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分析论文_李娜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 南阳 473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患实施护理干预列地尔能够有效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循证护理

冠心病指的是机体冠状动脉血管因动脉因粥样硬化情况所导致的血管阻塞或管腔狭窄等现象,从而引发心肌缺氧、缺血或坏死等危急情况的疾病,具体包括心绞痛、隐匿性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以及猝死这五种表现类型[1]。急性心肌梗死多由患者劳损过度、不良饮食习惯或生活习惯、情绪紧张等因素引发所致,患者一旦发病常伴有心律失常、胸闷、低血压、神志不清等危急现象[2]。为了改善预后,探讨行之有效的治护方案,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展开了研究,特作出下述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于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9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8例。观察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9.68±3.54)岁。对照组男28例,女29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60.15±3.27)岁。全部患者经临床检验、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检测确诊为心肌梗死病例。,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或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神经性疾病、感染病、妊娠期及哺乳期、药物过敏患者。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以《201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为基础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包括予以患者硝酸酯类、他汀类、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稳定患者病情。在此前提条件下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指标检查、院前急救、后病房巡视、注意事项交代、为患者答疑等工作内容。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操作过程及内容如下。(1)制定护理方案:通过问卷调查或是沟通交流的方式充分了解患者过往病史、文化程度、身心健康、心理情绪等事项,严密监测患者病情,结合结合医院现有的实际条件以及患者病况,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保证治护合理性。(2)利用合适的护理依据:充分考虑护理措施设置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汲取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医师和护师的意见,完善护理方案,展开针对性护理。(3)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急诊护理、湿度和温度控制、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社会支持等内容。例如,对于出现心悸、头昏症状患者及时施救,严格控制每日探病时间和及人数,确保室内温度和适度适宜,构建理想护患关系,通过为患者讲解成功康复案例等方式帮助患者重塑治疗信心,增进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和了解,给予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促进患者恢复。

1.3观察指标

根据NYHA(心力衰竭分级)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加以评价: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心功能改善高于2级视为显效;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且心功能改善在1~2级范围内,但改善效果未达到心功能Ⅰ级视为有效;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未发生显著改善视为无效;若患者心功能等级增加1级视为恶化,其中显效和有效均纳入到总有效范围内[2]。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软件处理本次实验数据,计数资料(%、n)以X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情如表1所示。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病原因主要包括细胞中钙离子超载加重心肌负担、氧自由基损害心肌、术后心室颤动阈值降低、茶酚胺含量升高导致心速过快等因素。据相关报道显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作为术后危急并发症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主要因素之一[3]。因此如何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病症就成为了医学界人士十分重视的课题。

经临床实践证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改善预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病率[4]。循证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模式,其核心在于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以及循证证据收集这两方面内容,在临床中具备整体性特点。循证护理在展开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以患者实际需求为中心,充分结合患者病况展开护理工作,强调尊重患者个体差异,在熟练掌握患者病历资料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地实施护理干预,同时在实施时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反馈情况及护理效果适当调整,以此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确保治护效果。与上述分析一致,与上述分析一致,根据本次实践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92%较之对照组的83.33%而言显然更具优势,充分说明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干预中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症,预后良好,因此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与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覃尚凤.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研究进展[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9):1149-1150.

[2]王明娟.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13):199-200.

[3]黄一秀.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研究进展[J]. 基层医学论坛, 2014(18):2414-2416.

[4]仲崇媛.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23(23):69-70.

论文作者:李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0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分析论文_李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