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吊春汉代看汉代西域农地的开放及其意义_西域论文

从悬泉汉简看两汉西域屯田及其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域论文,两汉论文,意义论文,汉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两汉经营西域,离不开屯田。它同其它军事政治措施相辅而行,是两汉管理西域的有效手 段。换句话说,两汉之所以能对西域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管理并进而使天山南北进入祖国版图 ,这与当时在许多地区兴屯耕种,在经济上支持汉在西域的军事政治活动不无关系。本文拟 结合文献和汉简材料就两汉在西域的屯田及其意义作一些论述,借以说明其在开发和巩固西 北边疆中的作用。

西汉在西域的屯田基本分布在轮台、渠犁、车师、伊循、赤谷城等地,时间最早始自李广 利伐大宛之后,最晚到王莽积失恩信、西域反叛,前后约一个世纪左右。具体情况是:

(一)轮台和渠犁屯田

轮台和渠犁,是西域开辟最早、位置最为适中、持续时间亦最长的屯田区。《汉书·西域 传》载:“自贰师将军伐大宛之后,西域震惧,多遣使来贡献。汉使西域者益得职,于是自 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贰师将军伐大宛自太初元年至太初四年(前104~前101年),历时四年,轮台和渠犁屯田大 约始自太初四年之后。但中间可能中断,故而有武帝末年搜粟都尉桑弘羊等的上疏,要在轮 台广开屯田,结果被武帝否决。后来昭帝时,依前议派扜弥太子赖丹为校尉,屯田轮台, 不久赖丹被龟兹王杀,轮台屯田亦随之中辍。地节二年(前68年),“汉遣侍郎郑吉、校尉司 马憙将免刑罪人田渠犁积谷,欲以攻车师,至秋收谷,吉、憙发城郭诸国兵万余人,自与 所将田士千五百人共击车师,攻交河城破之”。可见此时屯田再次兴起,士卒也发展到1500 人。神爵二年(前62年)汉置西域都护,“屯田校尉始属都护”。自此一直到西汉末年,渠犁 屯田始终与西域都护相始终,未曾中断。新近出土的悬泉汉简中渠犁屯田吏士过往悬泉的记 录,可看得出渠犁屯田的大致概况。如:

1.五凤四年九月己巳朔己卯,县泉置丞可置敢言之:廷移府书曰,效谷移传马病死爰书, 县泉传马一匹,骊,乘,齿十八岁,高五尺九寸,送渠犁军司令史。(Ⅱ90DXT0115③:98)

2.騩,乘,齿十八岁,送渠犁军司马令史勋,承明到遮要,病柳张,立死,卖骨肉。临乐 里孙安所贾千四百,时啬夫忠服治爰书,误脱千,以为四百,谒它爰书,敢言之。守啬夫富 昌。(Ⅱ90DXT0114③:468)

两简均为传马病死爰书。其中所记“渠犁军司马令史”,是屯田渠犁的下层军官。简1有明 确纪年,为公元前54年九月十一日。简2虽无具体纪年,但亦可判断出大致年代。简背署“ 守啬夫富昌”,悬泉简中有同样具名的简还有:“甘露元年五月乙丑朔癸未,县泉置丞敢言 之,谨移传车三乘,送客折伤盖蔑,不可用,唯廷关书府,请易,谒报,敢言之。受言。守 啬夫富昌、佐闻充世。”(Ⅱ90DXT0113③:57)两简同为“守啬夫富昌”具名,时代不会相 差太远,大致亦在宣帝五凤、甘露间。《汉书·百官公卿表》:“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 外掌西域。”渠犁屯田的士卒主要是免刑罪人,但基层军官,大都来自北军,更尽替代,还 回北军,无论前往渠犁还是更尽回返都要路过悬泉。

3.□□渠犁□□丞王常、□忠更终罢,诣北军,诏□为驾一封轺传,一人共载,有请。甘 露□年……谓……(Ⅱ90DXT0214③:67)

4.将田渠黎军候千人会宗上书一封。初元□。(Ⅱ90DXT0216②:26)

5.渠犁校尉□□。(Ⅴ92DXT1309④:44)

6.将田渠犁校尉史移安汉□□□送武,军司令史田承□□□□。谨长至罢诣北军以传。诏 为驾一封轺传,传乘为载。(91DXC:59)

7.送使渠犁校尉莫府,掾迁会大风,折伤盖□十五枚,御赵定伤。(Ⅱ90DXT 0215④:36)

简3为宣帝甘露间(前53~50年)王常、□忠两名屯田军吏回返北军的记录。简4是元帝时将 田渠犁军候千人会宗的上书记录,都有年号可以参考。后3简根据同层伴出的纪年简亦可大 致判定为宣、元时遗物。从简中看,“屯田渠犁校尉”是负责渠犁屯田的最高长官,下属有 军候候、司马、千人、令史等,属典型的军屯性质。

另外,《汉书·西域传》载:“(神爵二年)乃因使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都护之起, 自吉始矣。僮仆都尉由此罢,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于是徙屯田,田于北胥鞬,披莎车 之地,屯田校尉始属都护。”清人徐松认为:“通检《汉书》,绝不见莎车屯田之事,且远 于乌垒千余里,非都护与田官相近之意,疑莎车为车师之讹,徙田北胥鞬,即下传别田车 师。”[1][P11]悬泉汉简证明,所谓“北胥鞬”实乃“比胥鞬”之误。史书传抄,致“比 ”为“北”。

8.守府卒人,安远侯遣比胥健。者六十四人,献马二匹,橐 他 十匹,私马名藉畜财财物(正面)。□辛酉日出时受遮要御。附 图□行(背面)。(9303(Ⅱ90DXT0214③:83)

简中安远候当为郑吉,比胥健之“比”,原简清晰可观。“健”、“鞬”相通。西域都护 府,地在轮台。比胥健当距轮台不远,因而郑吉能就近调动比胥健屯田吏土。徐松的怀疑有 道理。但比胥健屯田未必就是车师屯田,比胥健地望何在,还需进一步研究。在今轮台东南 克孜尔河畔柯克确尔汉代古城附近的红泥滩上,仍可见到沟渠田界的痕迹;沙雅县东哈拉哈 塘附近有一道汉代古渠,为红土所筑,现在仍可见到长达100多公里的渠道,宽约8米,深约 3米,两旁有一些汉代城垒和农田遗址,出土过五铢钱。两地当系汉代在轮台、渠犁一带屯 田所留下的遗迹[2]。比胥健一地似应在此范围内。

(二)伊循屯田

伊循屯田始自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其时,北地人傅介子按照大将军霍去病的意思刺杀 楼兰王,立其在汉质子尉屠耆为王,“更名其国为鄯善,为刻印章,赐以宫女为夫人,备车 骑辎重,丞相将军率百官送至横门外,祖而遣之,王自请天子曰:‘身在汉久,今归,单弱 ,而前王有子在,恐为所杀。国中有伊循城,其地肥美,愿汉遣一将屯田积谷,令臣得依其 威重。’于是汉遣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循以镇抚之。其后更置都尉。伊循官职始此 矣”。伊循屯田,文献记载比较简略,但新疆考古调查和敦煌悬泉汉简中关于伊循屯田的材 料可补文献之不足。在若羌县米兰,沿着古代米兰河道,发现一条汉代的灌溉系统,有总闸 、分闸、干渠和支渠。有的支渠长达2公里,根据附近发现的文物和墓葬,当为汉代在伊循 城屯田的遗迹[2]。悬泉汉简中有一些关于伊循屯田的记载,十分珍贵。如:

9.伊循农。(Ⅱ90DXT0215S:38)

10.入上书一封,车师己校、伊循田臣强。月辛亥日下餔时,临泉驿汉受平望马益。(Ⅴ92 D XT1310③:67)

简9残甚,仅存三字,但与屯田有关是看得出来的。简10是“车师己校伊循田臣强”给朝廷 的上书传递到悬泉时的记录。简文中,“车师己校、伊循田臣”似为一人,是否车师己校曾 经兼任伊循田臣,亦未可知。此外,前往伊循屯田的士卒一般都由中原发派的施刑罪人所承 担,这在悬泉汉简中有记载。如:

11.甘露三年四月甲寅朔庚辰,金城太守贤、丞文,谓过所县、道,官遣浩 亭长桼贺,以诏书送施刑伊循。当舍传舍,从者如律令。(Ⅱ90DXT0114④:338)

12.□□□□□元年十二月送徒施刑□□□□,二月廿九日至敦煌,积五十九日。□二十□ 阳关积三月。□□□三月五日发敦煌,十九日至文侯,积十五日,留四月廿五□□□□□□ 。闰月八日至伊循。绶□□。(Ⅱ90DXT0115②:66)

简11简文完整,是公元前51年四月廿七日金城太守贤和丞文共同签署的一道通关文书,言 派浩县的一个亭长送施刑徒到伊循,要求沿途各驿置机构提供食宿方便。可 以看出,从元凤四年(前77年)到甘露三年(前51年),时历20多年,伊循屯田一直在持续。简 12字迹多漫灭不清,但看得出,这是一份送施刑徒到伊循的日程记载。可见,伊循屯田和渠 犁屯田一样,主体是免刑罪人。

上引《汉书·西域传》中讲,起初汉遣司马一人、吏士40人。“其后更置都尉,伊循官职 始此矣”。早在30年代,黄文弼先生在罗布淖尔北岸发现的汉简中就有“伊循都尉”、“伊 循卒史黄广宗”的记载。悬泉汉简中发现多处“伊循都尉”和“伊循城都尉”的记载,亦可 相互印证。

13.敦煌伊循都尉臣大喧上书一封。甘露四年六月庚子上。( Ⅱ90DXT0216③:111)

14.敦煌伊循都尉大仓谓,过所县。传舍,从者如律令。(Ⅰ90DXT0111②:73)

15.伊循城都尉大仓上书。(Ⅱ90DXT0114④:349)

16.伊循城都尉大仓谓,过所县。传舍从者如律令。(Ⅴ92DXT1312③:6)

17.……伊循都尉。(Ⅱ90DXT0214③:251)

上述各简大都为宣元及其以后的记载。简13有明确纪年,为公元前50年六月廿四日。简13 、14中,“敦煌伊循都尉”连称,或可说明,当时的“伊循都尉”受敦煌太守节制。伊循地 当南道,最在东陲,由敦煌太守节制,在地理上更为近便。能够说明这一推断的材料还有:

18.七月乙丑,敦煌太守千秋、长史奉憙、守部侯修仁行丞事,下当用者小府、伊循城都 尉、守部都尉、尉官侯移县泉、广至、敦煌郡库,承书从事,下当用者如诏书。/掾平、卒 史敞、府佐寿宗。(Ⅴ92DXT1312③:44)

简18是一份完整的由敦煌太守千秋下达各地诏书的记载。悬泉汉简保存的敦煌太守千秋的 记载相当丰富,从宣帝五凤元年(前57年)到成帝鸿嘉二年(前19年),39年中一直有敦煌太守 千秋的记载。敦煌太守千秋和长史奉憙、守部候修仁一起合署文件,除上引简18外,还有 一件,即:

19.初元二年四月壬寅朔乙未,敦煌太守千秋、长史奉憙、守部侯修仁行丞事,谓县,遣 司马丞君案事郡中,当舍传舍,从者如律令。四月过东。卩。(Ⅱ90DXT0213②:136)

简19可以证明简18的年代大体在元帝初元年间(前48~前45年)。此时距伊循开屯已30年。 简18下行文件的格式,更能反映伊循都尉和敦煌太守的关系。此伊循都尉受敦煌太守的节制 , 又一例证。伊循都尉和伊循城都尉,当为同一官职的不同称谓,似无实质性区别。此外,都 尉之下还有候官。如:

20.四月庚辰,以食伊循候傀君从者二人。(Ⅱ90DXT0215③:267)

简20是伊循候傀君路过悬泉时的接待记录,亦大致为宣元时遗物。

结合文献和汉简看,伊循屯田从昭帝开屯到宣、元乃至以后,一直处于发展态势。建置从 最初的司马升格到都尉,都尉下还设有候官,机构在逐步健全,屯田规模亦当不断扩大。隶 属关系或由敦煌太守管辖。

(三)赤谷城屯田

赤谷城为乌孙国都。约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什特克。汉朝从张骞二出西域起,一直关注着 乌孙的动静,并两度远嫁公主和亲,使乌孙逐渐成了汉朝对付匈奴的盟国。甘露年间,乌孙 内乱,翁归靡胡妇子乌就屠袭杀狂王自立,并勾结匈奴势力要挟乌孙部众亲附匈奴。汉朝一 方面派破羌将军辛武贤准备出兵讨伐,一方面又派长罗侯常惠前往乌孙,在公主侍者冯夫人 的配合下,迫使乌就屠屈居小昆弥,而另立汉外孙元贵靡为大昆弥。并为之划定地界人民, 大昆弥户六万余,小昆弥户四万余。为了扶持大昆弥不被侵凌,汉朝派长罗侯常惠将三校屯 田赤谷。此即赤谷屯田的由来。赤谷屯田,历时多久,史无明载。但两年后,元贵靡死,其 子星靡代立。都护韩宣以为星靡懦弱,请求废除星靡而以其季父大乐为昆弥。此事由都护出 面,说明常惠在乌孙的屯田已经撤离。汉简材料未发现赤谷城屯田的记载,亦可说明赤谷城 屯田历时不久。

(四)车师屯田

车师屯田,开始是由屯田于渠犁的侍郎郑吉分置的。地节三年(前67年)秋,汉侍郎郑吉和 校尉司马憙攻破车师,“于是吉始使吏卒三百人别田车师”。后来因匈奴往来攻扰,郑吉 和司马憙索性“尽将渠犁田士千五百人往田”。元康二年(前64年)被匈奴围于车师城中, 汉派常惠“将张掖酒泉骑出车师北千余里,扬威武车师旁,胡骑引去,吉乃得出”。车师两 度屯田自此作罢。又,《汉书·西域传》载:“至元帝时,复置戊己校尉,屯田车师前王庭 。”《汉书·百官公卿表》:“戊己校尉,元帝初元元年置,有丞、司马各一人,候五人, 秩比六百石。”戊己校尉主要是屯田,战时亦出征打仗。悬泉汉简中有戊己校尉元、成、哀 三朝较为系统的编年资料,可看到当时汉在车师的屯田情况。

21.将田车师己校尉长乐兼行戊校尉事,右部司马丞行。掾史意。(Ⅱ90DXT0215②:21)

22.五月壬辰,敦煌太守强、长史章、丞敞下使都护西域骑都尉、将田车师戊己校尉、部都 尉、小府官县,承书从事,下当用者。书到白大扁书乡亭市里高显处,令亡人命者尽知之, 上赦者人数太守府别之,如诏书。(Ⅱ90DXT0115②:16)

23.九月甲戌,效谷守长光、丞立,谓遮要、县泉置,写移书到,趣移车师戊己校尉以下乘 传,传到会月三日,如丞相史府书律令。/掾昌、啬夫辅。(Ⅴ92DXT1812②:120)

24.建始五年……□田车师左部中曲侯令史礼调罢将。候行丞……□□为驾诣北军,为驾一 封轺传,有请。当。(Ⅱ90DXT0214②:137)

25.平元年十月车师戊校兵曹薄。(Ⅰ90DXT0205②:22)

26.入铁镡剑,永始三年六月癸卯,郡库掾成受罢己校前曲后。(Ⅳ91DXT061 7③:17)

27.永始三年七月戊申朔丙辰,县泉置啬夫敞敢言之,府记曰:唯正月以给戊己校使者马薪 ,辈□□□□。使者安之移仓曹卿,君别取□□偿如牒,敢言之。(Ⅰ91DXT0402④A:8)

28.元延四年十月丁未朔丙。己校尉□□□□□□□。(Ⅰ91D XT0404④A:4)

29.建平二年三月丁亥朔甲辰,戊校左曲候永移过所。(Ⅱ90DXT0113③:34)

30.建平二年三月丁亥朔甲辰,西域戊校前曲候苏餔过所……。(Ⅱ90DXT02 12S:66)

简21永光五年五月甲辰朔己巳为公元前39年五月廿六日。简22为敦煌太守转达朝廷的大赦 诏 书。以“敦煌太守强、长史章、丞敞”下达的文件,悬泉汉简中还有“建昭二年五月壬辰朔 ,□申,敦煌太守强、长史章、丞敞告督邮史欣常,谓县前刺史从事温掾言,县置吏卒毋礼 ,不事敬,□不□□□□积终,至今未归,属□□直□随,马羸瘦弱,吏□□□□吏卒□□ □丙寅□,今祠地动,使者□史君行,故令丞□。□□□□……东。”(Ⅱ90DXT0115③:92 )因而简22亦大致在建昭年间(前38年至前34年)。建昭二年四月朝廷大赦天下,简22或当其 时。另,朝廷的诏书通过敦煌太守下达给”都护西域骑都尉、将田车师戊己校尉”,亦说 明敦煌太守与西域的特殊关系。简23以“掾昌、啬夫辅”具名的文件,多见于永光、建昭、 建始年间,简23当为元、成之际遗物。简24建始无五年,当为河平元年,即公元前28年。西 汉年号有元平、河平、建平,东汉安帝前有永平、延平。简25同层所出纪年简均为成帝时期 ,因而该简年号当为“河平”,“平”前残断部分有“河”字。简26永始三年六月癸卯为公 元前14年六月廿六日。敦煌郡有兵器库,回返的屯田吏士要把兵器交到敦煌郡库。简28元延 四年为公元前9年。简29、简30建平二年三月丁亥朔甲辰为公元前5年三月十八日,两简同为 过所。

《汉书·西域传》载:“元始中,车师后王国有新道,出五船北,通玉门关,往来差近, 戊己校尉徐普欲开以省道里半,避白龙堆之厄。”《通鉴》系此事于元始二年,即公元2年 。又《汉书·匈奴传》:“戊己校尉史陈良、终带、司马丞韩玄、右曲候任商等见西域颇背 叛,闻匈奴欲大侵,恐并死,即谋劫略吏卒数百人,共杀戊己校尉刁护。”时在王莽始建国 二年(10年)。《王莽传》:(天凤三年)“遣大使五威将王骏、西域都护李崇将戊己校尉出西 域,诸国皆郊迎贡献焉。诸国前杀都护但钦,骏欲袭之,命佐帅何封、戊己校尉郭钦别将” 。从上列汉简材料和史籍看,从初元元年(前48年)至王莽天凤三年(16年),西汉在西域的戊 己校尉延续了64年。

《汉书》戊己校尉条下颜师古注曰:“甲乙丙丁庚辛壬癸皆有正位,唯戊己寄治耳。今所 置校尉亦无常居,故取戊己为名也。有戊校尉,有己校尉。一说,戊己居中,镇覆四方,今 所置校尉亦处西域之中抚诸国也。”此段话,后人多不以为然。但“有戊校尉,有己校尉” 一语则言之甚确。这在悬泉汉简中有充分的反映。戊校尉亦简称戊校,如:

31.车师戊校司马丞。(Ⅰ90DXT0109S:73)

32.车师戊校左部□。(正面)□掾立人。(背面)(Ⅱ90DXT0216 ③:28)

33.三月辛未日下餔,受遮要卒欧椟□。月丁亥朔己巳,□戊校前曲候。( Ⅰ90DXT0109③:11)

34.行事昆弟家√戊校候致君,当从西方来,谨侍给法所当得,毋令有谴。(Ⅰ90DXT0111② :99)

35.齿九岁,高六尺二寸,乃三月乙卯送□戊校候张君□。(Ⅰ90DXT0205②:3)

36.吏戊校骑诣府,会癸□□。(Ⅰ90DXT0209S:143)

37.□□骑士六人,持马送戊校。(Ⅱ90DXT0115②:173)

38.出麦四斗,以食戊校莫府史张卿所乘广至马一匹,再食,食二斗。都吏石卿监。(Ⅱ90D XT0216②:359)

39.戊校右部中曲士皆后□□。(正面)故私从者……□。(背面)(Ⅱ90DXT0216②:547)

戊校属下有左部,如简33;有右部,如简39。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为之长。而非戊校为左 部,东居车师,己校为右部,西居姑墨。同样,己校尉亦称己校。如:

40.己校左部中曲候令史黄赏,以私财买马一匹,騩駮,牡□(正面)。己校尉以□□□□ □□□□□(背面)。(Ⅱ90DXT0215①:16)

41.使西域□都尉、己校青上书一封。(Ⅴ92DXT1311③:222)

42.车师己校侯令史敞、相、宗、禹、福、置诣田所,为驾一封轺传,驾六乘。侍百八十八 。(Ⅱ90DXT0215③:11)

43.车师己校□。(Ⅱ90DXT0215S:204)

44.车师己校尉书佐为驾一封轺传,驾□□。(Ⅱ90DXT0216②:405)

45.车师己校候令史庆忌□。(Ⅱ90DXT0216②:407)

简41“□”当为“骑”,平帝时多以己校兼领西域都护,此简或可为证。简42敞、相、宗 、禹等为人名。己校亦有左部、右部。下属建置一如戊校。另外,悬泉汉简中除戊校、己校 单称外,亦有二者合称的情况。如:

46.□□戊己校过,禀谷□□。(Ⅱ90DXT0112①A:4)

47.□□尊用送迎使者……戊己校□谓,过……如律令。(Ⅱ90DXT0216②:573)

48.□佐张相送戊己校□□。(Ⅱ90DXT0113⑤:28)

49.迎戊己校罢校尉,置客往来食如牒,前与政相争□。(Ⅰ90DXT0112①:27)

50.□戊己校候令史敞√相√宗√禹福强□□□。为驾,当舍传舍,从者如律令。(Ⅰ90DXT 01 16②:125)

综上所引,汉朝在车师分设戊、己校尉,屯田持续64年。人数最多时有“吏士男女二千余 人”,可谓汉朝在西域屯田的典范。

西汉时期除上述四个地区的屯田外,史书有记载的还有:一、肱靁屯田,《史记·匈奴列 传 》载:“汉使杨信于匈奴,是时,汉东拔秽貉、朝鲜以为郡,而西置酒泉郡,以鬲绝羌与胡 通之路。汉又西通月氏、大夏;又以公主妻乌孙王,以分匈奴西方之援国。又北益广田至 胘靁为塞,而匈奴终不敢以为言。”胘靁,《汉书音义》曰:“地名,在乌孙北。”今 地何在,不得其详。《汉书·辛庆忌传》:“辛庆忌字子真,少以父任为右校丞,随长罗候 常惠屯田乌孙赤谷城,与歙候战,陷陈却敌。惠奏其功,拜为侍郎,迁校尉,将吏士屯焉耆 国。”《汉书·西域传》载,乌孙小昆弥拊离被其弟日贰所杀,“汉遣使者立拊离子安日为 小昆弥,日贰亡阻康居,汉徙己校屯姑墨,欲候使讨焉”。以上三处胘靁、焉耆、姑墨屯 田,由于史料记载之简略,具体情况尚需新材料的发现。

东汉在西域的屯田,主要在伊吾、柳中、车师、楼兰等地,在时间上与东汉王朝与西域三 绝三通相一致。

(一)“一通”时期的东汉屯田

东汉初年,西域诸国求内附,“光武以天下初定,未遑外事,竟不许之”。直到永平十六 年(73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取伊吾卢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遂通西域,于阗 诸国皆遣子入侍。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3]。此外,尚有车师前、后部戊己校尉 屯田及楼兰屯田。

戊己校尉屯田见《后汉书·耿恭传》,“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 马,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附马都尉耿秉破降之。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 校尉,屯后王部金蒲(一作满)城;谒者关宠为戊己校尉,屯前王柳中城,屯各置数百人”。 金蒲城在今奇台西北,柳中在今鄯善西南之鲁克沁。兴屯时间比伊吾卢宜禾都尉晚一年。

关于楼兰屯田,主要见之于《水经注》卷二的记载:“敦煌索励,字彦义,有才略,刺史 毛奕表行贰师将军,将酒泉敦煌兵千人至楼兰屯田,起白屋,召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各 千,横断注滨河……胡人称神,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这条材料未注明时代, 后人根据文中提到的王尊、王霸系东汉人,故而判定为东汉史实。另外《后汉书·杨终传》 :“自永平以来,仍连大狱,有司穷考,转相牵引,掠考冤滥,家属徙边。加以北征匈奴, 西开三十六国,频年服役,转输烦费。又远屯伊吾、楼兰、车师、戊己,民怀土思,怨结边 域。”这里明显提到屯田者四处,其中包括楼兰。《资治通鉴》将杨终上疏系之于建初元年 (76年),因此有人把《水经注》楼兰屯田之事进一步考定在明帝末年,或当不误[4]。楼兰 虽在前汉元凤四年(前77年)已迁都扜泥(今婼羌县城南稍偏东6.4公里的且尔乞都克古城) ,国 名也改名鄯善。但楼兰作为一个屯戍基地和中西交通所必经的商贸城市却仍然存在[5]。

不过,作为屯田区的楼兰同上述三地一样,随着西域的再次中断而被迫放弃,前后不到三 年。永平十八年(75年),北单于遣左鹿蠡王率二万骑击车师,杀车师后王安得。年底,焉耆 、龟兹攻没都护陈睦,北匈奴与车师勾结,围困戊己校尉关宠和耿恭。次年,关宠战没,耿 恭仅以13人得脱。朝廷悉罢戊己校尉和都护官,西域再绝。东汉在西域的第一次屯田也随之 作罢。

(二)“二通”时期的屯田活动

“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二年,宪因遣副校尉阎盘将二千余骑掩击 伊吾,破之,三年(91年),班超遂定西域,因以超为都护,居龟兹。复置戊己校尉,领兵五 百人,居车师前部高昌壁,又置戊部侯,居车师后地候城,相去五百里”[3]。恢复的车师 两处屯田,虽与第一次屯田时具体地点有了变化,但高昌壁之于柳中,后部候城之于金蒲( 满)城,都相距不远。“二通”期间,除了恢复车师两处屯田外,伊吾屯田的恢复虽无具体 记载,但从其它间接材料可以得到证实。《后汉书·南匈奴传》载:永元四年(92年),汉“ 使中郎将任尚持节卫护屯伊吾”,可见伊吾屯田也是同车师屯田一样恢复了。这一时期,汉 在西域的屯田历时十六七年。到延平元年(前106年),“会西域诸国反攻都护任尚于疏勒” 。后朝廷派段禧接替任尚为都护,以西域长史赵博为骑都尉,北地梁慬为西域副校尉。 但“岁余,朝廷忧之,公卿议者以为西域阻远,数有背叛,吏士屯田,其费无已。永初元年 (107 ),遂罢都护,遣骑都尉王弘发关中兵还慬、禧、博及伊吾卢、柳中屯田吏士”[6]。第 二期屯田再次作罢。

(三)“三通”后的西域屯田

永初放弃西域后,北匈奴即复收属诸国,共为边寇十余岁。敦煌地处最西,受害最烈,于 元初六年(119年),派长史索班,将千余人屯伊吾。但不到数月,北匈奴遂与车师后部联合 ,攻没索班。击走车师前王。鄯善逼急,求救于曹宗,曹宗再次上书朝廷,请求出兵五千人 ,报索班之耻,规取西域。朝廷为此而进行讨论,“公卿多以为宜闭玉门关,遂弃西域”。 邓太后询问班超之子班勇,班勇建议“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平故事。又宜遣 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但邓太后对班勇的建议只采纳了一半,只派营兵300人居敦煌 ,而楼兰屯田之议被搁置。结果北匈奴“连与车师入寇河西,朝廷不能禁”。延光二年(123 年)敦煌太守张珰又上书,提出“西域三策”:出兵西域,击破匈奴呼衍王,控制车师后 部,此为上策;若不行,则派军司马率吏士500人屯柳中,四郡供其犁牛谷食,此乃中策; 若还不行,放弃西域,此乃下策。朝廷辩论中得到尚书陈忠的大力支持,安帝遂以班勇为西 域长史,于次年“将施刑士五百人,西屯柳中”。

在柳中屯田之后,西域屯田又陆续扩大到车师后部和伊吾。《后汉书·西域传》载,永建 六年(131年),“帝以伊吾旧膏腴之地,傍近西域,匈奴资之,以为钞暴,复令开设屯田为 永元时事,置伊吾司马一人”。这是伊吾第三次恢复屯田。关于车师后部的屯田,亦见于《 西域传》:永兴元年(153年),“车师后部王阿罗多与戊部候严皓不相得,遂忿戾反叛,攻 围汉屯田且固城,杀伤吏士”。从这里可以看出,车师后部戊部候和屯田活动在“三通”时 期是恢复了的。

两汉屯田最早始自武帝太初之后。确切说应该在天汉年间。在这个时候,汉王朝驻兵兴屯 ,把着眼点首先放在解决西进人员的给养上,主要是基于包括元封三年(前108年)汉击楼兰 姑师和太初年间李广利伐大宛两次西域用兵中缺乏粮食供应。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军 队就无法取胜,使者就不能畅达,设置在西域的军事行政机构和派往西域的官吏就不能长期 坚守,经营西域的战略就无法实现。也就是说,西域要能有效经营,首先要供应粮食。

李广利伐大宛,两次调兵出关,第一次“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结果“ 往 来二岁,还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主要原因是“道远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战患饥”。由 于粮食供应不上,十之八九的士卒饥馁而死,导致战争受挫。第二次增兵,“赦囚徒材官, 益发恶少年及边骑,岁余而出敦煌者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牛十万,马三万余匹,驴骡橐 它以万数。多赍粮,兵弩甚设。天下骚动,传相奉伐宛凡五十余校尉”。“发天下七科適,及载粮给贰师,转车人徒相连属至敦煌”[7]。结果回到玉门关者不到3000人,也是由于 道远烦费,大部分士卒在饥饿中死去。虽然最终取得了伐宛胜利,但“捐万五之师,靡亿万 之费,经四年之劳,而廑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毋寡之首,犹不足以复费”[8],把国家 拖到了民穷财尽的地步。

至于第一次用兵西域,越破奴和王恢斩楼兰王破姑师,虽然是由于二国当道,攻杀汉使。 但攻杀汉使的原因则是由于“使端无穷”,而当道小国不堪重负所致。“楼兰国最在东垂, 近汉,当白龙堆,乏水草,常主发导,负水担粮,送迎汉使,又数为吏卒所寇,惩艾不便与 汉通”[3]。说到底还是个供应问题。正因如此,汉世政治家始终把屯田看作经营西域的根 本。它不仅是一种纯经济行为,而是在西域能否进行有效管理的关键所在,具有更重要的政 治和军事意义。武帝末年,桑弘羊等人上奏:

故轮台东捷枝、渠犁皆故国,地广,饶水草,有溉田五千顷以上,处温和,田美,可益通 沟渠,种五谷,与中国同时孰。其旁国少锥刀,贵黄金采缯,可以易谷食,宜给足不乏。臣 愚以为可遣屯田卒诣故轮台以东,置校尉三人分护,各举图地形,通利沟渠,务使以时益种 五谷。张掖、酒泉遣骑假司马为斥候,属校尉,事有便宜,因骑置以闻。田一岁,有积谷, 募民壮健有累重敢徙者诣田所,就畜积为本业,益垦溉田,稍筑列亭,连城而西,以威西国 ,辅乌孙,为便。

可见,屯田的目的首先在于“连城而西,以威西国”。是汉武帝“重九译,致殊俗,威德 遍于四海”战略的组成部分。

就其当时的具体作用而言,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为来往于汉与西域的商人和使节提供了食宿和安全等方面的中转服务,在一定时期内 保障了中西交通的繁荣畅通。李广利伐大宛之前,各国使者已十分频繁,“使者相望于道, 一岁中多至十余辈”,沿途小国苦于供给,经常有劫杀汉使之事。李广利伐大宛之后,首先 开设屯田于轮台、渠犁,其目的就是“以给使外国者”。当时,除了贡使往来外,各国商人 的来往也十分频繁,比如远在阿富汗北部的罽宾,每来使者或商贾,朝廷都要派使者护 送至悬度。虽行程艰险,但“实利赏赐贾市”而往来不绝。再如地处中亚两河地区的康居, 历来 以经商闻名,他们遣子入侍,贡使往来,主要目的也在于“欲贾市为好”。安息则更是丝绸 之路上的大国,他们同汉朝保持亲密关系,经常献狮子、符拔一类取悦于汉天子,目的是垄 断丝绢的居间贸易,牟取更大利益。两汉在轮台、渠犁以及楼兰地区的屯田,为这些商人使 者的往来提供了方便。正是由于“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才有了“驰命 走驿,不绝于时月;胡商贩客,日款于塞下”的繁荣局面。屯田本身为汉唐盛世的大开发 与大开放作出了贡献。

二是西域屯田为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和两汉对西域的有效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军事保障 。屯垦戍边,寓兵于农,平时则耕田积谷,战时则出兵打仗。自宣帝神爵二年西域都护设立 后,屯田活动一直是西域都护得以长期坚守的重要支柱。东汉三绝三通,凡是都护或长史存 在时期都要与屯田共存亡。正是由于两汉在西域的屯田与汉政府对西域的管理密切相关,后 世历朝历代,凡是在经营西域方面取得卓著成效者,无不首先在屯田方面取得成功。 三是扶持亲汉政权避免内部动乱和免遭匈奴压迫。西汉在伊循和赤谷城屯田便是实例。鄯 善国王尉屠耆是元凤四年(前77年)汉政府扶立的亲汉政权。他在汉日久,势力单弱,临走要 求汉朝遣将屯田积谷,“依其威重”。赤谷城屯田也是由于大小昆弥分立,小昆弥不尽归“ 诸翕候之民”,并随时威胁大昆弥,汉朝此举主要是为了扶持大昆弥,及时处理乌孙内乱而 实施的。

四是西域屯田还是汉与匈奴争夺西域的一部分。车师前后部、柳中、伊吾等地屯田即属此 类。车师、伊吾等地乃西域门户,汉匈之间一向争夺得十分激烈。西汉五争车师,其中就包 括争夺车师的屯田之利。地节三年(前67年),侍郎郑吉争车师得手后即派300戍卒屯田时, “单于大臣皆曰:‘车师地肥美,近匈奴,使汉得之,多田积谷,必害人国,不可不争也。 ’”结果数千骑常往来击车师,郑吉从渠犁将田卒1500人往救,也被围困在车师城中,后来 只好“尽徙车师国民令居渠犁,遂以车师故地与匈奴”[3]。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戊己校 尉屯车师,这时匈奴日逐王已降汉,“僮仆都尉由此罢”,后来又经五单于争立,匈奴称藩 臣的时候了。东汉三绝三通,三通期间,车师前后部、伊吾、柳中等地屯田,也是汉与匈奴 争夺西域的具体反映。

概而言之,两汉屯田西域,除了具有本身所具有的经济意义外,无疑还是当时政治军事措 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比单纯的政治军事措施更具长远意义。无论是繁荣丝路贸易,促进 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还是维护祖国统一,防止外敌入侵,两汉的西域屯田都为后世提供了 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标签:;  ;  ;  ;  ;  ;  

从吊春汉代看汉代西域农地的开放及其意义_西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