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cc研究生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相关问题研究论文_曹昱

MPAcc研究生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相关问题研究论文_曹昱

天津财经大学

摘要:在经济区域化和国际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如何正确认识MPAcc研究生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解决MPAcc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挖掘其蕴含的无限潜能,发挥其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

关键字:地方经济、MPAcc教育、协同发展

当今区域间最激烈的竞争是人才资源的争夺。肩负着知识创新和高级专业人才培养重任的高等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样MPAcc教育的发展规模必须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尤为明显。因此,MPAcc教育与地方政府在加强自我发展的同时,必须进行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互为依托,在互动过程中实现共生发展。

一、相关理论研究

1、区域竞争力理论。区域竞争力主要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环境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在IMD国际竞争力模型中的八大要素中,科技竞争力、国民素质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国民素质竞争力的44项指标中有22项、科技竞争力的26项指标中有19项都与教育相关。所以,作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能力创新重要源泉的高等院校,在区域经济发展竞争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2、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谁就应当担负教育成本;二是能力原则,认为教育投资最终来自国民收入,谁占有国民收入,就理论整体而言,谁就有能力负担教育投资。因此,根据受益原则,地方政府应该分担地方高校更多的教育成本,其工作重点应是提高地方高校的水平和效益,指导地方高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更好地为地方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3、非均衡发展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体现就是,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脱离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均衡配置、布局高校。所以,我国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教育领域内的表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梯度格局的形成,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不断拉大,也意味着其对人才需求总量、规格和结构的不一致,必然导致区域高等教育人才层次结构与专业结构的不平衡。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需要大量的高、精、尖技术人才,市场化程度高,办学体制和资源配置重点向市场化方向发展;而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则需要更多的初级和中级技术人才,市场化程度较低,其办学体制和资源配置反而和发达地区不同。

二、国外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主要方式

1、产学研三结合方式

二战以后,各国逐渐认识到大学在国家或地方科学事业、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出现了像美国硅谷那样以大学为核心的科技工业园区现象,它把高校的教学、科研、生产整合协调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学研联合体,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

2、地方大学与地方经济共生模式

相互作用大学是美国在20 世纪90年代产生的一种新型大学模式,在形成过程中有5个标志:合理确立大学的基本结构、大学与社区相结合、大学获得社区的尊重、社区的尊重对大学的挑战和以地方为中心的积极态度。相互作用大学的生长机制是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并谋求共同的利益。其内容包括以下五项基本原则:一是校长们致力于发挥学校的优势与潜力去解决社区的问题,从而使学校成为社区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二是学校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联合解决当地的具体问题;三是学校重视研究与解决全国性的重大社会问题;四是学校的行政领导人与教师确立“以地方为中心”的新观念,克服仅仅考虑学校的需要与利益的旧观念;五是学校制定了一项周密的、明确的与社区相互作用的战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使之成为一种新的传统并持之以恒。

三、MPAcc教育在改革探索中应瞄准地方化和特色化

自2004年3月全国MPAcc教指委在我国设立伊始,就明确要探索“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的中国模式”。最初招收培养的对象限于在职人员,然而这样的培养实质上并不能供给社会对MPAcc人才的迫切“增量需求”,从而远离了“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的中国模式”这一有着深远意义的远大初衷。

2009年起,MPAcc取消了“实际工作经验”的报考约束条件,增设全日制MPAcc教育,从而开启了MPAcc教育服务社会的新局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011年,“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开展意义重大,其首次将“服务地区或行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树立为专业硕士教育的首要办学理念,不但开创了专业硕士教育依据地方迫切需求进行订单式导向培养的专项试点工程,更一步有益探索了“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MPAcc培养”的创新模式。

2014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确立了新时期专业硕士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根据社会和经济对人才的多样化客观需求,制定恰当的招生计划、培养模式和学位授予条件,并根据不同的培养主体和培养对象,在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方面,实行分类指导管理”。因此,在历经十年办学的改革探索之后,我国MPAcc教育正在进入一个向“地方需求服务型、特色化”全面转变的全新时期。

但是,MPAcc课程体系的设置及调整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缺乏良好的“适应性”和“敏捷性”。一方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存在指导过细、原则过强的特点,另一方面,地方经济和行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对人才需求的各种直接和潜在的变化,并没有“敏捷”地反映到MPAcc的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运行中,而在“多元化、敏捷性”方面多有不足。

四、MPAcc研究生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

1、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此相适应的地方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地方高校能否科学定位,积极地为地方经济服务,能否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和办学模式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受传统计划经济教育观念的影响,政府有关部门缺乏对高等学校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的全面了解,而高等学校又没有熟悉地方政府需求的部门来组织学校的科研力量为地方建设服务,致使在地方政府需求和高校力量之间缺乏基本的联系桥梁。应该认识到,地方高校与地方发展是一种互动双赢的关系。地方高校能否办出特色,关键在于能否立足本地作出正确前瞻性分析和把握,开拓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空间。为此,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在加强自我发展的同时,必须进行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互为依托。

2、在我国MPAcc教育向“地方需求服务型、特色化”转型的全新时期,适时出台的《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指明了对MPAcc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要求:“应根据社会和经济对人才的多样化客观需求,建构社会需求导向、学科发展和学生发展需要三者相结合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并及时更新、充实课程内容,增加课程类型”。

首先,应明确 MPAcc与学术型会计硕士在课程体系上的边界。这就要求培养单位明确MPAcc与学术型会计硕士在课程体系和具体要求上的根本性差异和各自边界,科学独立地进行MPAcc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和具体配置。同时,要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区别于学术型硕士的导师遴选标准、课程开设要求和授课方式安排等,从而让相关教学要素真正有利于MPAcc课程体系的合理、有序运行。

其次,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让MPAcc课程体系在整个专业教育体系中发挥“承上启下”的重要衔接作用。在MPAcc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一方面应注重与会计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和配合。例如,作为MPAcc必修课程的《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应该跳过特殊会计事项的会计处理细节,侧重特殊会计事项会计处理方法的理论渊源及其在现实中应用的经济后果,并辅之以典型鲜明的案例分析,从而引导学生从处理会计分录的本科层次进入到领会会计方法的经济后果及应对的决策层次。

3、加快国际化建设,扩大MPAcc学生的国际视野。大力推动MPAcc行动学习与职业资格的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MPAcc教育与行业的对接、学位与职业的对应、培养与使用的结合。一方面,聘请国外知名教授为MPAcc研究生授课,着重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以及培养学生的国际化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每年选派MPAcc师资赴国外高水平大学进修访学和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行业年会和培训项目等。

在当今社会,任何一所高校要谋求发展,都必须与地方经济建立互利互惠、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零距离接触社会,多通道交融互动,谋求与地方经济的双赢发展,办出创新型特色高校已成为当今高校发展的生命线。

参考文献

1、张俐俐,张文敏.国外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互动模式的启示与借鉴,高教探索[J],2005.6

2、吕京,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共生发展研究,特区经济[J],2008.4

3、莫磊,瞿晓龙.MPAcc课程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优化问题探讨,商业会计[J],2015.6

4、孟焰,以行动学习为主线,培养知行合一的高级会计实务人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J],2013.12

注:本论文由天津财经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YJY26资助

论文作者:曹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6

标签:;  ;  ;  ;  ;  ;  ;  ;  

MPAcc研究生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相关问题研究论文_曹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