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教育工作论文,核心价值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高校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关乎高举旗帜这一大事,关乎培养好接班人这一重任。

       ●坚持中国情怀、把握时代特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营养,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思想、渗透骨髓。

       ●聚焦前沿问题,提升研究水平,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大力繁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社会主义价值观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蕴涵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关键作用。青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他们追求理想的高度决定着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在高校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关乎高举旗帜这一大事,关乎培养好接班人这一重任,是我们必须要承担好的重大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要求下,围绕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我们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作为基本任务

       机制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有了机制保障,弹性的要求才能有刚性的约束,分散的力量才能有牢固的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需要我们着力探索有效路径、创新方式方法、形成长效机制。

       一是要着力构建“融入”机制。价值观是人们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视而难见却又处处可察。价值观存在于人的日常生活、职业规划、行为抉择等成长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只可意会,很难言传,更难量化。同时,它又扎根于人的观念和行为范畴里,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存、无处不在。所以,价值观的培育践行要体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高等教育全过程,蕴涵在人才培养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全体师生,形成有利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生活情景和校园氛围,使之成为广大师生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从而达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教育效果。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要实现有效“融入”,要以建立可用管用好用的长效机制为目标,把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融入教育教学,形成各级学校有机衔接的课程教材和教育教学体系。融入社会实践,形成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实践育人模式。融入文化育人,形成涵养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机制。融入作风建设,形成干部教师身正为范、以上率下的示范引领机制。

       二是要综合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增强法治意识、坚持法治理念、运用法治手段是新形势下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根本要求,也是持续深入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保障。要充分发挥法律规范的约束和导向作用。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任何一项工作的持续推进,都必须依靠一整套法规来调整和维系,都必须要依靠一套制度来约束和保障。要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切实做好有关法规、制度的设计、制订和完善工作,使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等各方面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都有利于核心价值观弘扬,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鼓励,使违背核心价值观的现象受到制约。要通过科学的法治实践推动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要按照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遵循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规律,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教师管理规定、学生守则公约等师生行为准则,建立诚信档案。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健全礼仪制度,强化仪式、典礼庄严感和教育意义,推动形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治理环境和制度安排。

       二、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作为重要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封闭抽象的概念,而是蕴涵于社会生活的细节里,体现在公民日常的行为中。因此,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要从细处着眼、从细节入手,目标要细分,要求要细致,措施要细密,责任要细化。

       一是要增强针对性,加强分类指导。24字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在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师生群体有不同的体现、不同的重点。要根据对象、内容、条件、环境的特征和变化,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将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师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对于青年学生,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要求,积极探索通过道德实践活动、学雷锋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刻苦学习、明辨是非、求真务实、成才报国。对于党员干部,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的要求,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巩固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着力点,推动高校各级党员干部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校风。对于广大教师,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标准”,贯彻落实好关于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创新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健全师德考核、强化师德监督、注重师德激励、严格师德惩处,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二是要提高实效性,聚焦生活细节。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琐琐碎碎往往折射出一个人思想的深度和道德的高度。所以,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要从细节、从小事上不断改进和完善。要坚持防微杜渐。“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如果不拘小节,放任自流,日积月累,就会导致整个价值观的扭曲乃至道德的沦丧。党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和一系列廉政新规,管住了干部工作、生活的细微“小节”,全党全社会的风气就为之一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这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各地各高校设计的制度红线,也要立足于“补小洞”、“防大漏”,及时检视细枝末节,防范小积弊拖成大问题。教育广大师生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要注重习惯养成。正所谓,“优秀是一种习惯”,青年学生立志成才报国,练就过硬本领,就是对爱国、敬业价值观的诠释;养成独立自主完成每一次考试、每一篇论文的习惯,养成亲力亲为实现每一个承诺的习惯,就是对诚信价值观的代言;生活学习中养成互帮互助、扶弱济贫的习惯,传递的就是友善价值观的暖流。要学习身边榜样。一种价值观只有具备了人格化、形象化、具象化的形式,才能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所以,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致力于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人影响身边事,发挥榜样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师生学有榜样,比有参照。要通过深入开展教书育人楷模、辅导员年度人物、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等特色的品牌活动,大力挖掘校园好人好事,培育选树一批信得过、看得懂、学得到的先进典型,并广泛宣传他们可亲可信可学可鉴的先进事迹,激发广大师生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高度热情。

       三、把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作为关键举措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中华民族最纯正的精神血脉,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之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坚持中国情怀、把握时代特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营养,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思想、渗透骨髓,成为文化的DNA。

       一是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和沃土,使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而未曾中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重视文化传承。当前,文化传承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大家重视的问题,比如在内容上简单复古,不加区分,把糟粕也一并拿来;在形式上简单复制,以为穿上汉服,带上冠帽,就是复兴传统文化;在宣传上打着弘扬的旗号戏说篡改,宣扬腐朽,甚至有人借机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文化复兴不是简单的文化复古。我们要深入实施《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研究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基本要素和实现形式,进一步明确学生要学什么,我们要教什么,让传统文化教育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要创新丰富载体。文化传承离不开有效的载体,过去的评书、地方戏、小人书、连环画故事性强、通俗易懂,很好地发挥了传统文化教育作用。老百姓通过听《杨家将》、《岳飞传》等评书,对忠义报国的思想耳熟能详。即便没读过书的人,通过这些渠道也都知道百善孝为先的道理。所以,我们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要结合学校地缘优势和历史、文化、革命传统,通过创作推广诗词、小说、电影等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一体的文化产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广大师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察和精神共鸣。

       二是要大力繁荣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主题宣讲、文艺演出等校园文化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深度参与的文化平台,也是开展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要创新校园文化品牌。优秀的校园文化品牌是学校的“文化名片”,能够生动诠释学校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传统,彰显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精神风采。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校风校训的育人内涵、育人作用,形成文化育人的浓郁氛围。要广泛动员广大师生结合自身经历,以文字、图片、视频、动漫、微电影等方式表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感悟,积极为核心价值观代言,要推动“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与信仰对话”、“与人生对话”、“彩虹人生”、“文明风采”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长期化开展。要着力发展校园文艺。继续抓好高雅艺术进校园、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审美和人文品质,使之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阵地。要让核心价值观教育活起来、动起来,激发师生原创能力,编排一批以爱国将领、革命英雄、科学先驱、道德模范、敬业典型、公益标兵等为原型的歌舞剧、音乐剧、话剧。创作一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歌曲、舞蹈、戏曲、相声、小品等文艺作品,建立核心价值观优秀文化作品资源库。

       四、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宣传作为有力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需要经验积累,需要舆论引导,需要理论支撑。如何以宣传的有效性增强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以理论的彻底性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是要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当前高校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已经很多,也推出一大批成果,但总体看来,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还不够,理论成果还未能转化为实践效果。所以,推动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要聚焦研究方向。组织专家学者重点围绕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脉络、核心要素、精神实质和实现路径开展研究,形成符合学校特色、文化传统和师生实际的培育理念、工作思路和践行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纲要。要形成研究合力。充分发挥党政干部、专业教师、辅导员和学生等几支队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整合研究资源、凝聚研究力量,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研究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动力系统、激励机制和实践模式。要设立研究专项,在教育部和各地各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和项目中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研究专项,重点支持相关课题研究、学术研讨、著作出版,推动成果转化,为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

       二是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舆论宣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用师生喜闻乐见的语言、生动感人的事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明白讲透彻。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校报校刊、海报橱窗等传统媒体形式在校园宣传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大批的受众,是形成核心价值观教育新闻舆论强势的有效载体。要通过开辟专栏、刊播公益广告、刊发深度文章、访谈身边典型、连载生动故事等形式,扩大师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知晓度和认同度;要善于用鲜活的语言阐释深刻的道理,用熟悉的事例论证不熟悉的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具体、讲清楚、讲生动。要有效利用网络媒介。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要善于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方式,必须要善于运用一些新兴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介。要大力推动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生主题教育网站与区域性大学生网络文化平台建设,加强综合性门户网站、主题性教育网站、专业性学术网站建设,增强校园网站的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互动性;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政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班级微博及校园微信公共账号建设,扩大网络文化的育人覆盖面和社会服务面。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各地高校的党员干部和专家学者要高度重视用好网络,积极开展网络育人工作,多写优秀网络文章,传递网络正能量,推动网络舆论生态有效改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最近,教育部思政司依托北京化工大学成立了“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这是进一步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力量,转变工作职能,加强前瞻性和规律性问题研究,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型智库的创新举措。教育部会高度重视和支持研究中心的发展,为中心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条件、提供有力支持。希望研究中心能够充分发挥学术平台的桥梁纽带和智库作用,切实抓好自身建设,团结凝聚广大理论和实践工作队伍,聚焦前沿问题,提升研究水平,提高工作质量,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大力繁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切实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本文是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同志在全国高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

标签:;  ;  ;  ;  ;  ;  ;  ;  ;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