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奎
河北省黄骅开发区博爱医院 神经内科 061100
【摘 要】对于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药物为药卡马西平(CBZ),仍然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但卡马西平具有极大的副作用。拉莫三嗪(LTG)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其特点时长期疗效不够明显。本文研究在临床上用卡马西平联合拉莫三嗪治疗三叉神经痛。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三叉神痛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对80人进行分组,对照组40人,实验组40人。对照组单纯以用给予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联合拉莫三嗪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三叉神经痛的通的症状的消失的时间治疗的效果以及不良反映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经观察得出治疗组患者的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时间(7.21±1.08)天,对照着组的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的时间(10.68±2.15)天,由此看出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来看治疗组为90.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8.2%,两组比较有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治疗组起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对照组的不良发生率为(17.3%),两组比较有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此可以看出卡马西平联合拉莫三嗪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优于单独应用卡马西平。
【关键词】巴氯芬;卡马西平;三叉神经痛
【中图分类号】R74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243-01
在神经内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三叉神经痛,他属于一种颌面部神经的疼痛性疾病,高发人群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其疼痛特征性表现为,在三叉神经分布的区域内,经常性的出现阵发性的如电击样的剧烈疼痛[1]。现在的临床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口服药物治疗,进行疼痛神经的阻滞治疗,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但经常出现治疗后病情反复发作的状态,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3]。本文主要多卡马西平的联合拉莫三嗪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具体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选选择
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三叉神痛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入选人员进行随机分配,分成两组,治疗组40人,对照组40人。所有患者的病史均在 1-10 年,平均为(5.2± 0.5)年,对照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 35~78岁,平均(55.7±1.4)岁,男性患者 28 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 36-75岁,平均(54.9±1.2)岁。针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可比性不用急在研究结果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方法
治疗组给药方式:口服卡马西平(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H11022279),100 mg/次,3 次/d,口服拉莫三嗪(卫达化学制药股份 有限公司,HC20140013),5 mg/次,3 次/d,计划治疗 1 个月[4]。对照组给药方式:仅口服卡马西平(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H11022279),100 mg/次,3 次/d,计划治疗 1 个月;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的时间进行观察,对两组的用药计划实施的总时间进行观察,对三叉神经痛疾病药物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应用药物治疗期间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
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总结与分析
对比两组在用药后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时间以及用药治疗计划实 施总时间的,治疗组治疗后(6.32±1.08)天三叉神经痛的症状消失,治疗给予药物治疗时间共实施(9.75± 1.68)天,对照组治疗后(11.68±2.15)天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对照组药物治疗计划共实施(15.79± 2.53)天。对比两组的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以及给眼治疗的时间,均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治疗组在患者痛疼缓解的时间与用药治疗的持续时间对均对照组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1%,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比较,在整个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出现头晕恶心以及呕吐等不良的反应为 17.2%,治疗组患者中出现头晕不良反应发生为 2.3%,两组进行比计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量反应的发生率。 探讨三叉神经疼的发病机制主流的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中枢发生病变理论,该理论主要从病变位置进行说明,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只认为三叉神经痛的病变部位集中在脑干三叉神经脊束核的位置;其二,认为是周围性病变,对发病部位,发病机制均有探讨,认为三叉神经痛的病变部位集中在半月节或脑桥之间的神经根部分,主要机制是某种致病因素的患者的半月节感觉根和相邻位置受刺激。的运动支发生脱髓鞘性的病理学改变,轴突与相邻纤维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短路,此刺激到达枢系统中,中枢系统经短路遭成为传入冲动,一很快的速度进行叠加,叠加达到一定的总和,造成半月节内神经元疼痛的产生形成一种强烈的激发效果[5-6]。 卡马西平属于目前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包首选药物。由于卡马西平有着严重的副作用,普遍认为应用卡马西平治疗后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或者患者的病情还在进一步的加重中,根据具体情况继续加拉莫三嗪等药物,事实证明如此能达到很好的疗效。综上述针对三叉神经疼的患者,采取卡马西平联合拉莫三嗪的治疗可使得临床疗效进一步得到提高,治疗时间也得到缩短,不良反应的发生得到降低,口服药物治疗方法简便,给患者带来的疼苦少,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以将该项联合用药方案作为三叉神经痛疾疗的主推方向,使之成为较常规的治疗方案,让患者从此种治疗中获得更多的益处。
参考文献
[1]冯保会,李世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9,8(3):280-282.
[2]陈曦,蒋雨平,张云云.奥卡西平治疗神经痛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8,16(5):543-546.
[3]王静华,邓本强,丁素菊,等.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 神经痛疗效观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2): 1379-1380.
[4]陈静,王薇薇,吴逊.奥卡西平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1):73-74.
[5]金丹,杨灵,卢家璋,等.立体定向选择性射频热凝术加 甘油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8):614-615.
[6]高明见.采用经皮热凝神经术辅助经皮热凝三叉神经节 根治疗三叉神经痛[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4):223-225.
论文作者:张吉奎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西平论文; 三叉神经痛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时间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