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赴境外交换生项目管理与研究
丁宁群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办公室,广东 东莞)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趋向国际化。在这种全新的形势之下,有很大一部分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选择赴海外交流交换,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是,高职院校赴境外交换生项目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本文主要分析高等职业院校赴境外交换生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有效的管理机制,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 高职院校;赴境外交换生项目;管理问题;管理机制;措施建议
我国的教育国际化包括几个不同的方面,其中主要为学生的国际化、教师的国际化、研究的国际化以及课程的国际化。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高等职业院校也会开展一系列的赴境外交换生项目,从而创造更高的职业教育院校的高等国际化水平。在这种全新的形势之下,高等职业学校会吸收一些境外留学生,与此同时,也会派遣本国的学生出境留学,从而开展高职院校学生赴境外交流的项目。但是,这个项目还存在着一些管理问题,必须加强管理,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
一 高职院校赴境外交换生项目管理存在明显问题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境外交流交换的过程当中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在交流交换期间,所产生的学习费用以及生活费用是非常昂贵的。但是,一些来自农村或者边远地区的学生,他们的经济收入总体不高,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另外,因为高等职业学校自身的特殊性,学生的外语水平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和标准,所以在交流交换的过程当中存在较大的语言问题。一些境外的高等学校,他们对于交流交换生的语言要求是非常高的,虽然会进行语言强化训练,但是没有满足境外高校的标准。高等职业院校将重点工作放在培养技术型人才身上,没有办法系统的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2]。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是非常复杂的,课程类型比较多。为学生量身打造相应的课程,如果学生赴境外进行交流交换,返校之后没有办法继续学习,就会失去就业机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并且相关的职能部门没有在境外学生管理方面共同努力,并且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黍子对土壤和茬口要求不严,除严重盐碱地及低洼易涝地以外均可种植。在粘性土壤种黍子,由于土壤结构紧密,扎根困难,加之黍粒小,内含营养物质少,造成缺苗或死苗现象,但这种土壤保水保肥力强,对黍子后期生长有利。沙性土壤结构疏松,土温上升快,利于黍苗顶土,较适宜黍子生长,但后期易脱肥旱哀,要加强肥料供应。
二 高职院校赴境外交换生项目的具体管理措施建议研究
(一) 不断加强赴境外交换生项目的宣传力度
高职院校赴境外交流交换生的管理工作进行过程当中,应该形成有效的宣传制度,并且明确宣传的内容加大宣传力度。高等职业院校所开展的交流交换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方便学生做出不同的选择。除此之外,具体的宣传内容还包括交流交换项目的经济效益会存在一系列的风险,这样学生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参加交流交换项目的同学应该具备一定的条件和特点,满足交流交换的资金和语言要求,这样学生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顺利开展赴境外交流交换生项目。在宣传过程当中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在学生报考之前就应该开展宣传工作,学生毕业之后,便可以结束宣传[3]。宣传的方式和途径应该趋向多元化,可以通过高职院校的网站以及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形式来完成宣传,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海报、展板和项目指南手册等载体进行宣传。在具体宣传过程当中,高等职业院校可以定期举办专场的宣讲会,积极参加国际化活动,从而进行更加广泛的宣传工作。
(二) 形成并且完善赴境外交换生的保证制度
推行赴境外交流交换生的保障制度是非常关键的。首先,应该落实经费补贴工作。高等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来保证交换生的学习以及生活费用,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参加交流交换项目的积极性。除此之外,高等职业院校可以设立留学基金以及奖学金,这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交流交换条件,并且积极参加项目。高等职业院校可以出台专门的奖励条例,满足申请的条件,并且让学生明确奖励的种类以及评比的方法。另外,应该争取安全保障。安全问题是交流交换生项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4]。可以签订赴海外协议,并且报名之前,必须征得监护人的同意。学校方面、家长方面和学生本人方面签订三方合同,另外应该购买保险,可以选择保险公司提供的个人事故保险项目,从而在安全上得到一定的保障。
(三) 部门协调制度重要性
明确高等职业院校赴境外交流交换生的选拔制度是非常关键的。首先应该制定明确的选拔标准。在高等职业院校当中,开展交流交换生的选拔工作,应该坚持一系列的原则,其中包括机会平等原则、信息公开原则、择优选拔原则以及自愿报名原则。通过坚持这一系列的选拔原则,能够确保最终所选拔出来的赴境外交流交换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有着明确的目的以及更加认真的态度。另外这些具有合格标准的赴境外交流交换生,能够善于和其他人交流和沟通,能够比较快地适应境外环境。高等职业院校在制定选拔标准的过程当中,应该将学生的专业课水平放在标准之内,不允许考试不及格,与此同时,在进行缴费的过程当中不存在拖欠现象。其次,应该明确选拔的具体程序以及环节。其中主要包括赴境外交流交换生项目的通知工作、学生的报名工作、学生的提交材料工作以及审核工作,另外还包括面试的通知和录取的通知[5]。严格按照选拔程序来完成这项工作,并且根据每年与境外合作院校的合作协议标准,确定本年度交流交换生的数量以及具体的要求。不同的院校进行严格的资格初审工作,教务处组织材料进行再一次的审核,专家选择入选的学生,才有机会进行笔试以及面试,对于一些没有入选的学生,应该让其明确最终入选的原因。
(四) 完善赴境外交换生的选拔制度
高等职业院校可以成立部门协调制度,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交流交换生项目的顺利开展。在具体推行部门协调制度的过程当中,可以选拔组长,通常情况之下组长为学院的院长,并且选拔副院长为副组长,这样能够形成教育国际化的领导小组,在组长和副组长的领导之下设立工作办公室,定期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和研讨工作。与此同时,领导小组应该根据实际的项目特点和项目运行状况开展会议,从而提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有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与此同时,不同的部门应该选定专门的联络员,这样能够明确交流交换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高良乡另外一个习俗——祭“母猪神”,目前也已经少见,其原因就是杀猪祭祀,负担过重。祭“母猪神”跟祭家神不同,并不是每家都祭祀,通常是养母猪的人家,遇到猪瘟以及各种不顺才需要。但由于有这位“母猪神”,以致养母猪的成本增加,所以,陶兴文说,在高良乡,很多苗族现在都不养母猪。
(五) 学分认定制度的推行和完善
赴境外交流交换生的学分认定制度在项目开展过程当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所以必须进行创新和发展,采取更加具有灵活性的措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务处应该做好相关的规定,允许每学期赴境外交流交换学生的学分达到相应的学分,并且其他课程能够进行自由的选修,与此同时,最终的总成绩还包括学生的日常表现成绩,有利于开展项目管理工作。所以,学生的学分认定证书以及获奖证书等其他材料,应该交给教务处进行审核,从而推进学分认定制度。
(六) 信息沟通制度的重要意义
赴境外交流交换的学生在境外的监督管理问题非常严重,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形成信息沟通网络。通过现代网络技术,组建管理群,有利于推行管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管理群当中包括教务处的工作人员以及学工本部门的工作人员。另外,在赴境外交流交换生当中选出组长,定期向学校汇报其他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交流交换生在外期间应该与职业院校保持联系,汇报自身的思想以及学习状况。
先天性上睑下垂和先天性心脏病在致病因素或易感因素上可能存在联系,如胚胎期的某些致病因素同时影响了轴旁中胚层(分化形成头部结缔组织和面部肌肉)和内脏中胚层(分化形成肠系膜和心脏)的发育,导致眼睑下垂和心血管畸形同时发生。然而,这些推测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本课题组后续将从基因或表观遗传学水平,进一步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基础,以辅助产前诊断和筛查,并为这类疾病提供精准治疗的基因靶点。此外,本研究为单中心的观察性课题,入选人群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期待通过大规模、多中心、多区域的流行病学调查来得出更准确的发病率数据。
三 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院校赴境外交流交换生的管理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促进学校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由此看来,必须根据管理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建议,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小波.高职院校赴海外交流交换生管理机制研究——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外资,2012(16):276-277.
[2] 李敏.关于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赴国(境)外交流生管理制度的研究——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时代教育,2016(8):87-88.
[3] 刘业峰.艺术类研究生境外交流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61.
[4] 单韵鸣,李雪莲.来华留学项目定制管理的探索——以华南理工大学利物浦交换生项目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7(4):10.
[5] 付光槐,刘义兵.中加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比较——RLTESECC项目交换生实习经历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6(4):93-99.
本文引用格式: 丁宁群.高职院校赴境外交换生项目管理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0):159-160.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0.078
标签:高职院校论文; 赴境外交换生项目论文; 管理问题论文; 管理机制论文; 措施建议论文;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办公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