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 江苏无锡 214001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消渴患者失眠的疗效。方法49例消渴失眠患者通过辨证取穴、王不留行籽按压穴位,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治疗前后入睡及睡眠时间、醒觉次数、睡眠质量评价。结论耳穴压豆治疗消渴患者失眠疗效好,操作简单,无不民反应。
关键词:消渴;失眠;耳穴压豆
失眠是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中医称之为“ 不寐”,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寐时醒威醒后不能再寐霍则彻夜不寐[1]。而消渴患者慢性高血糖导致脑动脉硬化、微循环障碍、组织供血不足、自主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损伤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增高等,且消渴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失眠。而失眠又导致胰岛素抵抗、免疫功能下降,从慢性高血糖—失眠—血糖升高(或难控制)形成恶性循环,我科自 2015 年 5 月— 2015 年 10 月对49 例失眠患者以全息学理论为指导,应用耳穴压豆改善消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9例均为2015年 5月—2015 年 10 月,在我科住院的消渴伴失眠患者,纳入标准:符合1999年WHO 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2],年龄45~75 岁;无酮症或其他应激情况;其中男29 例,女20 例;患者病程3~5年。
1.2失眠诊断标准:依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① 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②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③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④ 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3]。
1.3 取穴 根据我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重点专病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中的中医分型(肝胃郁热证、胃肠实热证、脾虚胃热证、上热下寒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辨证取穴。主穴: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配穴:脾、胰、肾、心、饥点。
1.4 方法 帮助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先用探棒在上述穴位及其周围按压,测得敏感点后在原处轻轻加压,然后用酒精棉签消毒全耳廓,待酒精干后,以左手固定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在所取穴位上,再用拇、食指指腹按压贴的丸穴,力度以患者感到酸、麻、胀、痛、热感但能忍受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天按压3~5次,每次每穴2~3min,根据季节情况2~3天更换一次,两耳交替治疗,以10天为1个疗程。、
1.5常规护理(1)创造适宜的睡眠环境,卧室保持安静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液间灯光线柔和暗淡(2)指导患者保持舒适的睡眠体位,用深`漫的呼吸方法调整心理和生理功能(3)指导患者临睡前用温水泡足(4)睡觉前不看紧张刺激的影视节目,不喝浓茶和咖啡等,晚餐不宜吃得过饱(5)注重患者精神护理,劝其消除思想顾虑,避免情绪激动。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精神疾病治疗效果修正草案》中失眠的疗效标准拟定。痊愈:治疗后入寐时间恢复正常或入寐时间每晚在6h以上,精神振奋,饮食正常;显效:睡眠明显好转,每晚能入寐3h以上,精神尚可,饮食稍差;有效:睡眠时间较治疗前有增加但每晚入寐不足3h,精神欠振,饮食差;无效:治疗后无改善病人难以入寐神疲纳差。
2.2 治护结果;临床治愈10例占(20%):能安然入睡,睡眠质量好;显效13例占(27%):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有效17例占(35%):睡眠质量有所改善;无效9例占(18%):睡眠无改善;有效率达88%。
3 讨论
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最大限度的减少氧耗量。失眠则会使消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体内拮抗胰岛素类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血糖升高、尿糖增加,势必给治疗带来困难。失眠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轻焦虑情绪,促进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人体各脏腑器官在耳廓上皆有相应代表区并有规律的分布在诸耳穴上通过刺激相应的耳穴可调节相应的功能。将其贴于耳穴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等处,辨证配穴有脾、胰、肾、心、饥点。神门、皮质下具有镇静镇痛安眠之功;交感调节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缓解因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睡眠浅;内分泌整体调理治疗多梦,睡眠时间短。配穴可选用心主神志,心主血脉,疏通经脉、宁心安神之功;脾胰肾有健脾益精之功,可以调整脏腑功能。通过规律按压刺激,平衡阴阳,改善睡眠。消渴患者的治疗中不能忽视失眠的治疗,长期服用安定一类的药物易引起依赖性、疗效下降、毒副作用等问题,本研究表明运用耳穴压豆治疗消渴后失眠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游国雄失眠的病因及其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7(7):389
[2]方朝晖.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治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论文作者:费莺莺,朱立萍,陆建枫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患者论文; 耳穴论文; 睡眠论文; 疗效论文; 内分泌论文; 耳廓论文; 脏腑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