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四川省特色小镇建设
周 杰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产业经济研究所,成都 610071)
摘 要: 培育发展特色小镇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更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四川省小城镇数量较多,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一定成就,全省共有20个入围在两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中。但不容忽视的是,四川省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人口基数大、城镇化发展水平低、产业特色不够鲜明、公共服务不均衡等问题。必须精准理解特色小镇的建设理念,通过以更高的标准、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合力来高质量推进四川省特色小镇建设。
关键词: 特色小镇;高质量;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相当快,小城镇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城镇化的空间载体,在中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与此同时,资源瓶颈、生态瓶颈和劳动力瓶颈等发展阶段的标志性门槛开始催动城市转型。自2015年6月正式公布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名单以来,特色小镇得到了中央和各地领导的关注和民众的关心。2016年7月1日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到2020年将培育出1 000个具有鲜明动态的休闲旅游、现代制造、教育科技、商贸物流、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是积极探索、积极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也将是国内需求扩大以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力之一。
一、特色小镇的定义及分布情况
目前国家对特色小镇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按照各级政府发布的文件可以看出来,特色小镇并不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传统城镇,而是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具有特色产业、休闲旅游和美丽宜居功能的项目集合体。特色小镇既可能是大都市周围的小城镇,也可能是农村里较大的乡镇,甚至还可能是城市内部相对独立但部分服务功能与城市共享的区块或街区。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第一次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起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一切剥削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无论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来看,或是从世界范围的眼光来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有着几亿人口的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都是一件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了不起的大事。”“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的制度基础上前进。”[4]P841
在住建部公布的两次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中,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有174个、86个和143个小镇入围。西部区域虽然经济欠发达,但旅游资源丰富,从入围的143个特色小镇可以看出,旅游发展型特色小镇最多,占总数的过半以上。四川省一共有20个小镇入围,是西部地区入围国家级特色小镇最多的省份。
表1 两批国家级特色小镇的区域分布
二、四川省特色小镇的建设现状
四川省委、省政府一直都在高度重视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先后实施了发展改革试点镇建设、全国建制镇试点、“百镇建设行动”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探索着小城镇发展的新路径。
(一)大中小城镇体系逐渐形成
建立了多级财政资金启动投入机制,对小镇给予了政策资金的重点倾斜,省、市(州)和县(区、市)都安排相应专项资金支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配套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截至2015年底,全省300个镇通镇通村公路通达率达到了100%,城镇道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在全省抽样调查的127个试点示范镇中,人均道路面积、供水和燃气普及率、污水和垃圾处理率等基础设施水平快速增长。根据四川省住建厅评估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示范镇就地就近转移农业人口达到了78.6万人,间接带动全省小城镇吸纳农业人口152万人,每年可以为全省城镇化率贡献0.62个百分点。试点镇的平均常住人口达到1.59万人,是建制镇平均常住人口0.58万人的2.74倍。
表2 四川“百镇建设行动”300个试点示范镇空间分布
(二)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支撑效应逐渐显现
四川省是全国小城镇数量最多的省份,但是绝大多数小城镇规模小、产业集聚能力较低、产业特色不明显。目前,四川省很多乡镇产业门类较多,但大多数小镇都是依托传统优势产业、自然景区、产业园区等建立而成,在具体培育发展过程中,由于目标定位不明确、基础薄弱等各种因素的限制,科技、人才、创新等要素资源的支撑也比较薄弱,导致小镇发展中产业结构单一、同质化问题较严重,产业内生创新动力不足,产业主导方向不明或对外辐射功能不强。
(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初见成效
自2013年,四川省推出了“百镇建设行动”,到2016年全国发起创建特色小镇之时,恰逢四川“百镇建设行动”第一轮3年行动期收尾验收之际,示范镇的选点布局与全省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充分一致,呈现出向四大城市群融入的显著特点。在300个试点示范镇中,有287个位于四大城镇群中,占试点示范镇总数的96%。示范镇的空间布局是符合区域空间发展演进规律的,有利于形成大城市向小城镇拓展产业功能疏散空间、小城镇依托大城市辐射效应的良性互动。如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南溪区江南镇以及大观镇等试点示范镇被纳入宜宾中心城区的功能组团,并沿长江串接分布,充分发挥了带动沿江城镇密集发展区的作用。
特色小镇是关系全省推进转型升级、城乡协调发展、高层次人才集中、高端要素集聚、高新业态培育的重大创新。根据四川省小镇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式建设特色小镇:一是现代农业特色小镇。深入挖掘农业大省的优势,培育服务农村、发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小镇。积极实施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延伸产业链,适度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二是以“工”兴镇。依托工业园区或产业园区,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传统工业等,形成特色工业小镇。三是旅游观光特色镇。充分发挥四川省历史文化丰富、山川秀丽、民族风情浓郁多姿的优势,积极培育旅游特色镇。四是创新创业特色镇。随着创新创业活力不断释放和产业转型升级,选取具有扎实工业基础的小镇,升级为信息科技、生物医疗、节能环保、智能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特色小镇,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进而实现产业倍增和质量升级。
(四)逐渐培育出类型丰富的特色小镇
不同的地貌类型,如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等给四川省小镇带来了不同的气质。四川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蜀文化、民族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乡土民俗丰富多彩,创造了大量具有丰富历史文化意义和鲜明民族风情的四川小镇。四川省有数千个古镇,现存有一定价值的仍有100多个,居全国第一。基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交通区位和发展潜力等因素,目前四川省已经形成了一批旅游休闲、现代农业、商贸物流、加工制造、文化创意、科技教育等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逐渐形成了类型多样、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全省小城镇发展的新格局。按照《四川省“十三五”特色小镇规划》,全省有200个特色小城镇进入规划建设名单,其中有47个旅游休闲型特色小镇,占到40%;现代农业型特色小镇45个,占比23%;文化创意型特色小镇32个,占比16%;商贸物流型特色小镇31个,占比16%;加工制造型特色小镇30个,占比15%;科技教育型15个,占比8%。这些特色鲜艳的小镇为四川省培育升级版的特色小镇奠定了基础。
表3 四川省六大类型的特色小镇
三、四川省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出现的问题
(一)人口基数较大,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
虽然近年来四川省的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但是由于财政资金拨付不足,加上资金使用限制因素较多,导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小镇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落后。而基础设施的落后不利于积聚小镇人气,更难发挥出小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公共服务职能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根本,一方面体现在对产业的服务职能上,包括产品孵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融资渠道等方面;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对人居的服务职能,包括生态优化、社区居住和人文教育等方面。对比特色小镇对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四川省许多乡镇目前的公共服务职能还不够完善。
(二)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对等
四川省辖区面积约有48.6万平方千米,但大部地区都属于丘陵和山地,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相对较少、资源环境约束力强。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常住人口约8 341万人,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较少。2018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9.58%,而四川省的城镇化率仅为52.29%,低于国家城镇化率7.3个百分点,说明四川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基数大和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都反映了四川省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两者是制约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因素。
5.用于句中或分句之后,表示停顿、提示或强调。[4]199“也”在名词主语和时间状语后,都表示强调,在条件分句后,原因分句后,申说复句的前一分句后,假设分句后,都有表示停顿和提示下文的作用。[4]200共60例。如:
(三)产业特色不够鲜明,创新动力不足
特色产业支撑是小城镇获得持续内生动力的关键内核,也是实现就近、就地城镇化吸纳劳动者就业的基础。四川省的小城镇建设不断挖掘当地产业特色,特别是在“百镇建设行动”中是按照“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旅游名镇”这三种产业大类来引导试点示范镇聚力发展特色产业的。根据不同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已经初步形成了95个工业镇、107个商贸镇和98个旅游镇,而且在空间分布上与全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布局保持了高度一致。
四、高质量推进四川省特色小镇建设的建议
(一)因地制宜,建立不同的发展模式
产量与果枝数、蕾数和铃数具有极显著相关,因此,在农林间作系统中,保持果枝数为一定水平下增加蕾数和铃数是棉花高产的关键。后期水分胁迫对棉花产量具有不利影响,在减量灌溉的条件下,可以考虑将前期的水分后移,通过水分的合理运筹来实现农林间作系统的高产高效。
(二)市场为主,坚持企业的主体地位
特色小镇建设首先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必须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发挥在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规划编制、基础设施、要素保障、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各级政府要根据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和专业人才的需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小镇建设,制定各类扶持政策,提供定制服务。另一方面,要真正落实企业在特色小镇建设的主体地位,让企业能够真正实现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担风险。
工业视频内窥镜检测设备主要由光导纤维、插入管和视频成像系统组成,从而实现对管材内部视场范围内的监视、记录、存储和图像分析。
(三)创新理念,聚集优势特色资源
特色小镇建设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产物,没有现成的发展模式可以照抄。因此,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创新发展理念尤为关键。特色小镇的特色、魅力和生命力在于“特色”,只有深挖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形成特色创新,才能打造一个具有协调发展理念的顶级体系,培育一个和谐的小镇。特色小镇建设实质上是一项涉及众多经济和社会要素的项目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保持小镇显著的地域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更需要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四)突出四特,打造融合的“三生”空间
各地区要建立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特色小镇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营造宜居宜业环境,提高集聚人口能力,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在挖掘、放大并保护好地域特色基础上,要彰显产业特色。小镇建设不能“百镇一面”,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和错位发展。要彰显生态特色,坚守生态良好的底线,特别要重视生产和生态融合发展,做到特色小镇生态特色、产业特色和地方自然特征相协调。要彰显人文特色,高质量建设特色小镇要注意汇聚人文资源,形成人文标识,将文化基因植入到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努力培育创新文化,延续历史文化根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独特的景观文化,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区域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
[1]陈炎兵,姚永玲.特色小镇——中国城镇化创新之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2017.
[2]张合军,大林,陈放,郭小嫚.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报告2017[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7.
[3]文丹枫,朱建良,眭文娟.特色小镇理论与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
[4] 邱珗,陈恒.特色小镇建设,如何不违初衷[N].光明日报,2017-01-24(5).
[5]李强.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经贸导刊,2016,(4):10-13.
[6]林玮.特色小镇建构的四种理论形态:发生、阶段、类型与功能[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6):58-66.
[7]盛世豪,张伟明.特色小镇: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J].浙江社会科学,2016,(3):36-38.
[8]周莉雅,李晓清.江苏特色小镇创建的思考与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17,(5):11-13.
[9]周鲁耀,周功满.从开发区到特色小镇:区域开发模式的新变化[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1):51-55.
[10]孙超英,赵芮.推进四川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基于四川发展特色小镇的SWOT分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6,(9):40-45.
[11]宋眉.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传统文化资源[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7,(8):266-272.
[12]朱建江.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上海特色小镇建设[J].科学发展,2017,(11):59-65.
[13]陶雯,赵中星,李家勋.新的发展理念下特色小镇建设浅析[J].时代经贸,2017,(5):52-54.
[14] 张京祥,赵丹,陈浩.增长主义的终结与中国城市规划的转型[J].城市规划,2013,(1):45-50.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Sichuan Province with High quality
ZHOU Jie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Sichu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hengdu 610071,China)
Abstract: Cultivating and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town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promoting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and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small towns in Sichuan Province,and 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A total of 20 small town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shortlisted in the province.However,it can not be ignore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Sichuan Province,such as large population base,low level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insufficient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unbalanced public services and so on.We must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construction concept of characteristic towns,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Sichuan Province with higher standards,faster speed and stronger joint efforts.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town;high quality;characteristic industry;development model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23-0035-05
收稿日期: 2019-07-03
基金项目: 2018年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8RKX0643);2018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级项目(18YB03);成都市软科学研究项目(2017-RK00-00157-ZF)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周杰(1981-),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与发展研究。
[责任编辑 兴 华]
标签:特色小镇论文; 高质量论文; 特色产业论文; 发展模式论文;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