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阳中学 641400
摘 要:要将各科知识充分利用,使其为化学教学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语文这样的基础学科,用心钻研可以使化学课堂更生动和丰富,其中利用文字将化学的重要规律及定理高度概括成琅琅上口的口诀,更是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化学这门功课中的记忆难题。
关键词:化学教学 自编口诀 记忆 乐趣
解析几何的创始人——法国的笛卡尔既是数学家又是哲学家,经典力学的开创者——英国的牛顿则是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在中国古代,一代枭雄——军事家曹操在文学上的造诣也很高。可见,学习从来不是单个学科的狂欢,而是多个领域知识互相支持、融会贯通的过程。
那么对于化学教学来讲,知识的传授几乎都是通过言传身教来实现的,教师语言表达技能的高低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教师在传授课程信息时要把教学内容加工整合,变成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呈现,教师语言表达技能的高低是决定学生信息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讲课语言越生动、形象,越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越能充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当前的认知活动。所以,一切能够帮助我们改进课堂呈现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其他科知识,都可以为我们所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先后规律,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与多种还原剂(或氧化剂)共存,先与还原性(或氧化性)强的反应,与生物里的弱肉强食生存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处;又如化学平衡中的勒夏特列原理,学生第一轮学习的时候理解起来觉得很抽象,待到他们物理学习到电磁感应定律之时化学老师便可以提示他们,这两个定律是殊途同归的,同样都是减弱某条件的改变,而又不能抵消。诸如此类,我们都可以用于对比,帮助学生理解。
以上是同为理科的生物和物理对于化学重难点理解的对比促进作用,本文要着重探讨的是语文学科对于突破化学学习中的重难点的妙用。
所谓化学教学的难点是指那些让学生觉得抽象、复杂、难以理解和应用的教学内容。形成教学难点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有的是由于学生本身认知结构和能力水平有限,还有的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方式、手段不当等原因。对于这类知识点,笔者自认为找到了一套比较适合推广的方法,那就是用自编口诀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不但描述了水溶液中化学反应的实质,还提供了物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一般研究思路,是高考的必考点,如果掌握得好,想要不丢分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一部分的知识主要分为两个大的考点,一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是离子共存的判断。接下来,笔者将以这两大考点中学生难以突破的难点为例,介绍这种方法的使用。
一、关于离子方程式书写的自编口诀
这个考点高考会在一卷中设计一个判断正误的选择题(有时是离子共存问题),在二卷是无机推断以及试验题中出现考查书写。
学生感到比较头痛的是酸式盐和碱的反应,因为其中往往涉及过量和不足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我给了学生一条口诀:“谁不足量将就它,组成之比不能差。”先找不足的那个反应物,按照它的离子组成关系,写出它电离出另一物质中与它反应的各离子的所需的物质的量。如:足量NaHCO3与Ca(OH)2 的反应,因已知NaHCO3足量,则Ca(OH)2不足,将就它,先按照它的组成之比写出Ca2++2OH-;再看两个OH-则需两个HCO3-与之中和,生成两分子H2O以及两个CO32-,其中一个CO32与Ca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另一个CO32-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是就有了:Ca2++2OH-+2HCO3-=2H2O+CaCO3↓+CO3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反之,若NaHCO3不足,则只有一个HCO3-,只需一个OH-与之中和,生成一分子H2O以及一个CO32-,这个CO32-与Ca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写出来与上例就有不同:
HCO3- + Ca2+ +OH-=H2O+CaCO3↓
和这种情况类似的还有多元酸酐与碱的反应,什么时候生成正盐,什么时候生成酸式盐,学生很容易搞混淆。对此,我也给出了一句口诀:“多元酸酐碱来混,足量酸式不足正。”先根据多元酸酐的量判断应该生成正盐还是酸式盐,配平时依据元素守恒。如少量的SO2通入NaOH:SO2不足,生成正盐,则有:SO2+2OH-=H2O+SO32-;反之,若SO2足量就生成酸式盐,则有:SO2+OH- =HSO3-。
“足量酸式不足正”这句口诀也同样适用于溶于水形成多元酸的其他物质,比如H2S。不过也有些反应比较特殊,在书写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如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不管足或不足,产物都是苯酚和NaHCO3。又如SO2通入Ca (ClO)2溶液,很多学生很可能直接当作一个简单的复分解反应处理,若SO2不足则生成CaSO3和HClO, 若SO2足量则生成HClO和Ca(HSO3)2,而忽略了产物之间还要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这又涉及笔者接下来要探讨的另一个问题——离子共存的问题。
二、关于离子共存问题的自编口诀
这个考点如前文所讲,和离子方程式书写是交替考查的。离子不能共存的情况分为发生复分解、氧化还原、双水解以及络合反应。由于会发生反应的离子组合很多,这些都增加了学生的记忆量。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特别是发生氧化还原和双水解反应的离子,是一个难点,不管怎么重复,因为毫无逻辑关系,学生只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记牢的。
鉴于这种情况,笔者觉得有必要给学生减轻记忆的难度,于是给出一条口诀——“高锰次氯硝酸铁,溴碘二硫和亚铁。”前半句是具氧化性的离子,包括高锰酸根、次氯酸根、硝酸根(酸性条件下)以及三价铁离子;后半句是具还原性的离子,包括溴离子、碘离子和亚铁离子,“二硫”则是指硫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提醒学生,并不是所有具氧化性的离子遇到具还原性的离子都会发生反应。比如三价铁离子遇到二价亚铁离子,由于中间并无中间价态,故不会发生反应;再如三价铁离子也不能氧化溴离子,因若该反应可以发生,即是2Fe3++Br-=2Fe2++Br2-,则会得出还原性Br->Fe2+,这显然是个谬误。
离子共存问题中还有个记忆难点,那就是发生双水解的离子。因为并非所有弱酸根离子遇到弱碱根离子都会双水解,每个离子能够发生双水解的对象都各有不同,这个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个难以轻松解决的问题。笔者就将各个离子常考的双水解对象分开总结。
Al3+:“二硫二碳偏铝酸”。此“二硫”非彼“二硫”,指的是硫离子和硫氢根离子,“二碳”则是指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偏铝酸”当然是偏铝酸根离子。Fe3+:比Al3+少“二硫”。NH4+:“永恒主题与硅酸”。所谓“永恒主题”指的是偏铝酸,因为Al3+和Fe3+都有一个偏铝酸,故此处加以强调,“硅酸”则是指硅酸根离子。
如此一来,学生们的记忆就从无意义的机械记忆转化成了有根据、有顺序的规律。 在之前,前辈老师已经有很多总结得很到位、使用起来很方便的口诀。如溶解度歌诀:“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全溶,盐酸盐除氯化银不溶其余全溶,硫酸盐除硫酸钡不溶硫酸钙微溶其余全溶。”水解歌诀:“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弱双水解。”化学中有些东西没有什么规律却十分重要,非单独记忆不可,一些重要而难于理解的方程式、某些物质的特性、反应原理等这些对于我们的知识网络又是一个很必要的补充,考试时可以随手拈来。口诀在教与学的进程中确实可以用来帮助记忆,使学生轻松痛快地提高记忆力、巩固学习结果。记忆时应注意押韵、谐音、联想等多种手法相结合。在教学中使用,不仅会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记忆效果,也会激发学生灵感、启迪学生智慧,成为打开学生记忆大门的“敲门砖”。
语文是一门关于人脑生产主体语言以能动地反映世界的科学;化学,以客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转化规律为研究对象,通过主体语言实践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而唯有语文,不但以主体语言实践作为建构自己科学知识体系的方式,而且以实践过程中人脑生产主体语言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规律作为自己的科研对象,鉴于此,就构成了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区别于其他科学门类的本质。显然,物理、化学、数学、地理、生物都属于自然世界的研究范畴——都是语文活动的领域,所以,我们的化学教学,只要能够好好利用语文这个基础学科,利用语言文字的特殊概括能力,就可以使得化学的学习不那么枯燥和繁杂,而是充满了智慧和乐趣。
论文作者:樊妙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离子论文; 口诀论文; 学生论文; 化学论文; 难点论文; 记忆论文; 酸式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3期论文;