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技能人才培养中“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与教学载体探究论文_李春玉

高职技能人才培养中“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与教学载体探究论文_李春玉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既具有汉语言能力的工具性,锻炼学生的听话、读文、口才交流、应用写作能力,也具有人文性,对培养技能人才自身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本文从能力培养出发,服务技能型人才培养,从课程定位、实施载体角度探讨进行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及语文运用能力。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实施载体;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大学语文”是一门修养课题教育专业基础课。注重培养个体的丰富性和创造性,人文精神始终如一的贯穿于教学之中。在传统语文教学观向大语文观转变过程中,“大学语文”课程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其德才兼备的教学目标、文质兼美的优秀文学作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提升人文素养。“大学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学内容,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充沛的人文精神,通过教育教学可以指导学生的行为。

21世纪的今天,越来越需求复合型的技能人才,认为人才不仅仅体现在学识、技能,还体现在情绪、心态、专业度等方面,越到高层越是这样,有用人单位甚至认为,高层职位的竞争,大家硬件都差别不大,而软件的竞争(包括操守、心情绪、价值观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对这些硬件软件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影响,对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力很大。

一、课程特点及定位

“大学语文”作为大学课堂的延续,开设的目的是为了“补课”。既不同于中专阶段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偏重语文的工具性,又不同于本科阶段大学语文教学的偏重纯欣赏性。它的功用,应该是介于二者之间,既具有汉语言能力的工具性(锻炼学生的听话、读文、口才交流、应用写作能力),也具有人文性,该课程教研的重点不在于追求考试分数,重点是放在当前社会形势下,怎样结合课程自身特质,通过精选的国内外的文学名篇,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学生阅读欣赏后内化并进行素质教育,增强实际语文能力及综合人文素养。

语文的学习外延很大,没有一个明显的地带可以表明,学到这里知识就够了,所以学习语文应该是终身性的,要活到老学到老。在不同的阶段,语文学习的任务和方法不太相同,小学阶段学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侧重在掌握语文的工具性;中学阶段是学习语言文学,侧重在完成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过度;大学时期学语文是接受语言文化熏陶,以扩大自己的视野,感悟优秀文学作品的美感和深邃的思想以及人格的力量,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由此说来,尽管现在对大学语文的地位还有不同看法,但应该肯定,大学阶段的语文学习除了关注语文的工具性,成为技术性语言训练的工具,它也应该侧重在文化教育,承担起人文精神的传播和道德情操熏陶的使命。所以说,高职阶段的“大学语文”课程性质应该是以人文性为核心,同时兼具基础工具性。教师应该把大学语文课上成是一门知识讲授课、文学欣赏课,更应该是人文精神的传播课 。

从院校学生的发展需要,从适合他们将来的就业、创业需要,大学语文教学定位三个要点:一是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二是大学生审美情趣的熏陶,三是大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具体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设计,更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着重探讨如何教做人,如何培养审美素养,以及如何掌握一定表达技能。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赏析、辨别、审美等语文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地说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在中专(高中)语文学习基础上,梳理相关文学史,头脑中建构起中外文学框架;

2.能力目标: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能阅读、鉴赏诗、词、赋、曲、小说等,并举一反三,会鉴赏一类文学作品;加强口语表达,朗读、记忆;训练应用文体写作,加强书面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学会自主思考,明辨是非,求知为人,培养深远的社会观察力,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突出职业性。

二、课程教学载体

课程实施可从口才书写训练、应用文写作、阅读与欣赏三个教学载体完成教学任务:

(一)口才、书写训练

?职场中口头表达、书写能力非常重要。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与他人沟通交流时,能尊重、理解对方,做到举止自然大方以至优雅;结合校园社团活动,如大专生辩论赛、主题演讲赛,经典诗文诵读赛、主题作文、书法比赛,完成项目教学。

(二)写作训练

通过写作训练,升华人文素养。这部分教学与作品鉴赏相结合,学习写作方法,加强应用文训练,提高现实竞争力。应用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要明确各种应用文的含义、用途。二是通过实际训练,学生能掌握各种应用文的写作特点、写作格式、写作技巧、写作要求,语言规范化,标点规范化。侧重在求职演说―求职自荐信―就业合同等。

(三)阅读与欣赏

诗歌单元:通过诗歌单元的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诗词欣赏、朗诵、演唱、引用等能力。每首诗歌的教学,除必要的讲授外,都注意反复倾听朗诵材料,把握诗歌中的情感基调,反复进行朗诵练习,并鼓励学生主动登讲台朗诵。采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感受法、朗诵法。结合诗文朗诵大会作为诗歌单元的成果展示。鼓励演唱诗词等。

散文单元:通过一系列散文的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相关的社会、历史、人生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和文化素养。

散文单元的教学分为两大步:一是课堂上的散文教学,让学生通过对中外优秀散文作品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二是课下的“散文大赛”征文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创作实践最终完成整个学习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联想想象法、创设情境法。

小说单元:了解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提高学生辨别美与丑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热爱生活。因此我们要根据小说有娓娓动听的故事的特点,合理利用教材,创造宽松、愉悦的环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以故事会为项目,带动小说单元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方法:讲授法、模仿对话法。戏剧单元了解戏剧发展概述、戏剧的分类、戏剧的审美特质、戏剧的语言特点、学会对戏剧的鉴赏与应用。

小结:

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大学语文”教学增强大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为学生学习其他各学科起支撑和保障作用,使学生具有一定知识素养,以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1] 李玉荣.医学人文背景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探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孙艳红. 整合教学内容 优化课程设置--高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构想之一[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作者简介:李春玉,女,1975年1月出生,汉族,籍贯南康,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大学语文专任教师,硕士学位,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语文教育。

论文作者:李春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8

高职技能人才培养中“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与教学载体探究论文_李春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