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60例疗效观察论文_王震 王啟 李晓琴

( 1.定西市安定区妇幼保健站,甘肃 定西 743000;2.定西市安定区永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甘肃 定西 743000)

【摘要】目的:观察三联疗法:针刺加局部围刺、火罐联合隔蒜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三联疗法:针刺加局部围刺、火罐联合隔蒜艾灸。对照组30例予阿昔洛韦针静滴、阿昔洛韦软膏外涂,甲钴胺片、芬必得胶囊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10d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73.3%。结论:三联疗法:针刺加局部围刺、火罐联合隔蒜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肯定、方法简单、操作性强、经济适用、疗效优于西药治疗,适用于基层医疗工作者。

【关键词】 带状疱疹;三联疗法; 针刺;火罐;隔蒜艾灸

【中图分类号】R:47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躯干部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6—70岁,平均57.6岁;病程1d—10d。病变部位:胸胁部16例,腰腹部7例,上肢3例,下肢4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6—70岁,平均56.9岁;病程1d—10d。病变部位:胸胁部15例,腰腹部8例,上肢2例,下肢5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发病部位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发疹前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持续1—3天后出现患处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后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其特征之一。病程2—3周,老年人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遗留暂时性淡红或色素沉着。

1.3 排除标准:①伴有其它可导致疱疹疼痛的疾病。②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③合并严重 脑、心、血管、肾、肝、血液、糖尿病等其它系统疾病的患者。④因特殊情况未能坚持治疗者。⑤严重过敏体质者。⑥恶性肿瘤。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予三联疗法(针刺加局部围刺、火罐联合隔蒜艾灸)治疗。①针刺。主穴:患病同侧华佗夹脊穴(病变相应节段)、阿是穴(疱疹局部)、合谷。带状疱疹中医分为心肝火热,脾肺湿热两型。心肝火热型取穴:阳陵泉、太冲、曲泽、神门;脾肺湿热型取穴:曲池、外关、足三里、三阴交。操作:华佗夹脊穴、合谷及分型用穴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根据患者病情虚实而定),留针30min,其间行针1—2次。阿是穴(疱疹局部)用围刺法:常规消毒后,先明确疱疹最先出现的位置及最后出现的位置,用1.5寸毫针(选用0.30mm×35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于疱疹周围沿皮平刺,针尖均刺向疱疹中心。第一针刺最先出现疱疹的位置,第二针刺疱疹最后出现的位置。余针视疱疹范围大小,在疱疹连接成片的皮肤周围,每间隔1.5-2cm左右刺一针。均用泻法。留针30min,期间行针1—2次,起针时摇大针孔出针。②隔蒜艾灸:将鲜独头蒜切成厚约0.6-0.8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疱疹的皮损周围,蒜片间隔约0.8-1cm左右。把搓捏好的圆锥形艾柱(高、低直径约为2cm左右)置于蒜片中间位置,点燃施灸。一次3-7壮(根据患者疱疹范围、大小、疼痛程度、体质的不同,而施用不同数量的艾柱,艾灸以皮肤潮红为度,蒜焦更换新蒜片)。③火罐:根据患者病变部位面积大小,选用口径大小适宜的玻璃罐。用闪火法沿病变部位吸拔火罐,留罐约10min左右,起罐后休息5min左右,在上次相同拔罐部位再拔罐一次,以皮损疱疹部位变为暗红紫色为度(拔罐时做到动作迅速,使罐拔紧、有力吸附。第一、二罐分别吸拔疱疹最先及最后出现的位置)。上述治疗患者均采用舒适,能充分暴露患病部位,且利于穴位针刺、艾灸的体位;均为一次/d,连用10d。

2.2 对照组 予阿昔洛韦针剂,每次5mg/kg,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1—2次/d。甲钴胺片每次0.5mg,3次/d,口服。芬必得胶囊每次0.3g,2次/d,口服。阿昔洛韦软膏外抹病变局部,2—4次/d。疱壁紧张发亮或体积大的水疱用5ml 注射器抽取疱液;疱疹溃破或糜烂溃疡均用阿昔洛韦软膏外抹。以上药物均连用10d。2组均治疗10d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疗效。

2.3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嘱患者①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清淡饮食。②忌食发物、海鲜、烟酒。保持情绪乐观。③勤换内衣,在疱疹未结痂前勿洗澡。④对照组应在餐后服用甲钴胺、芬必得。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治愈:疱疹全部干涸,结痂、疼痛完全消失,无新出。显效:疱疹≥80%干涸,结痂、疼痛基本消失,在夜间或安静时偶有发作,无新出,不需镇痛药物。有效:疱疹≥50%干涸,结痂、疼痛明显缓解,无新出,不需镇痛药物。无效:疱疹≥30%干涸,结痂、疼痛与治疗前无明显缓解或有新出疱疹,需镇痛药物。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体会

HZ发病机制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呼吸道粘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而导致人体抵抗力降低时,潜伏的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进行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祖国医学称HZ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又称“蛇窜疮”。多因心肝火郁和脾肺湿热内蕴,又复受火热时邪、肝、火,湿热与时邪相互蕴蒸,搏结浸淫肌肤,气血凝结,阻滞脉络而发。中医辨证分为心肝火热和脾肺湿热两型,症状为疱疹,有剧烈烧灼样刺痛,以夜晚剧痛为甚等等。本病针刺局部夹脊穴有调节局部神经使针感沿相应经脉到达所属脏腑,进而达到调整脏腑虚实、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平衡阴阳[1]、营养神经、止痛的治疗作用。。围刺法具有调和局部气血,排毒,散瘀止痛,预防疱疹扩散的功效,配合针刺穴位则泄毒,止痛效果更明显持久。隔蒜艾灸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消肿、预防疱疹扩散的功效,促进带状疱疹皮损愈合。火罐疗法有除湿散热的特点,驱泄蕴结在肌肤之湿热病毒从皮毛散发,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2]、止痒、控制病毒、扶正排毒的作用。使疱疹结痂速度加快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和缩短病程。三联疗法(针刺加局部围刺、火罐联合隔蒜艾灸)治疗HZ功能互补,作用协同、增强,标本兼治。临床观察表明:本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简单安全。

参考文献

[1]孙远征.围刺法配合华佗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35例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1990,(6):38

[2]刘彩岚.多罐治疗带状疱疹30例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1992;(3):126

论文作者:王震 王啟 李晓琴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三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60例疗效观察论文_王震 王啟 李晓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