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保持2009年的增长?_企业经济论文

我们如何保持2009年的增长?_企业经济论文

2009,我们应如何保增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应如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09)01-0048-05

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加深的背景下,经济“保增长”成为当前的头等大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工夫。无疑,对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经济增速(从过去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一般大家认为,8%是一个健康发展的底线)过慢,就无法有效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缓解就业等各种社会问题,就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推进。因此,在当前特殊的经济背景下,赋予保增长怎样的意义与高度,都不为过。不过,尽管GDP增幅是代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经济核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毕竟它与国民财富特别是与居民财富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GDP增幅高并不意味着国民财富特别是居民财富水平的同步提高,如果居民财富水平能够切实提高,GDP增幅略低一点也并无不可。保增长,关键是居民的收入能否切实提高,居民的信心和预期能否真正改观,在短期经济增幅得以稳定的情况下,能否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经济增长态势危急

最新经济指标显示,我国宏观经济呈现快速下滑趋势。11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5.4%,较3月份最高水平回落12.4个百分点;发电量同比下降9.6%,创历史最大月度降幅;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6.2%、12.4%和11%;投资、消费增长速度亦呈现放缓趋势。在工业增加值下行压力加大的同时,原材料市场价格也像坐上了过山车,从上半年的飞速上涨,迅速转为当前的大幅下挫,让诸多工业企业始料不及,损失惨重。以钢铁行业为例,我国钢铁企业在2007年底到2008年初铁矿石价格疯长的时候,购进了大量高价矿石。这些囤积的铁矿石足够消化到2009年3月左右。而目前钢铁产品价格下跌30%~40%,急需消化的高价原料和低价产品的囤积使得钢铁企业面对双重的困境。在一大批中小企业陷入困境之后,目前一些大企业也已受到重创。目前看,危机开始从以外贸出口为导向的中小企业向工业行业传导。

总的讲,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压力,已经超过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本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造成的影响,较之东亚金融危机要严重得多。东亚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面对的是汇率压力(即人民币相对于亚洲其他国家货币估值偏高),削弱了中国商品出口的价格优势。而本次美国次贷危机,不仅使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蔓延,而且实体经济也呈现出低迷态势,中国不仅面临人民币升值挑战,而且面临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的压力,由此引发了国内经济体的信心缺失,引起连锁反应。特别是由于上半年能源原材料价格的高涨,使得我国许多企业背负了沉重的库存成本压力,短期内元气受损,挫伤了其发展动能,为经济发展平添了不少变数。

值此非常之期,采用“非常之策”,确保经济增长保持在一定水平上,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为将来的结构调整、升级创造有利条件,积累能量,使得经济发展能够在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中进行,避免无谓的损耗。另一方面,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因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有条件和能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二、2009年经济保增长压力比较大

不容否认,我国经济发展仍有牢固的基础、强劲的活力和巨大的潜力,支撑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因素也并没有发生根本性逆转,应该说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一枝独秀的态势将会继续,但面对我们从未应对过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保增长的压力确实比较大。

(一)从需求方面看,外贸形势严峻。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1月我国进出口出现负增长,其中出口下降2.2%,进口下降17.9%。本次出口下降是继2001年6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09年,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步深化,外贸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1.从外部环境看,美国、欧洲及亚洲经济放缓速度在加剧,不确定因素充斥不同范畴,整体经济注定难望在短期内复苏。因为即使全球货币政策宽松,货币供应总量没问题,也有流动性,但银行还是不大愿意放贷,主要是目前状况下人们的信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重建信心非一日之功,世界经济增长前景难以乐观。在这样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将进一步抬头,会严重制约我国出口增长。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09年世界贸易量增长将因经济下行而显著放慢甚至停滞。而且全球金融危机将引起部分国家或地区信用恶化和萎缩,进出口贸易中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进一步增大。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外部环境有继续恶化的可能。再加上人民币实际汇率仍存在上升压力,使得出口增长形势不容乐观。中国是目前世界上GDP增速较高的经济大国,经济发展明显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步伐可能放缓,但兑欧元等货币篮子中的其他主要货币仍存在升值压力。汇率上升,也将不利于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2.从投资需求看,尽管中央决定,进一步加大廉租住房建设、游牧民定居、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灾区重建工作力度。所有这些不仅会极大改善我国的民生水平、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而且会对冶金、建材、电子、机械、化工等行业产生巨大的直接的投资需求。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投资成本有了明显的下降,也有利于有效刺激投资需求。但抑制投资增长的因素依然不少:一是投资增长惯性在减弱,拉动本轮经济增长的投资高峰,自2007年起就开始从高峰滑落,主要表现为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长率的下滑。2007年新上项目投资增长率就已经下降到15%,扣除物价因素只有10%,2008年前11个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77539亿元,同比增长5.4%,扣除物价因素已经是负增长。二是股市低迷不振,企业利润下降,对企业资金来源产生一定影响。2008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震荡向下,跌幅巨大,在这样的背景下,IPO明显放缓,企业发行股票融资的规模缩减。同时,企业利润出现下降甚至一些行业出现亏损,1~11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1994.4亿元。其中,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8475.6亿元,同比下降19.8%;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3518.8亿元,同比下降3.8%。这样,作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最重要的企业自筹资金增长就会遇到一定的难度。三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显示了持续下滑的态势。2008年前10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4.6%,比1至9月低1.9个百分点,增速同比下降6.8个百分点,按增幅推算10月份房地产投资同比仅增长7.5%,1至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2.7%。与前10个月增速相比,继续呈快速下降态势。2009年,在商品房空置面积居高不下,投资收益不确定性增大的预期下,房地产开发投资也不乐观。占城镇投资20%以上的房地产投资增长明显放缓,将影响到城镇投资快速增长。四是地方政府很可能出现有心无力的状况。2008年1~11月,地方项目投资增幅放缓,说明在中央扩大投资的同时,占投资70%~80%的企业投资意愿并没有相应增加,这一状况显示了地方政府资金来源的匮乏,2009年如果没有大的政策调整的话,这一状况也许会持续下去。五是外商直接投资增速也相应出现回落态势。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外商对外投资意愿和能力均大幅下降。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1月当月实际外商直接投资(FDI)较上年同期下降36.52%,显示外资受金融危机和人民币暂缓升值影响,涌入中国势头减缓。同时,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也出现较大下滑。2008年1~10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2736家,同比下降26.24%。

3.从增长最为稳定的消费需求看,中央决定,提高2009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众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以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同时消除消费瓶颈,拓宽消费领域,稳定车市、房市和股市。所有这些措施,连同投资转化来的消费,会提高中低收入群众的消费能力,提高中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意愿。但是,一方面消费需求有内在稳定性的一面,不是说刺激就可刺激起来的,另一方面,在当前的大背景下,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潜伏着减慢的可能。受股市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缩减;随着企业困难增加,就业增长也将受到一定影响,并进而影响居民收入增长。这样,经济趋冷的苗头,会从多方面影响到居民的消费信心,改变居民的消费预期。未来不排除消费需求增长放缓、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放缓的情况。

(二)从产业方面看,前些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如房地产、汽车出现了投资增速下降、企业利润减少、消费需求降低的现象。而这两个行业产业链条长,涉及到钢铁、水泥、建材、家电等一系列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导产业发展不景气将影响上下游产业运行,部分企业将因此减产或停产,而同时,短时期内,新的主导产业又很难顶上来,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总之,尽管宏观经济政策已作出了方向性的调整,力度也比较大,但在各经济主体普遍信心不足的情况下,保增长的压力不容忽视。

三、保增长重在保就业、保保障

我们知道,GDP是一个流量的概念,财富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如果仅看GDP指标,就可能把破坏财富的行为计入到国内生产总值中去。拆掉一座大楼,国内生产总值也会增加,因为拆掉大楼工人的劳动方面的支出进入到国内生产总值里面,要买一些炸药,这些炸药的价值也进入到国内生产总值里面。大楼被炸了,但是并没有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体现出来。因此,考察经济增长水平,应该用国民财富概念。不过,由于在计算国民财富时,面临着不少技术困难,实际操作中还很难运用。但不管怎样,保增长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保GDP,而应是保国民财富的增长。如果仅仅是为了保增长(GDP)而保增长,就可能会出现饮鸩止渴的现象。目前看,保增长主要是要保就业、保社会保障。

就业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始终需要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过程中,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就业矛盾如果进一步恶化,不仅对经济发展不利,而且将对社会稳定产生深刻影响。如何在保增长的同时解决就业的持续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在一系列战略选择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促进就业的重要性,比如既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更要重视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形成做多做小的双重格局;既要增加投入、扶持“三农”,更要着力推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既要推动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更要考虑技术之于劳动的替代作用,积极发展适度以及中间技术产业群落;既要努力扩大内部需求,更要发挥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外部市场发掘国内劳动力资源。

同时,当前世界性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核心是信心恢复问题,中国扩大内需的核心问题也是生活稳定保障的预期和消费信心问题。因而,当前关键还是取决于能否成功建立起诚信的、可持续发展的居民保障体系,如养老金体系、医疗保健体系、教育体系、住房体系等。建立各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扩大内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保增长的题中应有之义。特别是,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引致效应。它对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业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行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大背景下,只有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留住需要的核心人才,才能使政府和劳动者放心地进行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同时,与社会保障紧密相连的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区服务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领域,这些行业的发展将会带动就业,有利于增加第三产业及其就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同时,在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较好保障以后,也有助于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四、保增长勿忘调结构

当前中国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让我们不得不重视结构改革。如果长期不改变能源价格扭曲,不仅不利于中国资源、中国制造的合理定价,不利于改变粗放式的生产、用能方式,更有可能给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环境问题和资源耗费问题。同时,此次世界金融危机进一步警示我们,要使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逐步降低经济对外需的依赖,加快非贸易部门的发展,是谋划中国经济未来持续繁荣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转型、“调头”,是中国制造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都搞制造业出口,不做研发、不做品牌,就不能化危机为转变契机,低端制造的瓶颈,可能会永远也突破不了。

无疑,光考虑“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而牺牲市场的效率,不能形成中国产业高附加价值的生产结构。过多地强调“质”的转变而忽视就业等问题,对当今处在转型阶段的中国经济而言,就可能会忽视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甚至会影响到今后社会和谐的发展。但中国经济增长不仅需要量的扩张,更需要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质的转变,如果过于强调传统行业的成本优势,而忽视经济结构的优化,会使得中国经济在全球化的时代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十分有限。

因此,面对当前非常严峻的形势,站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我们需要用科学发展观对过去的发展方式做一个深入的思考,在集中精力化解当前矛盾的同时,勿忘调结构,在保增长的同时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结构改革的深入。

2009年,应该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并列作为宏观调控首要政策目标。不仅总量政策要适度放松,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重构中国经济增长新活力,重获中国经济新的国际竞争力,防止为保增长重走粗放型发展老路。

同时,需要重新定义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对国家技术战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关系战略等进行重新思考,融入低碳经济发展潮流中,并力争扮演主要角色。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被广泛认为是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改变全球经济的第三次革命浪潮,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经济可能会带来贸易条件、国际市场、国际技术竞争格局的变化,低碳经济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消费方式均将产生很大的冲击。需要我们全方位创新思维、改变观念,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从体制、机制、政策等多角度构筑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环境,从经济发展模式、国家竞争力、金融体系等多方面考察低碳经济的影响。否则,新的经济形态形成了,新的技术竞争格局形成了,我们将依然是落后的。几代人奋斗几十年,经过一轮新的洗牌之后,我们可能依然是落后者。

五、保增长还需依赖改革的推进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内需不足问题,虽然表面看来是个需求问题,其深层原因却在于供给的结构矛盾,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结构矛盾演变的一种必然现象。而这种现象又由于经济体制的一些缺陷被放大。也就是说,由于体制弊端的存在,延缓了对结构矛盾的调整步伐。显然,保证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本措施,就要针对这种结构矛盾和体制缺陷,加快改革,促进调整。因此,为了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必须在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维持短期经济稳定的同时,加大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度,营造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增强企业投资创业的活力和积极性。

1.加快要素改革步伐。由于要素价格改革滞后,我国要素价格长期偏低。这一方面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导致粗放型增长模式得以延续。目前我国能源消耗系数比发达国家高4~8倍,能源的使用效率仅为30%,发达国家的能源使用效率则为50%,我国每创造1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在这种要素禀赋环境下,依靠廉价要素资源就可以获得利润的企业,丧失了技术创新的动力,形成了对低价格要素投入的依赖,这显然非长久之计。

2.改变分配格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可以分为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表1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持续下降,2007年仅占39.7%,比1998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而同期营业盈余占比从19%提高到31%,提高了12个百分点。在发达市场经济体,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美国接近70%,其他国家和地区普遍在54%~65%,可见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明显偏低。收入是决定消费最核心的变量,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必然影响居民消费的扩大。

3.完善产权制度,促进“软”投资。根据新增长理论的观点,一个经济系统要产生持续的增长,就必须克服回报递减,实现要素回报的递增,而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寻找到一个可持续的发动机,那就是发明和创新。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知识或技术进步和创业人才引起投资,而固定资产投资并不一定引起知识或技术进步。因此,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以实现和加速生产力智能化为目标。也就是在选择发展方式时,要以智力资源的开发带动物力资源的开发,以物力资源的开发来保障智力资源的开发,在这两种开发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协调发展和快速增长。当然,发明创新投入的增加有赖于产权制度的完善和激励,需要在制度、规则方面做出改进。

表1 1978~2007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构成 单位:%

年份

劳动者报酬

固定资产折旧

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1998 53.1414.47 13.4018.99

1999 52.3815.07 13.5419.01

2000 51.3815.40 14.1619.06

2001 51.4515.72 14.0818.76

2002 50.9215.67 14.0419.36

2003 49.6215.90 14.2920.19

2005 41.4014.93 14.1229.56

2006 40.6114.16 14.5630.67

2007 89.7414.16 14.8131.29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各年测算。

4.构建尽量完备的信息渠道,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作用,是调节经济运行矛盾的一般定律。而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不灵有一个相同的重要来源,那就是信息不完善和不完全性市场。由此成千上万个企业做出的生产决定,往往容易造成重复生产与无效率,投资决策失误也常常发生。同样的原因,也导致政府不灵。因为直接调控要想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调控者不仅要具备大量信息,即拥有决定做什么的信息,还必须具备有效监管经济过程的能力,包括有效监管经济运作过程与经济结果的能力。然而我国目前的状态表明,无论是在获得真实信息方面,还是在监管经济运作过程与经济结果方面,都未能达到应有状态。因此,在尽量减少政府干预的前提下,构建尽量完备的信息渠道,使得市场主体能够在相对较充分的信息环境下做出决策,也许是提高经济效率、优化经济结构的有效手段。

5.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创造有竞争力的市场环境。市场分割鼓励了低水平重复投资,区域保护则使低效企业可以长寿长存。国内统一市场尚未完全形成,这是造成经济低效率、低效益的重要原因。这也与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现存的二元经济、社会、文化结构有着紧密关联。为此,要知难而进,采取有力举措,鼓励产权流动,特别是跨所有制、跨地区的产权流动,加快国有经济和国内企业的重组调整步伐。

收稿日期:2008—12—29

标签:;  ;  ;  ;  ;  ;  ;  ;  

我们如何保持2009年的增长?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