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与流线并重,形与意合一——绍兴南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工程建筑方案研究论文_凌峰

杭州铁路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本文介绍了绍兴南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工程方案的项目背景及研究方法,提出“功能与流线并重,形与意合一”的总体设计思路,通过“两轴一心”的整体空间布局对场地做了合理规划,项目探索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的立体交通组织,塑造城市地标交通建筑,促进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的立体化融合,并以“tod”模式创建以交通为载体,集办公,商业,娱乐为一体的新城市活力中心,推动绍兴南部鉴湖镇片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积极研究。

关键词:交通枢纽,商业办公,综合开发,“TOD”模式,“P+R”,城市地标,江南水乡,“行云流水”。

0.引言

根据《绍兴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格局,为提高绍兴市作为绍北平原中心城市及长三角重要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实现绍兴中心城市的交通组织与土地使用、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绍兴市即将建设五大交通枢纽,其中绍兴南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工程已由绍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项目落户于绍兴“南大门”鉴湖镇,所在地区外围公路网发达,其周围主干道路网密集,区位交通优势凸显,工程建成后将是绍兴规模最大的客运枢纽站。

1.项目概况

项目选址于绍兴市越城区鉴湖镇域中心,芳泉路以南,解放南路以西,毗邻规划轨道交通1号线鉴湖镇站,未来可实现汽车站与地铁站无缝衔接。项目地块距离绍兴北高铁站19.3KM,绍兴火车站9.4KM,绍诸高速绍兴南进口700m,鉴湖镇政府200m,出入市区车程约20多分钟,交通十分便利。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3753m2,总建筑面积约88000m2,地上建筑面积约57000m2。设有长途车发车位5个,长途车驻车位40个,公交车发车位4个,公交车驻车位40个。(图1~2)。

2. 规划理念与建筑布局

2.1本案规划理念:

(1)项目设计力争塑造城市地标交通建筑并为城市提供便利快捷的交通换乘和分流;

(2)促进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的立体化融合,以“TOD”模式创建以交通为载体,集办公,商业,娱乐为一体的绍兴城南新城活力中心。

2.2方案总体布局:

基于对项目场地条件的充分解读和周边现状的调研,通过以沿解放南路与芳泉路两条商业为轴线,以客运枢纽大楼为中心,构建“两轴一心”的整体空间布局。

按任务书要求,本地块设计功能可主要归纳为三部分内容:客运站、办公综合大楼、商业用房。

结合基地外部交通条件及基地红线特征,本案将客运主站房与办公综合大楼主要沿基地东侧解放南路南北向展开设计,小型商业沿基地北侧芳泉路东西布置,形成层次丰富的城市界面。

(1)三层客运枢纽大楼设置路口西南角、基地中心,结合公交及客运流线设计为独立的客运功能区,同时在东北角设置站前广场,在客运站内设置换乘大厅实现立体换乘,有效地缩短了与地铁鉴湖镇站站中心的换乘距离,方便换乘客流的组织和疏导。

(2)26层办公综合大楼主要设置于基地南侧,与客运站完全分离独立设区,大楼底部设置6层商业裙房,以大型商场,超市及餐饮业态为主,其商业主入口门厅位于解放南路。办公大厅主入口位于基地南侧。

(3)同时根据基地外部道路条件,项目还在基地北侧芳泉路沿街设置了三层楼的少量商业用房,以独立商业单元和零售业为主,一层层高4.2米,二、三层层高为3.6米。一、二层布置300平米以下的商业网点,三层为大开间的商业。完善了地块的商业业态,给地块周边的住宅区提供更加丰富的商业配置,使得基地开发价值最大化。

(4)基地内建筑整体布局为南高北低:把高层的办公大楼设于地块南侧,三层商业设置于北侧芳泉路附近,大大减少了对芳泉路北侧居住区的日照影响。

(5)本案设置两层整体地下室,地下一层层高为4.8米,地下二层层高为3.9米,主要为与车站站房和地铁衔接的商业用房,社会车辆和项目配套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等;

办公大楼地下部分主要为车库,人防区设置于西侧,客运中心地下室部分主要为商业空间并与地铁商业及出入口紧密联接,实现基地商业和地铁商业的一体化开发,同时也实现了立体交通换乘的无缝衔接,及”P+R”功能的顺畅实施。

3.场地交通组织

本项目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交通流线复杂,需解决好各种车辆的进出流线及换乘组织,避免多种流线交叉环绕。

图4 场地交通组织

(1)车行流线:长途客车,公交车及出租车由基地西北侧芳泉路进入,出租车经商铺架空层出租车道到达候车位,再从芳泉路驶出;长途客车和公交车在下客区暂停后分流,客车进入卸货区后转入基地西侧客车停车场停放,公交车进入北侧公交停车场;候车区的长途客车发车后经主车道从基地南侧出口右转进入高速路连接线。社会车辆主要由解放南路车行入口右转进入地下车库,再从北侧芳泉路出口右转进入城市道路。

(2)人行流线:地下乘客由地铁站厅层通过出入口通道和地下车库通过地下商业区进入到转换大厅后达到候车大厅;地上乘坐公交和出租的乘客从下客区经转换大厅后进入候车大厅,乘坐非机动车或步行的乘客经站前广场直接进入一层候车大厅。

4.建筑造型

本案通过对绍兴城市地图肌理的提取和解读,最终确定以“行云流水”作为项目的造型主题,通过对绍兴河网密布的地图机理元素萃取,进行抽象符号的衍生演变,转化为我们清新流畅的建筑语言,创作出时尚大气、别具一格的建筑形象,从而塑造出独特而又充满魅力的城市区域中心。展现了绍兴独特的江南水乡文化,又恰当地表达了交通建筑的通达性和畅快性。

立面处理虚实结合,象征流水的蓝色玻璃和象征飘云的白色石材形成鲜明对比。采用大面积玻璃轻盈通透的质感在视觉上弱化了客运站本身的体量,石材面层肌理上采用飘云的形状,舒展连续的曲线,“行云流水”的感受自然而出:“飘逸的云,灵动的水”。屋顶上采用水珠形镂空处理,和主题形成呼应的同时,实现建筑的“第五立面”,从各个角度美化城市景观。

通透的立面将外部景观引入候车亭室内,使视线更通透,微风透过门窗划过脸颊,愉悦了沉闷的候车气氛。当夜幕降临,温暖的灯光透过半透的屋顶发出来,动态、漂浮的客运主站房就像一盏指引乘客回家的灯。

5.结语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是城市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本项目方案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探索综合交通枢纽的合理布局、清晰流线,根据城市空间形态、旅客出行等特征,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客运枢纽。按照“零距离换乘”的要求,将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共交通、市郊铁路、私人交通等设施与干线铁路、城际铁s路、干线公路、机场等紧密衔接,建立主要单体枢纽之间的快速直接连接,使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采取开放式、立体化方式建设枢纽,尽可能实现同站换乘,优化换乘流程,缩短换乘距离。本项目力求做到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与流线并重,形与意合一”,探索设计综合交通枢纽用地综合开发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抛砖引玉,提供一些设计思路的交流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费曙青:TOD模式的实践解析; 《城市建筑》,2017(8)

[2] 绍兴南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工程建筑方案设计;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7

论文作者:凌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  ;  ;  ;  ;  ;  ;  ;  

功能与流线并重,形与意合一——绍兴南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工程建筑方案研究论文_凌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