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对策,它一定要建立在新时代工业建筑总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务必要与我国的经济基础、技术水平、理论基础等基本国情相结合。这些应对措施在我国的运用是非常必要和恰当的,应引起工业建筑设计者的重视。
关键词:现代工业建筑;发展趋势;对策
一、我国工业设计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发展,国外引进了大量的现代技术,在工业建筑中使用了大量的高科技产品。新技术促进了工业建筑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实现了标准化、正规化和多样化。例如,新的工业建筑,如多层建筑和现代交通能源建筑的出现,不仅满足了灵活性和通用性的要求,而且节省了土地。在观念、制度、技术、教育等方面,与我国过去相比,横向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在新时代历史背景下,如何提高工业建筑的设计水平,是一个要快速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了现代工业建筑的发展趋势,结合对这些趋势的认识,分析了国内工业建筑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指导我国未来工业建筑设计发展建议。
二、现代工业建筑形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工业建筑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工业建筑的发展反映了社会和经济的变化。近年来建成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基本上是以生产性建筑为主体形成和发展的。工业建筑不仅对城市和自然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由于其土地利用范围广,建筑体积大,对城市面貌和环境景观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苏联研究后,工业建筑形成了固定的格局。生产区、厂前面积和墙面的图像大致相同。由于独家经营,没有竞争,没有设立,甚至是僵化的。在“工艺”的指导下,各专业工业设计机构对建筑创作不屑一顾。建筑师基本上没有空间去创造,甚至不去创造,只是在外面的过程中,坚持结构上的“穿衣服”。由于工业建筑的形象得不到重视,工厂环境给人们带来了不愉快的视觉感受,影响了人们对工业建筑审美意识的缺乏。长期以来,工业建筑设计领域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地位。改革开放后,由于工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城市建设的改造和更新,现代新产业和新技术的出现,信息、生态和人文发展的融合,促进了工业建筑的全面进步,涌现了大量的工业建筑创新形象。因此,现代工业建筑的形象设计已成为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工业建筑设计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改进
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工业建筑的功能不再是简单地满足生产技术的要求和改善工作条件,而是要求建筑师改变自己的设计理念。要考虑工业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解决了天然能源的作用,采用新型建筑材料、照明、通风、内部建筑空间、建筑造型和建筑节能、优化等。
四、工业建筑设计应遵循城市设计原则
面对21世纪以来我国乃至整个世界城市化的混乱,用传统的建筑理念或设计方法来思考建筑综合体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已经过时。我们应该用群体的概念,城市的概念来看待建筑:从单一的建筑到建筑群的规划和建设。应该成为建筑的基本点考虑,在成长中追求相对完整的建筑环境和自然结合。在现代城市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中,城市中心的工厂或工业生产项目影响最大,范围最广。
城市工厂不仅直接带来环境污染,而且影响城市的功能,影响城市交通,破坏城市文化质量等。因此,工业建筑设计应结合城市设计理论,合理解决工业建筑与城市关系,厂址选择必须经过严格审查和科学论证。对于城市现有的工业工厂,应逐步将生产规模大、污染干扰大的重型企业迁出。对于较小的企业来说,它们的发展应该是有限的,它们的技术改进应尽量减少它们对城市的影响。另外,要运用城市设计原则处理工业园区与城市的关系,借鉴国内外经验,以城市规划的原则贯穿规划设计的全过程。最后,“走向建筑学-景观科学-城市规划的整合”。
五、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贯彻可持续性理念
为了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贯彻可持续性的思想,必须加强工业建筑的热性能,发展被动式能源利用技术。作为一种空韭菜的生产,由于其投资大、容量大、使用周期长等特点,近年来企业的能源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产品精度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大多数新建工厂采用人工空调调节室内瀑布湿度,极大地提高了能耗。因此,建筑师在设计现代工业建筑、平房设计、设计细节装饰处理时,应尽可能从节能的角度考虑。
其次,在指导管理者建筑设计的思想中,要把工业建筑与人、环境、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工业建筑不仅能够适应生产技术的需要,而且能够创造一个符合现代文明的生产环境,使自然环境不受侵害。即使是已建立的工业企业,也应通过合理的改造,减少生产爱心所造成的污染。为了减少噪音,妇女增加了吸声材料以减少噪音;在粉尘燃料和原料上加盖以消除灰尘;增加植物的绿色面积,以调节环境的空气质量。
最后,必须重视对落后和纸浆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建筑不是一次性的水晶,一些废弃的工业建筑由于技术落后可以满足其他目的,这些工业建筑应该重复使用,使其真正达到实际使用的地步。因此,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对待许多老工业建筑,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重视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已成为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六、工业建筑设计的误区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人们对“傻、大、笨、粗”的印象,从事工业建筑设计的建筑师改变了工业建筑的外部形象。为了提高工厂建筑的外部形象,建筑师直接借鉴民用建筑,不论工业建筑内部使用的要求,许多民用建筑的共同立面都将用于工业建筑的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认为这是对建筑造型的重视,工业建筑将相应地面对一个新时代,这是一种误解。忽视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的功能使用、材料使用和施工处理,片面追求异形,盲目迎合建筑单位,可能是“快速建筑设计”和“捷径”来完成设计任务。但后果不容忽视。这种过分追求表面新鲜度和忽视使用的结果是:
首先,这样的方案在投标时,由于施工单位不明智,很容易就能达到目标。然而,一旦深入到技术设计阶段,工业建筑的一些特殊的技术要求使得人们很容易从民用建筑的设计技术中学习到“无水源,无木材”的设计技术。这给下一步从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建筑师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成为了形式上的“创造”,违背了现代建筑提倡的“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其次,在施工图的设计与制造中,工艺制造过程的特殊要求与建筑外观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建筑的“打斗”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架构师“屈服于”外部建模的特殊需求,可能会导致在生产和使用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满足工艺使用的要求,由于其最终形状和方案设计过于不同,施工单位无法承担责任,这最终将失去市场。
最后,由于成本约束等条件,在实际工程中,这种表面光泽度效应最终往往会消失,因为当施工单位发现要满足立面效果需要大量的成本时,往往会降低装修成本以满足基本的生产要求,因为在任何情况下,工业建设的最终要求都是能够实现的。进行工业生产,这是其建设和存在的原因。因此,在工业建筑设计方法方面,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的交汇点不应从外观和新颖性出发,注重建筑底座与总平面、地形的关系,注重功能的运用。关注自身建筑逻辑与材料的重叠和建筑节点的细腻设计,这应该是所有建筑的核心,也是我们建筑设计的出发点。这也是建筑师走出对工业建筑设计的“误解”的出路。
应对措施:
首先,建筑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审美文化,还要对材料的特性和特征有深刻的认识。在设计中,建筑师必须考虑从工业建筑的总体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因为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施工技术必须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触觉效果,只有熟悉它们的特点和实践。为了创造一个符合建筑师要求的效果,整个建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效果”组成的。在招投标的许多工业设计方案中,建筑的角度是非常美丽的,但在完成后的变化是完全不同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建筑师对建筑材料不熟悉,对材料的施工实践了解不够,对当地常用的建筑材料知之甚少。这些建筑物建成后,必须远离视野。不熟悉材料的特点,不尊重各地的建筑材料,这样的建筑师和建筑设计注定没有市场的支持,更不用说什么持久的吸引力了。
其次,在满足工业生产基本需要的前提下,重视工业建筑的结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业建筑的结构对建筑物最终的形状、体积和空间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和节能理念已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人们普遍认为,建筑结构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以其真实的面貌向人们展示。建构逻辑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审美追求。这一概念的深化无疑为我们提高工业建筑的建筑美学提供了一个舞台。
最后,我们应充分注意工业楼宇的结构细节,使工业楼宇经得起监察和监察。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建筑师都受过良好的学术教育,注重建筑美学,忽视建筑技术。我国建材行业相对落后,施工队伍技术素质低,导致建筑质量低下,但这不能成为建筑师忽视建筑节点的借口。建筑
师不仅设计支撑元件和材料来满足支撑和保护建筑物的需要。,而且要体现满足结构和设备专业要求的审美追求。设计“看”,并经得起节点的审查。
七、展望
当下,我国在建筑设计领域,特别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城镇、工业区和开发区,仍有许多空白有待填补。工业建筑设计应贯彻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全面实现清洁生产。提高工业建筑物的灵活性、通用性和可预见性,以适应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需要。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在满足生产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应重点研究生产管理者的行为规律和心理需求,充分发挥人的劳动和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室内外空间环境:重视人机工程学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
2)要提高工业建筑配件和结构构件的标准化、正规化和多样化,提高结构件的质量和匹配程度。
3)必须重视工业建筑、城市环境设计、节能、土地保护、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工作。
4)现有工业建筑的技术改造和合理利用以及设计改造是未来工业建筑师的重要课题。
八、结束语
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对策必须满足新时代工业建筑的总体发展趋势,必须结合我国经济、技术和理论基础磁性的基本条件。这些应对策略在我国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相当恰当的,应引起工业建筑设计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吴丽丹.对现代工业建筑设计进行相关问题探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4):80一81.
【2】黄铭铭.浅谈现代工业建筑设计【J】.广州建筑,2007,(12):194一195.
【3】李贻传.工业园区、工业建筑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体会【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07).
论文作者:潘佳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工业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师论文; 我国论文; 城市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