有计划地开展常规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以便再做离任审计时已完成了一个时间段的任期审计,减少了本次项目的工作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建设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库
1.建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库。为了让更多的工作信息及审计成果既能快速全面地进入审计人员视野,又能节省审计人员查阅资料的时间,建立一个取之便捷、有的放矢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库”,显得尤为迫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库”中搜集、保存的被审计行经营管理活动的各项信息资料,应按照时间顺序,设专人分门别类地归纳整理(见图1),取其精华,删繁就简,使大量微观经济活动信息中蕴藏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通过审计人员的慧眼浮现出来,快速、准确地做出审计评价。
2.维护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库。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进程,信息量会与日俱增,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库的更新维护工作凸显重要,审计部门或机构应将信息库的维护工作列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之中,与被审计行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机制,便于审计人员定期更新与使用信息。
(四)写好审计报告,使其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份成功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就是描绘被审计人履职情况的一幅客观、真实的“立体画像”,为正确提拔、任用干部提供真实有力的依据。撰写审计报告切忌照搬被审计人的述职报告,更不能写成一份表扬信或是工作总结。
1.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首先是一个专业报告,体现专业特点,应包括(但不限于)五个方面内容:总体评价、分类评价、经济责任界定、审计建议和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等。
“总体评价”部分,包括介绍被审计人履职范围、审计结论两个部分。“审计结论”是审计报告的核心,应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评价履职情况,既肯定取得的成绩,又指出审计关注到的不足,使其“画像”愈加逼真,更具说服力,对被审计人的成长和任用也具有现实意义。
“分类评价”部分,按照商业银行经营战略及关键考核指标分类评述,可分为聘期经济责任指标类、持续经营能力指标类、内部控制水平等。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尽可能量化评价的方式,运用统计学的同比、环比等方法进行分析与计算,列出指标完成情况表、画出趋势分析图,使被审计人任职期间各项指标及经济事项的完成情况一目了然;同时,深入分析影响指标完成及内控建设的因素及根源,用平实的语言进行客观的评价,突出个性特征,切不可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经济责任界定”部分,应表述重大经营管理决策和审批事项、重大经济案件和责任事故等内容,严格区分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前任责任与现任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明确界定被审计人应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及管理责任。
“审计建议”部分,包括整改意见、审计建议、移送处理意见等内容。审计建议不要使用笼统、宽泛的语言,提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建议;而是应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力求得到有权决策人的认可,并予以采纳。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部分,应明确被审计人未尽事宜及应承担的责任;写清楚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包括审计的时间跨度、审计样本的选取)及利用其他单位或部门信息的局限性;说明审计未涉及事项及其他需要发表保留意见事项等情况,体现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独立性。
2.对审计报告的审核要实行三级审核制,即在审计报告的撰写、成稿和上报的过程中要经过三个级别的复核审查。首先,审计报告要经过审计组的共同讨论、修改;其次,修改稿由主审人审核,提出修改意见,形成送审稿;最后,由审计组组长进行审核,再提出审核意见,最终形成审定稿。这样,层层审核、层层承担相应的审核责任,将报告中的错漏问题消灭在严格的层级审核之中,保障审计报告的质量,防范报告风险。
(五)将审计追踪作为审计程序的一个阶段,并组织实施
有观点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对被审计人履职期间经济责任的审计,一旦被审计人离开了被审计行,审计整改及追踪就无针对性了。其实不然。进行审计整改、实施审计追踪,既是对继任者的警示、对被审计行健康发展的促进,也是对审计权威性的落实。被审计人虽已离任,但其履职的载体也就是被审计行还存在,还需要继任者的接力。因此,在追究被审计人经济责任的前提下,被审计行还应积极整改,上报整改报告,转变惯性思维和工作方法,进行追踪审计,评估剩余风险。但从审计资源配置角度考量,审计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单独开展审计追踪,也可随专项审计项目合并进行。
(六)沟通应贯穿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全过程
沟通协调应贯穿整个审计过程,甚至是每一个审计环节。审前准备阶段,审计组应向被审计人及被审计行明确审计事项及审计要求,使其尽快准备、积极配合;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组应就审计发现的问题与被审计人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并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审计报告阶段,审计组仍应与被审计人、被审计行积极沟通报告的具体内容,就审计结论达成一致意见,避免由于信息不准确、沟通不及时导致的审计风险。
(七)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审计部门或机构应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积极倡导审计人员不断提高“硬技能”和“软能力”,建立激励机制、铺设展示平台促进交流和进步,激发审计人员理念长青的钻研意志;从适应业务发展需求入手,重点开展关于企业发展战略、公司治理改革以及风险防范体系等方面的培训,解决审计人员“视野、层次和效率”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敏感力和前瞻力,准确把握审计评价的尺度,规避审计风险。
标签: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审计报告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经济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风险评价论文; 项目风险论文; 离任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