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_政治论文

“以人为本”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_政治论文

“以人为本”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方向论文,中国论文,以人为本论文,民主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胡锦涛在全国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 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1]这充分表明,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和发展方向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真 正落实到了“以人为本”、“以民为本”这一实质性的问题上,为中国积极稳妥地推进 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一、“以人为本”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本质要求

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是一个国家政权性质和政治理念的制度化体现。民主有着各种 各样的表现形式,没有统一的固定模式,受到不同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既有“古 代自然形成的民主制”[2](p.95),也有“军事民主制”[2](p.103);既有西方一些国 家以“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民主,也有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民主制度。但是,不论 具体的表现方式如何,任何一种真正的民主在本质上都是“以人为本”的政治制度,都 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由人民自己创造、自己建立、自己规定国家制度,并运用这种国 家制度来决定自己的事情。在此意义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确立充分反映 了我们党对民主政治本质的科学把握,这正如胡锦涛强调的,“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 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 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全国各族人民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 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

在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中,执政党的党建思想和政治哲学起着核心和关键作用,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民主政治的出发点和价值取向。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 家而言,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的执政理念和 政治哲学决定了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最 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 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 程中强调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也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 充满信心,将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推向前进。

“以人为本”的思想早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就得到了科学的认识和深刻的阐述 。马克思对于民主的人民性给予了高度重视,最早提出了建立一种真正体现人民意志的 新型民主制度的设想,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民主制独有的特点,就是 国家制度无论如何只是人民存在的环节”[3](p.281),在这一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 “人民是否有权来为自己建立新的国家制度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绝对肯定的, 因为国家制度如果不能真正表现人民的意志,那它就变成有名无实的东西了。”[3](p.316)列宁在论述民主问题时,也十分强调人民在民主政治中的主体地位,他关于民主的 著名定义,就是“苏维埃民主应是使全体居民真正平等地、真正普遍地参与一切国家事 务”[4](p.111);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在设计苏维埃政权形式时还具体提出,群众应当 有权为自己选择负责的领导者;群众应当有权了解和检查他们活动的每一个细节;群众 应当有权推举任何工人群众来承担执行的职能。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争取人民民主,使人民成 为国家的主人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党的第一个纲领就明确“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要 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建立劳动者 的国家”。毛泽东始终强调,“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的。有了人民的国家,人民才有 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5](p.146) “我们的这个社会主义的民主使任何资产阶级国家所不可能有的最广大的民主”[6](p.760)。邓小平阐述了“以人为本”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内涵,他一再强调,社会主义 民主是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的属性,丢掉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丢掉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丢 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可以调动亿万人民 群众参与、管理、监督国家事务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积极性。中国人民需要的民主,是 中国特色的、以维护和保障人民权利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民主,这种民主内化于政治生活 、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 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7](p.336)。

江泽民进一步把落实“以人为本”和人民当家作主与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紧 密联系在一起。早在1995年,他就明确表示“我们在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 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下,实行人民民主,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政治体制 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8]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 人民民主为己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 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 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略”[9](p.31),这就完整地阐述了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的全 面内涵。在此基础上,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把民主 的人民性和“以人为本”的问题进一步升华、凝聚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民主政 治思想和执政理念。

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指导下,“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在新世纪民主政 治建设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深化,表明我们党准确地把握住了当前中国政治发展面临 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这具体表现在:

(1)“以人为本”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只有顺 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人 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不仅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目标的根本途径。

(2)“以人为本”突出强调了“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民主政治主体的地位。全国各族 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 业成功的保证。

(3)“以人为本”体现了责任、服务、法制等民主政治内涵。“以人为本”要求党和政 府必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去服务国家和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按照依法治国的方针不断提高中国的现代化水平,在此意义上,责任政府、 服务政府、法制政府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内涵。

(4)“以人为本”高度强调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性。“以人为本”不是一句 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政治和社会实践,我们党只有将这一思想真正落实到党和国家制 定和实施的方针政策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 产和生活的工作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二、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在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国际 上,政治民主化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普遍潮流,各国人民都渴望实现国内和国际的政治 民主化,但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在人权、民主、自由等问题上近年来对我国又频频发难 ,通过经济和政治等手段对我施加巨大压力,企图把社会主义的中国纳入西方的全球战 略轨道,要求中国按照西方的民主模式重构自己的政治体制,迫使中国走上西方式的民 主化进程。在国内,中国加入WTO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也 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政治体制方面的许多弊端日益表现出来,亟须我们 加快改革的步伐、加大改革的力度,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

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没有止步不前,十六大以来,新一 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迎难而上,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充分调动人民 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而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取得了新 的巨大成就:

在政治民主建设方面。我们确定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 起来,在加强政治民主和落实“以人为本”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稳妥的措施:民主形 式更加丰富,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权利得到了切实的保障,人民依法拥有的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手段和形式不断创新;党内民主建设取得新进展,从 改革体制机制入手,我们党推行了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核心、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 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的改革,党代表常任制度已经开始试点,党内监督条例已经 出台;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在各种基本政治制度得到有力的坚持和完善基础上,中 央和地方政府的体制和机构改革稳妥推进,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 的行政管理体制正在形成;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方略进一步落实,立法速度和 质量不断提高,司法公正得到更加有效的维护;决策机制日趋科学化和民主化,社情民 意反映制度、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初步建立, 重大决策的专家咨询制、论证制和责任制正在实行或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日益完善 ,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不断扩大,党政领导干部职务的任期制 、辞职制和问责制开始建立和日益完善。这一切,都是我们在政治民主建设方面围绕“ 以人为本”核心和宗旨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经济民主建设方面。经济民主是“以人为本”的基础和动力,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 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切实实现经济民主更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性 问题,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必须看到,实现经济民主是我国面临的一桩艰 巨任务。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我国的生产 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 构还没有完全改变,地区差异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 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 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 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等等。但是,困难的存在及其艰巨性并不意味着 我们可以无所作为,相反,我们已经把实现经济民主列入了民主建设的紧迫日程,我们 有信心和决心切实实现经济民主,使每个公民都能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我们在经济民主方面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 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 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 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按照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目标,我们正在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通过对社会财富 的公平分配实现所有人共享经济资源和社会财富,防止贫富悬殊和极少数人占取大多数 财富的不公平状况,党和政府正在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制度化方式调整分配,充分调 动和发挥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经济决策和管理过程中真正成为生产 和消费的主人。

在社会民主建设方面。社会民主要求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将更多的公共权力赋予社 会和人民,为人民当家作主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使人民在社会生 活中充分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逐步实现社会生活、社会组织和社会活 动的民主自治。在这一方面,我们党和政府也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政策措施来维护和促进 社会民主。近年来,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了极大保障,我们已经加入了《经 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批准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立法程 序也已启动,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全面保障人民的公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 信心和决心。同时,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政府也把越来越多的社会 公共权力赋予社会自治机构来行使。尤其是在作为社会民主的基础和直接体现的基层民 主建设方面,近年来我国的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日益健全,基层公共事务和公 益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城市居民自治和基层选举日益完善,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 型社区大量出现;村民自治机制和村民选举制度日益健全,各级基层政府还不断完善公 开办事制度、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证人民群众依 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三、以“执政为民”为指导,探索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 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换言之,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有中国特色,这一特色的基本体现就是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实 践,探索一条民主政治发展的独特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外部世界的有益经验当然也可 以为我所用,只不过,必须以适应中国国情为基本前提。中国的国情和实践经验决定了 “以人为本”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构成当代民主制度的思想基础。从理论上说,“人民主权”是一个空泛 的概念,它必须通过民主制度的建构和完善来体现,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虽然以“人民 主权”为自己的合法性依据,但大都是停留在一般性的政治哲学层面,并没有哪个执政 党将维护“人民主权”原则列入自己的基本政治纲领,当然更不可能真正将维护“人民 主权”付诸于大规模的政治和社会实践。“人民”在实际的民主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被异 化为“选民”或至多是“公民”,所谓选民,即是在选举过程中才受到重视,而且往往 不过是一些特殊利益的社会群体,不可能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即使一般意义上的 “公民”,也不过是法律意义上的权利群体,也不是西方国家各政党关注的重心。在此 意义上,“以人为本”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深刻把握,从而使中国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也耦合了中国传统的“天下为公”和 “民为邦本”的政治文化传统。

“以人为本”主要针对的是我们党和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要求我们坚持用人民拥护 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得 失。而落实“以人为本”,就要求我们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和要 求放在第一位,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就为评价中国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发展水平确立了客观的衡量标准,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作为一种全新的政治发展观 ,“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民主政治的发展观念、制度建设、体制改革、执政方式、决 策机制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创新。具体说来,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在“以人为本 ”理念的指导下要体现一些新的发展要求:

第一、民主意识的广泛培育和传播是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的重要前提。民主在本源上是一种蕴涵于社会意识深层的价值理念,只有大多数人 都具备了这样的理念,民主制度才有可能贯彻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一个社会如果大 多数人没有自觉的民主意识,即使有了自上而下的民主制度,也难以发挥维护社会公平 与正义的作用,甚至可能在实践中被异化为专制的工具。因此,在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 设中,至关重要的步骤是民主精神的培育和制度建设的同步进行。在现代民主的意义上 ,中国经过近一个世纪、尤其是近二十多年来的现代化进程,民主意识已经在中国这样 一个曾长期为封建专制所禁锢的社会中培育出来,但客观说来,民主意识在中国还没有 全面深入人心,这不仅表现为少数官员的思想和意识中残存着家长制、等级制和人治等 封建意识,更表现为许多民众并没有自觉的民主意识和维护自身民主权利的信心和决心 ,在培育民主精神和民主意识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 民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和国家形态,最终是通过人的发展和进步得到体现的。换言之, 从终极意义上说,民主制度本身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目的,它在根本上是 为了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党和国家的一切方针和政策都要从以人为本的宗旨出发 。当然,这里的“人”不是具体的某个个人或具有特殊利益诉求的社会群体,而是指构 成这个国家和社会主体的“最大多数人”,只有“最大多数人”从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公 平地分享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真正体现“以人为 本”。

第三、“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以人为本”的民主政治的前提和保障。中国共产党 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这既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现实,也是建构“以人为本”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在民主意识的培育和民主制度的建设中,我们 的一切政策和措施都必须从这一前提出发来思考问题,否则,中国人民的基本权利就不 可能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尊重,中国的发展方向也会偏离我们的目标,“以人为本”也只 能成为一句空话。

第四、体制内监督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权力运行模式,也是维护“以人为本”的最 重要的制度保障。在“党的领导”前提下,中国的权力运行模式只能采取体制内制约和 监督方式,建立一整套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体制内制约和监督 机制,最大限度地保证权力运行不偏离“以人为本”的轨道。当然,有必要强调的是, 体制内监督并不意味着狭义的党内监督,实际上,司法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社 会监督都是体制内监督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从发展趋势看,这类监督的作用和效 果将不断得到强化。

第五、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是中国发展“以人为本”民主政治的必然体现。民主 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民主的理念和制度中蕴涵着多重不同的价值属性,包括政治属性 、经济属性、文化属性、法制属性、民族属性、操作属性等许多方面的内涵,这就要求 我们必须从多层次、全方位的角度系统地理解民主。然而目前我们在许多时候对民主属 性的认识还不全面,往往从操作属性来理解民主,这突出表现在对西方式民主的态度上 ,我们比较多地注意其操作性的权力分立和制衡层面,对西方式民主生存的政治和社会 文化土壤则往往视而不见,而这些恰恰是中国特色民主进程中最为独特的本质要求。此 外,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还要求我们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民 主的同时,不能忽略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协调平衡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 是政治民主的高度发育、也不仅是经济的增长和物质条件的不断丰裕,更是政治、经济 、社会的共同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六、开放式和包容性是中国发展“以人为本”的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中国的民主 政治基于中国的国情和独特的民主政治实践,但我们决不能在封闭的政治氛围中发展民 主。民主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开放性和包容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民主化起步相对较晚 ,民主化进程中又先后经历了多次曲折的国家来说,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积极借鉴人类 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更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必然 选择,当然,开放和包容必须是审慎的、有区别选择的,必须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相适应 。

第七、防止民主的滥用和异化是中国发展“以人为本”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必须防止的 倾向。民主是一种制度,也是公民享有的一种基本权利,在运用这一权利的过程中,必 须防止少数人对民主的误读和对民主权利的滥用,将民主无限扩大为对公共政治权力的 彻底脱离和对自身权利的无限度诉求。在某种意义上,民主集中制即隐含着我们对民主 滥用和异化倾向的预防,充分体现了我们辩证的民主观。

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对于中国这样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 发展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是否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也是21世纪 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和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 政治局面,我们就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实现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标签:;  ;  ;  ;  ;  ;  ;  ;  ;  ;  ;  ;  

“以人为本”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