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模式的实证研究

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模式的实证研究

张林昌[1]2007年在《中国股票市场引入卖空机制研究》文中提出中国股票市场在初步完成全流通改革,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后,证监会于2006年8月1日发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这标志着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正式启航。融资融券业务再次开闸,意味着我国股票市场将引入卖空机制,改变不能卖空,只能单向“做多”的市场交易制度性缺陷。这必将对我国股票市场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首先对卖空机制的基本内涵、历史演变经验、基本功能和可能风险进行定性分析。然后以此为理论基础,通过香港股票市场的经验数据进行多个侧面的实证分析,采用虚拟变量回归分析方法和基于回归残差的EG两步检验法的协整检验,深入研究香港市场在引入卖空机制后给市场带来的影响。本文比较全面深入的探讨了卖空机制的基本内涵、历史演变经验、基本功能和可能风险。通过对卖空机制内在机理的深入分析和对中国股票市场特点的把握,得出了我国股票市场有必要引入卖空机制的结论。同时在对香港股票市场的经验数据的实证分析,深入研究香港市场在引入卖空机制后给市场带来的影响的过程中,发现了实证结果和理论预想的契合和差距:卖空机制和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关系是不确定的,我们无法得出随着卖空交易量的放大,市场波动性就会降低或者升高的结论。并分析了其中可能的原因,以此展望我国市场在引入卖空机制后对市场可能的影响。

张浩博[2]2016年在《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与流动性风险溢价研究》文中认为流动性是股票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充足的流动性可以保障股票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若股票市场缺乏流动性,那么市场中的交易会难以顺利执行,并且由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条件,市场将难以正常运行,所以,正是由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存在才保证了股票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股票流动性直接影响股票交易成本和流动性风险,可以对预期收益产生重要影响,股票市场作为金融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促进金融体系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可见,研究股票市场流动性溢价和流动性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投资者把握市场行情变动,更加合理的指定交易策略,有助于监管部门更好的监控市场状况,选择合适的调控手段,在适当的时机对市场进行调控,进而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保障市场的健康平稳运行。本文在对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度量的基础上,运用GARCH族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波动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ASV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波动杠杆效应。实证结果发现股票市场流动性波动具有显着的非对称性,股票市场流动性波动对利空消息的敏感性要高于对利好消息的敏感性,流动性波动更容易受到“坏消息”的影响。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波动具有低波动和高波动两种状态,流动性波动在低区制状态下具有更快的衰减速度和更长的持续时间,并且波动具有阶段性,从高区制状态向低区制状态转移的概率高于低区制状态向高区制状态转移的概率;上海股票市场流动性波动和深圳股票市场流动性波动在区制持续时间和对波动性反应敏感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本文在对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波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常相关Copula模型、时变Copula模型、时变Copula GAS模型以及时变SJC-Copula模型对我国不同股票市场流动性波动与收益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波动与收益率之间存在着弱正相关关系;不同市场之间流动性波动与收益率相关关系以及尾部相关关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且同一市场在不同时期流动性波动与收益率相关关系以及尾部相关关系也具有差异性;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波动与收益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存在着显着的时变特征,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随着股票市场行情的变动而变动;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变化率和收益率之间尾部相关性具有显着的非对称特征和时变特征。一般而言,国内外学者将流动性与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预期的流动性对收益率的影响效应,称之为“流动性溢价”;一种是不可预期的流动性变化对收益率的影响效应,称之为“流动性风险溢价”。所以在实证检验我国不同股票市场流动性变化率与收益率之间的时变关系的基础上,依据流动性溢价理论,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上海股票市场流动性溢价的存在性,发现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着流动性溢价现象,并存在显着的规模效应,但由于模型的不同价值效应的表现也不同。随后对样本进行行业分组,从行业分组的角度分析流动性溢价的存在性,发现不同的行业组合流动性溢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除电信服务行业外,其余行业均存在流动性溢价现象,但考虑规模因素和价值因素后,部分行业的流动性溢价系数变得不显着。以股票规模和帐面市值比分别作为门限变量,运用门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流动性溢价的规模效应和价值效应;以市场收益率为门限变量时,面板门限模型分析结果发现与传统分组方法结论不同,在市场上涨幅度较小时期与市场下跌时期,流动性溢价的表现具有一致性,此时流动性溢价要高于市场快速上涨时期,并且考虑规模因素与价值因素之后发现,市场不同时期流动性溢价减小。通过构建内生性两状态的markov区制转换模型对不同行业指数流动性与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行业指数流动性与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具有不确定性以及非对称性,各个行业流动性与收益率的相关关系在不同状态下存在着时变特征,并且不同行业相同状态下流动性与预期收益率之间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性。本文在实证检验了股票市场流动性溢价的非对称性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时变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风险溢价的时变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了更好的刻画资产收益中的市场异象的时变性特征,本文运用capm模型、经流动性修正的二因素capm模型,fama-french叁因素capm模型以及经流动性调整的四因素capm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收益的风险溢价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对四个模型进行了扩展,然后运用扩展的时变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比实证估计结果发现四个时变模型对市场风险溢价和价值效应的刻画基本保持一致,对规模效应和流动性风险溢价的刻画在不同的时变模型中存在着差异;通过时变四因素capm模型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流动性风险溢价存在着明显的时变特征。不同时期股票市场流动性和流动性风险的特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所以不同时期投资者因承担流动性风险要求的溢价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更好的把握流动性溢价和流动性风险溢价现象,在实证检验了流动性溢价的非对称特征以及流动性风险溢价的时变特征之后,本文分析了宏观经济因素对流动性溢价的影响作用,并通过b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宏观经济因素对股票市场流动性与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发现宏观经济因素对股票市场流动性与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效应具有阶段性特征,并且不同的宏观经济因素对股票市场流动性与流动性风险在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我国股票市场属于“政策市”,由于财政政策对股票市场的调控效果有限,并且成本更高,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运行能够造成直接影响,为此本文着重分析货币政策对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的非对称影响。本文运用tvp-var模型进行货币政策对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时变影响特征的实证检验,发现货币政策的扩张可以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的改善,货币政策的紧缩会造成股票市场流动性的恶化;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流动性在不同时期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本文运用MS-VAR模型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效应的非对称性,发现不同的区制状态下,货币供应量、利率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效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国家[3]2016年在《中国证券市场风险防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中国证券市场风险防范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经济和监管制度层面探讨证券市场风险的成因、度量和对风险控制的对策。中国证券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以转轨经济为背景的中国股票市场是一个特殊的新兴市场,导致2015年我国证券市场发生了剧烈的异常波动。本文对此次行情的波动从宏观经济侧面、监管制度层面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实证分析。通过研究认为,发达国家证券市场风险防范理论主要是防止机构投资的风险,而我国的风险防范则要高度重视散户的投资风险。本文共分为7章:第1章引出研究问题,并阐明论文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提出全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中国证券市场风险防范及对策。介绍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说明本文研究理论意义和实际作用。第2章对前人已有的证券市场风险的识别、度量、风险防范、市场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金融危机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的文献回顾和评述。第3章从风险定义、风险分类、风险成因叁个方面探讨了证券市场风险的一般理论。从引起证券市场风险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对风险内涵进行了分析。运用凯恩斯、斯密斯、萨缪尔森的理论探讨了政府是否应该干预证券市场。最后运用道德风险理论、货币面纱理论及最后贷款人理论来分析政府救市的必要性。第4章探讨了证券市场风险指标体系,通过建立VAR模型实证检验宏观因素和经济环境的外部冲击对我国故事压力风险造成的影响。第二部分对政策因素做了四种分类,在原有CSSI压力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而探讨政策因素对我国股市的影响。第5章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其自身特点进行详细论述。并对中国证券市场在2007年和2015年经历的两次异常波动进行分析。其发生波动的根本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金融创新及过度杠杆化、政策层面的过度推动、监管部门政策的失误、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及投资者风险意识不强等。最后对股灾暴露出来的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带给我们的启示以及股灾给宏观经济层面带来的影响做了进一步探讨。第6章对世界各国的证券市场的风险防范机制和体系进行了比较,对我国可以借鉴的地方进行了提炼。同时将国际上曾经发生的过得股灾按照杠杆驱动型、经济泡沫型、热钱、汇率引致型进行分类探讨。第7章我国证券市场风险防范的对策。本章阐述了当前环境下我国证券市场面临的总总问题。综合前面章节的研究结果,提出对防范系统性风险需采取的监管方式和对策做出的思考。首先在制度层面上需要优化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涨跌停板制度、发行及退市制度。同时需要解决“一行叁会”监管模式存在的监管真空,强化投资者保护机制、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及降低创业板高估值。最后在金融环境层面需要防止违规杠杠资金进入股市及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彭莉[4]2014年在《中国股票市场国际联动性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生产的国际化、国际资本的跨市场套利以及投资者心理的一致预期等因素使得各国股市之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同涨同跌”现象,特别是发达国家股市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均衡的稳定关系。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也处于改革和转型的对外开放过程中,“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各项制度安排在逐步有序进行。在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的环境中,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处于什么样的关系,外围市场的变化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如何,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资本市场的波动性与安全问题,更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此背景下本文的研究重点定位于开放背景下中国股票市场与国际股票市场的联动性及影响因素,以及极端条件下比如金融危机的冲击,对我国股票市场国际联动性的影响。本文在对相关理论、现实背景、文献资料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首先从整体上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开放进程进行描述,研究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率与波动率是否与国际市场具有一致性的趋势,对中国股票市场与国际股票市场的相关性进行描述。其次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在开放背景下的各个阶段的波动性特征,以及中国股票市场与国际股票市场的联动性是否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强。然后讨论了在极端情况下,比如金融危机的冲击条件下,我国股票市场与国际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再然后对我国股市国际联动性变化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了描述,阐述了股市的国际联动与金融安全,最后得出结论和研究的展望。本文的内容结构如下安排:第一章是导论。本章首先提出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密,中国股票市场正处于国际化进程之中,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股票市场与国际股票市场联动性如何表现,金融危机的发生对联动性产生了哪些影响以及从什么角度来影响中国与国际股票市场的联动性?联动性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然后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其次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资本市场联动性:理论与文献。本章首先对股票市场的联动性进行理论解释,其次从经济基本面和行为金融两个角度对联动性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从叁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回顾。一是世界各国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性,二是中国股票市场与国际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叁是中国股票市场各指数之间的联动性。最后总结了现有研究的结论和不足,指出了本文研究的视角和定位。第叁章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波动:事实与特征。本章首先介绍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概况和国际化进程;然后以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叁次金融事件为切入点,对国内外股票市场的波动性特征进行描述,在描述过程中将每次金融危机分成叁个阶段,分别讨论每个阶段国际证券市场的波动性变化,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是否存在波动一致的趋势;最后对我国股票市场与国际股票市场的收益率联动性和波动率联动性进行描述,为后面的实证研究做下铺垫。第四章开放环境、股市联动与实证分析。本章首先讨论我国股票市场在国际化进程中,我国股票市场与国际股票市场的联动性变化,讨论在国际化进程当中,哪一个阶段对联动性产生重大影响;然后讨论国际股票市场对我国证券市场开盘价以及收盘价的影响,同时也包括我国证券市场对国际股票市场的开盘价和收盘价的影响,最后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更深层次的解释。第五章金融危机、风险冲击与动态检验。本章主要讨论中国股票市场在极端条件下与国际股票市场的联动性,以美欧金融危机为切入点。美国金融危机前后我国股票市场与国际股票市场的联动性变化: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研究,收益率的联动性与波动率的联动性。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研究了美国金融危机前后的联动性变化以及次贷危机爆发后的各个阶段我国股票市场与国际股票市场联动性的变化特征。第六章联动变化、的影响因素与金融安全。本章首先对前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对不同阶段中国股票市场国际联动性变化特征进行比较,其次基于中国的实际环境出发,从金融市场的传染、金融市场一体化、技术进步、国际货币政策的变化四个角度分析了影响股票市场联动的外部驱动因素,从我国货币改革、贸易变化、监管放松角度分析了影响股票市场联动的内部驱动因素。最后提出了联动变化对于金融安全的影响。第七章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研究发现,我国股票市场的逐渐开放,中国股票市场与国际股票市场的联动性程度越来越高,但是总的看来动态相关性较低,并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关系。在极端情况下,比如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我国股票市场与国际股票市场在金融危机期间与国际股票市场的联动性显着增强,联动增强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全球经济基本面的恶化与金融市场传染两方面的因素。国内股票市场与国际联动有好处,也有坏处。联动是一把双刃剑,在金融稳定的时候,它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国内资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有效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同时国际资本的进入可以提高国内股票市场的运行效率;但是在它遇到危机的时候,可能出现剧烈波动,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利用好国际市场配置资源,防止国际炒手利用中国市场进行投机,维持中国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

李合怡[5]2016年在《融资融券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定价效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证券市场的效率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市场效率的提升是中国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由于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证券市场效率的核心是市场的定价效率,它构成了其他金融理论的基础,解释了金融市场资产价格的变化,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关键环节。本文所研究的证券市场定价效率是指证券市场上金融产品的价格对信息的有效揭示,这一定义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价格对信息反映的准确性;二是股价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关于融资融券机制对证券市场定价效率影响的研究实质是特定市场微观结构与价格的形成过程的研究内容,当投资者存在异质信念的情况下,一方面卖空机制有助于市场吸收负面信息对于股价的影响,使股价更趋于内在价值;另一方面,融资交易的杠杆效应放大了证券市场上知情交易者的收益,进而对投资者收集信息、参与交易产生正向的激励,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提高了股价的信息含量。因此,本文基于中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不断扩容的实践,在控制了内生性的问题后,从信息有效性的角度检验融资融券对证券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影响程度和影响机制。在实证部分,本文重点研究了融资融券这一交易机制推出后对证券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具体包括:第一,融资融券对证券市场整体流动性、波动性的影响;第二,融资融券对个股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第叁,融资融券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第四,融资融券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机理。主要内容如下:1.融资融券对股市波动性与流动性的影响方面:从市场层面实证分析融资融券制度对股票市场波动性、流动性的影响,融资融券余额与证券市场波动性存在负向的协整关系,但融资融券余额与证券市场整体的流动性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数据的支持。短期来看,信用交易能够改善收益率的分布,抑制股价的大幅波动,提升市场的流动性。总体而言,融资融券在为投资者提供杠杠交易和卖空机制的同时,对证券市场整体的流动性提升和波动性的抑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融资融券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方面:首先,标的证券纳入融资融券范围后,收益率仍呈现尖峰、正偏分布,峰度有所下降但偏度略有上升;其次,针对融资融券调增窗口的实证分析并没有得出稳定、持续的负累积超额收益,且存在因市场预期而提前反应的现象;第叁,从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影响因素来看,临近公告日,融券卖空比率和融资买入比率的回归系数显着性提升,融券卖空比例与累积超额收益负相关,融资买入与累积超额收益显着正相关,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回归系数下降,说明累积超额收益能够部分被融资融券的交易所解释,融券卖空交易对股价产生了负向效应,而融资买入对股价产生了正向的影响。3.融资融券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方面:首先,横向定价效率比较,融资融券开通后,两融标的股票相对于不可卖空组对信息的吸收效率更高,但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的反应速度,而特质波动率所衡量的股价信息含量有所下降;融资买入和融券卖出量与股票定价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融资和融券占成交量的比重越大,股票对于信息的反应速度越快。其次,纵向定价效率比较的实证结果得到类似的结论,同一标的开展融资融券交易后股价对滞后信息的依赖程度降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股票的定价效率;但另一方面特质波动率所衡量的股价信息含量有所下降。再次,四组DID模型的实证结果发现,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特质波动率指标下降、价格的滞后反应指标降低,说明纳入融资融券标的或转融券标的范围后,股票价格包含了更多的公司层面特质信息减少,但价格对于信息的反应速度有所提升;从定价效率衡量指标的显着程度来说,股价的滞后反应指标显着程度优于特质波动率指标。4.融资融券对股价信息含量影响机理方面:首先,股价信息含量与横截面预期收益的实证结果表明:特质波动率与股票超额收益率负相关;融资融券开通后,特质波动率的回归系数仍显着为负,但回系数的显着水平与融资融券前相比有所下降,说明在放开部分卖空限制后,我国股票市场仍然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其次,从融资融券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机制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卖空约束的放开使知情交易者的信息优势得到增强,从而减少了市场的噪音交易使特质波动率下降;(2)融资融券交易比例越高,私有信息交易者的套利活动越多,从而股价对信息的反应速度越快。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融券卖空数额占成交额的比例较小,融资和融券交易发展不平衡,这一影响机制显着性不强。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融资融券同时具有杠杆交易和卖空机制的交易特征,本文同时考虑了两种交易模式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综合分析这一制度对证券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从微观上为卖空机制与股票定价效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中国市场的经验证据。其次,在内生性问题的处理方面,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且在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构建上,利用两融标的多次调整、以及转融券业务的扩容这一良好实验环境,将后纳入标的范围的股票作为控制组,通过实验期和非实验期的区分,构建了四组双重差分模型。这一选取控制组的方式与配对股票或采用指数成分股的方法相比,避免了选取配对股票过程中使用的指标代表性不足或与实验组证券特征不吻合的情况。第叁,本文检验了融资融券后特质波动率与预期收益率相关关系的变化,特质波动率与股票超额收益率负相关,融资融券开通后,特质波动率的回归系数仍显着为负,但系数的显着水平下降。最后,研究结论对融资融券业务的监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信用交易制度的完善离不开监管机构与法规、对投资者和标的资产的严格风控、恰当的交易机制设计、特殊时期的政府干预和灵活的机制调整,本文的研究为相关政策选择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高晶[6]2016年在《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流动性和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我国股票市场自1990年建立以来,经过了26年的发展,到现在为止,我国股票市场不仅市值容量在全球股票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举世瞩目的资本市场,也为我国优秀企业取得直接融资搭建了重要的平台。但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前进,两融机制的缺失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培育产生了较大的阻碍影响。股市不能形成完整的均衡系统,严重制约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成长与创新。融资融券业务是国外发达证券市场上最基本的业务之一,可以减小股价的波动,提升股市流动性。国外学术界关于融资融券交易对证券市场影响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仍存在很多争议。融资融券业务做为我国2010年引进的一项创新业务,对我国股市流动性和波动性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选取了2014年3月3日至2016年3月1日我国沪深两市融资买入额和融券卖出量及沪深300指数的数据,综合利用VAR模型、因果关系检验等多种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波动性以及流动性的影响。文章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融资交易能增强股市的流动性,融券交易对股市的流动性无显着影响。第二、融资融券交易能减小股市的波动性,但融券交易的影响效果比融资交易小。研究结论显示,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的积极影响已得到发挥,但是融券交易的影响力度比融资交易要小,这与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历程、交易制度以及投资者的交易模式有很大关系。最后,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从完善交易制度、提升证券监管、加强投资者教育等几个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使得我国融资融券交易能够更好地促进股市健康、稳定、高效的发展。

胡水清[7]2004年在《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模式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与传统金融理论的区别在于它不再把金融资产价格作为一个宏观现象加以考察,而是致力于研究在既定的市场微观结构下,金融资产的定价过程及其结果。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认为,市场微观结构作为影响价格形成过程的内生变量,对市场波动性、透明性、市场效率和流动性等均产生影响。本文以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为基础,通过将时间窗口缩小来研究中国股市的交易量、收益率和收益率波动的变化特征。在对日内及周内的波动模式进行刻画后,本文以现有的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为基础对其进行了分析解释,同时构建出哑元回归模型对中国股市的日内及周内效应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成交量与收益波动率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 1.五分钟的高频数据研究表明,在指令驱动交易机制下中国股市的成交量、收益率及收益率波动呈现出显着的日内变化模式。 2.用五分钟高频数据对我国股市的周末效应进行检验后,发现我国股市在周一的收益波动率最大。 3.五分钟的高频数据研究表明,成交量对收益率波动有很强的解释作用,滞后若干期的成交量仍对当期收益率波动有很强的影响。 针对实证研究的结论,本文将目前阶段中国股市的交易机制安排与投资者行为、价格发现过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探讨目前阶段中国股市的交易机制以及交易者行为对价格发现和形成过程的影响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中国股票市场的运行效率,评价市场有效性并提出微观结构方面改进的方向。

王琳[8]2016年在《中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非对称性及其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银行系统健康稳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金融市场甚至是整个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无论是1929年美国经济萧条还是2008年以雷曼兄弟破产为导火索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及近几十年爆发的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或是财务困境,都是银行体系风险不断积累、集中爆发、快速传染的结果。2008年次贷危机后,关于金融风险的研究很多都集中在美国金融市场,特别关注影子银行体系。但是在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中还是占据着核心地位。目前,中国银行业正处于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金融创新不断深化,银行系统也呈现出交易复杂化、交易对手多样化、产品业务同质化、信贷业务表外化以及关联性高度化等特征,这些变化使得银行系统性风险不断积累、加深和扩大。只有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深入研究,全面评价银行系统性风险,才能找到应对之策进行有效监管。金融资产的风险通常是由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引起的,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金融市场波动性的研究。另外,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资产间的相关性也越来越复杂,资产收益率序列也呈现出不规则的分布,研究金融资产的相关性对于准确进行风险管理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研究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非对称性特征,从而提出差异化监管的要求。研究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波动的非对称性、时变的动态相关性以及不同市场状态下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等。在对银行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本文使用GARCH类模型及其拓展模型对银行收益率序列的波动、银行间波动溢出状况及银行间相关性进行了详细刻画。非对称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序列的波动幅度是否存在对市场上利好、利空消息冲击的不一致、银行间波动溢出及相关性是否存在非对称现象,市场状态发生变化时银行间相关系数的变化等内容上。最后本文将主要的非对称因素考虑在内构建了风险预警指标,并基于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相关特征的实证结果,围绕差异化监管内容进行了论证。本文的工作主要涵盖了: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上市银行多方面特征,将银行分为了两类,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进行聚类并以此为基础分析银行收益率的波动特征。对我国上市银行的波动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包括对单家银行的收益率波动情况进行研究,使用garch类模型对银行波动的非对称性进行检验,判断非对称波动的方向和程度,从而描述了波动的具体特征;运用bekk-garch模型对银行间波动溢出特征进行研究,同样将非对称性考虑在内,找到两类银行间波动溢出的方向、大小等特征。对银行波动性的研究能帮助我们识别上市银行的波动特征以及对其他银行的影响程度,为银行的风险监管提供系统性的定量方法支撑。运用非对称的dcc-garch模型对银行间的动态相关关系进行非对称性检验,基于银行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银行系统实时的风险预警因子。本文发现,基于上市银行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能够精确捕捉市场上可能出现的危机,对保障我国金融系统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对两类银行的波动情况进行整体相关性分析,定量研究两类银行间的整体风险联动程度,为我们从整体把握银行间的风险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引入了markov区制转换模型对我国股市周期性的转变和风险状态的阶段性变迁进行识别和分析,确定我国市场行情持续的时间和转变可能性。对银行间时变相关性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发掘不同市场状态下银行间风险联动程度的差异,同时也从银行类别的角度分析了银行间相关性的差异。实证结果显示,无论是单家银行的波动,还是银行间的波动溢出情况均存在显着的非对称特征,即市场上利好与利空消息对银行收益率波动的影响是不一致的;基于银行收益波动特征,测度两类银行的时变动态相关系数,发现在同涨同跌的状态下以及不同市场状态下的银行间的相关关系均存在显着的非对称性。综合实证模型得到的结论,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目前的监管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对我国当前商业银行的差异化监管路径与规则进行评价,给出合理化的建议与参考,为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提供学术支持。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突破了以往的研究视角,有效地捕捉了系统性风险的非对称现象。通过非对称性的视角研究我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状况,将研究过程中所有可能存在的非对称现象考虑在内,有助于更准确地构建风险预警指标、提供更精准化的监管要求;构建了更为及时、有效的风险预警指标。基于以往对银行波动性与相关性的静态研究上,本文使用时变的条件相关系数构建了风险预警指标因子,与现有的静态指标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现有文献中,波动性和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大都用于对两个或叁个市场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本文将这种方法拓展到了银行系统中14个上市银行,大量数据的实证结果更能充分反映了我国银行的风险结构状况,研究结论相较以往的研究更显客观性;综合考虑了上市银行的多方面特征和市场数据,对银行进行了分类,进一步挖掘了银行间的差异性,基于实证结果设计了我国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框架,这为我国银行业实施差异化监管提供了更为详实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完善商业银行监管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作用。

钟笑珊[9]2011年在《融资融券交易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融资融券交易(Margin Trading)作为一种创新机制引入我国的证券市场,结束了我国证券市场多年的“单边市”运行态势,必然会对我国的证券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究竟融资融券交易在推出一年后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了何种影响?其是否发挥了平抑市场波动,提高市场流动性的基本功能?与此同时,随着融资融券业务的日益推行,关于推出“转融通”机制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融资融券的授信模式选择、市场影响已成为监管层与投资者的关注重点,本文围绕上述课题展开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具体而言,本文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首先系统概述了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然后通过对比研究全球主要的融资融券交易机制,以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融资融券交易模式。随后,本文分别从融资融券对市场波动性、流动性两个角度展开融资融券交易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冲击效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最后,基于融资融券交易的信用特征,本文探讨了我国融资融券交易的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问题。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一个国家或地区融资融券模式的选择,往往是取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文化背景和证券市场的发展成熟状况的。结合国际实际经验与我国的国情,我国现阶段还不具备选择美国的市场化分散授信模式的条件,因而通过筹建垄断性的证券金融公司推出转融通机制,并逐步建立“单轨制”的集中授信模式是现阶段的较理想选择。(2)本文通过VAR(向量自回归)模型与Granger(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实证研究了融资融券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波动性及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融资融券机制推出的一年多时间里,融资融券机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还很弱,既没有造成市场大幅度波动,也没有大幅度提高市场的流动性水平。但是相对来说,融资融券机制(特别是融资买空交易)提高市场流动性的基本功能已慢慢显现出来,而其平抑市场波动的功能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没有得到体现。其中,本文认为影响其功能发挥的自身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融资融券规模市场占比很小;二是融资业务与融券业务发展极不平衡,作为卖空机制的融券业务备受冷落。

张祥娟[10]2015年在《融资融券交易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与流动性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股票市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建立以来,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绩。但由于缺乏做空机制导致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弊端,阻碍了股票市场的长足发展。针对这一缺陷,证监会在2010年3月31日批准沪深证券交易所启动了融资融券交易试点,标志着我国的证券市场结束了单边做市的时代,进入到可以做空的新的信用交易时代。截至2014年底,我国融资融券余额同试点初期相比实现了十万倍以上的增长,标的股票的数量也增长了10倍。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品,融资融券释放了市场活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股票市场的繁荣。然而融资融券交易是一把“双刃剑”,杠杆效应在放大投资收益的同时也难免会放大市场风险,而杠杆效应的诱惑作用促使一些券商渐渐忽略了风险。因此,尽快加强融资融券交易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及流动性的影响研究,针对我国融资融券交易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促进我国股市的发展完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循文献查阅、理论剖析、实证检验、对策建议、结论分析这样一条逻辑主线展开。在对融资融券交易进行概念描述、功能介绍、对股票市场作用机制分析以及对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发展现状总结的前提下,选取转融资推出前后各566个交易日、转融券推出前后各449个交易日的数据作为样本,综合运用ADF检验、VAR模型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模型分析方法,对比分析转融通机制推出前后融资融券交易对股票市场波动性以及流动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相关交易规则、进行投资者管理、进行风险控制管理的相关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对股票市场波动性水平的影响:开通转融通业务后,我国的融资买空交易平抑股价波动的作用增强,但融券卖空交易短期内增大了股价波动幅度;开通转融通业务前后,融资融券交易均是引起股价波动的Granger原因。第二,对股票市场流动性水平的影响:转融通机制引入前后,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均使得股票市场的流动性水平提高,并且融资融券交易是引起股市流动性水平发生变动的Granger原因。

参考文献:

[1]. 中国股票市场引入卖空机制研究[D]. 张林昌. 厦门大学. 2007

[2]. 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与流动性风险溢价研究[D]. 张浩博. 吉林大学. 2016

[3]. 中国证券市场风险防范研究[D]. 国家. 辽宁大学. 2016

[4]. 中国股票市场国际联动性实证研究[D]. 彭莉.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4

[5]. 融资融券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定价效率研究[D]. 李合怡. 苏州大学. 2016

[6]. 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流动性和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 高晶. 重庆大学. 2016

[7]. 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模式的实证研究[D]. 胡水清. 浙江大学. 2004

[8]. 中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非对称性及其监管研究[D]. 王琳. 山西财经大学. 2016

[9]. 融资融券交易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研究[D]. 钟笑珊. 华南理工大学. 2011

[10]. 融资融券交易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与流动性的影响研究[D]. 张祥娟. 中国海洋大学. 2015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模式的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