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5卷高考现代阅读试题研究_高考论文

2004年15卷高考现代阅读试题研究_高考论文

山光水色 摇曳多姿——评2004年15份高考试卷现代文阅读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光水色论文,多姿论文,高考试卷论文,现代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高考是建国以来最丰富多彩的一次,共有15套试卷。各家语文试卷基本上都秉承2003年全国卷的风格,较好地贯彻了“围绕考纲、稳中有变”的原则,加强了对考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这一点在现代文阅读题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下面就此作一分析。

2004年15份语文高考试卷现代文阅读题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材料选取上,“新知识”与“传统知识”并现,以“新知识”为主;科技文与社科文兼呈,以科技文为主

2004年15份高考试卷现代文阅读题选取的材料分别是“人体干细胞”(全国甲卷·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白鹤梁”(全国乙卷·吉林、四川、黑龙江、上海等地)、“化学制剂”(全国丙卷·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等地)、“茶马古道”(全国丁卷·甘肃、青海等地)、“后进国家的技术跨越发展”(天津卷)、“技术的报复效应”(重庆卷)、“‘气冰’的开发利用”(江苏卷)、“免疫系统的两面性”(浙江卷)、“咖啡和茶”(广东卷)、“磁共振成像技术”(福建卷)、“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西医学”(湖南卷)、“太空行走”(湖北卷)、“网格计算技术”(辽宁卷)、“有助于记忆存储的朊毒体”(北京卷)、“中国报业发展状况”(上海卷)。由这些“话题”我们可以看出,多年来试卷上一直以介绍最新科技成果、观点的“新知识”话题“独霸天下”的格局已经打破,一些日常生活中有必要了解的“传统知识”话题走进高考试卷,如“茶马古道”“咖啡和茶”“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西医学”等。“传统知识”话题的切入,同样可以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材料考生阅读起来更加亲切,增加试卷的“亲和力”,稍稍扭转了多年来“新知识”阅读题让人发怵的形象。此外,15份现代阅读题中人文方面的话题比例也较往年增多,如“白鹤梁”“茶马古道”“咖啡和茶”“中国报业发展状况”,占了近三分之一。

二、难度调控上,阅读量渐渐加大,难度系数较往年持平

多年来,高考试卷的总字数一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具体到每一板块的字数也是较为恒定的。但是,随着试卷题数的减少,卷面总字数也在相应地减少,目的是给考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答题时间。与这一总体思路不同的是,在现代文阅读题这个板块中却不是这样。1999年以前,平均约为448字;自1999年高考试卷大变革开始,阅读量渐渐加大,1999年到2003年平均约为797字;2004年15份高考卷中平均字数已经跃到967字以上,其中有近一半都在1000字以上,直逼文学阅读题的字数。

从具体题目看,现代文阅读题难度分配不太均衡。但基本上是前一年难度系数低了,来年一般都会上扬一些。从完整题型上看,命题人对抽象思维阅读题难度的调控还是很有规律的:1999年难度系数0.54,2000年0.57,2001年0.69,2002年0.83。近年来难度系数基本保持在0.7左右。

由此看出,在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的状态下,阅读量的渐渐加大也成了调控难度的一个方法,这从一个侧面又反映了信息时代对考生阅读速度要求的提高。

三、题型设置上,仍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悄然登陆。

纵览十几年来高考试卷现代文阅读题,一直以选择题的面目出现。自上海独立命题后,开主观题考查先河。但是多年来我们一贯以上海是“试验”、不足为范而多以忽视。北京单独命题以来也一向传承全国卷格式。然而,2004年北京卷也开始“不同”起来,主观题悄然登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好的动向,我们应该引起注意。上海卷现代文阅读题共6道16分,其中客观选择题2道计5分,主观题4道计11分;北京卷共4题12分,其中客观选择题3道计9分,主观题1道计3分。

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试考查点通常有四个: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今年仍然体现了这四个考点。

介绍新知识的材料中必然要涉及一些新的概念和重要的句子。如果考生不能够正确理解这些概念、词语和句子,必然无法准确地把握文意。这些新概念、重要的句子常常就是命题点。今年试卷中如全国甲卷的“人类胚胎干细胞”、北京卷的“朊毒体”、江苏卷的“气冰”、浙江卷的“过敏反应”、辽宁卷的“网格协议”等都是考生阅读入门必须了解的“新概念”,全国丙卷的“足够的力量”、全国丁卷的“茶马古道”、上海卷的“低迷”、湖北卷的“太空行走”、重庆卷的“报复效应”等则是考生阅读入门的“重要词语”。北京卷“这种蛋白质在朊毒体状态时会发挥好的作用”、天津卷“发展中国家遇到了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大好机遇”、重庆卷“我们与其把泰讷的说法当成一种绝望的声音,不如把它视为一种警告”、浙江卷“因免疫系统的失控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湖北卷“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等就是“重要句子”。

从文本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2004年15份现代文阅读题的重点就是“筛选信息”,有许多份占了试卷的二分之一。其中许多质量都很高,尤以上海卷第2、3题最佳。

多年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主要在现代文阅读题中考查,几乎是每一组题的“煞尾”。目前仍然保持这一风格,而且好题不断。如全国乙卷“白鹤梁”阅读第10题: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D)

A.在三峡工程建成以后,即使在长江枯水期水库的坝前水位也将高于138米。

B.天津大学的方案之所以被否决,最重要的原因是存在毁坏石梁的危险。

C.在葛院士的方案中,人们可以进入罩在石梁上的壳体进行参观、考察和维护。

D.除了葛院士的方案,其他各单位所提出的方案都不能使白鹤梁“永见天日”。

根据材料可知,天津大学的“水下博物馆”方案也是使白鹤梁“永见天日”的方案,只不过这个方案技术难度大,费用高,并且无法避免罩住白鹤梁的壳体承受不住水压而破裂导致毁坏石梁的危险,D项推断断章取义。A项推断正确。白鹤梁的标高是138米,材料说“白鹤梁在三峡工程最终竣工以后将永远沉没于水下”,由此说明无论是否在枯水期水库坝前水位都将高于138米。B项推断正确。天津大学的方案不足之处有三个:技术难度大,费用高,存在毁坏石梁的危险。本来征集方案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保护石梁,显然“存在毁坏石梁的危险”就成了被否决的“最重要的原因”。C项推断正确。材料说“新方案与天津大学的方案类似”,其中必然包含天津大学方案中的“参观、考察和维护”。

当然,命题难,高考试卷现代文阅读题的命制也难做到尽善尽美。总揽今年15份试卷,尽管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但难免让人觉得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我认为,随着自主命题地区的增多,在增强自主性的同时,教育部考试中心还是有必要作适当统筹的。建议以后在以下几个方面能予以考虑:

1.阅读量适当注意平衡。上面已经就此作过分析,十几年来现代文阅读题的量经历了一个翻番,由1999年以前的平均448字到1999至2003年的平均797字,进而到今年的平均967字。但从今年各地选材具体字数看,有的太多,如辽宁卷已经达1108字,有的相对又有点少了,如北京卷只有695字。当然,字数不能说明一切,但还是在客观上影响了考生的阅读思考,同时也是形成地区不平衡的一个因素。

2.考点考查适当注意平衡。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试四个考查点从不同方面检测考生的阅读能力,命题时应该尽可能予以注意——准确地说,选材时就应该予以注意,否则,一旦材料选定,命起题来往往会“身不由己”。有的材料确实有价值,但是它偏偏就不大好找出“重要概念”“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命题人只能画地为牢,这样便容易造成考点考查的不平衡。如全国乙卷“白鹤梁”的阅读,前三题全部是“筛选信息”,全国丁卷“茶马古道”的阅读、湖南卷“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西医学”的阅读也是这样。

3.“推断”题要真正能考查出“推断”,注意考查考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能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适当而准确的推断和想像,是一个人阅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推断力和想像力的考查,就是对考生潜在阅读能力的测试。早在1998年就涉及对推断的考查;1999年第20题就是一道完整的推断题;2000年第20题也是,命题人在试题分析中明确地说该题考查的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2001年将这一要求写进考纲。这一题四个选项通常分布在整个材料中,不仅具有广度,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深度。但是从今年的15份试卷中,我们看到有的试卷推断题“推断力”的衰退,退化成为“信息筛选”或是“话题转说”。如浙江卷第10题: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由于外伤或感染而释放的自身隐蔽抗原可以诱发超敏反应。

B.在健康人中,青年人自身抗体出现的频率比老年人低。

C.一般说来,患自身免疫病的男性比女性少。

D.自身免疫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仍属不治之症。

A项“推断”是对材料中“诱发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过敏原”“由于外伤或感染而释放的自身隐蔽抗原也可以成为过敏原”的转说;B项“推断”是对材料中“自身抗体出现的频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转说;C项“推断”是对材料中“自身免疫病的发病因素受到遗传、自身免疫调节机制、年龄、性激素等影响”,“患者又以女性居多”的转说。

“推断”题命制的不足还有一种情况是,忽视了考查考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如重庆卷第10题A、C、D三项“推断”命题: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B)

A.技术是人类创造的,最终却将毁灭人类。

B.技术的报复效应虽然无法预料,却不能阻挡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C.人类创造的每一项技术,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报复效应与副作用。

D.如果电脑技术进一步普及,将给澳大利亚的森林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不夸张地说,几乎可以不读材料就可以看出A、C、D三项的荒谬。

标签:;  ;  ;  

2004年15卷高考现代阅读试题研究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