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汉子图”考论_方文论文

方文“汉子图”考论_方文论文

方文《四壬子图》考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 207.22;K 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62(2006)05-0078-04

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以天干与地支搭配,每六十年循环一周,这就是所谓的“周一甲子”。按照这种纪年法,历史上每隔六十年,便有一茬生年干支完全相同的人诞生,其概率无疑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具体到某一类特定的人群,例如同样都是著名的文学家乃至诗人,这个概率自然就要相应缩小,甚至有可能变得“千载难逢”。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后世难免有人会从这方面去特加留意,并由此引发出某些特殊有趣的故事。

清初遗民诗人方文,出生于明末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他曾经将自己与前代陶渊明、杜甫、白居易这三位“同生壬子年”的著名诗人一起,托人画为一幅《四壬子图》。这件事向来被人传为艺苑佳话,凡是介绍方文的文字,几乎都免不了要提到它。例如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下第三十四则,就有过这样一段相当生动的叙述:

方嵞山(文),桐城人。居金陵。少多才华,晚学白乐天,好作俚浅之语,为世口实。以己壬子生,命画师作《四壬子图》:中为陶渊明,次杜子美,次白乐天,皆高坐,而己伛偻于前,呈其诗卷。余为题罢,语座客曰:“陶坦率,白令老妪可解,皆不足虑;所虑杜陵老子,文峻网密,恐嵞山不免吃藤条耳。”

一座绝倒。[1](PP.208-209)

关于这幅《四壬子图》,有许多具体的细节和相关的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首先是图中的三位前代诗人,是否果真都是壬子年出生?考白居易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壬子 (772),这一家最无疑义;杜甫出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壬子(712),基本上也属可信;争议最大的则是陶渊明,除了宋人张縯《吴谱辩证》认为出生于晋穆帝永和八年壬子(352)以外,其他特别是后世所有年谱作者纵有分歧,也从来没有人同意张縯之说的(参见黄秀文主编《中国年谱辞典》)。只不过方文(嵞山其号)当时,张縯之说仍在流行。因此,方文以陶渊明纳入《四壬子图》,尽管在当时有据可依,但在今天看来却未必符合历史事实。关于这个问题,清末叶廷琯《吹网录》卷五“渔洋诗话四壬子图误”条曾有过辩证,读者可以参看。

其次是《四壬子图》的作者、作期及地点。方文《嵞山集·再续集》内,有不少诗歌提到《四壬子图》。其卷二“七言古体”有康熙四年乙巳 (1665)所作《赠戴山人葭湄》一题:

前年冬月涉邗水,董相祠边访知己。

武林戴生居隔垣,为我曾图四壬子。

柴桑范度本天人,杜白风标并绝尘。

何幸置我于其侧,意态相关若有神。

因持此图示同调,人人叹息夸精妙。

先是曾鲸与谢彬,两公心法惟君绍。

今年夏月复来兹,何以报之惟此诗。

西园雅集成千古,全赖龙眠李伯时。[2](P956)

据此可知,此图作者为同时代著名画家戴苍。戴苍字葭湄,浙江钱塘(今杭州,也称“武林”)人,以人物画见长。清初著名诗人朱彝尊和王士禛,戴苍即分别为他们作过《烟雨归耕图》和《抱琴图》等。他为方文作《四壬子图》,由此诗首句推测,其时间大约在“前年冬月”也就是康熙二年癸卯 (1663)的冬天,地点则在江苏的扬州(“邗水”即邗江,流经扬州,也作扬州别称)。又《嵞山集·再续集》同卷稍后《喜关中王幼华见访草堂》曾忆及王又旦(幼华其字)题诗《四壬子图》,有云:

广陵城西木兰院,与君僧舍初相见。

是日偏逢岳降辰,旨酒嘉鱼聚群彦。

……

来朝复饮汪生处,尽日流连不忍去。

刻烛为题壬子图,笔端疑有神灵助。[2](P960)

联系《嵞山集·再续集》卷三“五言今体”有《十月十九日为邰阳王幼华初度,孙豹人、房兴公、吴宾贤、郝羽吉、汪舟次咸集其寓,予后至,因赠二诗》一题,编年即在康熙二年癸卯(1663),可知该年冬天方文确实到过扬州(“广陵”为扬州旧称),并且参加过王又旦的生日(“岳降辰”或“初度”)聚会;王又旦为方文题《四壬子图》,当即在此后数日,这也是目前所知时间最早并且相对最具体的,它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戴苍作图的时间及地点。

再次是为《四壬子图》题词的作者。这除了王又旦以及前面略已提及的王士禛(“余为题罢”云云)以外,至少从方文《嵞山集·再续集》还可以考知姚若翼、方拱乾二人。该集卷二康熙七年戊申 (1668)所作《为姚寒玉六十寿》,内有“寒玉才如不羁马,诗情酒态狂而野。……曾为我题四壬子,钟山花蕊供驱使”诸句,可知姚若翼(寒玉其号)曾经为此图题诗,当时在南京,具体时间不详。又卷四“七言今体”有《从兄坦庵先生招饮寓斋看菊,率成二首》一题,其二尾联云:“从来小谢论诗合,为我重题壬子图。”并附自注说:“予与陶、杜、白三公皆壬子生,有《四壬子图》。”由此可知方拱乾(坦庵其号)也曾经为该图题诗。检今人李兴盛、张文玲、方承三位先生共同整理的《方拱乾诗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4月第1版),《辑佚诗》中收有一首七言古诗《四壬子图为尔止弟题》:

开辟以来四壬子,支干若为诗人使。

曹刘沈宋几时生,茫茫岁月谁搂指?

哲弟称诗世共传,堕地同符岂偶然。

衰愚莫怪难方驾,自悔先生十七年。[3](P467)

据《方拱乾诗集·前言》,此诗“辑自《龙眠风雅》”,但作期不详。今联系方文(尔止其字)该题编年在康熙二年癸卯(1663),此前第二题为《扬州九日同王贻上司理登蜀岗观音阁》,可知方拱乾此诗必作于该年九月以后,具体时间应在前述戴苍作图之后不久。至于地点,据方文该题之一上截“白发新从紫塞还,淮南处处是家山。高秋济水先停棹,长夏芜城又掩关”以及尾注“兄客邗沟”云云,知其同样是在扬州(“芜城”、“邗沟”均为扬州别称)。当时方拱乾从黑龙江宁古塔流放归来不久,即寓居扬州。除此之外,上文提到的孙枝蔚 (豹人其字),其《溉堂集·前集》卷三有一首《题方尔止四壬子图》,体裁系七言古诗;汪懋麟《百尺梧桐阁集·诗集》卷三也有一首《题尔止四壬子图》,体裁系五言古诗,两者均为康熙四年乙巳 (1665)在扬州所作,也就是前引方文《赠戴山人葭湄》所谓“今年夏月复来兹”的时候。仅据此来看,当时众多文人为《四壬子图》题词,这已经称得上是一种盛况了。

从目前所见的这些《四壬子图》题词,可以发现它们的主题往往有两个:一个是惊叹方文与陶渊明、杜甫、白居易这三位著名诗人刚巧“同生壬子年”,再一个则是称赞方文在诗歌创作上向这三位前代诗人的学习。例如上及汪懋麟《题尔止四壬子图》,题注就说:“尔止自云生壬子年,考渊明、少陵、香山皆然,平生又酷好三公诗,因绘兹图。”孙枝蔚《题方尔止四壬子图》大略亦云:

古今怪事无不有,四人同生壬子年。

……

列坐宛如师弟子,向往何妨为执鞭。

世人尊杜或嗤白,嵞山大笑看青天。

王杨卢骆皆千古,何况白诗近自然。[4](PP.200-291)

类似这样的说法,其实在方文本人很早也已经有过。如其《嵞山集·前集》卷一“五言古体”有《初度书怀》九首,为顺治八年辛卯(1651)四十岁生日所作,第二首即云:

昔闻杜陵叟,降生乃壬子。

厥后香山翁,生年亦复尔。

相去六十载,英名千古垂。

我生幸同庚,性情复相似。

酷嗜二公诗,诗成差可拟。[2](P58)

该集卷三“七言古体”《崔李行》作于顺治十一年甲午(1654),对此说得更加明确:“有唐诗人累千百,我独师承杜与白。……古今风雅有神契,况复俱生壬子岁。”事实上,方文的诗歌在艺术师法上正是以白居易为主,上窥杜甫,同时兼及陶渊明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四壬子图》对方文来说,既原本“同生壬子年”这一客观因素,又同时反映出诗歌创作的主观取向,具有诗学上的意义,这才是真正的巧合。

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陶渊明的“同生壬子年”,在《四壬子图》问世之前似乎并没有引起方文的注意。那时候涉及陶渊明的诗歌如《嵞山集·前集》卷二《庐山诗》三十六首有关诸作、卷五《山行八咏》之四《栗里》、卷七《元旦书渊明集后》、卷十二《题陶渊明先生小像》等等,从来都没有提到陶渊明的生年。倒是成于顺治十八年辛丑 (1661)至康熙元年壬寅(1662)的《嵞山集·续集·西江游草》,徐芳序中曾说:

古之善言情者,莫如陶彭泽、杜少陵、白香山。……吾友方尔止,以文名天下有年;其于诗,独好彭泽、少陵、香山而摹拟之。[2](PP.765-766)

这段话首次将陶渊明、杜甫、白居易三人结合在一起并联系到方文的诗歌创作上,尽管没有提到他们“同生壬子年”,却无疑能够引发人们的联想。也许方文正是从这里获得启示,进而查证陶渊明也刚巧“同生壬子年”,所以才托戴苍画为《四壬子图》的。假如事实真是如此,那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方文在诗歌创作上取法陶渊明、杜甫、白居易三人,这起先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生年干支与自己相同,而完全是出于艺术上的爱好;尽管后来知道了四人“同生壬子年”,但这并没有违背诗歌创作的一般规律,因为在清初诗坛上,诗人们通过广泛师法像陶渊明、杜甫、白居易这样的前代著名诗人,综合变化,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家风格,这本来就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只不过像方文这样,所学诸家刚好生年干支与自己相同,倒确实难得一见,诚如《嵞山集·再续集》卷首钱陆灿题词五首开头二首所云:

壬子同年作者同,陶公杜公与白公。

若修岁谱兼诗谱,又记嵞山江以东。(其一)

陶公冲淡杜公雄,白傅天然造化工。

此笔千年谁伯仲?还将半格问方公。(其二)[2](P844)

方文的《四壬子图》,今天很可能已经失传。现今所见《嵞山集·再续集》的卷首,刊有一幅“先生自题,戴苍画,王蓍临,端木翎生锓”的《嵞山先生像》,并且题下也镌有“壬子”二字。但以这幅小像与前引王士禛《渔洋诗话》所说的“己伛偻于前,呈其诗卷”相比照,似乎它并非从《四壬子图》截取而来,而是完全独立的一幅。此外,从方文有关诗歌推测,他还先后有过《采药图》、《庐山图》、《苦吟图》以及效仿《四壬子图》而作的“因之作四石,屹立波涛中”等多幅图画(可参《嵞山集·前集》卷七《自题采药图,用谈长益韵》、卷八《赠黄伯圆山人》,《续集·西江游草》之《初至虔州,遇黄伯圆,即送其归南昌》,《再续集》卷一《赠汤雨七》等)。但这些图画,其立意构思显然都不如《四壬子图》巧妙,其诗学意义当然更不如《四壬子图》深刻。

方文以后的诗人,也常有从诗学的角度画为类似图画的。例如张宗柟将上引王士禛《渔洋诗话》辑为《带经堂诗话》卷二十七第十五则,“附识”就曾提到其兄张宗松(号寒坪)因崇拜清初朱彝尊、王士禛、查慎行这三位“宇内诗宗”,特地托人画为《我师图》。清中叶袁枚、赵翼、蒋士铨号称“乾隆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据说也曾有崇拜者画为《拜袁揖赵哭蒋图》(参见袁枚《随园诗话》卷四第六十九则)。但是,这些图画的有关人物,都很难像方文《四壬子图》这样巧妙地同时结合他们的生年干支。而如“乾隆三大家”稍后的著名诗人宋湘,出生于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与北宋大诗人苏轼生年干支刚好相同(宋仁宗景祐三年丙子十二月十九日出生,公元已入1037年),所谓“愧吃惠州饭,我生亦丙子”(《红杏山房诗钞·丰湖漫草·白鹤峰谒东坡先生故居四首》之四),并且诗歌创作也恰恰有意识地学习苏轼,然而我们却并未见有宋湘与苏轼的“二丙子图”。由此看来,方文《四壬子图》确乎是一幅难得有趣的图画。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探讨《四壬子图》以及各种类似或相关的图画,对于诗歌研究同样都具有参考的价值。

关于方文《四壬子图》及其他类似的图画,清代中叶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七“四壬子图”条曾说:

本朝方尔止,画《四壬子图》,绘陶渊明、杜子美、白乐天,自执诗卷请教,盖仿后汉赵邠卿也。邠卿图子产、叔向、晏婴、季札四人居宾位,而自画其像居主位,皆模蠡铸岛之滥觞耳。[5](P362)

这里认为方文《四壬子图》等等都是模仿东汉的赵岐而作(赵岐字邠卿,其事原见《后汉书》本传),这一点是否正确,姑置不论;但此条专门以“四壬子图”立目,却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它在后世的影响。

附带关于上文提到的方文《嵞山先生像》,晚清叶衍兰、近人叶恭绰祖孙二人合辑的《清代学者像传合集》未收;今人李灵年、杨忠两位先生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曾据今人瞿冠群、华人德两位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人物图像索引》,将有关作者的传世图像著录在相应的传记目录之后,但方文该小像同样没有著录,可依《嵞山集·再续集》卷首予以补充。《嵞山集》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79年12月第1版),收入《清人别集丛刊》,其底本为康熙二十八年己巳(1689)古櫰堂原刻本;《清人别集总目》以“古櫰堂”作“古榱堂”,亦当更正。

此外关于上文提到的方拱乾,其生年历来有明末万历二十三年乙未(1595)与二十四年丙申 (1596)两说,而以后者为可靠(参见李兴盛《中国流人史与流人文化论集》下编之《清初诗人方拱乾及其诗作》)。现在如以方文出生于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为基准,结合上引方拱乾《四壬子图为尔止弟题》末句“自悔先生十七年”逆推,则似乎应当以前者为是;或者“十七年”本来就作“十六年”,《龙眠风雅》纂辑者潘江予以臆改亦未可知。同时上及《清人别集总目》方拱乾名下,其生卒年、传记资料以及《方拱乾诗集》等相关内容亦可补充。

[收稿日期]2005-12-25

标签:;  ;  ;  

方文“汉子图”考论_方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