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外华人对华投资的经济影响分析_投资论文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外华人投资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外华人论文,影响力论文,投资中国论文,年代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海外华人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

1.海外华人投资对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有着重要的政策性含义。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技术和资本的匮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瓶颈”,1979年中国决定建立“经济特区”。结果表明,尽管“经济特区”在建立之初经历了非常困难的时期,但由于它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巨大成功,最终成为进一步开放政策的重要模式。随后,开放的城市由1979年的4个经济特区(包括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扩大到1984年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海南岛,在20世纪90年代遍布全国。在首批开放的城市中,正是港澳同胞成为了第一批投资大陆的商人,对推动经济制度和政策变革起到了率先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制度创新的示范。引进华商直接投资,首先是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撕开了一个大口子,然后是在竞争中让市场经济在社会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二是企业竞争的示范。华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引入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家精神,对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在微观层次上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2.海外华人投资直接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必要的资本和传导效应。海外华人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资本积累的直接效应,还具有间接的传导或外溢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国内资本形成之间存在互补性。学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会带动约为0.204%中国国内资本形成的增加,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没有挤出中国国内资本形成,而是促进了国内资本形成。例如,2004年注册运营外商投资企业(约28万家,70%以上为华人投资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约为6950亿美元,同比增长41.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1.86%。随着外商投资企业本地化策略的实施,外商直接投资还间接地促进了本地关联部门(如相应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企业)的投资增长。

3.海外华人投资促进了中国国际贸易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三大贸易强国。而在过去20多年中,绝大部分的外商直接投资都是直接或者间接通过海外华人商业网络实现的。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外国资产占重要份额的2.8万个中国企业中,有3/4得到了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的投资,资金总额大约占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的4/5。这些外资企业通常具有明显的出口导向特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外贸规模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

4.海外华人投资为中国带来了商业技能和市场网络。由于中国是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后来者,并不熟悉市场经济的规则和国际惯例,海外华人商业网络推动了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当中央政府将管理中小企业的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并鼓励地方政府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时,海外华人商业网络通过广泛的血缘关系和社会联系快速地进入中国市场进行投资,并通过自己的商业网络所获得的精确的商业信息而使得乡镇企业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点。在衡量中国对外贸易的地区性分布时,我们可以发现,超过60%集中于亚洲地区,对美国的贸易额大约占出口总额的21%、进口的12%。这足以证明海外华人商业网络在亚洲地区(特别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及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市场联系以及对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做的贡献。

5.海外华人投资增加了税收并提供了就业机会。海外华人投资企业为我国增加税收和创造就业机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如2004年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共缴纳税收5355.29亿元,净增加1087.29亿元,同比增长25.47%,占全国税收收入总额的20.81%;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的直接就业人员为2400万人,约占城镇就业人口的10%。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成千上万的三资企业创造了数千万新增工作岗位,为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进入制造业与国企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不仅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同时也提升了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

总而言之,海外华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全面性、多样性和传导性。预计这些影响力今后将继续存在下去,而且在一定时期内将继续处在不断增强的过程之中。

二、海外华人投资中国的变化趋势

1.华商独资与战略联盟方式将齐头并进。改革开放后,海外华人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其战略目标多侧重于利用资源(劳动力资源、市场资源等)与适应经营环境,在其对中国市场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倾向于采取低控股或合资的股权战略作为其较优的选择。但随着其对大陆市场熟悉程度的增加和自信心的增强,为了能够独立决策,并防止其关键技术扩散出去,未来高控股、独资化和战略联盟就成了其最优投资选择。从2005年的实际情况看,合资和合作企业实际投资下降,独资企业比重继续上升。可以预见今后独资企业实际投资的主流地位将会继续提升。

2.海外华人对内地第三产业(服务行业)的投资将不断增强。中国内地制造业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在65%以上,是华人外资主要集中的领域。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仅占GDP的30%左右,与发达国家中的70%以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序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按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做出的承诺,中国内地将会继续加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服务业投资将有望实现比较高的增长速度。相信,随着中国服务领域的进一步开放,中国将是未来世界服务贸易增长最大、最快的市场,华商在该领域有很多合作机会。因此,海外华人对内地服务行业的投资仍将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3.海外华人投资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将成为重点趋势。高新技术是提升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关键,因此中国欢迎拥有先进技术的投资项目。目前,中国正在制定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的政策。近年来,许多华商公司和外国跨国企业在华研发层次和水平趋于提高,在华地区总部也不断增加。如2003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地区总部为30家,而2004年则达到近40家,2005年前7个月已达30多家(陈文敬,2005)。

4.香港和台湾等地同胞在华投资趋于下降,欧盟和日本投资增长强劲。中国在成功利用海外华人资本的同时,外资来源日益实现了多元化。根据商务部统计,2005年1-10月对华投资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台湾、开曼群岛、德国、萨摩亚。这10个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84.7%。从实际投资金额来看,各国(地区)的增长形势表现不同。日本和欧盟企业对华投资在2004年分别增长8%的基础上,2005年1-10月的增长速度进一步上升到19.6%和27.9%,而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在华投资则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海外华人投资的下降趋势如果长期化将会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如何避免华商投资负增长趋势的长期化,将成为宏观经济调控中一个重要的政策课题。

5.华商对中部和西部的投资趋于不断扩大。从图1可以看出,2005年中国东部地区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86.25%,中西部加起来不足14%。但这与1983年8%的占比相比,中西部吸引外资的比率已经有明显的提高。从2005年1-7月实际利用外商投资来看,西部地区一改2004年增长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局面,实现25.6%的快速增长,其中四川、广西、内蒙古和陕西等成为西部外资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东部地区平均下降1.4%。虽然西部地区增长加快,但由于基数较小的原因,外商直接投资“东重西轻”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虽然短期内东部的主导地位不会动摇,但华商向西部和中部挺进的步伐终将会逐步加快。中国的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将成为新一轮投资的热土。

6.华商投资企业经济指标保持增长趋势,经济效益持续好转。近年来,我国外商投资企业中已有超过2/3的企业实现了盈利。如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各项指标平稳增长,经济效益可观,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6年1-9月,外商投资企业(含港澳台企业)实现工业利润2748亿元,同比增长2.7%,占全国同期工业利润总额的27.8%。

7.华人投资大陆的因素趋于关注法律和政策环境。传统上,海外华人投资大陆的吸引力因素,即各种优惠待遇,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税收优惠(如3年免税)和其他激励(如自营进出口权),低廉的劳动成本、补贴和低息贷款等,由于相关政策对国内外企业逐步趋同,在吸引海外华人投资中的作用正日渐下降。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华商企业已经逐渐将注意力转向了市场准入和市场支持型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比较注重当地的工业与技术基础,以及市场准入程度的提高和法律政策环境的改善,而不是特别注重政府的优惠政策。

标签:;  ;  ;  ;  ;  ;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外华人对华投资的经济影响分析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