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课堂生成千变万化,教学生成有预设性的也有非预设性的。叶澜教授曾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一次好的随机引导,能让课堂“化腐朽为神奇”,展现教师令人惊叹的教学机智。我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曾经历了一回非预设性的“意外”,使我对教师的课堂引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过程描述:
课堂上在讲到文中:诸葛亮立下三天造十万支箭的军令状后,对周瑜说:“到第三天,请派五百军士到江边来搬箭。”当时我告诉学生诸葛亮已经告诉了周瑜来江边搬箭了,就为后文草船借箭作了铺垫。
没想到质疑问难时,一学生问我:诸葛亮是有意告诉周瑜到江边来搬箭,还是不小心说出来的?我心中一惊,这篇课文我教了那么多次,还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其实问题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但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就有意放手让学生对此展开讨论。
生A:我认为是不小心讲出来的,因为他知道周瑜要暗算他。假如告诉了周瑜,草船借箭的计划就无法实施。他的话音未落,有好几个学生就随声附和,我也肯定地点了点头。
生B: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认为是有意说出来的。因为诸葛亮神机妙算,他不会无缘无故地给周瑜机会,况且告诉了之后,草船借箭还是成功的。
生C:可是诸葛亮为什么不让鲁肃告诉周瑜自己私自拨了二十条船?而且正因为没告诉,草船借箭才得以实施。说明诸葛亮是害怕周瑜知道后破坏自己的计划的,又为什么会有意去告诉周瑜到江边来搬箭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下,教室里热闹极了,有的说是不小心说漏嘴的,因为……;有的说是有意说出来的,因为……
“在江边造箭有没有可能呢?”我适时进行点拨。
生D:不可能。因为我曾经从书中看到古代造箭有专门的地方,或者就在军营中。况且在江边造箭,难道不怕被驻扎在北岸的曹操发现吗?
师:你们真让我惊喜。大家对到江边来搬箭是有意还是无意说出这个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很有见地。我是怀着享受、喜悦的心情在欣赏你们的辩论。我特别佩服你们都能注重陈述自己的理由,都能用充分的理由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而且理由都是来自于课文或课外所学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是非常科学的。从课文中可以明显看出,诸葛亮是明确地告诉周瑜:我不是造箭。那周瑜为什么没有利用这个可靠而有利的信息来破坏这次计划呢?
生E:因为周瑜妒忌诸葛亮。我想周瑜当时肯定在想诸葛亮到时完不成任务,就可以好好地惩罚他了,正为自己的高招自鸣得意呢!根本没有注意到诸葛亮话中有话。
生 F:对,我也认为是周瑜得意忘形,一心只想着:你终于落入我的圈套了。
生G:我认为这更能反衬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看穿了周瑜得意忘形的弱点,才放心地告诉了周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生H:我认为这也能体现出诸葛亮对草船借箭早已胸有成竹,才敢把话说在前面。
师:好!好!好!说得非常好。这就叫:说者有意,听者无心啊!就好像老师讲课,有的同学却把心思放到动画片、课外书上面去了。这是其一,我想它还给了我们第二个启示,那就是当你登到一个顶峰时,往往是跌入低谷的开始。就像周瑜,正因为想出了好办法,才导致他中了诸葛亮的妙计,最终只能自叹不如。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就比如大家都喜欢的课外活动——打乒乓球。当你打出一个好球时,总是把注意力放到欣赏、陶醉自己的球技上了。倘若对方反攻得手时,你只能手忙脚乱,坐以待毙。所以,我希望同学们,人人都能把握自己拥有的,胜不骄,败不馁,努力登向另一个巅峰。
“哗……”教室里一下子掌声如雷。
三、反思与讨论
1.教学中教师要以人为本,少些束缚。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科书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权威,有的教师惟教科书为标准,以自己预设教案为准绳。其实,这样一来,学生的探究、自我表现、思维的求异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允许学生发挥顺应了学生的意愿,学生讨论的内容、观点都是自己发现的、提出的,所以他们特别投入,辩论中都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为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他们就在课文内外寻找各种依据。这样的学习深度与活跃气氛,无疑照我的预设进行上课是很难出现的。
精妙绝伦的花园需要匠心独具的园丁,绮丽多姿的课堂需要个性飞扬的老师!我们的教师要敢于,更要善于跳出现有教育的观念,在教学中能以人为本,少些束缚!因为每一个人本就各有特色的,孔子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说过要“因材施教”,保留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在这个日益强调个性的年代,日益需要创新的世界,难道我们还要培养整齐划一,千人一面的学生吗?
卓尔不凡的旋律需要慧心独具的乐师,生动鲜活的课堂更应该有个性飞扬的学生!我们应该为课堂上有“刁钻”的学生感到高兴,因为他会发现问题,他敢质疑。这说明他在思考,他有他的思想,而没有被动地接受,这是很可贵的品质,我们应选择一种好的方法进行引导,既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又可以放飞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问题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2.教学中教师应追寻动态生成的课堂。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
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发现、观点都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辨别,抓住其中的优质资源,适时地进行开发利用。很多时候,课堂最精彩的时刻,就蕴藏在这种动态生成中。把握生成的机会,不用太担心学生会脱离文本。相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去研究文本,去发现文本的信息。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在争论时利用文本的频率就很高,更可喜的是他们的这种利用是十分投入的,是充分“消化”的。同时,演绎动态生成也不用担心预设被颠覆。生成和预设同样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生成的好多内容与预设中的是彼此交叉的。生成这只风筝的丝线始终攥在教师的手中,教师只要合理把握,张驰有度,风筝就不会飞走,只会越飞越高。
因此,教师只要合理把握动态生成,做到该放手时且放手,精彩就会在课堂凸现!
论文作者:骆金扬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草船借箭论文; 江边论文; 都是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