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建筑学派的发展对现代岭南建筑的影响论文_禤文豪

岭南建筑学派的发展对现代岭南建筑的影响论文_禤文豪

保利华南实业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11500

摘要:近半个世纪以来,众多岭南建筑师经过对岭南建筑的不懈探索,形成了岭南建筑学派,发展出了岭南地域特色的建筑理论研究体系和实践体系,造就了一批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对现代岭南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岭南建筑学派;发展;现代岭南建筑;影响

前言:岭南作为我国特定的环境区域,不但具有相似的地理环境,同时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于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化,现在一说“岭南”,大家就知道指广西、广东、海南、澳门、香港等五省区。在习惯上通常会把岭南文化与广东文化混用。在岭南建造的建筑最初称其为岭南建筑,主要是以广东为主。陆元鼎先生说,“任何具有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都被称为岭南建筑”。岭南建筑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建筑学派对近代岭南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岭南建筑学派的发展

十八世纪以来,岭南受到外国筑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中西方相互融合的建筑风潮。到了20世纪2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被引入岭南地区,这是岭南建筑学派的酝酿期。从那时起,岭南建筑学派的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1.1第一阶段:芽期时期

20世纪30年代是岭南建筑学派的萌芽阶段。现代主义建筑传入岭南后,勷勤大学成为了岭南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传播阵地。勷勤大学创始人林克明深受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影响。他指出,现代建筑首先要达到“最高实用性”,并根据其实用性选择材料和结构,“艺术的简洁美和实用价值为最高美”。他在1934的石榴岗校区的校园建筑设计中,使用了退台手法,突出了中间体量,简单的形式,经济实用原则的设计,简单的装饰,它充分体现了林克明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理解和运用,致使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岭南的广泛传播。

1.2第二阶段:形成时期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这个阶段是岭南建筑学派的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岭南建筑学派逐渐发展起来,形成地域特色,并对近代建筑文化开始产生影响。20世纪50年代,林克明、夏昌世、陈伯齐等建筑师,对岭南的地域特色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表了和亚热带建筑隔热、遮阳、通风有关的文章,以此当代岭南建筑理论研究体系逐渐形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夏昌世先生到德国留学,深受现代主义精神的洗礼。其主要作品包括华南土特产展览会水产馆、鼎湖山疗养院,具有浓郁的现代主义建筑精神和岭南的地域特色。他的作品基于对建筑自身功能和地域性的理性处理,对岭南当代建筑特色的形成和创作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夏昌世被认为是岭南建筑学派的先驱。

在20世纪60年代,夏昌世教授和莫伯治先生共同开展了岭南园林艺术研究。莫伯治先生在他的创作中融入了研究理论,其主要代表作有:南园酒家、北园酒家、泮溪酒家、白云山庄、双溪别墅、矿泉别墅等。在这些建筑的设计中都灵活运用了现代建筑与岭南传统院落空间相结合的手法。后来,他进一步加强了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并与佘畯南等一起共同设计了白云宾馆、白天鹅宾馆等。创作过程中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设计手法运用逐步增多,但它仍然与岭南的地域文化保持一致。经过莫伯治、佘畯南等岭南建筑师的努力,现代岭南建筑发展进入了一个高潮,岭南建筑学派日趋形成。

1.3第三阶段:成熟壮大期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岭南建筑学派进入了一个成熟和壮大的新时代。何镜堂院士作为当代岭南建筑学派的领袖,用正确的设计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创作。也带动了大批中青年建筑师的全面发展,并继续创作和研究地域建筑,同时也对建筑教育进行了创新、对学术研究加以深化,并且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何院士受夏世昌先生设计思想的影响,对岭南建筑、传统园林、庭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现代建筑进行了更多的思考,认为优秀的建筑应该融入环境,表达了地域性特点,具有文化品位和时代精神。他带领团队完成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扩建工程、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以及众多大学校园规划和建筑的设计,结合岭南建筑的特点,总结出当代建筑创作的“两个观点”,即“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以及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这对当代建筑创作实践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是岭南建筑学派发展壮大的重要理论成果,标志着岭南建筑学派真正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2现代岭南建筑代表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岭南建筑学派创造了一批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使近代岭南建筑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建筑流派,并逐渐重新发展起来,而被人们广泛认可。

2.1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南越王墓博物馆位于广州象岗山,建于1989年,为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睐的陵墓。博物馆共有三层,首层是墓的展览厅,二三层是文物陈列馆。为了突出博物馆的纪念性,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在总体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的设计手法。博物馆通过和现代建筑手法相结合,依山傍地而进行建造,整体建造主高处采用当地生产的传统红砂岩材料叠砌而成,形成了体积庞大而坚固的实体,对比中轴凹进的小而虚的玻璃体,突出入口和轴线,使得整体造型简洁大气,古朴端庄。

博物馆主要采用简约抽象的现代建筑几何形态,并且与传统建筑的空间序列相结合,尊重历史,利用岭南本土材料以现代方式表达历史元素。充分体现了该馆是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主义手法相结合的优秀建筑,是现代岭南建筑在古今中外建筑设计中的成功实践。

2.2华南土特产展览会水产馆

1951建成的华南广州水产养殖博物馆,是拥有“现代岭南建筑的先驱”称号的夏昌世先生的著名作品。建筑的主体是圆形展厅,其平面为圆形设计,整个展厅是由许多同心圆弧墙壁包围。弧形的流线表现了丰富的层次感。中心为一个圆形水池,两个不规则的水池分别落于圆形水池两侧,游人需要通过水池上的一座小桥才进入展览馆,使建筑看起来像悬挂在水面上,突出展示了岭南建筑的轻盈性。此外,平面中心是圆形的柱廊,体现了空间布局的开放性和通风照明相结合的特点,展示各种圆形的水族箱,二层是展览馆,充分利用了材料色彩和现代建筑节奏变换的手法进行设计,没有太多繁琐的装饰,使立面简洁明快。形体处理方式较为轻盈、灵活的布局,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充分表现了岭南建筑的精髓。

这个在当时极具个性的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形式与功能统一在岭南的成功实践,它是现代主义与岭南传统庭院设计风格相结合的代表,也是岭南地域特色的代表。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岭南建筑学派的创新实践,现代岭南建筑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独立建筑学派。多元的历史因素和多元的人文体系决定了岭南建筑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使岭南建筑率先接受现代建筑的洗礼,现代建筑重视功能,形体简洁,学习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是现代岭南建筑的发展方向。依山傍水,创新性的融合岭南传统院落空间是与岭南地理和气候密切相关的另一种地域建筑形式。它代表着现代岭南建筑的发展方向,即崇尚自然融入自然。

参考文献:

[1]唐壮丽,郦伟.当代岭南建筑学派形成的学理标志[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19-128.

[2]王河.岭南建筑学派研究[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2.

[3]郦伟,唐孝祥.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论的发展历程,哲学基础和价值取向[J].南方建筑,2014,(1):99-104.

[4]唐孝祥.岭南近代建筑文化与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赖瑛,郦伟.当代岭南建筑学派关于岭南地域特色的探索[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12-118.

[6]郦伟,胡超文,当代岭南建筑学派的思想渊源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7-104.

论文作者:禤文豪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岭南建筑学派的发展对现代岭南建筑的影响论文_禤文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