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结构调整欲走新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结构调整论文,新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俄罗斯从前苏联继承的是一个畸形的经济结构。经济转轨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经济结构的变化呈二元方向。代总统兼总理普京提出,俄罗斯经济改革已经完成了第一个过渡阶段,下一步的任务是“向结构改革过渡”。政府将通过实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依据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考虑现有结构和优势部门的原则,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以促使经济快速增长。
继承原苏联的经济结构
国民经济军事化 前苏联领导人没有意识到战后时代的变化,长期奉行霸权主义政策,导致国民经济军事化格局长期存在。苏联对军费的实际数额一直讳莫如深,1989 年首次公布国防总支出为773 亿卢布, 1990年进一步承认军费占国家预算的1/4。同时,军备生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高,官方公布为8%,学者估计为25%。 某些部门例如机器制造业70%服务于军备生产。
三次产业关系不合理 前苏联对第三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失偏,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根深蒂固,把服务部门视为非生产领域,使第三产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商品性产值比重大,服务性产值比重小。据俄国家统计委员会资料,1991年服务性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9%,而按俄经济部公布的数字只占24%。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关系失衡 由于国民经济军事化和长期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对比关系严重失衡。在工业总产值中,甲类工业占75%,而美国为65%;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农轻重的比例基本为2∶2∶6,而一般应为2.5∶2.5∶5。消费品生产严重落后,特别是高技术消费品生产与西方形成强烈反差。
产业结构级次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重心经历了三个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战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从资源和设备密集型产业为主,过渡到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基础工业成为“夕阳产业”,在其基础上蓬勃发展的是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尤为迅速。在这场对经济发展生命攸关的科技竞赛中,苏联与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虽然也曾提出要重视发展现代高科技,但在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工业,即工业化时期形成的基础工业,而在现代高科技领域落后西方至少15—20年。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问题
俄罗斯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在特殊的条件下进行的。由于转轨以来经济一直处于衰退性危机之中,结构调整不是通过各部门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而是通过它们下降的深浅实现的,因此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消极性和被动性。由于结构改造与反危机既有一致性又存在着矛盾,形成结构的某些方面得到改善了,而另一些方面则更加恶化,因而出现了结构变化的二元方向:
经济军事化格局的调整和军转民的困境 改变经济军事化格局的途径是军转民。俄在军转民问题上存在三种不同观点和方案,即“渐进式”转产、“雪崩式”转产和“暂缓”转产。转轨初期,俄实行的是“雪崩式”转产,国家军事订货一下子大量削减,脱离了俄罗斯国情,不符合结构改造规律。1994年以后俄改为实行渐进式转产,几年后国民经济军事化格局得到改造,军工产值占GDP的比重下降, 军工综合体产品结构中民品的比重上升。但是,军工企业民品生产的绝对量却大幅度下降,原因主要是投资不足、货款拖欠、外国商品竞争、私有化不成功、转产的技术性和经营性困难,等等。
三次产业关系得到调整,工业结构畸形更重 随着向市场经济过渡、小私有化的基本完成、市场型服务机构的出现和发展,俄罗斯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第一和第二产业的比重则下降。但由于政策失误,工业生产下降了50%,其中轻工食品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32.1%降至14.1%,尤其轻工业从16.2%降至2.0 %,俄学者称这一部门已几乎被“消灭”。与此相关,采掘工业与加工工业的比例关系也进一步恶化。这表明,俄工业结构没有改变重型、低效的特征,而是重型更重;工业生产没有面向最终产品,而是原料性更强。工业结构的畸形决定了外贸结构的反工业化趋向,形成出口能源和原材料(占出口的75%)换回食品和消费品(占进口的30—50%)的低级循环。
制约俄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一是政府的“消极适应”政策,为了反危机俄在投资和出口方面向具有优势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倾斜,这势必使已经畸形的重轻结构更加恶化;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下降(90年代减少了80%),年投资额仅680亿美元, 其中政府投资又只占20%,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乏力;三是高通胀下市场机制对结构变化的引导作用扭曲,导致信贷资源短期化,热衷于商业和金融投机,而生产和科技领域严重缺乏资金;四是片面强调外贸自由化,对本国民族工业没有辅以必要的保护,致使国内消费市场的一半被外国商品占领。此外,俄罗斯独立以来, 科技领域的状况比苏联时期更加恶化。 科研经费占GDP的比重急剧下降;科研机构减少,人才外流,设备老化, 高新技术产业依然落后,科技含量高产品的比重和新技术的采用率下降。
向结构改革过渡
普京1999年底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这篇纲领性文章中提出,俄罗斯经济改革已经完成了第一个过渡阶段,下一步是“向结构改革过渡”。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大投资,实施合理的结构政策,刺激经济快速增长。
为了扭转前一时期结构变化的不正常状态,普京政府强调尽快摆脱持续已久的危机,促使经济快速增长,在此基础上使经济结构得到合理的调整。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增加投资,为此普京政府决定实行“市场机制与国家刺激相结合的投资政策”,同时努力为外国投资者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
普京强调,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90%是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俄罗斯的未来和21世纪俄经济的发展水平,将首先取决于那些立足高科技、生产科学密集型产品的部门的发展。因此,“政府的工业政策是优先发展在科技进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部门”,同时考虑现有经济结构和优势产业部门。具体政策为:刺激对先进工艺和科技产品的需求,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扶持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的非原料部门的发展;提高燃料动力和原材料部门的出口能力。
普京指出,没有俄罗斯农村的复兴,没有农业的振兴,就不可能有俄罗斯的复兴。“政府的农业政策是把国家扶持和国家调控措施同农业改革和土地所有制改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国家将认真地帮助农业部门,帮助数百万农民,使他们为国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为了促进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俄罗斯制定了总统高技术纲要。纲要的主要内容为:强调集中进行现代高新技术的研制工作,这些技术应能发现并能调动最有效的经济增长点,奠定根本改变经济结构的基础,使出口面向技术含量高的最终产品,使国内市场的需求靠高技术水平的国产品来满足;强调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主要方向是原子能技术、宇航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飞机制造技术等;突出科技发展的优先方面,国家应首先支持具有战略意义的优先技术方面,扶持掌握高新技术的生产企业,国家支持的优先方面应是比其他国家有关研究超前的、能建立崭新科技基础的独创方面,以及本国已有并能得到世界公认的高技术水平的工艺研制工作。
同时,要加大对科教领域的投入,为俄罗斯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