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思维差异与路径选择_农业论文

以服务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思路之辨与路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服务业论文,路径论文,思路论文,农业现代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将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独特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既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也有明确的现实意义。

      农业的现代化不能只单纯依赖农业本身,必须寻找新的动力源。从国内外的实践经验看,以服务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本文旨在对目前我国各地农业现代化如火如荼的实践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服务业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路径进行思辨。文章在梳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些典型做法及其导致的问题,并据此对服务业切入农业现代化的模式及途径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程及其思想认识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的现代化过程其含义均不相同。解放之后,我国农业现代化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表1):

      1949-1979年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阶段,其特征是将现代农业技术大规模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其主旨是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量”的问题;1979-1991年为农业体制改革阶段,这一阶段旨在解决农业发展的体制障碍问题,主要特征是对原来的农业生产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了家庭联产责任制,并使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快速推广;1992-2000年为农业产业化引入阶段,这一阶段开始引入农业产业经营的理念,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纳入到议事日程;2001年至今为综合农业现代化阶段,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农业开始全面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该阶段强调在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我国农业现代化实践的误区:基于调研的思辨

      

      近10年来,国家在“三农”方面倾力投入,加之依托工业化、城镇化“两化”推动农业现代化,激发了社会各界投身农业的热情,农业现代化进入加速期,市场推动、技术带动、产业融合等新的模式不断涌现。但与此同时,我们在对各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实践的走访调研中发现,目前各地的具体做法仍存在一些偏差,从而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纵向一体化实施过程中的不完全产业化

      只有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使农业的经营活动跨越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实现一体化经营,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矫正农业的弱质性,农业的竞争力和自我发展力才会得到提高;这样的观点在学术界和企业层面早已达成共识。也正因如此,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中,农产品加工企业(即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的核心和最重要步骤,就是控制原料来源、向上游整合,即所谓的全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模式。根据调研,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龙头+农户”模式实践,大多数做法是龙头企业收购农户的产品,再加工出售。在这种模式中,龙头与农户这两者的关系并不是协作性的,企业在收购农产品时主旨是压低价格,分散的农民在与强势的龙头企业谈判时处于弱势;而弱势地位激发了农民为多赚钱而采取各种方式增加农产品的数量,比如往肉中注水、往奶中加入三聚氰胺以增加蛋白质等。一个极端的例子是,2012年加盟雏鹰农牧的多数农户年收入为3万元左右,远低于载入合同的3.5-5万元;而约定2万元保底的农户则反映,雏鹰的保底不好实现,水电费一扣就少了好几千元;加上2013年3月刚实行的新加盟协议,对进价、死亡率、伤残率、药费的条款做了调整,尤其是紧缩了死猪赔付,死10头农户就等于白养了。①所以,目前一些企业倡导的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其纵向一体化并不彻底——因未能触及并解决与农户的关系这个最重要的问题,故而演变为不完全的农业产业化。源头的产品质量和紧张的农户—龙头关系,决定了后续的加工、流通即使再严格控制也难获成效。

      2、依托龙头企业加工行为的政府补贴,实施效果有待提高

      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农业产业化尤其是全产业链管控,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有力政策抓手。中央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意在迅速壮大农业产业,培育出一批龙头企业。特别是2009年颁布《食品安全法》后,地方政府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一责任人,更加注重对食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管,这也就是农业产业化企业,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受到地方政府大肆追捧的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农业企业具有大量的补贴和税收减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得的扶持政策则更多;然而相关调查显示,这种产业政策在地方执行时有些已经偏离政策初衷,更有甚者已成为圈地、圈钱甚至骗补的借口。雨润食品历年财报显示,集团在2006年至2010年这5年间获得的“负商誉”②收益分别为0.39亿、0.5亿、1.93亿、1.19亿和1.86亿港元,这些规模可观的“负商誉”收益,部分是通过收购地方国有企业进行扩张实现的。此外,为吸引雨润食品的投资,地方政府想方设法给予了数量巨大的财政补贴。年报同样显示,2005年至2010年间,雨润食品获得的政府补贴从0.13亿逐步增加到了7.13亿港元,2012年则达到了8.86亿港元。若以2010年为例,当年雨润食品的“负商誉”和政府补贴两项收入之和,占该公司全年净利润的比例超过30%。③从2002年直到2010年上半年,雨润食品获得的政府拨款共计12亿元,如果折合到新增的屠宰能力中,则每头猪获得了大约57元的补贴资金(陈子盈,2011)。而在相关种猪场项目的谈判中,地方政府更是开出了名目繁多的优惠条件,其中包括头5年土地租金政府承担90%、雨润承担10%等;而这些隐形补贴,是没有办法在报表中反映出来的。④

      3、农业产业化大项目实施过程中,易为短期利益所左右

      一些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空间扩张战略,而这正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引进大品牌、大项目的强烈愿望相契合。正因如此,当土地使用权归属于企业之后,地方政府往往愿意为重点企业在土地变性以及后续的归属等方面行各种方便;以农业产业化项目申请获批的土地,除了成为抵押品被重新估值以获得银行贷款之外,一些甚至可能被改变性质,以农产品物流基地、农产品展示交易平台、农产品专业市场、农产品商务信息平台、农业科技金融中心、农业旅游地产的面目重新出现,更有甚者被直接用于商品房开发。同样以雨润为例,2002年、2003年和2004年这三年间,雨润食品通过物业及土地使用权抵押等方式,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分别为9500万元、7700万元和21100万元;这些被放大的抵押品,其账面价值仅为5460万元、3008万元和11264万元(陈子盈,2011)。2010年,雨润实施了“三三三”发展战略,即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建设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在300个地级市建设雨润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在3000个县域建设雨润农副产品种养生产基地,当年雨润在全国投资建厂的省区已经达到了28个,其中不乏“老、少、边、穷”地区⑤;2009-2012年,雨润在全国上马的各种项目,据估计总投资额已超千亿元。⑥目前,雨润已经织就了一张纵横捭阖的多元化、一体化农业产业网,所涉及的行业涵盖食品加工、物流、零售、旅游、房地产、金融等多个领域,但在许多二线城市农产品采购中心的建设用地中,均配套商业住宅用地⑦,且后者往往比前者完工更早;而在投资一线城市农产品交易中心成功后,拿地也会更加容易。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武汉,雨润集团用投资3.5亿元开展“肉制品深加工”项目叩门,随后以投资88亿元建设“花卉采供交易平台”的名义,最终获得地方政府3800亩超大宗规划用地,其中近3/4的建筑面积将用作住宅以及商业物业开发。⑧所以,在目前政府补贴资金重在扶持加工项目的引导下,相比投入大、见效慢、重资产的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农业产业化企业更易于受到房地产业高额利润的诱惑,以农业项目之名跑马圈地,利用城市化进程中工业用地的变性可能性以及土地溢价趋势,为农产品加工厂和物流园区配套住宅与商业开发用地,进而借此获得地方政府青睐以便进一步获取低成本土地。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容易造成产能过剩和土地利用效率的下降,另一方面也会吹高房地产特别是商业地产泡沫,为长期增长埋下隐患。⑨

      4、全产业链打造过程中横向扩张多于纵向整合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背景下,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运而生,主要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征:其一,具有巨大的横向体量,很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的土地面积动辄几千亩,有的龙头企业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线非常长,品种极其丰富;其二,拥有超大的纵向规模,很多龙头企业的业务贯穿整个农业产业链,从原料到终端食品的控制和整合,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日益成为龙头农企的关注重点和发展方向。然而从盈利能力上看,全产业链战略并未达致预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利润率较低,在2002年前深沪主板上市的53家企业中,有超过60%以上的企业出现过亏损,且一些公司曾有过巨额亏损的情况(表2)。

      在全产业链构建过程中,企业往往过度偏重多元化经营和产业链条的纵向连接,忽视了与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之间有机组织、多元产业间的内在联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产业链条缺乏整体协调,核心竞争力和关键要素难以识别。以“全产业链”运作模式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中粮为例,这个以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为主导业务的央企,近年来开始向农产品领域的源头和终端进军,逐渐形成了涵盖小麦、玉米、油脂油料、稻米、大麦、糖、番茄、肉食、乳制品等从种植到食品营销的整个粮油食品链条。然而,产业链的整合并未带来经营上的规模经济——中粮控股的公报显示,2012年其综合净利润大幅减少,其中食用油业务面临净利润下滑困境,主营番茄酱业务的中粮屯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超过7亿元;除传统业务业绩堪忧外,2009年收购的五谷道场业务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产品在零售终端难觅踪影,而一直被中粮视为亲手缔造的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悦活饮料、荷美尔肉制品等在与同行的竞争中,也都并不占据领先优势;三聚氰胺事件后收至麾下的蒙牛乳业201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及净利润183.61亿元和6.45亿元,同比下降1.17%和18.37%,而困扰其多年的食品安全问题仍层出不穷。除此之外,非食品产业如中粮地产和中粮生化也经历了70%和50%的净利润下滑。在此背景下,中粮已经开始在白酒行业扩张战略版图,并将其作为打造农副产品深加工全产业链必需的产业。⑩上述案例可知,中粮的业务链条奇长,涵盖了从种植到B2C消费品的全部食品链——上游的种植采购,中游的贸易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到下游的分销物流、品牌推广和食品销售等,但是没有一个环节称得上有强大的控制力(滕斌圣,2010);这样的行业布局中,中粮能掌控的稀缺资源如农业关键技术等依然非常有限。反观荷兰花卉产业价值链,市场虽然也涵盖了家庭农场(种植者)、拍卖市场、批发商、出口商、零售商、科研机构、中介组织和政府等一系列主体,但花卉的生产、销售、科研、推广和培训等各个环节一般都是由专业的企业承担,种花的不育苗,育苗的不种花,生产者不参与销售,销售者不从事生产,分工极其明确。

      

      从上述案例可知,具有产值规模大、整合能力强等特征的农业企业,是农业产业链中最强有力的利益主体;也正因如此,由加工企业推进构建的农业产业链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加工企业过度进入也会导致恶性竞争,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样不能得到保证。做“全产业链”并不等同于贪大求全,而是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应在掌握关键性资源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把全产业链置于同一个价值体系下,整合优势资源,保证全产业链有统一的战略思路和成熟的商业模式来支撑。垂直一体化以及产品链的延伸必须与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匹配,如果没有紧密的协同效应,“全产业链”不仅无法形成有机整体,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反而会变成抢占资源和简单的多元化运营,使企业背负额外压力。

      三、以服务业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在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农业与服务业融合。纵观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农业和服务业的关系走过了从分工到互补再到融合的历程。自从20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技术的发展,服务业向农业渗透与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在城市化、工业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为解决农业产业化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应重视将服务业嵌入到农业产业化体系中,以服务业推动农业现代化模式重塑。

      1、推动龙头企业角色转换,变收购商为解决方案提供商

      农产品加工企业应该摒弃急功近利的做法,立足长远、坚持可持续发展,致力于与农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不是简简单单地从农户手中收购农产品。从国外农业产业化成功的经验中可以看出,企业与农民互惠互利是产业联结的基础,妥善调节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则是农业产业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四大粮商,就很注重和农业生产者形成朋友关系,最大程度地调动农业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从而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甚至多赢。具体而言,龙头企业应着力建立专业化的农业支撑服务体系,包括育种育苗、生产资料、技术培训、供求信息、储藏保鲜、市场分销、运输网络、品牌拓展等齐备的专业化服务,尤其要重视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注重从农产品深加工、品种改良、生产农艺等方面提升技术层次。

      同国外一些优秀的农业企业相比,在服务农民方面我国农业龙头企业做得还很不够,比如四大粮商之一的邦吉,正是源于其和农户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才使得其牢牢掌控住产业链。普通企业的主旨是卖给农民化肥,而邦吉则将精力更多地倾注于给农户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上——除了提供种类齐全的肥料产品,还为农户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共同改善土壤品质,改进环境水平;帮助农民对土壤和作物的各项指标进行精确评估,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向农民推广农艺学,普及土壤管理、农作物栽培、育种、施肥、农田灌溉、病虫害管理、农产品初步储存和加工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从而全方位帮助农民提高农作物种植的效率和产量。

      2、由扶持加工项目向补贴服务转型,拓宽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渠道

      首先,考虑到世界农业经济领域竞争已上升到产业链层次的现状,我国政府应重视顶层设计,加大对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与分工协作方面的研究和资源整合。研究实施“农业产业链竞争力行动计划”,重点资助一批产业链和价值链试点项目,发挥链的聚合效应,形成整条产业链的各环节环环相扣、链环上的各利益主体协同服务于共同的产业链的发展格局,共同分享产业链的整体价值。在完善的整合机制下,农民可以仅仅专注于生产高品质的农作物,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则专注于提供高效率的供应链,在技术开发、流通渠道等领域不断创新,并大力拓展与上、下游相关产业间的合作。

      其次,应改变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补贴方式,变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项目为补贴企业的涉农服务,比如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良种培育、进行粮油分类仓储和物流予以政策和资金扶持,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检验检测中心、加强食品安全控制予以政策和资金扶持等。

      再次,拓宽农业信贷机构扩充资金实力的渠道和手段,比如借鉴国外经验,鼓励农业信贷机构向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外国政府和外国金融机构借款等;考虑增设农业政策性保险、担保、投资等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与此同时,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面向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开展涉农中短期票据的贴现和贷款担保业务,以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多层次的发展需要。

      最后,为解决产业特性所带来的财务问题及其对上市的阻碍,在交换上市资源方面,可以考虑在有关部门间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和重点联系制度,研究开发并共享龙头企业数据库;上市条件方面,应在符合基本条件的前提下,研究中小板吸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业板吸收拥有创新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的非龙头涉农服务企业的可行性。针对募集资金使用的问题,可以尝试在农业类上市企业中试点“储架发行”;在农业上市公司再融资过程中,应考虑适当降低净资产收益率方面的要求,除经济效益外,还应增加项目社会效益的评价。

      3、以服务驱动链网、链群整合,抓住产业链两端和两翼

      农业产业化企业应走出贪大求全的误区,正确理解“全产业链”策略的内涵,通过重点投资产业链“两端”、抓准关键的“两翼”,达到集中优势资源,以服务驱动链网、链群的整合的目的。

      一方面,企业应着重投资产业链上端的育种、基因和生物技术研发资源,以获得核心竞争力;重点投资产业链下端的渠道、贸易及品牌服务资源,以控制渠道终端。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一切社会资源为“我”所用——通过农业信息化服务的渗透解决农业的“柠檬市场”问题,通过规划咨询设计等商务服务及现代物流服务的渗透,解决农户的完全竞争和分散经营问题;通过科技研发和现代金融等高端服务的渗透,解决农业的创新和资金问题,也就是通过服务业的全方位嵌入提高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比如荷兰的阿斯米尔合作社,就围绕着如何最快速、最高效地把鲜花从田间运送到世界各地的花店里这个目标,成功整合了花农的产品资源,整合了航空、铁路等运输资源,也整合了其他辅助性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资源。

      另一方面,企业应重点整合人才和资本两大资源,着重打造农业产业化资本平台、农业人才创业创新平台,并且运用投资和金融手段延伸至中间制造业环节,形成大而强的产业发展态势。所以,以服务引领重组“两端”和“两翼”,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农业产业链存在的大量问题;为了提高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和我国农业在全球的综合竞争力,在未来全国各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应对现代服务业的引领作用给予充分重视,努力构建服务引领的农业产业链;即便对于生产部门延伸和加工部门推进的农业产业链(陈静、秦向阳和肖碧林,2011),也应强化现代服务业在链的升级中的引领作用。

      4、重塑农产品流通产业组织模式,促进终端专业化

      重塑农业流通组织模式,核心就是要针对我国的食物链条奇长、小农户为主的发展实际,变多环节批发为产销直接对接,从提倡农超对接转变为支持农—农对接和农—社对接,建立起市场化、有效的农产品安全监督机制。这种模式核心目标就是减少中间环节,一方面让消费者能够直接见到生产者,从而减少作假机会;另一方面,通过第三方监管对生产者产生压力,从而减少地方保护主义。其实,我国的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启了产销直接对接的实践,比如北京、上海的一些单位尝试设立了自己的特供基地。产销直接对接,使得市民有机会到专业合作组织的农田里监督他们的生产行为是否安全,对违法添加行为可以直接取消直供资格;与此同时,通过在《食品安全条例》中强化“问题产品区域退市”条款,强调地区连带责任,倒逼地方政府负起监管责任来。比如,美国要求农产品采取HACCP认证,在每年会不定期派人到产地抽检,一旦发现作假,就会把整个地区列为不信任地区,拒收其产品。这种“株连政策”倒逼地方政府去治理那些作假者,也会促进农户们相互监督,否则将会一损俱损。此外,还应做实做强行业协会与农协,允许鼓励农协直接进城开农贸市场与超市,变目前的农超对接为农农对接,也就是让产地的农民专业协会与销地的农贸市场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实行透明农业,让居民吃上环节少、透明度高、可追踪、便宜的农产品。

      5、在服务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推广服务企业引领的农业产业链重塑

      较之农业加工型企业,农业服务企业相对规模小、投资见效慢,因而在农业产业招商引资中很难受到偏好大项目、大企业的地方政府的青睐。然而从国际经验看,服务企业对于塑造农业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具有突破性提升作用,服务引领的农业产业链构建模式被证明是最适应目前信息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格局的发展模式,许多国际知名的农业企业都在农业科技、农业流通等服务领域具有关键性优势。从目前我国的发展实际看,安徽等地已经有从为农户提供生产性服务起步、逐步发展到与农户签订土地托管合同的案例,说明通过服务业整合农业产业链是可行的。

      由于服务业构成庞杂,对农业产业链的引领带动作用也各有不同,以服务企业为主体构建的农业产业链也会具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特征。从上游看,可以围绕生产资料研发部门特别是农作物或畜禽新品种的研发、中试、示范与推广为核心向下游构建农业产业链;中游以农业信息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管理咨询、创意设计和旅游观光服务为切入点构建创意农业、生态农业、数字农业和精确农业产业链;同样也可以品牌营销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向上游整合农产品及其他辅助性服务资源。因此,各地区可依据本地区的服务及要素优势,因地制宜,将农业产业化扶持重点由农业加工型龙头企业向农业服务型龙头企业转移,努力构建起服务企业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链。

      ①参见吴爱粧、罗周、丁青云:《雏鹰农牧造假调查:每头猪比同行多赚250元?》,http://business.sohu.com/20130520/n376487579.shtml。

      ②商誉(负商誉)于收购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时产生,是收购成本“超出”被收购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若超出部分为正数,也即“溢价收购”;若超出部分为负数——收购成本低于被收购资产的公允价值,在当期的财务报表中,差额部分将被“即时确认”为净利润,此之谓“负商誉”。

      ③参见陶斯然:《雨润食品四季度巨亏探源:分析称或为财务洗牌》,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ggscyd/20120214/032811370506.shtml。

      ④参见郭良:《雨润被曝圈地骗政府补贴 回应称不存在违规》,http://finance.ce.cn/rolling/201108/15/t20110815_16620366.shtml。

      ⑤参见谢文哲:《雨润集团向玉树灾区捐款1000万元》,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422/10437804870.shtml。

      ⑥参见赵雪:《雨润青岛地产图谋陷入圈地骗补质疑》,http://house.people.com.cn/n/2012/0926/c164220-19118155.html。

      ⑦如雨润西安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3000亩土地中,就包括9万平方米的星级酒店和28万平方米的配套商业;沈阳亦如此。

      ⑧参见赵雪:《雨润青岛地产图谋陷入圈地骗补质疑》,http://house.people.com.cn/n/2012/0926/c164220-19118155.html。

      ⑨典型例子是:截至2012年年末,雏鹰农牧账面上有20个在建工程,合计金额为9.96亿元——这一金额已经逼近雏鹰农牧11.05亿元的固定资产规模。参见吴爱粧、罗周、丁青云:《雏鹰农牧造调查:每头猪比同行多赚250元?》,http://business.sohu.com/20130520/n376487579.shtml。

      ⑩参见何凤丹:《中粮品类扩张首选白酒仁怀酱酒项目只待宁高宁敲定》,http://stock.hexun.com/2013-04-07/152889450.html?from=rss.

标签:;  ;  ;  ;  ;  ;  ;  ;  ;  ;  

以服务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思维差异与路径选择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