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如果过多的借鉴不符当地特色的风格,会缺失城市历史、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园林绿化的本质意义。所以园林设计人员要充分了解因地制宜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意义,了解地形、气候、植物及人文等因素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和不同植物因地制宜地对防沙、杀菌、抗污等方面的作用。探寻一条有地域特色和社会环境特色的城市园林,促进城市园林的发展。文章主要对因地制宜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园林造景;因地制宜;设计;应用
1因地制宜景观设计理念的概念
因地制宜,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改造方式。简而言之,就是根据环境形势的具体情况,因山就势、因高就低、随机应变。利用构园的选址,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自然改造、自然修饰、自然深化,从而达到对自然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对人类生活环境的优化。对景观项目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需要在设计初期对基地进行系统、全面、细致的考察,此所谓“相地”。具体项目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生态存在,物产种类;以及地区的历史文化,人民生活习惯及民风民俗等人文条件。总之,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就是在既定条件的约束下,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及材料、来满足以上条件,创造出适宜人们使用的、舒适的外部环境,也是一种对自然风景资源的顺应意识和园林景观创作灵活性运用的有机结合。
2因地制宜造景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城市景观更新改造中大量地应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的设计理念,和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愈加苛刻,这些变化大大促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步伐。在造园中,如对原有地形的大力改造,浪费的不光是财力、物力,更是对原有生态的一种破坏。因地制宜作为一种景观设计的手法,自古就备受国内外园林景观设计师和理论家们的推崇,《园冶》中也多处提到“景到随机”、“得景随形”、“景以境处”等原则。因此,提高园林景观“巧于因借”的水平,以最小的变动来最大化体现当地生产、生活对景观的需求。这就景观设计人员因地制宜为园林造景艺术法则之一,以绿色节能、保护原有生态、改善人类社会小环境为目标,建立应用效果较高的园林景观。
3因地制宜的设计手法及应用
3.1根椐传统风俗文化的特点选择因地制宜的植物
园林植物,在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利用历史后,赋予了它在传统价值观念、哲学意识、审美情趣、文化心态的意义。例如,古人在庭院栽植玉兰、海棠、牡丹、桂花,喻示着“玉堂富桂”的好彩头;在假山旁边、后院角落栽植紫竹、淡竹,以象征着坚忍不屈,高风亮节的操行;同样由于梧桐高大挺拔,为树木中之佼佼者,是祥瑞、富贵的像征;松树终年青翠,总被古人以诗咏,赞松之庄重肃穆、傲骨峥嵘,是坚强不屈的品格。西湖有曲院风荷,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松风阁”取自杜甫“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有传统文学和景观的结合,人们通过游园又触景生情,才能园林景观更加的深入人心。园林造景特色要符合当地的审美,由于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们生活环境不同,导致社会风俗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此,在园林造景过程中,建造人员应以当地的风俗民情文化为依托,建造符合当地风格的景观。
3.2根据人类环境的特点选择因地制宜的植物
人类环境是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工环境。我们要充分重视这种环境,在营造景观园林中,根据植物的特征在在不同的人工环境选择不同的物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市立交桥下可选择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极少有病虫害,并且可以吸收空气中硫成份的八角金盘。在污染较大的化工车间旁边,不宜密植成片树木,而应多种抗污染的低矮树种,以利通风、稀释有害气体,从而减少污染。在屋顶或地下车库上的植物选择上应是那些姿态优美、矮小、根浅、抗风力强的花灌木之类。
3.3根据气候的特点选择因地制宜的植物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我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面气温降水的组合也是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在不同的气候、地形等生态因子的作用下,植物生长有明显的自然地理差异,植物形态会不同。以气候而论,高山植物普遍低矮;而热带雨林的植物终年常绿,树木高大。选择适宜当地栽植的植物设计园林景观,是一项有效体现当地的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我们不要盲目的模仿、不实际的借鉴其它城市的绿化经验,而急于形成一个异域特色的景观。要了解项目城市的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群落结构,做到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合理搭配,考虑人工营造与自然生长的完美结合,既保护了当地自然植物,又使得项目城市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和个性。
3.4地形的因地制宜
地形的因地制宜是指根据地形因地制宜的处理园林景观。地形的处理好坏直接影响着园林空间的美学特征和人们的空间感受,影响着园林的布局方式、景观效果、排水设施等要素。通常情况下,园林中的地形可分为平地、山丘和水体。所谓“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我们要利用原地形、景观,创造出自然和谐的景观,以最少的土方量丰富园林地形。创造出不同的景观。在景观设计中,水是变化较大的自然设计因素,在不同时期能形成不同的形态,时而是平展如镜的水面,时而是缓缓流动的溪泉,时而又是奔腾激越的流水。由于水本身有着大量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因素的特性,所以水景的营造是整个设计因素中最迷人和激发设计灵感的因素之一,人类有着本能地利用水和观赏水的要求。此外,公园内的水体往往是城市水系的一部分,起着蓄洪、排涝、卫生、改良气候等作用,所以,水体处理更要因地制宜的选好位置,明确来源与去脉。山丘可供游人登高眺望,若山地较多的公园,可适当削高填低,增加平地面积。水脉和山丘的处理在当地的人文文化,也是影响园林造景的另一因素,在设计景观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当地的风俗文化、宗教信仰等等。
3.5植物的因地制宜
植物的因地制宜是指从气候、水土、栽植成本、意境等角度阐述植物的因地制宜。植物的配置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在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尽量选用能被更好地利用或恢复原有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使植物系统形成一个生长良好且稳定的生态群落,不仅可以极大地减少养护管理的费用,同时也可以降低景观植物养护难度。此外,物种搭配要满足生态的要求,在注重植物群落生态完整性和景观效果的同时,还应考虑植物间的搭配,及物种间的互补功能。在使用外来物种植物的时候,还应密切关注这些外来植物的入侵性,尽量避免由本土植物在物种竞争中失败,所导致的物种灭绝。
4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城市建设也同样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的更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城市绿化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世界都在提倡环保节能、减少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因地制宜的改建或改造景观环境,更容易被接受。
参考文献:
[1]张晓光.地域特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2]李姣.因地制宜—园林景观设计基本原则[D].聊城大学,2015.
[3]刘欢.因地制宜的景观设计实践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5.
论文作者:叶佳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因地制宜论文; 植物论文; 景观论文; 园林论文; 地形论文; 气候论文; 物种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