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宇敏
摘要:中考复习是初中学习的最后阶段,是备战中考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系统回顾初中阶段的所有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基本技能和数学能力。有效的复习能够起到巩固基础、加深理解、掌握方法、拓展能力等作用。如何优化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是深入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初中数学培养目标的需要。时间紧、任务重,面对困难,不找问题找方法。在本文中,笔者结合中考命题培训的精神,谈谈在中考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中考数学复习;效率;体会;以人为本
在中考复习课上,几乎大部分的数学教师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更不像活动课那样有趣味感。课堂上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完全是在教师的支配下,通过机械重复的练习达到技能、技巧熟练掌握的目的。教学往往陷入拼时间、拼消耗、低效率竞争的怪圈之中,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而且收效甚微。如何优化复习课方法,提高复习效率是深入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初中数学培养目标的需要,正所谓方法总比问题多,笔者现结合中考命题培训的精神,谈谈在复习课教学中的三点体会。
一、重视课本,系统整理知识网络
第一轮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时间为四月底前结束。重点是侧重“三基”,体现通性、通法,注重知识体系的形成,合理取舍偏难、过难题目。1.第一阶段复习要注意检查公式记忆是否落实;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性质、限制条件、图形等基础知识等不能只布置,还要有检查。在第一阶段复习中不能留下盲点,尤其要重视对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想一想、实习作业、补充例题、习题和研究性课题等的复习。2.坚持以中低档题为主的训练策略,第一轮复习的要点:一是要对准120分,加强低、中档题的训练,尤其是对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训练;二是在“三基”的训练中,力求过手。3.条件好的中学要适当注意训练材料的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策略,还应注意探究性、应用性问题的训练。在复习过程中,注意树立两个意识的复习策略,注重学生“平台”意识,即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树立“抓分”意识,即在各个复习阶段中怎样让学生得分的目标要具体,落实要到位。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不要盲目地做题,不要急于攻难度大的“综合题、探究题”。复习要以中档题为主,选题要典型,要深刻理解概念、抓住问题的本质,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中考题大多数都很常规,只不过问题的情景,设问的角度改变了一下。因此,建议学生在首轮复习中,不要盲目地自己找题,而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精做题。另外,还要精心批改学生作业,及时讲评,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档案”,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
第二轮复习为专题综合重点复习,时间为五月份,教师要依据基础知识的联系和转化,系统整理,重新组织,教师要指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结构网络,选择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主的综合题,做到既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又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让学生体会方程、全等三角形、相似形、圆、函数等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比如,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问题以及几何知识的联系,利用图形的关系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强调不同章节的内在联系,重要的思想方法和思维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归纳数学思想,培养解题能力
中考数学试题除了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判别式法、因式分解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学生要熟练掌握每一种方法的实质、解题步骤和它所适用的题型,灵活运用常见的添辅助线的主要方法。其次,应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掌握了它,就能驾驭知识,形成能力,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就题论题,要注意归纳、提升、渗透,对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归纳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转化与归纳思想,统计思想、整体思想、配方法、待定系数割补法等)归纳,建议二轮复习时应安排专题复习。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增中了探索性问题,学生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猜想等系列活动,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经过推理与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还有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应用题,学生要能够从具体问题中建立起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试题难度较大,但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少涉及,所以教师要把近几年的相关中考试题分类整理,集中研究,抓住本质,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解题技能逐步形成能力。
三、加强心智训练,强化考试方法
第三轮复习为综合训练,六月初到六月底进行模拟中考强化训练套题。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同时教会学生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
1.审题与解题的关系: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才能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迅速找准解题方法。
2.“会做”与“得分”的关系:要求会做的题要拿满分,不会做的题要争取拿分,要注意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完整,必要的步骤不能省,会多少写多少,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严密推理和精确计算,才能保证拿到分。
3.“快”与“准”的关系:平时做题不要贪多而要求精,在“准”的基础上求“快”。
4.难题与易题的关系:教会学生拿到试卷后,应将全卷诵读一遍,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熟后生”的顺序作答,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先跳过,不能在一道问题上花费太多时间。
5.切实用好用足《考试说明》,把握教学的难度,尤其是几何的数学,不要片面追求过于新、奇、特、繁、难的练习题。近几年纯逻辑证明的几何题不仅少了,而且降低了难度,试卷也不会靠一道试题把关,而是多题把关,将每道综合题分几个台阶,难在最后一问,让每位学生努力尝试,都有机会成功,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
以上是整个复习过程中的第三轮,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不是盲目地强化训练和加大运动量的练习,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套题训练,通过练、评、反思,查漏补缺,让学生掌握解题技能,其对策是:一是针对我市中考试卷的各类题型和试题结构,进行全真模拟训练,让学生稳定心态,增加信心,特别要强化运算的快和准;二是重视解题过程教学,强调规范、简洁、严谨解题;三是善于放弃和攻坚,保证会做之题不失分能够做一步就毫不犹豫地攻坚,过难的题确实不会做要学会放弃,考试过程,既是考知识能力的过程,又是考方法策略的过程,知识能力固然重要,考试方法策略也很重要。最后调整阶段是考前一周,调整心理,回到基础,回扣课本,自我整理,准备参加中考。
总之,复习中要重视复习的策略和方法,重视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加大对自己教学的总结和反思,讲究教与学的有效性。希望教师之间能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开展经常性的听课、评课活动。同时希望能创新教研机制,整合教研力量,改变工作方式;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分工合作;加强进修院校,城区学校,农村学校的沟通与联系,促进城乡交流,资源整合。加强市内、省各学校的信息交流。推进区域教研、片区教研、校本教研、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平台。希望教师在教研中能公开自我和直言相告,学会聆听与回忆,把听懂的做出来、把做好的说出来,把校本教研变为教师的内在要求,让我们的中考复习课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收到最大效益。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文献中学 351100 )
论文作者:郑宇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中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4
标签:学生论文; 中考论文; 方法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思想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中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