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 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目的:探讨产妇住院应用健康教育的时机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200例住院产妇,随机分组,试验组100例产妇在不同时间段下接受健康教育,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生产结局、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住院前,两组产妇SAS 、SD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产后3d,试验组产妇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针对产妇在不同时间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给予健康教育,抓住教育时机,能减少产妇焦虑抑郁心理,改善产妇精神面貌,提高生产结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产妇;临床效果;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383-02
女性怀孕后会出现特殊的心理及生理现象,这个时期的女性如果护理时机选择不恰当,护理措施不科学,产妇很容易在妊娠后期出现严重问题,甚至影响胎儿健康成长,造成不良生产结局[1]。本院于2015年6月-2016年12月对住院的产妇实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200例住院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年龄25~32岁,平均年龄(28.23±1.43)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8.93±1.45)周。对照组年龄25~33岁,平均年龄(28.56±1.73)岁,孕35~42周,平均孕周(38.65±1.85)周。纳入标准:①初次生产产妇;②产妇自愿参加;③无习惯性流产产妇。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产妇;②妊娠高血压产妇;③严重精神障碍产妇。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无明显差异(P>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妊娠护理,给予健康营养支持,告知产妇相关妊娠知识等。试验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本次健康教育具体措施是针对产妇已经出现的或将要出现的问题予以护理,寻找健康教育实行最佳时机,提高护理效果:(1)心理上的健康教育。产前心理健康教育选择产妇入院当天进行,产妇生产前2h停止,因为这个时候的产妇会产生明显的依赖心理,适合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护理。产后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在产妇生产后6h进行,这个时候产妇已经在病房得到充足的休息,精力较好,可对其进行产后心理干预。(2)饮食上的健康教育最好在产妇入院第一餐开始,这个时候的产妇身体虚弱,护士在给予产妇营养支持的同时,保证产妇饮食内容尽可能清淡、高蛋白。(3)集中健康教育:集中健康教育选择产后的24h 或者48h,这个时候的产妇已经结束生产,在生理及心理上都接受了自己成为妈妈的事实,与婴儿多次密切接触,母婴之间的情感正在慢慢建立。这个时期的产妇在心理上要求自己与婴儿被重视,且产后24~48h正是产妇由心理依赖向独立心理过度时期,进行集体健康教育,能够满足产妇被重视的心理,也能将喂养知识、并发症预防知识传递给产妇。
1.3 评价指标发生
观察对比两组产妇住院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母乳喂养成功率。焦虑、抑郁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数越高代表焦虑、抑郁越严重,产妇住院前与产后第3d自行评分。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匿名调查方式进行,非常满意100~80分;满意79~60分,不满意59~0分,护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
1.4 本次研究观察通过
SPSS 19.00进行数据统计,两组患者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产妇住院前后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比较
住院前,两组产妇SAS 、SD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产后3d,试验组产妇SAS 、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内容见表1。
2.3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
试验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人数有90例(90.0%),对照组有85例(85.0%),试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χ2=1.142,P=0.285)
3.讨论
产妇抑郁、焦虑心理,严重影响产妇日常生活及胎儿的健康成长[2]。健康教育能改善产妇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良好的健康教育要在正确的时机下进行,如我院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在产妇入院当天开始实施,这样做是确保产妇及家属在心理上及早了解生产知识,掌握基本护理技巧。饮食上的健康教育是我院健康教育的亮点,饮食健康教育是针对产妇入院时间及妊娠时间制定的,特别是产前3d及产后7d饮食内容均有详细规定,既能保证产妇营养供给,又能提高生产结局。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妇产后3d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产妇的SDS评分为(45.89±6.97)分已接近心理健康人群评分,说明在产前第2d及产后24~48h 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产妇抑郁心理,帮助产妇恢复心理健康;试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是因为在不同时间段下对产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减少产妇负面心理,从而稳定产妇生产中的情绪,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增加了母婴情感[3];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多种健康教育措施共同作用产妇,能提高妊娠结局,提高产妇舒适体验,缓解医护关系,在客观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4]。
综上所述,正确时机下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不仅能改善产妇负性心理,恢复产妇健康心理,还能减少不良事件产生次数,提高生产结局,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蒋凌凌.孕期规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产前焦虑抑郁状态孕妇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6, 31(21):4388-4389.
[2]潘爱琴.不同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认知行为血糖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4):179-180.
[3]罗隽,郑加永. 健康教育对孕产妇保健知识、行为以及技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5):3137-3140.
[4]郑红艳,张云红.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临床护理,2015,7(4):338-339.
论文作者:徐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产妇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产后论文; 心理论文; 对照组论文; 抑郁论文; 焦虑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