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锚”课堂教学分析_抛锚式教学论文

例析“抛锚”式的课堂教和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论文,例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模式,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支持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所谓抛锚式教学就是指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地问题的教学”。下面试以浙教版科学7年级第一册第4章第2节《汽化和液化》为例,谈谈抛锚式教学的课堂设计。

设计的思路:

教学中通过创设一个“你发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的开放性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体验与发现科学事实:水和酒精都变干了;水和酒精都变干了;酒精变干比水要快;酒精感觉比水更凉快……

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会闻到酒精的气味?为什么水和酒精会变干了?为什么酒精干得比水要快?为什么手上感觉有些凉快?为什么酒精感觉比水更凉快?在这些问题中有些是学生自行能解决的,有些是学生暂时还不能解决的。学生暂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如:1.为什么水和酒精会变干?2.为什么酒精干得比水快?液体的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3.为什么皮肤会觉得凉快?这些就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则把其称之为“锚”。本节课后续的学习正是围绕着“锚”展开,通过会话、协作、探究,最后逐个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实验情境,发现科学事实

实验:(小组合作)每位同学用滴管在手背的不同部位各滴一滴酒精和水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闻到了酒精的气味”“水和酒精都变干了”“酒精干得比水快”“手上感觉有些凉快”“酒精感觉比水更凉快”……

(设计意图:体验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学的特点之一。教学中通过创设一个开放性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体验科学事实与现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从这些事实、现象中发现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基于科学事实,提出科学问题

师:基于以上科学事实,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又是什么?

生:“为什么闻到了酒精的气味?”“为什么水和酒精会变干了?”“为什么手上感觉有些凉快?”“为什么酒精感觉比水更凉快?”“为什么酒精干得比水要快?液体的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师: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上述的问题吗?

生1:闻到了酒精的气味是扩散的缘故,是分子在不断地无规则运动……

生2:水和酒精会变干是因为蒸发了。

师:那么什么是蒸发?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蒸发现象?

生:水和酒精从液态变成了气态的过程我们就叫做蒸发;湿漉漉的手变干、湿地板变干了、湿毛巾变干了,湿漉漉的头发变干了、衣服晾干……

师:现在我们还有哪些问题暂时还不能解决?

生:1.为什么酒精干得比水快?液体的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为什么皮肤会觉得凉快?

师:好!本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核心,是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在上述生成的问题中,除了学生利用原有知识能自主解决的以外,剩下的正是学生想解决又暂时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于是便选择这些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这里选出的问题就是所谓的“锚”,这一环节则被喻为“抛锚”。)

三、协作会话探究,逐个解决问题

探究1:(小组合作)影响液体的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报告单略)

1.提出问题:为什么酒精干得比水快?液体的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建立猜想:

猜想1:液体的蒸发快慢可能是与液体性质有关。

猜想2:液体的蒸发快慢可能与__有关。

猜想3:液体的蒸发快慢可能与__有关。

猜想4:液体的蒸发快慢可能与__有关。

3.设计实验(实验设计前,提醒学生要注意控制变量;实验设计完毕后,学生进行交流,评价,方案合理后根据提供器材再动手实验)

4.动手实验(器材:用水、酒精、毛玻璃片、盖玻片、火柴、滴管、毛巾等)

师:(学生交流后,师生一起小结)

(1)液体的性质不同,蒸发得快慢也不同,酒精蒸发比水快。

(2)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3)液体的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4)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讨论:你自己晾过衣服或帮助你妈妈晾过衣服吗?请说说你有什么办法让衣服更容易晾干吗?为什么?

生:摊开些,因为扩大液体表面积;挂在朝太阳处,因为温度升高了;挂在通风处,因为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加快了。

(设计意图:基于刚踏入校门不久的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探究能力,对于问题1“液体的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解决,教师没有“放羊式”地让学生探究,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例如在设计实验的环节上,提醒学生要注意控制变量;在动手实验环节上,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器材;在小组合作的环节上,为学生提供填空式的任务单。于是在学生的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构建了一个最靠近“最近发展区”的脚手架,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顺利进行。)

探究2:(小组合作)蒸发能降低物体表面温度。(实验报告单略)

1.提出问题:为什么皮肤会觉得凉得快?

2.建立猜想:(皮肤觉得凉快说明了温度降低了)皮肤温度降低可能是__引起。

3.实验设计:(步骤如下)

(1)温度计置于空气中,读数是__。

(2)温度计置于酒精中,读数是__。

(3)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读数怎样变化?__。最低的温度是__。

4.动手实验(实验完毕后,学生汇报交流,并得出结论)

师(小结):温度计从空气中到插入酒精中,温度先下降,这说明蒸发吸热,降低了周围物体的温度,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又上升,这说明蒸发完了,温度又上升到室温。总之,液体蒸发需要吸热,会使周围物体温度降低。

试一试:你能解释以下现象吗?

1.从游泳池里出来,风一吹,觉得冷。

2.电风扇夏天吹,为什么觉得凉爽?

3.狗为什么吐舌头?

(设计意图:在问题1“液体的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解决以后,自然就开始着手解决“为什么皮肤会觉得凉快?”。实际上,上述的两个问题都是利用原有知识学生无法解决而又想解决的问题,教学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中的任一问题先进行探究。教学过程之所以如此设计,是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自由空间与机会,以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课堂练习,反馈提高(课堂练习略)

(设计意图:设计联系生活实际的课堂练习以及“试一试”等教学环节,其目的是要对学生建构知识是否有意义进行及时的反馈评价,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这也是“抛锚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师: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本节课我们解决了三个问题:1.为什么水和酒精会变干?2.为什么酒精干得比水快?液体的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3.为什么皮肤会觉得凉快?从中我们明白了:(1)蒸发是一种物质从液体变成气态的过程;(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3)蒸发要吸热,会使周围物体温度降低。

师:现在,你还有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设问: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目的是唤起学生对系统知识的建构;通过设问: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科学探究总是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推动科学探究的源动力。)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教师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采用构建主义理论下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一般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环节组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因此抛锚式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建构主义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这几个认知环节自然展开。

在本课例中首先创设一个学生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科学事实,发现问题,并把课堂上学生发现的想解决又暂时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作为“锚”,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探索精神。实际上,由于课例中的作为“锚”的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的且具有一定挑战性,因此学生特别地好奇,特别地感兴趣,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少有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由于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两个问题中任意一个先进行探究,因此整堂课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上。但是学生主动探索与思考的过程中,也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标签:;  

“断锚”课堂教学分析_抛锚式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