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在世界上的意义及其启示_新经济论文

“新经济”在世界上的意义及其启示_新经济论文

世界“新经济”的涵义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涵义论文,新经济论文,启示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826(2002)01-0047-04

一、“新经济”的涵义

近年来,“新经济”(The New Economy)成为媒体频繁使用的新词。2000年4月5日,克林顿在白宫召集高技术巨头、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们举办“新经济”研讨会,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新经济”一词最早见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新经济的胜利》一文。该文界定“新经济”时指出,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两种趋势:一是经济全球化,二是信息技术革命。

国内较早提出“知识经济”概念的人民日报理论部原副主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卢继传认为:新经济的界定有一个宏观的根据和判断,即所谓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或网络技术和知识创新基础上的一种经济,其核心是知识创新。知识经济虽然是新经济的实质,但是刚刚崛起,美国硅谷人是靠知识创新和高科技成为富翁的,而不是单纯靠做网络。

关于新经济的涵义和特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吴栋教授认为:新经济就是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重要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动力的经济。他认为同传统经济相比,新经济有四个特征:第一,增长原动力不同于传统经济,它是以高科技、信息为增长原动力;第二,生产方式不同,它以集约型为主;第三,交换方式不同,它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交换手段;第四,经济主体交往也不同,新经济趋向全球一体化。

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李明志认为:新经济是信息工业和经济结构升级换代的产物,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它的作用非常广泛,将大大改变商业物流分配模式,降低生产和劳动成本,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但是,“新经济”需要有三个条件:即高基础——必须以知识创新为前提,要求劳动者具备较高的知识素质;高风险——企业要具备抗风险的能力;高效率——政府要具备高效的管理和调控能力,为企业发展营造广阔的市场和宽松的制度环境。

学术界一般认为经合组织(OECD)在2000年6月的报告中关于“新经济”的定义较为权威。其表现有三:一是长期增长趋势(Trend Growth)而不是周期性增长(Cyclical Growth),二是没有通货膨胀压力;三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扩大。

中国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2000年第30届“世界新经济论坛”年会上,把“新经济”表述为“应是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新科技所驱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1]

由此可见,国内外学者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新经济”=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知识创新+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其经济运行态势可概括为“一高两低”,即持续高增长+低膨胀+低失业率的组合。

二、对“新经济”认识的误区

由于“新经济”是9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事物,人们对新经济的认识才刚刚开始,加之分歧较大,所以,导致目前不少人对新经济认识模糊,产生一些误区,需要纠正。

误区之一:把新经济等同于网络经济或泡沫经济

这是相当流行的观点。“新经济”的支持者认为,网络时代已经到来,从日益增长的网民数量到强劲攀升的网股价格,网络成为整个经济的火车头,网络的发展就是新经济的扩张。反对者认为,网络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网络公司的股份已严重脱离了实际价值,形成了巨大的股市泡沫,一旦泡沫破裂,将导致经济崩溃的严重后果。这两种对立的看法都具有同样的局限性。首先,新经济的催生并非网络经济一家所为,它包括了生物技术、航天科技、材料科学等多项学科和部门的贡献。其次,新经济的范畴不仅仅局限于股市的涨升和网股的强劲,而是整个经济运行中出现了新的情况,以信息、知识的创造和使用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误区之二:把新经济等同于新的产业部门

自从1969年9月2日加州大学克莱恩罗克教授第一次将两部计算机通过路由器连接起来,到1999年美国互联网经济实现年产值5070亿美元,30年来网络业的迅猛发展令人瞠目;同时,生物技术、材料科学也实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如果仅将“新经济”等同于信息产业等新的产业部门出现,无疑是低估了这一场知识经济革命的意义。高新技术的特点决定了“新经济”与“旧经济”的组合不可能是简单的“加法”,而只能是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乘法”。也就是说,传统经济不会消亡,但只有吸收新经济先进的交易、生产、分配方式后才能继续生存、发展;与之相伴随的是新经济在聚敛了大量的资本、知识等资源后,依托于现有传统经济和实体产品、物理网络,寻求进一步的扩散和发展。

误区之三:认为新经济马上替代旧经济

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见解。的确,在GDP的构成中,电讯、生物、网络等新经济部门的比重逐步上升,钢铁、机械制造、纺织等传统经济部门的比重日渐萎缩。但是,由此得出传统经济部门将被淘汰或退出经济舞台的判断却过于轻率。这些传统产业的产品是人类维系自身生存最基本的物质需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它们不会消失,正如人类社会虽然早已进入了工业社会甚至后工业时代,但从无人侈谈农业部门消亡的道理一样。

综上所述,“新经济”的实质是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形态,其运行规律、发展模式都与传统经济迥异。“新经济”对传统经济的挑战是客观存在的,但目前还不可能达到“摧毁”传统经济的程度,两者将会“和平共处”相当长一段时间,以便互相接受对方,彼此正确对待、共同融合发展。

三、“新经济”带来的挑战

“新经济”对经济学的挑战却是现实的,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遥远。

1.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都是正确的,传统生产的三要素(土地、劳动、资本)都有数量硬约束,不可能予取予求,用之不竭。但是,在依靠知识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而发展的新经济中,知识无疑成为了传统三要素以外的第四要素。这一生产要素的最大特点便是其充裕性。从全球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申请的技术专利、产生的科技成果来看,数量之巨大是惊人的,足以为知识经济的扩大再生产提供资源。信息是一个直观的例子,在信息经济时代,作为核心资源的信息已经供过于求,甚至到了信息持有者或发布者以免费或付费的方式吸引相对稀缺的注意力的地步。这种所谓的“注意力经济”或“眼球经济”正是建立在信息资源的相对充裕基础之上的。当然,目前知识经济只是初具形态,现有的知识这一生产要素可能与经济生活的要求并不完全匹配。但随着知识经济的进步,知识这一资源绝不会出现短缺却是可以肯定的。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成熟必然会使投资者、生产者获得知识这一生产要素的代价持续下降。

不仅如此,知识经济的低物理消耗和高产出效率将使传统生产要素的重要性下降。换言之,资源稀缺性这一经济学研究的前提正逐渐失去方法论意义。

作为与欧氏几何类似的公理化体系,经济学是建立在资源稀缺性公理基础之上的理论体系。一旦你承认其公理化前提,后面的理论推演便丝丝入扣、严密无比,筑起的辉煌大厦也美仑无比、赏心悦目。但是,如果这一公理化前提遭到挑战,整栋大厦便可能摇摇欲坠。这绝非危言耸听,在“新经济”的发源地美国,相当多的先知先觉者感受到了这一点。在2000年4月5日白宫的“新经济”研讨会上,克林顿政府的前任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说:“这是尚未探明的地域。驾驭经济的人过去从来没有见到这种情况。所有旧的规则似乎都已过时,没有地图,没有向导。”这种感觉是敏锐的,它产生于现有经济学理论对“新经济”现象的解释(更谈不到“驾驭”)是如此苍白无力和自相矛盾。

2.对微观经济学的挑战。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新经济”,首先对微观经济学的一系列原则提出了挑战。简言之,微观经济学以边际效用价值理论论证需求变动规律,以生产费用理论论证供给变动规律,于是得出了市场均衡价格理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市场上达到了市场平衡状态。其中蕴涵的前提是家庭行为受到收入约束,厂商行为受到资源约束。那么,这两个前提在“新经济”中还会否存在呢?

第一,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并将继续使交易成本大大下降,成本下降带来了价格下调,使家庭的实际购买力(而非名义收入)出现上升,造成了家庭收入约束虚化。事实上,美国消费指数的连续升高固然得益于股市上涨的“财富效应”,但实际购买力大增也不可忽视。这种变化强烈冲击了家庭的预算约束,使家庭这一微观经济体的行为模式发生了变化。

第二,信息、知识等新经济的生产要素并非稀缺,厂商的资源约束前提已大大弱化,行为模式必定不同于以往。例如,在网络经济风起云涌的时代,免费提供网络内容服务或电子邮件服务的厂商不断增加,已经形成了一种行业惯例并得以持续,这是用传统微观经济学理论无法给出合理解释的。

正因为这两个前提的弱化,用来分析需求变动规律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和分析供给变动规律的生产费用理论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曾在经济学说史上起到震撼性作用的边际革命、分析方法似乎不再适用于探求知识经济的运行规律。信息、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其边际收益将永远大于边际成本,因为生产或复制这些生产要素的成本可以视为零。于是,在知识经济企业规模收益尚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对知识经济企业行为进行边际分析意义不大。例如,从理论上说,在提供同质服务的网络经济服务商中,一家足够好、足够大的公司就可以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该公司的边际收益不会下降到与边际成本相同。总之,新经济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众多网络企业违背微观经济学常理的“乖张”行为就是最为直观的例证。

3.“新经济”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冲击同样强烈。这从人们对于美国经济增长的争论和对以格林斯潘为首的美国宏观经济调控决策当局的质疑中可见一斑。2000年3月9日的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指出,克林顿政府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之间在经济政策上存在分歧,萨默斯与格式斯潘的主张截然相反。同时,美国《商业日报》也发表文章对数年来似乎一直颇具效果的美联储货币政策提出了疑问。这些观点的产生并非偶然,它们折射出来的是不同人士、流派在“新经济”呼唤“新经济学”大背景下的复杂心态和反应。

四、“新经济”给我们的启示

1.高新技术带动了企业的发展,成为新经济的发动机

知识离开技术,无异于废纸。知识变为技术才能显示威力。在新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空前提高,信息技术发展成为高新技术的强项。互联网的发展是整个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一个重大的“革命性”突破。一大批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因它而迅速诞生并崛起。这是因为:第一,信息技术产业的产业链较长,其相关产品的生产可以分解出许多更细的、独立的新行业,如芯片业、软件业、互联网业、电子商务等等。这些新分出的独立行业,一般不需要巨大的建筑厂房和机器设备,易于创建,特别是由互联网而产生了一种新的虚拟企业形式。第二,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应用性极广,且易于操作,其购置成本较低,因而迅速地得到普及,并融合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之中,由此,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推动了大批中小企业的产生。

2.知识创新是新经济的龙头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2]这段话切中时弊,提出了新经济的要害是知识创新。西方更有许多人把新经济说成是知识经济的道理也在于此。进入新世纪,人类在空间技术领域、材料科学领域、生命奥秘的研究方面正孕育巨大突破。今天,知识的应用和使用效果决定着其他生产要素的使用,知识成为不可替代的第一生产要素。同时,由于知识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强加性、不可逆性、非磨损性、不可分性、可共享性和无限增长性,使得其与一般生产要素相比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知识创新成为新经济的火车头。

3.人才与市场成为竞争的主要对象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与市场,而且竞争十分激烈。因为时代造就了新企业成群出现,同时,也需要大批的优秀企业家和高科技人才。美国政府放宽了移民政策,从印度、中国、俄罗斯等国大批引进人才,以充实“人才库”。以互联网为技术基础的现代国际金融与电子商务,以其用秒计算的速度,加剧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信息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中,经济发达国家无疑处于极其有利的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加速自己国家“新经济”的发展,如何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下维护自己的利益,显得尤为重要。

4.不断开发市场资源

所谓开发市场资源就是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运用市场客体,从而达到使各种经济资源在一定的空间内高效率地流动和配置。

第一,激活市场主体,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这主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实现,使企业真正达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提高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欲望和躲避风险本能,使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形成企业内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动力。我们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要改革原来以终身雇佣、论资排辈和集体决策为特征的经营体制,构筑符合时代要求的、同全球化相适应的经营体制。

第二,丰富市场客体,使其为投资提供广阔的天地。在“新经济”时代,除了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之外,还出现了使人感兴趣的第三市场,即资本市场。应该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的软环境和硬环境,从而全方位地调动外商投资的积极性。

第三,延伸市场空间,拓展国际市场。从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单靠本国、本地市场总是不够的。开拓国际市场就是要充分发展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使本国饱和产品能尽快占领国外市场。只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真正发挥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优势,使经济发展插上翅膀。

5.高效政府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发展的制度保证

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对企业直接干预减少,宏观调控增强。政府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精兵简政。政府有些部门人员超编、人浮于事的现象极为严重,政府应下决心大刀阔斧地精简队伍,从而加快办事效率。第二,简化办事手续,加强体制改革和建设。第三,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

“新经济”要求政府的直接干预减少,而着眼于为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创造必要的政策与制度条件。这些政策制度涉及财政、金融、外贸、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为经济的腾飞奠定基础。美国政府提出了经济政策的三大支柱:第一,财政约束,以利于降低利率和刺激商务投资;其二,投资于教育、医疗保健以及科学和技术,以迎接新世纪挑战;其三,打开国外市场,以便美国人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海外竞争。这些政策使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3]日本政府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经济重建计划,具体措施包括制定旨在扶植产业、提供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政策,其中特别强调要制定战略性重点技术的开发政策,包括在2005年之前创造一个使所有国民在任何地方都能方便使用的超高速因特网。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制定一系列政策,包括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调整经济结构,从国外吸引大量人才,发展信息产业等等,以追求经济的新增长。

从世界范围来看,新经济作为一个新事物,方兴末艾。今后,随着宇航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纳米技术等新技术的登台亮相,世界新经济一定会蓬勃地展现在世人面前。那时,人类才完全可以有理由认为:人类社会在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终于迎来了知识创新的新时代!

收稿日期:2001-03-09

标签:;  ;  ;  ;  

“新经济”在世界上的意义及其启示_新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