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思考_煤炭论文

关于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思考_煤炭论文

关于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发展论文,煤炭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影响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虽然能源结构的优化已成必然趋势,但市场波动在微妙地影响其进程,能源结构的优质化进程,部分取决于油气的开发利用,部分取决于煤炭的洁净技术发展和利用成效,其中的关键是价格的竞争,包括技术的经济效益竞争。最显著的是,每当世界石油价格上涨,对石油供应安全担忧就会加重,消费者就会偏重利用传统的、有保障的煤炭。而且,我国设备的更新速度相对其他国家缓慢,原利用煤炭的消费者在其设备寿命期内较难对其他燃料做出选择。政策的影响也很关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说明》中,已明确指出,“资源战略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能源特别是石油问题。国内石油开发和生产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年要花大量外汇进口石油是难以为继的。必须大力调整能源结构,从各方面采取措施节约石油消耗,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进一步发展水电和坑口大机组火电。”因此可以说,我国煤炭工业的未来将主要由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主宰,但国家的发展方针和国情的现实使我国的能源优化转换过程可能要相对持续较长的时期,煤炭仍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我们应清楚地看到,煤炭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大气质量的影响等,这些都阻碍了煤炭消费的增长速度,进而影响了煤炭工业的发展。美国曾对征收二氧化碳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过研究,受到打击最大的就是煤炭行业,由于用户对优质能源选择增加,相当多的用煤户转向用油或气,将减少对煤炭的需求,导致更多的煤矿关闭。

当今在中国能源结构优化,强调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的消费比重上升,因此,煤炭消费比重下降的趋势是无法避免的。能源市场对煤炭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煤炭的质量上要求高标准,产品要低灰、低硫、高热值,而在煤炭的数量上没有更多的需求。煤炭企业将在艰难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在目前煤炭市场供大于需的状况下,煤炭工业除要调整行业内部国有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外,还要在能源结构转换的趋势下,慎重地调整煤炭工业整体的发展战略,调整煤炭的生产结构,应该突出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今后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主导思想。

二、调整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建议

煤炭工业是我国工业的主要支柱行业,有一支庞大的职工队伍,消化吸纳了约800万劳动力,并且一直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着巨大的贡献。在能源结构发生变化,煤炭消费比重下降的形势下,国家仍然需要加强对煤炭工业发展的重视,特别在煤炭与其他优质能源市场竞争处于不利地位的状况下,除需要煤炭企业提高科技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全行业控制生产总量,鼓励出口外,还需要国家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帮助煤炭企业走出经济效益下滑的困境,促进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早日实现。

1.洁净煤技术和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现实选择。目前,洁净煤技术与设备的推广应用刚起步,由于环境治理不到位、不严格,洁净煤技术和设备在市场上推广有一定的难度。煤炭仍在陈旧的炉具设备里大量的直接燃烧,搞洁净煤技术还看不到效益,但这种状况不会长久。因为,在全球环保行动中,我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随经济发展的不断增加,日益引起国际广泛的关注,政府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将会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下,严格环境治理标准,将会继续加强环境治理力度和扩大治理范围,真正落实《环境法》。如果加大了环境污染的惩罚力度,或考虑征收环境税,能源用户就会将环境治理的费用计入成本,经比较后再选择能源的种类和所要采用的技术与设备。煤炭用户就会增加对洁净煤设备的需求。因此,只有经济化的洁净煤技术才可能增加煤炭在能源市场上的竞争力。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凡是有煤的地方都不同程度地赋存煤层气,是不可忽视的清洁能源。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而且有利于改善煤矿的安全条件,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应鼓励、引导有条件的煤矿开展试点,积极引进先进的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改变煤矿只生产煤炭,产品单一化的状况,在产品结构上向优质化靠拢。

2.调整煤、电的税费水平,深入探讨“促进煤电联营”的问题。煤炭企业要摆脱困难局面,主要靠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除此之外,国有煤炭企业还要靠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才能顺利发展。例如,在现阶段,需要调整各行业,特别是资源性行业与其下游行业的利税水平,避免行业间的不平等待遇和过大的收入差异。国家实行利税改革,开征增值税,对资源型的上下游行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资源型行业的原料来自大自然,除开采所用的辅助材料无其他原材料,进项抵扣值较低,还要缴纳资源补偿费;但其下游行业,多为加工业,原材料占用比重大,进项税值高,抵扣多,相应的净税率就低得多。例如,煤电行业的销项税为17%,可以抵扣燃料进项税9%,实际净税率为8%;煤炭行业的销项税虽为13%,但进项税只有4.7%,抵扣后实际净税率为8.3%,另外还要按照产量缴纳资源税,按照销售收入的1%缴纳资源补偿费。煤炭行业的税赋水平不仅比原来执行的3%产品税要加重许多,相对发电行业的税赋也明显得多。因此,需要适当加以调整。

相对世界发达国家,我国的煤电转换比重过低。1997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的煤电转换比重为93.2%、德国为90.9%、英国为74.6%,我国则不足40.0%。为解决我国终端煤炭消费比重过大带来的环境、效率等一系列问题,就必须要持续不断地提高我国煤炭转换为电力的比重。煤炭是电力工业的主要燃料,煤炭工业作为电力工业的上游产业,面临着与其他资源型产业同样的问题,如石油与化工产业上、下游的共同发展问题,煤炭工业与电力工业上、下游的共同发展问题。

目前我国一般发展好的煤炭企业有其特殊的条件,如开采条件优越、生产成本低等。大多数煤炭企业在煤价下跌的市场竞争中,难以扩大生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煤炭企业长期以来单一的产业结构、企业的社会化问题得不到解决,总量过剩,市场混乱。为解决煤炭企业长期以来单一产业结构的弊病,煤电联营的探讨需要进一步深入。

一种论点是,煤电联营,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神华煤电集团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还需要国家进一步出台相关的政策,打破行业壁垒,加强行业之间的协调。新建煤矿应与电厂同时规划,建设坑口电站,成为同一个经济实体;已建煤矿可与电厂联营,成立集团。以电促煤,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以下游产品的利润扶持上游产业,可以加快煤炭企业走出困境的步伐,进一步促进国有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还可以解决煤炭营销市场混乱,煤炭行业自办小电厂存在的技术水平低、效率差、污染严重等问题,提高竞争力。

另一种论点是,将煤炭企业与电厂等用煤大户联合、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走联合经营、共同发展的道路,是与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和世界各国电力改革的道路背道而驰的。原来发电、输电、配电垂直垄断经营的还要分开,怎能够把原来不属于电力企业的煤炭企业吸收进来成立集团企业呢?电力企业要参与电力市场的竞争,就必须购买最廉价的煤炭,甚至在环境的压力下,改烧其他洁净燃料,英国等国家的能源工业发展就已有先例。煤炭企业要走出困境,就必须从企业的自身发展机制改革入手。

究竟哪一个观点更有道理,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深入探讨。

3.协调大、小煤矿的发展。谈到这个问题,首先要对小煤矿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不能因为目前的关井压产就对它持一概否定的态度,也不能因为煤炭市场的竞争就完全排斥它。各国的资源开发都会因矿藏储量的差异与投资规模等因素,大、小矿共同存在。在发展中国家,小矿的比重更大一些,而且发展很快。大矿、小矿各有优势,小矿存在的问题要相对多,如:人员素质低、安全事故多,偷税漏税、扰乱市场、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等,都是通病。但小矿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需要正视它的存在与发展,认识小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正确处理发展中存在的种种弊病,使大、小矿协调发展。

在我国,小煤矿曾多次在煤炭需求紧张时,解决了国家投资不足的困难,缓解了市场对煤炭的需求,促进了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回顾我国小煤矿的发展史,就不难看到这一点。乡镇煤矿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严重问题。由于管理失控,不少无证、非法开采的乡镇煤矿乱采乱掘,与国有煤矿争夺资源,恶化了国有煤矿的生产条件。乡镇煤矿的低价煤炭和不正当的营销扰乱了我国的煤炭市场,加重了社会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由于乡镇、个体煤矿资金、设备规模小,缺乏自我改造和发展能力,技术装备差,安全问题大,伤亡人数多,严重浪费资源,带来了社会、经济、资源、市场、安全以及不良的国际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仅从资源角度考虑,中国当前可供开采的煤炭储量已经不能承受乡镇煤矿乱发展造成的浪费了,乡镇和个体煤矿早就应该严加整治了。

无论舆论界、学术界怎样呼吁,要加强对小煤矿的治理,结果由于受我国条条块块的管理体制束缚,使小煤矿的问题一拖就是十几年。原国家煤炭部只负责国有重点煤矿的生产与管理,即使看到小煤矿给国有资产、给煤炭工业未来带来的危害,也是无计可施。各级、各部门只顾自己的利益,放任了小煤矿的无序发展。直至1998年,国务院才发布了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有关问题的通知。实际上,我们看到了关井压产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过去各种促进地方煤矿发展的政策使小煤矿迅猛发展,直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现在地方、个体煤矿是煤炭产地的地方财政主要来源,因此,关闭小煤矿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关闭小煤矿后地方经济怎么办,是地方政府考虑的主要问题。行政命令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很难见到实际效果。应当看到,在煤炭价格下跌时期,有的小煤矿主动关闭;在煤炭价格上升时期,关闭的小煤矿又会重新打开生产,市场信息是小煤矿开启关闭的钥匙。对于小煤矿不承担的社会成本应由税收合理化来解决。

在目前我国国有煤矿还不能完全承担全国的煤炭需求时,更何况在发展经济主体多元化的改革中,更不能忽视小煤矿的作用。小煤矿不仅可以补充大煤矿的供应不足问题,而且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出发,可以发挥其小的优势,开采大型机械不能开采的边角煤炭资源,进行残采、复采,充分利用各类煤炭资源。因此,在关井压产的同时,应反思我们对煤矿的管理问题,完善、加强对小煤矿的治理,协调大煤矿与小煤矿的关系,进行大小矿的分工与合作,参考国际上其他国家对小矿的管理经验(参见《发展中国家的小矿资源开发与管理》,煤炭经济研究,1999.12和2000.1),针对小煤矿如何健康发展的问题,明确小煤矿的发展方针及其发展战略,制定出严格的管理措施,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体制。

标签:;  ;  ;  ;  ;  ;  ;  

关于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思考_煤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