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高中数学建模意识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_刘景勇

浅谈构建高中数学建模意识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_刘景勇

山东省郯城第一中学 276100

摘 要:在诸多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开拓性、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由此,我认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有三点基本要求:第一,对周围的事物要有积极的态度;第二,要敢于提出问题;第三,善于联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建模意识实质上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为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大的实践性;既要求思维的数量,还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而且在建模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所给问题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直觉思维、猜测、转换、构造等能力。而这些数学能力正是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

一、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众所周知,数学史上不少的数学发现来源于直觉思维,如笛卡尔坐标系、费尔马大定理、歌德巴赫猜想、欧拉定理等,应该说它们不是任何逻辑思维的产物,而是数学家通过观察、比较、领悟、突发灵感发现的。通过数学建模教学,使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如善于发现问题,沟通各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核心。

例:证明sin5°+sin77°+sin149°+sin221°+sin293°=0。

这里,正五边形作为建模的对象恰到好处地体现了题中角度的数量特征,反映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如果没有一定的建模训练,是很难“创造”出如此简洁、优美的证明的。正如E·L·泰勒指出的:“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创的见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构建建模意识,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

恩格斯曾说过:“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不是无聊的游戏而是数学的杠杆,如果没有它,就不能走很远。”由于数学建模就是把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因此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转化,用好这根有力的杠杆,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创造性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解题速度是十分有益的。

如在教学中,我曾给学生介绍过“洗衣问题”:

给你一桶水,洗一件衣服。如果我们直接将衣服放入水中就洗;或是将水分成相同的两份,先在其中一份中洗涤,然后在另一份中清一下,哪种洗法效果好?答案不言而喻,但如何从数学角度去解释这个问题呢?

我们借助于溶液的浓度的概念,把衣服上残留的脏物看成溶质,设那桶水的体积为x,衣服的体积为y,而衣服上脏物的体积为z,当然z应非常小,与x、y比可忽略不计。

事实上,这个问题可以更引申一步:如果把洗衣过程分为k步(k给定),则怎样分才能使洗涤效果最佳?

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无疑会激发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且能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以“构造”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个好的数学家与一个蹩脚的数学家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有许多具体的例子,而后者则只有抽象的理论。”

我们前面讲到,“建模”就是构造模型,但模型的构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又需要有足够强的构造能力,而学生构造能力的提高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基础:创造性地使用已知条件,创造性地应用数学知识。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仔细地观察、精心地设计,可以把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通过现象除去非本质的因素,从中构造出最基本的数学模型,使问题回到已知的数学知识领域,并且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与素质教学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自觉地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数学建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

参考文献

[1]胡炯涛 张凡 编著《中学数学教学纵横谈》.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2]黄立俊 方水清《增强应用意识,增强建模能力》.中学数学杂志,1998年,第5期。

论文作者:刘景勇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2月总第2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4

标签:;  ;  ;  ;  ;  ;  ;  ;  

浅谈构建高中数学建模意识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_刘景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