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论文_李 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论文_李 颖

李 颖 山东省青岛市第五十九中学 266000

摘 要:课堂教学不能只注重练习,还要通过大量的事实、举例,使学生透彻的理解概念,“唯有如此,学生的数学学习就不再只是结论的记忆和习题的操练,而是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探索、体验、感悟和创造的生命实践活动”。

关键词:概念教学 归纳 演绎 探究活动

一、课堂教学现状反思

1.概念教学是数学课程中每个章节的起始,概念是基础,如果基础打得不牢、不深,后面整个章节的知识就很难真正理解,更不用说灵活应用了。比如“相反数”的概念,按以往的思路,教学过程是这样的:教师先给出几组互为相反数的数,让学生观察每组数的特点,总结出相反数的代数定义,然后再从数轴上进一步理解相反数的意义,总以为这样数形结合,学生就会理解得更深刻。可是现实情况是简单的求相反数的题目学生能够解决,但是对于类似“已知a+1和2a-3互为相反数,求a的值”、“已知(a+2)2+(b-1)2=0,求a+b的值”这样的题目,学生往往无从下手。

2.代数的抽象表达对于初一的新生来说是个难点。相应的所有与代数式有关的公式、定理都是教学中的难点。以“合并同类项”为例。在学习合并同类项这一知识点时,从求一块地的面积入手,得到am+an=a(m+n),给出合并同类项定义,总结合并同类项法则,再从乘法分配率逆向应用的角度分析,让学生明白法则的理论根据。

3.课堂上自主探究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一环节是既对学生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教师水平的考验。这是在学生探究三角形三边长度关系的一个片段:教师布置学生画一个三角形,探究三边长度的关系。有的学生用尺子仔细地画出三角形,开始测量长度;有的学生用直尺画出三角形后,但没有测量,直接随意编上长度数值。探究结束后,教师用单独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总结出三角形三边长度的关系定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毫无疑问,只有第一种学生的探究是有意义的,并且对于定理得到的过程教师也没有呈现,整个自主探究流于形式。

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于学生无法解出一些题目,教师往往把原因归结于做练习少了,或者干脆归结于学生不灵活。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学生不会做题还有一个不容易发现的原因,那就是对概念的不理解。所以,课堂教学不能只注重练习,还要通过大量的事实、举例,使学生透彻地理解概念。

2.卢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对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而不想一想他还没有成人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从成人的思考方式出发设计教学环节,而忽略了孩子们的认知规律,这样的授课效果可想而知。第二个例子中由一个现实问题引入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根据一个偶然事例就获得一般结论的教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缺乏从特殊到一般用不完全归纳方法获得结论的归纳概括过程,而且缺乏从一般抽象的式到特殊具体的数的演绎表达过程。

3.第三个例子中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缺乏对探究活动的指导。我们常常发现有的自主探究仅仅停留于形式上,往往是教师一宣布自主探究,学生都在忙活,但既不知道从哪入手,也不知道探究方向。这时教师要注意对自主探究的指导:探究的前提是什么,探究要关注的方面等等,让学生有的放矢。指导有两个层面的含义:(1)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的同时,也要指导学生选择有价值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探究,而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样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而且要善于用自己的示范加强选择学习内容的指导,这实际上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二是在总结探究结果时,只是为了结论而总结,忽略了对分类思考方法、思维的全面性等能力的培养。

三、针对问题的改进措施

1.教师出示相反数例子后,不要紧接着给出相反数的定义,应让学生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学生还不知道定义,但要完成举例就要经历观察、总结、应用的过程,是自己在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学生举例后,再总结这些数的特点和关系,这样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就水道渠成了。

2.教师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经历从现实问题出发,根据偶然的现象形成对一般是否成立的猜想,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验证猜想,通过大量事实归纳得出普遍成立一般结论的过程,使学生感悟渗透其中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在具体的数与抽象的式之间的相互转换中感悟代数思想。

3.在探究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画三角形,如何得到数据(也可以通过作已知线段等方法比较),这实际是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于尝试探究两边之和与第三边关系的学生应鼓励,对于探究完“和”又开始探究“差”、“积”、“商”等其他规律的学生应大加表扬,因为这种尝试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总结探究结果时,要注意涵盖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对于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也要加以关注,培养学生的分类思考方法和思维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第258页。

[2][法]卢梭 著 李平沤 译《爱弥儿》(上卷).“原序”,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2页。

论文作者:李 颖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6月总第17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2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论文_李 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